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鲁迅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和《鲁迅和俄国》:走近鲁迅的新门口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鲁迅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04

《鲁迅和俄国》:走近鲁迅的新门口,本文是鲁迅方面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和鲁迅与俄国和《鲁迅与俄国》和走近类论文范文资料.

鲁迅论文参考文献:

鲁迅论文参考文献 鲁迅月刊新课程导学期刊新制度经济学论文农村新技术杂志

在中国现代史上,鲁迅无疑是我们最重要的思想先驱之一.但鲁迅研究长期被固化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体系之中,人们习惯于在中国的、现代的、文学的范畴内理解鲁迅,好像他与西方的、古典以及非文学的领域关系不大.尽管有研究试图梳理鲁迅与西方文学及古代文学的关联,但往往是脱离鲁迅所处时代语境的泛泛而论;我们也称鲁迅为思想家,却不知其思想为何物、来源于何处,又对现代中国产生过哪些影响.一般而言,文学研究者进行鲁迅研究主要依赖于鲁迅所留下的文字,但由于对鲁迅知识谱系和思想脉络缺乏精准的把握,在鲁迅相关文本资料几乎穷尽的情况下,鲁迅研究便停留在单纯的文本阐释上,所谓的深入研究至今已经走入玄虚之境,读来往往如坠五里雾中.如何找到一个新的走进鲁迅的门口,便成为鲁迅研究界必须面对的难题.孙郁先生的著作《鲁迅与俄国》就是在这方面的一个突破.

鲁迅去世以后,其大量的藏书和藏品都被保存下来.孙郁在参与整理这些藏书和藏品的过程中,敏锐地发现其中包含着寻求鲁迅“传统之源”与“域外之音”的思想线索.孙郁自述:“将鲁迅藏书与其自叙文本对读,可能是进入其心灵的一个视点.鲁迅的暗功夫与暗意识存在于那些没有被描述的文本里.我所感兴趣的是这些藏品被他如何叙述的,以及没有被叙述的原因.鲁迅知识结构的形态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判断事务的态度,其审美走向的外来文化因素占多少,不能不予以观照.”从鲁迅的藏书与藏品突入鲁迅的思想世界,这的确是一个非常有见识的发现.而在诸多的“域外之音”中,孙郁又指出,俄国文化给予鲁迅的冲击力是最大的,通过鲁迅的俄国文学艺术藏品的梳理,可以印证诸多的问题.这本书,所要处理的就是其中的“俄国之声”,试图寻求鲁迅与俄国先哲们在精神上的关联,并勾画鲁迅对俄国那些伟大的精神存在进行消化、改造的思想路径.

全书并非一般著作的章节形态,形式上为17 篇单列的论文,看上去松散而漫无主题,但其间却不是静态的描述,在俄国元素的铺展中有鲁迅思想生成的动态过程,每一个单篇之间以内在的叙述逻辑关联成一个整体,从“俄国”这样一个侧面勾勒鲁迅思想生成及发展的历史过程.

在这本书中,无论是谈及日本还是德国,通过俄国元素来分析鲁迅对中国知识分子出路的探索,始终是一条核心线索.孙郁指出,鲁迅文学观的形成,与对俄国文学的译介和研究有莫大的关系.鲁迅“走异路,逃异地”而东渡日本,日本及日文成为鲁迅一生瞭望世界的重要窗口.他对俄国问题的关注,最初就是通过日本而发生的.通过日译的俄国文献以及与日本文化人的交往,鲁迅了解了日本的激进主义运动以及这些运动与俄国文化的关系;在阅读日译和德译的俄国文学的过程中,鲁迅通过俄国知识阶级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困境.孙郁讨论了迦尔洵、安德莱夫、阿尔志跋绥夫等俄国作家在艺术技巧上对鲁迅产生的影响.如果仅仅把鲁迅视为一个作家,创作的技巧当然是重要的,但显然鲁迅并不仅仅是一个作家,孙郁也并没有将鲁迅限定为作家来讨论.相反,他试图告诉我们,鲁迅在不同的创作中对俄国作家艺术技巧的借鉴,其中有着对自身思想动向的因应.鲁迅崇尚个体精神,却通过阿尔志跋绥夫的《工人绥惠略夫》看到个人主义无法与世界沟通的尴尬.他后来的左转,就是要与社会沟通,以解决他同样面对的这一难题,从而超越了阿尔志跋绥夫的思路.鲁迅创作中模仿俄国作家的痕迹并不难辨别,但孙郁认识的重要性在于指出了上述这种不太容易被人所发现的鲁迅在思路上对俄国作家的借鉴与超越.在孙郁看来,“鲁迅在《两地书》里讨论的话题,许多是俄国作家的思路的延续,只是被自己消化成中国的问题意识.”孙郁发现,鲁迅是循着迦尔洵、安德莱夫、阿尔志跋绥夫的文字获得了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感知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那善恶之间的人间苦难,深深地吸引了鲁迅,影响了他的创作.但陀思妥耶夫斯基描写世间悖谬的手法,鲁迅没有在自己的文本里实践过,鲁迅所关注的是思想的出路而非文学的技巧.因此,与陀思妥耶夫斯基进入宗教的救赎不同,鲁迅选择了左翼文化抗争之途,他的目光逐渐转向苏俄新文艺,从而与马克思主义有了亲缘的联系.孙郁也就由此把目光从旧俄作家的鲁迅的影响转向新俄作家对鲁迅思想的启发上来.

然而,对于鲁迅来说,在面对俄罗斯传来的马克思主义的时候,鲁迅最感兴趣的不是工农的解放,而是对知识分子新生的道路的期待.这出自于鲁迅身为知识分子的自我精神困境,试图寻找知识分子的思想出路.因此,鲁迅对马克思主义的接近,注意到的是非列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他与托洛茨基、普列汉诺夫一样,强调知识分子的社会作用,更希望造成新的知识阶级——这是孙郁所发现的鲁迅晚年思想探索的重要主题.通过孙郁的分析,我们看到鲁迅是如何把域外资源变为自己精神的一部分并因此而形成自身复杂的精神构造.在鲁迅看来,托尔斯泰主义是合理的,但无法解决社会的内在紧张,非暴力、无抵抗主义可能使敌对的黑暗肆意蔓延,从而成为一种助纣为虐的选择.鲁迅通过托尔斯泰看到了知识阶级的有限性,这是旧知识分子的根本问题所在.在社会改造方面,马克思主义比托尔斯泰主义更为有效,鲁迅后来倾向共产主义,表明他对人道主义的超越,是对人的解放的另一种渴望.孙郁认为,在这个基点上,对鲁迅进一步的思想启示来自高尔基这位来自底层的作家.高尔基从下等人的语言里找到一种精英文人所没有的闪烁着民间智慧的鲜活语言,而鲁迅正是希望通过对高尔基的理解,弄清楚一个底层出生的人,缘何能写出有巨大影响的写实文学.鲁迅想打通群众和精英的界限,通过对高尔基这样的知识分子的成长经验的观察,他试图寻找知识阶级之外的另一阶级的新文化产生的可能性.孙郁指出,在这一点上,瞿秋白对鲁迅有另一个方向上的启发:知识阶级只有走到大众的王国,才可能进入新的境地.孙郁认为,晚年的鲁迅将高尔基视为远离道德说教和忍耐之心的斗士并以此特征区分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表明鲁迅思想的转变.孙郁系统地处理了马克思主义的各种形态在鲁迅那里所产生的影响,并对这些文献资源的来源进行了考证.鲁迅接近托洛茨基主义和疏离列宁主义,是对知识分子立场的坚持.正是在上述意义上,孙郁提醒,鲁迅的民间性意味远远超过政党文化的价值,如果在理解鲁迅时不保持与列宁主义的距离,鲁迅的面孔永远是政治化的.

这本书尽管是谈鲁迅与俄国,但实际涉及鲁迅思想的方方面面.不是从单向度的科学者、文学家、思想家或是学问家等个别层面来认识鲁迅,而是将鲁迅作为一个完整的精神存在观照其整体的复杂性.谈藏品又不脱离鲁迅文本,谈传统而不脱离现代语境,谈域外而不脱离中国问题,这就是孙郁这本书的特色.从鲁迅的藏书构成入手,转而勾画鲁迅的知识结构,最终进入鲁迅的整体思想世界,直达鲁迅思维的逻辑方式与其认知结构的转变等极为幽深之处.由于切入角度的独特性,很多在既有视野下被遮蔽的问题一一呈现,使得这本书从一个侧面呈现了鲁迅思想发展的历史.

此外,这本书还构成孙郁的鲁迅研究的重要一维.曾有论者综论孙郁20 世纪90年代的鲁迅研究,指出那是一个从独白走向对话的过程,确实是把握到了其研究的内在理路.孙郁在鲁迅研究领域勤于耕耘,十几年来又不断有新的成果问世,目前已出版关于鲁迅的著作12 本,格局更为宏阔,基本上呈现出他的鲁迅研究的三个维度,即鲁迅与同时代人研究,代表作有《鲁迅与胡适》《鲁迅与陈独秀》《鲁迅与周作人》等;鲁迅与其继承者研究,代表作《鲁迅遗风录》;鲁迅与其思想前导研究,这方面的代表作,就是本文介绍的《鲁迅与俄国》.孙郁通过《鲁迅与俄国》一书处理了鲁迅的藏书与藏品中的“域外之音”之一部,而他近期发表的《鲁迅对庄子的另类叙述》一文,则可看作他对鲁迅思想中“传统之源”的凝视.由此我们大概可以期待孙郁先生在他的下一部著作中向读者阐述鲁迅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关系.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本文总结:上述文章是关于鲁迅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鲁迅与俄国和《鲁迅与俄国》和走近相关鲁迅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声之形》:人性的救赎
请求原谅的双手西宫是新来的转校生,因为听觉障碍,在班上总被大家欺负 面对种种恶作剧,她没有反抗,反而希望和欺负她的同学成为朋友 当然,她并没有成为其他同学的朋友,因为她不明白,她越是友善,大家越厌恶她.

《兰陵王》:一次话剧民族化的有益
中国话剧要立于世界戏剧之林,除了要具有新锐而正确的能够引领大众的思想之外,还必须具有本民族美学特性的内容与表现形式 具体地说,就是要学会用中国的方式向世界讲好中国的故事,而中国戏曲无疑为中西戏剧的融通.

《国家宝藏》:基于媒介的新故事化策略
近期,各大电视台陆续推出了具有文化传承特色的综艺节目,如电视台的国家宝藏,北京卫视的传承中国非凡匠心……,而此前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都以惊艳的表现得到了收视率和口碑上的双重认可 中国.

《小猪佩奇》:动画故事如何以价值观取胜
在开始创作小猪佩奇时,三位主创菲尔·戴维斯、马克·贝克和内维尔·阿斯利特绝不会想到,这会是史上最受欢迎、最赚钱的动画之一 自2004 年首播以来,小猪佩奇已经.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