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当代教育方面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与性善和性恶的当代教育价值审视方面论文范本

主题:当代教育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0

性善和性恶的当代教育价值审视,本文是有关当代教育论文怎么撰写和性恶和当代教育和性善类论文怎么撰写.

当代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当代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当代教育科学杂志社综述性论文范例综述性论文怎么写性论文范文

(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71/j.cnki.kjwhc.2018.04.043

摘 要人性是具有复杂性和内隐性的.在当代教育或生活场域,无不把德育与人性联系在一起.通过对先秦儒家人性与现代社会人性的概念界定,进而分别审视了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并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当代教育价值,进而正确地引导和教育使人向“仁”、向“德”,从而向善向上.

关键词人性性善论性恶论儒家*当代德育

On the Contemporary Education Value of Original Goodness and Original Evilness // Han JuanAbstract Human nature is complex and implicit. In the field ofcontemporary education or life, moral education is always linkedto human nature. Through the concept definitions of Confucianhuman nature in the pre-Qin period and contemporary humannature, a comparative study is made between Mencius´s theory oftheory of original goodness and Xunzi´s theory of original evilness.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temporary educationvalue of them, with a view to correctly guiding and educatingpeople toward "benevolence" and "virtue", and thus towardgoodness.

Key words human nature;theory of original goodness;theory oforiginal evilness;Confucian ethics;contemporary education孔子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的命题,但并没有对性的内涵和性质进行解释说明,只是在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来审视了人的本性.“相近”是静态上的图画,“相远”是动态视野里的描述.这为后来的儒家思想在性论的问题上的思想驰骋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孟子的性善论的思考,正是“相近”方向行进的自然结果;而荀子性恶论的运思,则是对“相远”层面实施深邃考察的必然结果[1].二者看似对立,实则相辅相成.

1 人性概念的界定

1.1 先秦儒家人性的概念界定

纵观先秦儒家对人性的描述,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社会性、道德性两个方面.其一,社会性,孔子的“仁”由“人”字边上一个“二”组成,也就是说只有在“二人”的情况下,才能称其中一方为“人”,这与马丁·布贝尔在《我与你》书中提到的“‘我’之所以为‘我’是因为有‘你’的存在”不尽相同.总之这种对“人”的现代定义就是: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体现其本质.其二,在道德性方面认为人是道德的动物,人性实际上就是道德性.孟子和荀子都不否认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道德.研究人性论的思想的前提都是认为人的本质,即人性,是道德.善恶也无非就是道德价值上的善恶.

1.2 现代社会人性的概念界定

关于现代人性观,现代社会学之父埃米尔·德克汉(Emile Durkheim)R 认为:人性仅仅是社会因素塑造并转化而成的不确定因素[2].现代总结了前人的思想得出了两种概念.其一是传统哲学上认为其与的本质区别,也就是英文常说的“essence”,所以内在包含了较强的规范性意识.如批评他人“禽兽不如”“杀人者泯灭人性”,包括上面提到的“你还有没有人性?”大致就是这种用法.其二强调人生来就有的与动物区别开来的、稳定不变的自然特性或者说对潜质的经验描述和概括,英文的说法是nature,一般不带有道德观念.这两种区分并不是严格的,存在一定的交叉或者重合.如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就是很好的诠释.本文倾向于第二种说法,人性实际上是一种自然属性,也可以说是人生而就有的天性,无分善恶.

2 性善论与性恶论的审视

2.1 孟子的性善论

《孟子·尽心上》中关于人性的集中表现在:“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3]

孟子所认为的人性是由两个层面组成的,一个是性,另一个就是命.孟子认为在生理意义上,人都是具有共同的“性”的,诸如食欲的需求,就是保证人类自身的生存;性欲上的需求,就是人类种族的延续.德国叔本华在这一点上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生存意志的核心就是性欲”.孟子所说的“性”其实就是告子的“生之谓性”里的“性”,也即是说人的嘴都是倾向诱人的美食,眼睛都关注绚烂的色彩,耳朵都是留恋动听的声音,孟子统称为“性”.但在不反对生物学上的共同“性”的同时,孟子主要聚焦于人之所以为人的个性,因此他才提出了人都具有仁义礼智的“四端说”.

传统文化中坚持人性实际上就是道德性.人天生带来的道德的基因,进而可以说人性是善的,而且必然是向善、趋善的.在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中,性善论一直占据着主流的价值观.孟子的人性本善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集体认同.董仲舒、韩愈、李翱、二程、朱熹、王守仁等,虽然他们有不同的表达,但究其本质,他们的思想本质都是对人性善理论的认可[4].在大众文化层面,人们在儿童时就能摇头晃脑地背诵的是《三字经》的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以及到现代人们相信世上总是好人多.这些都是对人性善论的认可和运用.

在本质上,孟子在《公孙丑》中集中阐释了自己关于人性本善的主张:“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知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5]同时,他还补充到这四端是人人生来就有的,不是外界赋予的,就像人的四肢一样.人,如果没有这四个善心的话,便不能称为人了.在价值判断上,人性呈现善的特点,即是说“人性之善也,犹如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6],并且人都有趋善的倾向,即“民之归仁也,犹水之下,兽之走圹也”[7].

2.2 荀子性恶论

在关于人性的探讨上,荀子说的观点与孟子没有多大的出入,他在《荀子·王制》中提到“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何也? 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 曰:义.”荀子明确指出了人与万物的区别在于人有理性、有道德,而且更根本的是“人能群”即人的社会性,正因为人会分工与合作,以一种社会性的力量而使“牛马为其所用”,所以人能高于万物,成为万物主宰.由此可得,人的本质就在于社会性.而人区别于动物,在于“人能群,彼能群也.人何以能群? 曰:分.分何以能行? 曰:义.

《荀子·性恶》曰:“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首先,荀子辨析了性、伪:性是天之生而即有的,不可学,不可事;伪(为)是人之后天的养成,可学,可事.人性的内容分为耳目的能力与耳目的.荀子所认为的人性与告子如出一辙,同样认为人性就是“生之谓性”的“性”,也就是人的自然本性.荀子认为:“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人的本性是天生的而非后天学来的.

荀子对孟子的看法表示怀疑,进而提出人性本恶的观点.[8]荀子对人性的理解同意告子“生之谓性”之“性”,这些都是人的生理需求,荀子认为这才是人性,其余诸如辞让、礼义、文理等,都是师法教化而成的,是人为的,也就是“伪”的.

2.3 孟子与荀子的善恶对立

孟子认为,“人性”是自然之“性”和必然之“命”的统一,在现实社会中具体表现为仁、义、礼、智,而不能仅仅将人性理解为自然性,否则将难以区别人之性和动物之性.他还认为,人之所以能够学习善,是因为人性本来就是善的.荀子认为,孟子的这一观点没有分清楚本性和人为.他认为人性就是自然之性,而孟子口中的四端的人性表达是后天的,是伪的,不是人性的部分.

孟子对人性本善的阐述:“人之学者,其性善”,即人之所以能够学习善,是因为人本来就是善的.荀子认为,“孟子曰:‘人之学者,其性善’.曰:是不然!不可学、不可事之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9]在荀子看来,“性”是天生的,是无法去学习、创造的,而且也不用去学习、创造,礼义是圣人创造的,是后天生成的,即是“伪”.

其实,孟子与荀子的理论见解表面上水火不容,互为对立,实则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他们虽然表面上都是从价值判断入手讨论人性的模式,但荀子的性恶是在对本性进行了真实性规定之后,在这个基础上的又一深度审视的结果.

3 性善论与性恶论的当代教育价值审视

我平时都做的事,但你不做就是你不正常;我平时不做的事,但你做了也是你不正常———大多数人的内心戏.衡量正常的标准是什么?我们通常都会以为自己以为的就是我们以为的那样子.人是独立的个体,在人性的层面,人不可能事事、时时都在走善的行程,善良的人,也许会有那么一瞬心生歹意.同样,人也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行恶,总会有一瞬内心是被善良包围的.

笔者认为无论性善还是性恶,都是类属于心理层面.弗洛伊德提出了人的心理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其中潜意识是生物的本能,是人类活动的基础.[10]而这些被压抑的潜意识,从而就是人性的真实面目.因而,人性本身无分善恶,就是人做为人的天性.将人性与道德联系在一起时,才将人性贴上了善恶的标签.

孟子认为“人之学者,其性善”,因此从教育立场上看,教育就是把受教育者的内在的善激发出来,引导人向善,使其内心的善大于恶,从而彻底去除恶的方面.而荀子认为的“化性起伪”,所以才有的法律的约束,用恰当的刑罚去扼制恶的念想,不敢作恶,教化人弃恶扬善.人刚出生就是一张白色的纸,善恶是中和的.外在的社会环境有时激发的人的善行,有时又会刺激人的恶举,但这与本性是善是恶无关,而是引导人向善还是向恶.因此,无论是教育还是法律,我们所有要做的不是深究“人性本质到底是善是恶的问题”,而是怎样真正意义上做到正确地引导和教育使人向“仁”、向“德”,从而向善向上.

参考文献

[1] 许建良.先秦儒家的道德世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 [美]罗伯特·赖特.道德动物[M].周晓林,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3] 孟子·尽心上[A]//(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4] 肖群忠.论中国传统人性论思想的特点与影响[J].齐鲁学刊,2007(3).

[5] 孟子·公孙丑上[A]//(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6] 孟子·告子上[A]//(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7] 孟子·离娄上[A]//(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8] 孟琛.孟子—荀子人性论的比较[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9]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梦的解析[M].丹宁,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

[10] (德)叔本华.叔本华人生哲学[M].李成铭,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编辑李金枝

此文总结,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对写作性恶和当代教育和性善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当代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当代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团队共进,展当代教育人风采
2016年,北京市大兴区教委为加大新区名师培养力度,充分发挥优秀教师资源的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成立了一批名师工作室,“小学数学张京娴名师工作室”应时而生 该工作室由北京.

聚焦青少年防艾:中小学教育何时不再谈性色变
近年来,中国艾滋病流行态势已发展到以性传播为主,社会各界对防艾教育、性教育进校园的话题讨论不断 那么,艾滋病防治为何与性教育息息相关性教育又为何迟迟难在大中小学普及其中还存在哪些难题呢艾滋病防治与性教.

高等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
摘要作为一种特别又极其重要的文化形式,数学文化在高……教育领域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教育价值,其对于高……数学教育教学成果提高、大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具有重要引导教育作用 为深入探究高……数学文化在高……教育.

文字禅的时间美学与其当代美学价值
邓绍秋(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湖南 长沙 410205)关键词文字禅;时间美学诠释;自由时间;本真时间;游戏时间;当代美学价值摘 要从马克思、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人的时间美学理.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