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童年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和童年的大师们(之二)(随笔)类论文范文素材

主题:童年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8

童年的大师们(之二)(随笔),该文是童年方面论文范文资料与随笔和童年和大师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童年论文参考文献:

童年论文参考文献 名编辑电子杂志大师幽默大师杂志随笔杂志

徐 江

周作人:难以为继的小河

周作人1919年2月发表诗作《小河》(大约1个月前写成),算起来,也就比其兄鲁迅以及郭沫若晚进入诗歌创作半年左右.

不过《小河》问世后在文人中所赢得的赞誉,似乎比郭沫若和鲁迅的诗作更高.一度被视为“新诗”就此在新文学中站稳脚跟的地标性作品.胡适甚至称它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谈新诗》);康白情以为,《小河》出现后,“新诗乃正式成立”.朱自清、郑振铎也予以高度评价.

《小河》其诗,主要描写了一条河被农夫陆续筑起土坝、石坝后,水流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小河两岸的水稻、桑树和昆虫,对河水及沿岸变化的担忧,诗的的前半部分如下,大致可以领略其语言特色——

一条小河,稳稳的向前流动./经过的地方,两面全是乌黑的土,/生满了红的花,碧绿的叶,黄的果实.

一个农夫背了锄来,在小河中间筑起一道堰./干了,上流的水被堰拦着,下来不得,不得/前进,又不能退回,水只在堰前乱转./水要保她的生命,总须流动,便只在堰前乱转./堰下的土,逐渐淘水,成了深潭./水也不怨这堰,——便只是想流动,/想同从前一样,稳稳的向前流动.

一日农夫又来,土堰外筑起一道石堰./土堰坍了,水冲着坚固的石堰,还只是乱转./堰外田里的稻,听着水声,皱眉说道,——/“我是一株稻,是一株可怜的小草,/我喜欢水来润泽我,却怕他在我身上流过./小河的水是我的好朋友,/他曾经稳稳的流过我面前,/我对他点头,他向我微笑./我愿他能够放出了石堰,/仍然稳稳的流着,/向我们微笑,/曲曲折折的尽量向前流着,/经过的两面地方,都变成一片锦绣./他本是我的好朋友,/只怕他如今不认识我了,/他在地底里,/听去虽然微细,却又如何可怕!/……

如果仅仅从字面上读《小河》,可以说这是一首故作单纯的作品.单纯得甚至有点像童话诗.但以五·四前后,身为启蒙思想家的周作人思想之激进,他显然还没有闲适到去写儿童文学的地步.“有人问,我这诗是什么体,连自己也回答不出.法国波特来尔(即波德莱尔)提倡起来的散文诗,略略相像,不过他是用散文格式,现在却一行一行的分写了.内容大致仿佛那欧洲的俗歌;俗歌本来最要叶韵,现在却无韵.或者算不得诗,也未可知;但这没什么关系.”

一首思想家写的疑似童话诗,作者偏偏要提到现代诗的鼻祖之一、法国象征派的波德莱尔的散文诗《巴黎的忧郁》,那么本诗或多或少还是有些象征寓意的.不少学者于是便猜,有说“小河”喻指“革命”“群众运动”“无产阶级运动”,“土堰”喻指就是“晚清政府”“石堰”喻指“民国”“水稻”“桑树”“昆虫”象征着时代激流中善良而无力的普通人……

或许有些道理,但也有些绝对.因为如果我们把“小河”读解为“新文化或白话文运动”,把“水稻”“桑树”“昆虫”读解为这一新的文艺复兴运动中的“惶惑着的不同阶层”,把“农夫”读解为“启蒙主义者”,似乎也没有什么说不通的地方.甚至,上述几重意味还有可能兼而有之!

有人把《小河》界定为散文诗.但周作人上面的自述,显然推翻了这种认知.《小河》是诗——无韵诗,如果读者不愿意称之为诗,当作文章读,似也无不可.在这里,周二先生似乎无意与读者争辩《小河》究竟是什么体裁,只要大家能读,能揣摩其中的含意,他就很满足了——这种姿态,不像人们印象中写诗人该有的执拗与坚持.也反映出《小河》作者在白话诗体建设方面的随意性.说《小河》是一首别具意味的白话诗“试作”,也许更准确一点.它在叙述上的从容不迫,甚至“多声部”心理描写的尝试,这在白话诗草创阶段,堪称“老道”.草创阶段的每一步,都是划时代的.这是历史赐予先知和早期践行者们的荣耀.只是《小河》主题隐藏得过于隐晦,似又没有同时期周作人和鲁迅、胡适等人的杂文、散文、理论来得更直接、过瘾.

司马长风曾经在文学史里认为《小河》不过是一篇分了行的散文,时代对《小河》有些过于偏爱,虽然说得有些决绝,也未尝没有几分道理.不过,时人青睐《小河》,这或许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女神》尚未结集出版,而其中的一些篇目,单从诗集中拿出来阅读,不太合当时国人的阅读口味,冲击力也相对弱一些.《小河》是白话诗里第一首够长度的作品,一定意义上,显示出了“白话诗”这一文学体裁的写作“难度”(在当时这点未必扯淡).

二、鲁迅(唐俟)的诗,量少,现代沉思气息虽重,但对于当时开始习惯通过诗歌找寻时代群体声音的白话诗读者来说,未免过于“怪异”,何况“鲁迅”的名声又远大于“唐俟”.周作人在五·四之初的声望又稍高于鲁迅,他的这种浅智性写法,比鲁迅的智性诗作更易为读者所进入.

三、每个时代的圈内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纳中,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首先青睐那些低幼或故作高深型作品的.不是大家都存心憋着坏,而是人类认识思维里有一种“钝化”效应——越是在后人眼里显而易见的亮点,时人越容易出于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缘由,表现出熟视无睹.

不管怎么说,《小河》一度把周作人推向了当时的诗坛前沿.而他的作品虽然不多,在当时却也是最值得玩味的诗歌作者之一.1922年6月,他发表《论小诗》一文.1929年,他推出了诗歌及诗性散文集《过去的生命》,虽然周作人在后者的序言里谦称自己“无论如何总不是个诗人”,但这本集子除了《小河》外,尚有《两个扫雪的人》《背的人》《画家》《所见》《慈姑的盆》《过去的生命》《中国人的悲哀》等并不逊色于郭沫若《女神》中篇目的作品.这在一个薄产的早期白话诗作者那里,称得上是奇迹的收获.比如:

《两个扫雪的人》

阴沉沉的天气,/香粉一般白雪,下的漫天遍地./天安门外白茫茫的马路上,/全没有车马踪迹/只有两个人在那里扫雪./一面尽扫,一面尽下,/扫净了东边,又下满了西边,/扫开了高地,又填平了坳地./粗麻布的外套上已经积了一层雪,/他们两人还只是扫个不歇./雪愈下愈大了;上下左右,都是滚滚的香粉一般的白雪./在这中间,好像白浪中漂着两个蚂蚁,/他们两人还只是扫个不歇./祝福你扫雪的人!/我从清早起,在雪地里行走,不得不谢谢你!

《过去的生命》

这过去的我的三个月的生命,那里去了/没有了,永远的走过去了!/我亲自听见他沉沉的缓缓的一步一步的,/在我床头走过去了./我坐起来,拿了一枝笔,在纸上乱点,/想将他按在纸上,留下一些痕迹,——/但是一行也不能写,/一行也不能写./我仍是睡在床上,/亲自听见他沉沉的他缓缓的,一步一步的,/在我床头走过去了.

(四月四日在病院中)

《中国人的悲哀》

中国人的悲哀呵,/我说的是做中国人的悲哀呵./也不是因为外国人欺侮了我,/也不是因为本国人迫压了我:/他并不指着姓名要打我,/也并不喊着姓名来骂我./他只是向我对面走来,/嘴里哼着些什么曲调,一直过去了./我睡在家里的时候,/他又在墙外的他的院子里,/放起双响的爆竹来了.

《两个扫雪的人》写得比《小河》要早,文字的朴素与知堂的杂文近似,但里面对生活的感恩与祝福,在周作人的笔下是少有的.《过去的生命》为个人对光阴与生命流逝的咏叹,《中国人的悲哀》则走的依然是周氏兄弟反思国民性的“母题”.它们都有着某种从容和智性的共性,放到当时英美的诗歌中,并不落伍,而在早年汉语浑浑噩噩的白话诗中间,几乎如从大厅天顶上射下来的一道光.但是可惜,长寿的周作人作为诗歌作者,写作的时段并不长,这也使得20世纪的汉语现代诗,终于少了一路接地气的智性.究其原因:性情过于散淡,形象思维能力相对于理性思维能力较为逊色,可能都有一点.更主要的,过于看重文学的社会效用,而对文学自身的独立性有所忽略,未能在生命的旅程中,珍惜住自己在诗歌方面的才华.

徐玉诺:尘封了快一个世纪的亚洲大诗人

周作人写诗的时段并不长,稍晚于他开始写诗,持续时间却比他更短(1921-1924)的徐玉诺,却与郭沫若一样,写出了中国现代诗历史上第一批接近于“伟大”的诗篇.

徐玉诺,河南鲁山人,1894年出生,他之前家里两代为农.徐玉诺先是在父亲帮工的油坊主人、秀才徐名贤的私塾里开蒙,17岁后相继进入本县的新式高小和河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在第一师范期间开始小说和诗歌创作,同时参与领导学运.

徐玉诺的最初两首诗,分别为《冲动》《生命》.前者写一群儿童在花园禁不住花朵美丽的诱惑,违背诺言纷纷摘花的场景.历来被研究者作为新文学早期童诗的典范来称道.其实《冲动》与其说是关注童趣,倒不如说关注人类最初的生命勃发,类似视角的作品在汉语里并不多见,但在欧洲浪漫派的诗歌中却比较常见.目前没有资料显示青年时代徐玉诺懂哪种外语,但《冲动》里确有一种汉语诗人对19世纪浪漫派诗歌通行主题的迟来的回应意味.

《生命》一诗已经初显了后来徐玉诺短诗的雏形,其全诗如下:

当恶魔重重围住我/把我的气和血全行抽出的时候,/亲近我的人都说我已经死了./但我记得,/医生用针刺入我的心房时候,/我的灵魂是平安的;/在另一个地方,/得到极浓厚极甜蜜的安慰.

诗中流露出的生命观照视角与沉思气质,令人想到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和鲁迅的《野草》.但《散文诗》是屠格涅夫晚年的作品,《野草》问世时鲁迅也已是名震文坛的中年人了,徐玉诺写作《生命》的时候才不过27岁.由此可见其天赋中少年老成的一面.这种老成在徐诗中不时可见,不是孤立现象.又如:

湿漉漉的伟大的榕树罩着的曲曲折折的马路,/我一步一步的走下,/随随便便地听着清脆的鸟声,嗅着不可名的异味……/这连一点思想也不费.到一个地方也好,什么地方都不能到也好,/这就是行路的本身了.

(《小诗》)

假设我没有记忆,/现在我已是自由的了./人类用记忆把自己缠在笨重的木桩上.

(《杂诗》〔之三〕)

徐玉诺先生之地板才算奇怪的,……没法说;/不知道是他的脚小呀;也不知道是地板的木纤维的空间;/他走动起来,总是跳黑阱一般,一下一下都埋没在地板里.

(《徐玉诺先生之地板》)

在黑暗而且寂寞的夜间,/什么也不能看见;/只听得……杀杀杀……时代吃着生命的声响.

(《夜声》)

……

能想象出这样的诗篇都出自于九十多年前一位年轻诗人笔下吗?而且从中,也基本看不出像一些研究者笔下徐的“乡土诗人”形象.

徐玉诺的出现,在当时的文坛上是一道华彩.郑振铎很快就介绍他加入“文学研究会”,并引见他认识叶圣陶,后者还为其撰写了长篇诗评.多年以后,闻一多在给梁实秋的信中,把徐的诗集《未来的花园》与当时享有盛名的冰心的《繁星》并列.还称赞《夜声》是“超上等的作品.”

鲁迅、周作人、茅盾均对徐玉诺的作品表示过高度的期许.鲁迅甚至通过孙伏园捎话给徐玉诺,建议他把已发表的小说尽快结集出版,自己愿意为徐作序.不想徐玉诺因为生性过于低调、自谦和对鲁迅的过于崇拜,竟婉拒了这个邀请,以至于错失了这个大好的机会.也因此错过了在那个时代靠文字安身立命的机会.不久就因为养家的重负而辗转任教于山东及省外各地的学校,渐渐沉入二十多年的写作蛰伏期,直到1947年家乡解放,才慢慢回到创作的行列.可惜因其1958年过早去世,而终于未能拥有更加丰硕的成果.

截至20世纪50年代臧克家的《中国新诗选(1919-1949)》未收录徐玉诺的作品之前,徐玉诺都是作为新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家而存在的.臧选的出版似乎构成了徐诗在世俗声望中的一个分水岭,此后徐玉诺诗作很少能出现在普通读者面前.但以作品艺术质量而论,徐玉诺确乎是自郭沫若以后,汉语现代诗,以至于整个新文学史上又一位水准足以傲立于当时亚洲文学的大诗人.在徐玉诺的作品面前,各类新文学史和新诗史对于诗歌的分类,基本上是无效的.徐的诗融写实、哲思和低的抒情为一体,悲观而不绝望,理性却又褒有足够的感性浓度,他是汉语迄今为止,能把时代赋予人的满目绝望,锻造成审美的少数作者之一,而这却又一点不影响其诗作与所处时代的抗辩意义,只是在更多的时候,被作者划为了与个体生命关联更紧密地独立沉思,这样的作者注定在每个时代都格格不入,却又在更隐蔽的岁月熠熠生光:

神呵,/给我一杯奇异的浓酒吧!/使我忘掉一切罪恶……/使那阴沉沉触目伤心的世界,/不再来惊扰我吧!/眼看着太阳落了下去,/野战又要开火了……

(《哀求》)

光明近捷的路,/是无数人一脚一脚踏成的;/但没一个是为着别人.

(《小诗》)

他俩一步步的走下这条阴森森的马路,/且谈且笑的走着;白发不住的在空中飘拂./她手中拿一簇用小草点缀着的香花,/一轮一替嗅着./爱情的胜利者呵,/你们还是这世界上的一对青年爱人!

(《老年人》)

现在我不能照真实说;/我爱你!/因为我已是被你拒绝的了.//你已经想定了:/情人的装束,/情人的态度,/情人的言语.//奈何……/我爱你,/我却已被你拒绝了.

(《读者》)

最后一首,道出了徐玉诺自己,也道出了所有具备独特诗歌美学的现代诗人,在各自时代里的宿命.

本文结论:此文为关于随笔和童年和大师方面的童年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童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屡空记(随笔)
方婷 主要从事文学批评,有评论发表于当代作家评论东吴学术……,现为云南师范大学教师 屡空这个假期哪里也没去,唯读书写字,然心不纷驰,也体会到不懂的诸多好意思 既然不懂也就不必装懂,以为懂了便是界限,如.

玉山青翠蓝水碧(随笔)走近蔡文姬隐居之地
一代才女蔡文姬,出生在东汉乱世末年 她的自传体长诗悲愤诗,开启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五言诗的新创作;古乐府琴曲歌辞胡笳二八拍是一篇震撼人心的绝唱 蔡文姬对后世至现今,影响至深 唐代诗人李颀写道“.

我们的童年谣(中篇小说)
唱歌谣听故事苞谷林再苍翠也比不得歌谣美 我六岁那年和我姐、阿湘站在苞谷林边没大没小地疯玩,玩累了喉咙痒痒我就想唱歌 我们这儿被称为歌谣聚散的地方,打咿呀学语起母亲就教我们唱了 我说想唱就唱,马上引吭高.

猎狐行动(十五)
与此同时,在几千公里外时差一小时的中国北京,设在猎狐行动办的金边缉捕工作中国指挥部也正式开通,辛婷、孟晋和彭蓬都坐在电脑旁,随时准备给前线提供信息支持,刘副局长默默地注视着电脑屏幕,……待前方的消息 .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