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本家娜或相关论文范本 跟本家娜或有关论文范本

主题:本家娜或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3

本家娜或,该文是关于本家娜或相关论文范本跟本家和本家娜相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本家娜或论文参考文献:

本家娜或论文参考文献 米娜杂志订阅

在去南京读书之前,我已经在左岸文化论坛上知道了一个许多人都知道的娜彧.她写小说.在论坛上很活跃,很受欢迎.照片上的她,貌美如花,让我不敢贸然正视.但她给我留下了一个可以去巴结的理由.因为她本姓朱.那时候,她也以为我姓朱.姓朱的作家本来就不多,也许我们能惺惺相惜,相互把对方当成自己人,彼此提携,勇闯文坛.当我到南京两个月了吧,一直没有好意思联系她.因为一想到联系她,她肯定要请我吃饭;一想到跟一个从没谋面的陌生女人吃饭,身体和心理上都出现抗拒反应.某日,南大校园里贴出了一张海报,是导演陆川的讲座预告.我觉得这是一个契机.我们终于可以在一个不用请客吃饭的场合正式会面了.我马上短讯告诉她.那时候,电影《南京,南京》刚公映不久,陆川炙手可热.经验丰富的娜彧回复说,她要听讲座,但估计人太多,你帮我占个座位呗.占座不是我的强项,况且人生地不熟的,如果到时候连我自己也没座可坐怎么办?但我愿意冒死替娜彧占一个座位.

那天我早早就去报告大厅.可是比我早到的人已经占领了黄金座位.我只能在偏僻一点的地方占了两个座位.随着讲座开始时间的临近,听众越来越多,一下子把偌大的报告厅挤满了,连通道上也站满了人.不断有学生问我:你旁边的座位有人吗?我说,有.我心里想,如果对方再多问一句,我就说是替娜彧占的.如果她问娜彧是谁,我就说……我真不知道如何说.我只希望娜彧快点来.幸好,她来了,在电话的另一头.我向她招手.这一招手,冥冥中跟她结下了不解之缘.

此后,我常常在校园的大路上遇见娜彧.她总是刚从幼儿园回来,手拉着她的女儿,教唆女儿叫我“叔叔”.那时候,我刚刚又成为一名高龄大学生,在众多比我小那么多的同学面前被叫“叔叔”,我略为尴尬.娜彧穿着柔软宽松的衣服,她走远了,我的同学问我:“她穿的是睡衣吗?”我并不见多识广,回答说,我们乡下来的,不要随便评判城里人.

娜彧在美国待过两年,在日本六年,具有深厚的国际背景,让出国只到过越南芒街的我羡慕不已.她在南大读的是戏剧研究生,对戏剧很有心得.这样的人是能够写出大作品的.但那些年,她总是喜欢写短篇小说,不断在《人民文学》、《收获》、《花城》、《十月》等大刊亮相,对写大作品并不着急,即便年近四十,还是觉得来日方长.在南京两年,娜彧带我参加过一些同行的饭局.娜彧性格爽朗,心无城府,因此笑得肆无忌惮,有时候还会来一两段黄梅戏或者越剧,所以一直是饭局的开心果.每每介绍我时,她都煞有介事地说,“我们是本家.”因为是本家,我们免除了不必要的猜测和繁文缛节.在那种场合,那个时刻,我心里真的把她当成了自己人.对,是姐弟.而我,因担心娜彧不把我当自己人,故意从没有坦诚相告:我其实不姓朱,姓龙.

那时候的娜彧是城市里的无业游民,全职太太,自由自在,在左岸上十分活跃,大概左岸斑竹才是她的正式职业.平时不见面,在左岸上还是相遇的.文学论坛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左岸迅速冷清.这预示着所有的相逢必有分开的时候.我毕业离开南京时,娜彧送我一套像童画一般的京剧脸谱.她说这个很有价值的.她的意思是说,不要转身便扔掉.她想多了,哪怕她送我几张废纸,我也会当成金片.毫无疑问,那套脸谱我至今仍珍藏着.但我回赠她的那辆二手破单车,肯定早已经了无踪影.

三年后.

我接到了鲁迅文学院高研班的入学通知书,很快地看到了一份同期学员的名单.出乎意料的是,我认出了一个熟悉的名字:朱杏芳(娜彧).她在上告诉了我她的惊喜.当然,她也知道了我的本姓:原来你不姓朱!

我们就这样成了同学.也只有成了同学之后,我们才彼此更加了解.四个月的培训是漫长的,而且有时候特别无聊.在那窄小的空间里朝夕相处,每个同学的特点都得以放大,深藏内心深处的东西若隐若现,很容易识破一个人品质的优劣.同学的娜彧和本家的娜彧有明显的不同.戴着宽阔的眼镜,嘴嘟嘟着,走路低着头,风风火火.活泼,爽直,口无遮拦,没心没肺,大多数时候还很天真,像一个情窦未开的少女,笑起来脸红一大片.我们谈论风情的时候,她一副懵懂的样子,不是装的,是真的脑子转不过弯来,全然不像是一个闯荡过美国、日本的女人.跟她说话,她会很认真地倾听,很认真地回答你的问题,生怕会说错什么.但她说话耿直,有时候咄咄逼人,一不小心便得罪人,而对此她毫不知情.娜彧的没心没肺表现在,老是大大咧咧,随你怎么开玩笑,她都不恼,而且,她总是不识好歹地笑.早饭时,她经常穿着睡衣慵懒而大摇大摆地出入食堂,即便引起哄堂大笑她也无意改变.因为她觉得不是她的错,而是笑者少见多怪.如果让她跟川妮、金铃子在一起,三个女人就能成一台戏了.只有谈论文学的时候,娜彧才严肃起来,她的见解独特而固执,但听起来不无道理.令人讨厌的是,我们谈论小说的时候,她突然谈论戏剧,让我们哑口无言.

娜彧看似粗心,但很会关心人.她经常表扬和鼓励我.她的表扬不是敷衍,也不是客气,是很真诚很语重心长那种,像姐姐对弟弟的呵护,这让我有信心继续写下去.我经常进娜彧的房间.当然,每次都拉上张爽或其他同学.她很热情地给我们分享食物或咖啡.我们说一些笑话或听她说笑话,她肆无忌惮地笑,我们也得识趣地跟着笑,说说笑笑,无聊的一晚就过去了.

四个月也过去了.

此后,我再看到娜彧的消息时,她已经在美国,陪女儿读书.她很少写小说了,而是做起了“国际贸易”,做微商,往国内贩卖名牌衣服、女士包.有时候,我回想起读过的她的小说,比如《刺杀希特勒》、《广场》、《钥匙》、《秦淮》、《薄如蝉翼》等令人眼红的篇什,这是一个多么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啊,在风生水起眼看着就要火了之时,却改行去做二道贩子,甚替她惋惜和着急.但并没有劝她,因为我知道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窘迫.我明白她的辛苦、无奈和苦衷.我几乎没有漏掉过她朋友圈一条微信.她的女儿很出息,让她感到很欣慰.世事纷扰,白云苍狗.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须臾之间,我们已经成了成熟中年人,对文学,对人生,对所有的一切都有了更透彻的理解和体会,再也无法自欺欺人.我经常在她的朋友圈微信跟帖评论,以此表达我对她的关切.她似乎每条必复,我们依然相互称“本家”.“本家”成为我们心照不宣的称呼,那么亲切,那么温暖,即便隔着太平洋,也宛如近在咫尺.

幸而,娜彧回来了.早就回来了.还在南京.但鲁院之后我们再也没有相见过.

六年了.我实在是有点想念她.

(责任编辑:丁小宁)

本文汇总,本文是一篇关于本家和本家娜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家娜或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本家娜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潘丽娜、赵静标志设计作品
作者简介潘丽娜(1982 03—)女,汉族,山西平定人,毕业于太原师范学院平面设计方向,太原科技大学获硕士学位 山西省水彩协会会员,现任职于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刘銮雄:从工厂主到资本家的蜕变
1983 年,爱美高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融得资金1 5 亿港元,应付爱美高的日常周转绰绰有余 刘銮雄决定将出口吊扇所赚的美元,投入到美国债券市场 工厂的日常运营,基本由其妻子宝咏琴和胞弟刘銮鸿负责 此时.

画出职场蒙娜丽莎
摘自风流一代·青春王月冰 文几年前,好友袁芊同时收到两家公司的聘用通知 一家是某酒店人力资源部,薪水不低;还有一家是某著名的母婴用品销售公司,招聘的职位微不足道,母婴店店员,薪水比酒店.

论《罗克珊娜》中女性主义的崛起
内容摘要笛福所著罗克珊娜中的女性形象一直是各界学者研究的热点 多用来对比同时期不同时期,同作者不同作者其他文学作品里的女性形象 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细读英文原著,进一步深入分析论证罗克珊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