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十年相关论文范文例文 跟深流藏于静水生机蕴于寂寞简论近二十年的广西散文创作类论文例文

主题:十年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8

深流藏于静水生机蕴于寂寞简论近二十年的广西散文创作,该文是有关十年论文例文和广西散文创作和静水和生机方面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十年论文参考文献:

十年论文参考文献 高会军论文灌水工业水处理期刊水处理技术期刊关于水的论文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桂军的崛起在文坛和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小说创作.与小说界所呈现的呼啸澎湃之势相比,广西散文界似乎显得平静而寂寞,但这并不能说明广西散文没有作为.梳理20年以来广西的散文创作,我们会发现广西的作家一直在散文创作上执著探索、默默前行,而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表面波澜不惊的广西散文界可以说是深流藏于静水,生机蕴于寂寞.

一、在理性反思中默默前行.

20年以来,广西散文创作所取得的成绩与散文创作团队的自觉密切相关.可以说在这20年间,广西的散文创作团队一直在理性反思中默默前行,广西散文家比以往更自觉、更理性地总结自身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探寻促进、提高广西散文的途径与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广西散文学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广西散文学会的前身是1989年成立于防城港的广西散文家创作联络会,之后更名为广西散文家协会,1996年再次更名为广西散文创作与研究会,2016年更名为广西散文学会.广西散文学会在凝聚创作力量、总结创作经验、推动广西散文发展方面有突出的贡献.

1996年12月4日至6日,“广西散文战略研讨会”在防城港召开.凌渡做了题为《广西散文回顾与展望》的发言,他在回顾新时期以来广西散文创作的成绩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散文家要“加强散文艺术创造和艺术创新意识”,“要有坚韧不拔的执着的精神”,要让散文“关注社会,贴近生活,切入人生”.同时指出促进、提高广西的散文需要对散文宽容,也需要评论家讲真话.徐治平做了题为《新时期广西散文创作的得失与前景展望》的发言,总结了新时期以来广西散文创作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且展望了广西散文发展的前景.他呼吁“各界重视散文创作”,呼吁散文家“既要发挥广西的题材优势,又要开拓新的题材领域”.“既不作茧自缚,排斥‘大散文’,又要精益求精,让自己的创作进入‘艺术散文’的极致”.此次会议决定将“广西散文家协会”更名为“广西散文创作与研究会”.选出新一届会长凌渡,副会长徐治平、彭匈、冯志奇、彭洋.

2000年11月10日至12日,广西散文界在大新县德天瀑布风景区举行笔会,会议总结四年来广西散文创作的成就与不足,研究了当前散文创作的各种现象与理论问题,选出第三届广西散文创作与研究会的领导成员,会长徐治平,副会长彭匈、蓝阳春、张燕玲、林宝.凌渡为名誉会长.会上决定组织人力编写一部《广西散文百年》.

2008年7月12日,广西散文创作与研究会年会在柳州市举行.此次年会的主要内容是进行第四届广西散文创作与研究会的换届选举和探讨今后广西散文创作与研究的发展方向.会上,徐治平作了工作报告,总结了八年以来的工作情况.他在报告中指出,近八年来,广西散文创作与研究会在发现和培养散文作者、开展采风和创作活动、研究广西散文创作动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中,40多位散文作家出版了40多部散文、随笔专著,成绩显著.徐治平主编的《广西散文百年》,全面介绍了近百年来广西散文作家的创作成果,意义十分重大.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四届广西散文创作与研究会的新一届领导机构.严风华当选为会长,陈中林、蒙飞、林宝、刘澍萌、黄晓娟、阮直为副会长.同时还推选了凌渡、徐治平为名誉会长.

2016年12月28日,广西散文创作与研究会年会在南宁亿仓花海召开.此次会议决定将广西散文创作与研究会更名为广西散文学会,并增补黄鹏为常务副会长.会长严风华做了《广西散文创作与研究会总结》,他指出,“广西散文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老中青三个阶梯的创作队伍.现在,新一代散文家,承传散文传统,坚守散文园地;注重生活实践,勇于探索创新,用扎实的作品为自己确定了在散文界的地位.这几年,不断涌现了一些散文新人.他们是黄少崇、黄鹏、罗南、林虹、黄庆谋、孟爱堂、透透、侯珏、陈洪健、卢悦宁等.他们的笔端,不再满足于模山范水,而是把注意力关注到本土的民俗与文化,从生活的细节中寻找民族的记忆.”在认可散文创作队伍壮大,创作实力提升的前提下,严风华也指出广西散文创作还存在“队伍结构松散”、“缺乏一个富有号召力的活动品牌”、“缺乏有全国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等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提出了今后工作的方向.

除了广西散文学会在广西散文创作团队中充分发挥凝聚力量,广西文艺界也在政策方面给散文创作提供扶持.2013年,广西作协推出了以培养青年作家为目的“1+2”人才培养工程.由10位著名作家担任导师,每位导师以结对子的方式指导两位青年作家,辅导他们完成一定数量的高质量文学作品.在散文创作中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林虹、罗南、黄庆某、孟爱堂等作为学员参加了这个工程.2015年,广西作协开始实施“美丽南方·广西”文学系列创作招标项目,面向全国公开招标.这个书写美丽南方的项目非常适合散文创作,有六位广西作家的散文创作选题与写作计划通过评选并签订了项目创作协议,它们是朱千华的《稻作原乡》、梁晓阳的《天堂故乡》、严风华的《八桂江河水上人家》、谭延桐的《亲爱的壮乡》、张迪的《兰井巷7号》、庞华坚的《飞扬的红土地》.这些文艺政策的扶持为广西散文创作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

二、团队的壮大与创作的推进

近20年来,伴随着创作者的理性反思和文艺界的政策扶持,广西散文创作队伍不断壮大,创作持续推进,形成了不同年龄阶段的作家携手共进的局面.以凌度为代表的30年代出生的作家依然坚守散文园地,坚持笔耕.以徐治平、彭匈、潘琦、蓝阳春为代表的40年代出生的作家还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不断推出散文集.徐治平习惯以脚步接近大自然,以心灵体验大自然.90年代之后,徐治平更是以生态的眼光看待自然,在描写自然景观的散文中思考生态问题和人类的未来,他近年来先后推出的生态散文集《面朝大海——北部湾生态笔记》和《守望森林——广西森林生态考察》延续了这种思考.彭匈连续出版了散文集《云卷云舒》《会心一笑》《极品男人》《一事能狂》《我的另类先人》《丛林栖居》等.潘琦连续出版了散文集《绿叶集》《五彩八桂》《这里散发着醇香》《绿色颂歌》《瑶山春色》《春天的呼唤》等.

以冯艺、顾文、庞俭克、李甜芬、黄夏斯榕、阮直为代表的50年代出生的作家在广西散文创作中是承前启后的中坚力量,他们以开阔的视野、独特的人生阅历和丰富的创作经验将自己的散文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峰.2000年以来,冯艺接连出版了《逝水留痕》《桂海苍茫》《红土黑衣》《沿着河走》等散文集,其中《桂海苍茫》于2005年获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奖.另外,冯艺的散文《一个人的国际共运史》(原载《美文》2015年第8期)发表后引起关注,入选“2015年中国当代文学最新散文作品排行榜”,并被选入《2015年中国散文精选》(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选编,长江文艺出版社).顾文出版了散文集《之乎者也》,李甜芬出版了散文集《走进京岛》《本色毛南》,黄夏斯榕出版了散文集《朗读高原》.阮直的杂文也是广西散文界不可忽视的收获,他先后出版了杂文集《美的突破》《思想胚胎》《阮直集》《美丽的麦芒》等.阮直2000年入选《杂文选刊》“中国当代杂文三十家”,2006年两次获得《人民日报》“大地”文艺副刊征文二等奖.阮直的杂文《谁说我们不爱鸟》2009年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杂文卷),杂文《可杀10头牛办婚事的“细则”》《行军蚁“死亡漩涡”的启示》同时入选《2016中国杂文年选》(花城出版社).

以严风华、张燕玲、包晓泉、林宝为代表的60年代出生的作家进入散文创作的成熟期,佳作不断.严风华出版了长篇散文《一座山,两个人》和散文集《四季飘香》《民间记忆》《总角流年》.张燕玲出版了散文集《静默世界》《此岸,彼岸》《广西当代作家丛书?张燕玲卷》.她的散文《此岸,彼岸》(原载《人民文学》2003年第11期)发表后,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入选“2003年中国文学最新散文作品排行榜”,并先后被《散文》(海外版)、《散文选刊》、《中华文学选刊》、《2003年中国随笔选》(花城出版社)、《2003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创世纪编年文选》(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最具阅读价值散文随笔》(上海社科出版社)等转载或收入.她的散文集《静默世界》《此岸,彼岸》分别获得了第二、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奖,后者还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妇女读物;她的散文《西津渡锅盖面》是2016年春节《文汇报》给读者拜年之作,被《散文选刊》(2016年第5期)转载,并入选《2016年中国散文精选》(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选编,长江文艺出版社).包晓泉出版了散文集《山水沉香》,林宝出版散文集《永远的蔚蓝》.

新生力量的迅速成长是广西散文创作团队壮大的重要表现.近20年来,一批年轻而富有朝气的作家加入散文创作队伍,给广西散文界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广西文学》对这些新锐力量对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与支持.2007年,《广西文学》第9期策划了“广西散文新势力16人作品展”,以散文专号的形式整体推出梁志玲、蓝薇薇、何述强、沈东子、董迎春、刘美凤、莫雅平、王梆、沙地黑米、李金兰、王冰、叶华、石丽芳、苏会玲、透透、欧泽璋等16位作家的27篇散文.2015年,《广西文学》第9期又策划了“广西散文新锐专号”,整体推出了唐女、林虹、陶丽群、罗南、黄庆谋、梁晓阳、孟爱堂、廖莲婷、颜晓丹、寒云、杨仕芳、刘景倩、宋先周、李海凤、羊狼、陈洪健等16位作家的21篇散文.这些广西散文界的新生力量显示出良好的创作势头,他们在各级刊物发表散文,有的已经出版了数量可观的散文集,而且在文坛产生影响.林虹的散文《江山交付的下午》(原载2014年《作家》11期)发表后得到好评,2015年入选《散文选刊》《2015年中国最美散文》《艰难世界——年度最佳散文集》,该文获得“2014年度华文最佳散文奖”,2017年再次获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首届“多民族陵水杯”优秀作品奖.林虹的另一篇散文《从零度空间落下》(原载《散文选刊》2014年10期)获得2014年度中国散文年会二等奖.梁晓阳近年的创作也颇受关注,他的散文《清凉的台地》2009年获得首届中国西部散文奖新锐奖,先后被收入《首届中国西部散文奖获奖作品集》《大美中华》《苍狼大地》《延安文学200期作品精选》和《中国西部散文精华》等选集.2010年,《中学生阅读》(高中版)第12期品牌栏目“岁月珍藏”专门向中学生作了梁晓阳的散文.2017年梁晓阳的长篇散文《吉尔尕朗河两岸》获得首届“三毛散文奖”.从诗歌创作转向散文写作的黄鹏也有不错的成绩,他的散文《壮家白斩鸡》2015年获得第二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

三、在多元与纵深中寻求突破

在结束后的十余年间,广西散文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收,广西的散文家已经开始引起国内文坛的关注,一些作品还入选了权威的散文选本.但这一时期广西的散文创作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首先是题材还不够开阔,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广西的散文以描写、反思“文化大革命”给人民留下的伤痕,回忆故人,歌颂国家的巨变和时代新气象为主要内容.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广西散文最重要的内容是描写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反映少数民族地区人民为改变落后面貌而辛勤劳动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巨大变化.其次是思想深度不够,多数作品停留在描写先进人物、时代新风和国家的变化等,没有深入表现人的复杂的内心世界的和民族的精神与性格.第三是在艺术表现上还不够丰富多样,很多作品都是由写景抒情上升到对祖国、民族、人民的歌颂.这些局限在某种程度使一些散文在思想、模式上趋于僵化.

与后的十余年相比较,近20年来广西的散文创作题材更开阔、风格更多样,无论是对自然、历史、生命的关照与感悟,还是对日常和现实的体察与剖析,都展示出了思想内涵与艺术功力向多元、纵深发展而开拓出的更丰润的散文天地.

1.对自然的关照与思考

对自然景观和风俗人情的关注一直贯穿在当代广西散文的创作中.在80年代,广西散文热衷于书写自然之美、风俗之美,并从中挖掘人情之美,由此歌颂新时代新风尚.近20年来,广西散文在对自然的关照中多了一份沉静与思考.徐治平的转变非常具有代表性.徐治平的很多散文都是对自己旅途中的足迹和思绪的记录,如果说80年代的徐治平是一个欣赏自然风物的旅者,那么90年代的徐治平就是一个凝望、思考的旅者,而他的凝望与思考逐渐集中到生态问题.他近年来的作品《面朝大海——北部湾生态笔记》和《守望森林——广西森林生态考察》都是在对八桂热土的深情书写中蕴含了对生态问题的思考和对生态文明的呼唤.

严风华的长篇散文《一座山,两个人》写作者投入山野,享受山野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在作者笔下,山野是宁静美好的,也是寂寞清苦的.但不管是宁静美好还是寂寞清苦,他都愿意坦然接受,并乐在其中.因为他迷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迷恋在山林中安放心灵的归属感:“这个地方,无意中说来就来了,无意中就属于我了.整个山林是我的,整个黑夜是我的.萤火虫的光亮,夜鸟的啼叫,草虫的吟唱,树叶的摩挲,山风的吹拂,都是我的.我从来没有如此富有,富有得如此舒坦,舒坦得如此轻盈.”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自然界一切都是平等的,动物、植物和人都成了朋友.作者对朴素的山野生活的回归与都市人的文化困境相关.人类在享受都市文明的同时也被都市文明伤害,失去了精神的家园和心灵的归宿,作者认为“城市其实就是一方看不见的沼泽地,时时让你陷入其中,时时让你挣扎,不得安生.”因此他要在山野“为自己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避开烦劳,避开嘈杂,让心清一清,静一静.”显然,严风华是希望借助山野生活对抗都市文明对人的异化,建构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

梁晓阳的长篇散文《吉尔尕朗河两岸》把目光投向神奇的新疆,书写天山脚下吉尔尕朗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作者在行文中有欣喜,有发现,有陶醉,有景仰.飘逸的羊群,纯洁的雪山,美得脱俗的草原,质朴的哈萨克牧民让作者发现了一种纯粹的带有力量的美,一种能让内心纯净丰盈的美.作者认为能与这样的美相遇是幸运的:“一个因为庸碌的南方生活而显得六神无主到处寻求寄托的文弱书生,能够与这些强悍而丰富的民族魂魄相遇并且心有相通,这实在是上天赐予我的一份机缘和福气.”“从内心深处来说,我一直把草原生活看作是一种与鲜花亲近、与生命沟通的最原初方式.马蹄走过的地方,是意志飞扬的地方;毡房盖起的地方,是祥和笼罩的地方;畜群吃草的地方,是歌声唱起的地方.”作者走向草原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旅游和观赏,而是与自然亲近,是与生命沟通.如果说严风华是通过山野生活建构“心灵世界”,那么梁晓阳是通过融入草原寻找诗意栖居.他们都是在沉静和思考中把对自然的书写引向纵深.

2.对历史的感悟与反思

历史文化题材一直是当代散文创作的热点.近20年来,冯艺、张燕玲、廖德全、潘大林、童健飞等一批广西作家都在对历史文化的书写中显示出智慧与艺术的深度.

冯艺写了不少历史文化题材散文,主要收在《桂海苍茫》《红土黑衣》中.冯艺善于在历史的尘埃中拾捡被遗忘的文明碎片,书写历史文化被漠视和遗忘的悲哀.在《受难的桂林,抗战文化的堡垒》中,作者指出桂林不仅有美丽的山水,还有耀目的历史文化,但这一切似乎被人们淡忘了.因此他感叹:“今天到过桂林旅游的人,又有多少人有文化情怀去追寻过去的桂林.人们都说看桂林的山水,却又鲜于涉及桂林的文化.我多么想从人文的角度对桂林做一次饱蘸情感的全景扫描,撩拨我们埋藏心底的那份集体记忆,挽留住对抗战文化的一份怀恋.”在《潇贺古道,捡拾桂东文明的碎片》中,作者指出广西贺州也曾是一个有着浓厚文化氛围的城市,但今天已很少有人提及.“我们为什么没有感觉到古镇在消逝,为什么没有想到过早点到正在消逝的古镇去看看,为什么没有意识到古镇的消逝正在使我们丧失有关先人的记忆”.冯艺还善于以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寻找历史中的人性精神,对历史作出新的思考和解读.在《远逝的威严,走进打开的衙门》中,作者努力地寻觅,渴望通过自己的思考拂去历史的烟雾和尘埃,还原历史的真相.面对莫氏土司衙门,他作出了尽量客观的评价:“莫氏土司世袭了二十三代,其中有庸官,有*,也有一些好官,决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去看他们.”《西林教案,西方传教士的悲剧》是对一百年前的“西林教案”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新的解读.冯艺突破了侵略与被侵略这一框架的限制和束缚,把叙述的关注点放在传教士马赖身上,客观地描述了这个西方传教士献身于宗教事业,为了自己的信仰不惧艰辛、执着前行、永不言弃的精神.

女作家张燕玲对历史的书写更多了一份敏锐与灵性,她的目光和思绪能瞬间照亮历史,同时又接通现实,她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游走自如、奇思频现.《耶鲁独秀》《西津渡锅盖面》《础石》等一批散文都是既具艺术功力又见思想深度的作品.《础石》写漫步未央宫遗址看到的柱础石,它们浑圆、饱满、简朴、实在,虽然立于废墟之中,却没有现代工地中水泥桩的冷漠,“础石们静静地矗在那里,雄浑厚重,充满生命感和力量.”作者被这种最质朴的美震撼,被这种质朴的美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打动,这种文化精神的核心是“够用”——“在汉代,一切遵循‘够用’就好了.所谓天地为心,简朴为用.”她感叹:“够用,真是今人所缺失的精神”.“够用,在我心中没有任何语言会比够用的础石古拙与强大了,两千多年前的稚拙与简朴,令当下无度的奢华暗淡无光.”作者的目光照亮了废墟中的础石,而础石的文化精神映照也出了我们当下的虚华与尴尬.

3.对生命的思索与追问

生命是文学的核心问题,离开了对生命的关怀,文学会失去血肉和光彩.近20年来,徐治平、张燕玲、冯艺、严风华、顾文、包晓泉、何述强等一批作家都在散文中以带着思想深度和人文情怀的文字执著地书写着对生命的思索与追问.

张燕玲善于以女性的敏锐、善感的心去探寻生命的奥秘,去追问生命的价值,存在的意义.《叩问自己》是作者在《简媜散文》的指引下对自己内心的叩问:“在这个世界里,我是谁?我在哪里?为什么我在一路兼程?我真的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这副躯体吗?”作者想到了子君和娜拉,她们都无法挣脱生活的束缚、世俗的吞噬而走向悲剧.作者渴望摆脱尴尬,把握自己,渴望获得心灵与灵魂的自由.《此岸彼岸》以新颖的立意和饱满的情思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与疼痛.在“一段心灵疼痛的旅程”中,作者生发出了对此生来世的追问:“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意义对此世之人的作用更加严酷.我想,我们过去的世界实在缺失对此世来世的描述和追问,此岸彼岸我们知道得太少,这才会导致我们此行产生的一再恐惧.”在满怀疼痛的追问中,作者感到基隆人的可爱和可敬,因此她感叹:“如此尊崇彼岸各方冥灵、慎终追远,如此祭祀祖先、推已及人,如此充满敬天法人的情怀,其意义似乎早已超越了宗教.”

何述强的散文世界由一个散发着古旧气息的意象群构成,因此他的散文常常带着荒寒的冷色调,但他的散文并没有把读者带入荒寒的绝望,而是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荒寒中升腾起的力量,这种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生命的思考与追问.在《石龟行走在记忆的洪荒旷野中》中,他面对家族记忆中的石蛙和每日与自己无言相对的石龟思考、追问着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规律:“生命的符号在我们的旷野里生生不息.我们不断地繁荣,又不断地荒凉.不断地热闹,又不断地冷寂.不断地失去,又不断地找回.不断地流泪,又不断地欢笑.而旷野的月光一如既往地清朗.心中有了无限的旷野,我们才想到要去建构精神的大厦,去倾泻动情的言语.”在《死亡故乡》中,他面对亲人的死亡思考、追问人生的归途:“故乡,是一个人庞大而幽微的系统,它记录有你生命的,你得受它萦绊,同时又获得它的滋润”.“归途是人生无法逃离的影子.萦系着我们所能承受的幸福和痛苦.”何述强的散文不是浅吟低唱,也不是慷慨高歌,而是孤独、寂寞中低沉的诉说,既带着古旧的荒寒和冷意,也也带着生命的温情和热度.

4.对日常的体察与书写

对日常生活的深度体察和书写是近年来广西散文创作的突出成绩之一.严风华、林虹、李金兰、透透、韦晓明、瑶鹰、张冰辉等在这方面都有佳作推出,而广西散文界的新生力量在对这一题材的把握中更见优势.

林虹《江山交付的下午》写琐碎细微的日常生活.老屋是父母一点一点打下的“江山”,如今年近80的父母要卖掉老屋.作者没有从勤劳的父母身上升华出普通劳动者的优秀品质,也没有从凡俗日常中探讨生活的意义.而是以平实的笔墨书写带着质感的毛茸茸的鲜活的生活场景.父母已经聊到谁先去的事,他们坦然面对生死,不避讳.而“我”感到害怕,“我想努力地忽视它们,淡化它们,想和它们对抗.”但在江山交付的这个下午,“我”并没有被害怕与对抗的情绪淹没,老屋中度过的幸福时光,兄弟姐妹曾经历的快乐与忧伤,家人几十年积攒的浓冽的亲情,都足以让“我”坦然地循着生活的轨迹向前走.作者娓娓道来的文字中透出动人的温暖,这种温暖就像散文中“我”剪苦丁茶时的心情:“我剪那么多,给谁呢?一些给予我温暖的人啊,这些从我手中一片一片剪落的茶,我要从树上摘下,洗净,晾干,剪片,再炒,然后晒干,我在做些的时候,心存愉悦和想念,等对方用一杯热水泡茶时,那些温度就一点点散发出来了,我想做个温暖的人.可是,喝的人能体恤出来吗?可是,不一定要知道的.很多时候,就是这样,默默的,就好.”

李金兰也经常把笔墨伸向日常生活.她善于把用心触摸过的生活炼化成有生命的文字,并且用笔下的文字去拾捡遗落在生活中的温暖.在《口盅与骏马》《寻寻觅觅》《何事相悦》等一批散文中,她以平淡却不乏诗意的文字述说日常生活中的温暖.她在《何事相悦》中写道:“感谢那一茬又一茬经过并且融入我们生活的事与物.或许,所有绵延不断的温情,都蕴藏在貌似平淡的细节中.一生之中,一定有一条共同穿越的暗道,成为有情人相守相悦的秘密,而回味,就是顺着生命的常青藤去抚摸记忆的花瓣与瓜果.”这里的“有情人”并非仅仅指相爱的男女,而是指可以共同分享生命体验和温暖记忆的人.他们是擅长捕鱼的“我”爷爷,是生育了七个儿女的“我”奶奶,是做木匠师傅的外公,是在寒冬帮“我”烘烤鞋袜的外婆,是“直接种谷,间接种墨”的父亲,是提着柚子灯为“我”引路的母亲,是曾和“我”一起追逐玩耍交流成长秘密的女伴……不管是否有血缘关系,他们都是“我”在故乡那片土地上的亲人.他们和“我”有“共同穿越的暗道”,有“相守相悦的秘密”,他们就是“我”顺着生命的常青藤可以抚摸到的“花瓣与瓜果”.

5.对现实的批判与剖析

杂文是适合最批判现实、剖析社会的文体.在广西散文创作领域,杂文作者数量很少,杂文也往往被忽视.生于内蒙古,1993年调入北海的阮直长期从事杂文创作,他在广西文坛很少被提起,但在国内杂文界颇有知名度.阮直的杂文在幽默与反讽中蕴含着悲悯之心,在调侃与讽刺中流淌着灵魂的热度,既有直面现实的勇气,也有剖析现实的智慧.

阮直的杂文《“市长批示”了又如何?》和《奈何天网疏密皆漏》都是对官场问题的剖析与批判.《“市长批示”了又如何?》从一则市长批示没有得到有关部门执行的新闻谈起,引申出对官场规则的分析:“市长‘批示’是工作,该批示的没批示是行政不作为,市长批示了,下边没落实,那就各有各的原因了.”阮直犀利的目光洞穿了事件的表象,市长的批示与对批示的执行是两码事,批示是工作程序,批示不等于问题的解决.批示是否能落实还要看市长以及有关职能部门的态度,否则批示会成为被无限搁置的废纸.《奈何天网疏密皆漏》从老子的名言“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引出当今中国官场“疏密皆漏”的怪现象.作者尖锐地指出,“天网”只能在事后打捞落网者,却不能预防官员的滥用权力:“只要有权的官员一不自律,他就能把权力转换成金钱.一个城市的副市长,就能几千万地捞钱,这不能说是中国的钱太多了吧?只能说是咱们这市长的权力太滥了.”为了进一步剖析这个怪现象,作者将家庭中的经济管理与官场的制度监控相比较:“我多少次想利用我户主的权力弄出家里‘巨额’存款的一点点均未遂,如今这*贪钱,动辄数百万、数千万,比印冥间票子都来得快,为什么对这样的职务行为就不给他们设置出一道道‘恢恢天网’,让它们在疏时、密时都不漏呢?”这个轻松幽默的对比把现实中复杂的官场腐败的原因分析得明了、透彻,让读者在会心一笑中看透事件的本质,了悟制度监控在防止官场腐败中的重要性.阮直的杂文在嬉笑怒骂、侃侃而谈中带着对现实的关注与批判,深刻而不艰涩,尖锐而不刻薄,体现出杂文作者的胆识、智慧与深度.

近20年来,广西的散文创作一直在理性反思中默默前行,并在多元与纵深中寻求自我突破,实现了团队的壮大和创作的推进.虽然在创作中还存在不足和缺陷,但只要坚守反思的立场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广西散文家一定能在不断的自我超越中继续前行,取得更好的成绩.

(刘铁群,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综上而言:此文是关于经典十年专业范文可作为广西散文创作和静水和生机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十年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以静水的沉淀,换一场如火的涅粲
一这个世界上,在你看得到或看不到的地方,总有人在燃烧岁月,试图完成一场华丽的重生 有幸的是,在高三这年我见证了沈晗的涅藥 沈晗是在高三这年作为复读生来到我们班的,与大多数复读生不同的是,沈晗早已经历了.

鲁藏情深
1994 年,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对口援藏、分片负责、定期轮换”重大决策,开创了全国系统性援藏工作的新局面 1995 年,山东第一批援藏干部来到日喀则,自此,相隔千山万水.

称呼,水很深
按现在的说法,“吾”和“我”算是同义词了 其实,它们之间还是有差别的 宋朝有本四书笺义就说,“吾”是对自己说自己,比如&ldqu.

眠水见智,秃树藏春
那是我人生的冬天 怎样战胜人生的冬天呢我去请教一位曾教过我的教授 “是不是我还不够勇敢,行动还不够有力”我问教授 “不 对付人生的冬天,最好的办法,就是什么也不做 .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