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遗产类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与福楼拜的遗产名家的师生情之四方面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遗产论文写作 时间:2023-12-17

福楼拜的遗产名家的师生情之四,本文是关于遗产相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和师生情和福楼拜和遗产名家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遗产论文参考文献:

遗产论文参考文献 建筑遗产期刊喜福会论文中华遗产杂志小福尔摩斯杂志

1880 年5 月8 日11 点至12点之间,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居斯塔夫·福楼拜,在克鲁瓦塞的书房中逝世,留下一部没有完成的《布瓦尔和佩库歇》.福楼拜原计划翌日前往巴黎,见老朋友屠格涅夫,谈论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学生莫泊桑,还有自己正在创作的那本小说,但这一切被突如其来的中风阻断.在写给屠格涅夫的最后一封信中,作家谈及写作《布瓦尔和佩库歇》的艰辛,他称“我的书应当结束了,不然,就是我的生命应当结束了”(福楼拜著,丁世中译:《文学书简》,《福楼拜文集·第五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年版,P208),这不幸成为他生命的谶言.福楼拜去世时不满59 岁,一生只留下四部长篇、三个短篇和一部未竟作,但这为数不多的作品却使他在文学史中步入大师的行列.他开启了现代派小说的先河,留下了对文学的精深探索和学生莫泊桑.

莫泊桑初识福楼拜还是一个18 岁的中学生,而后者已经出版了《包法利夫人》和《萨朗波》,并即将完成《情感教育》,距离逝世也只有12 年时间.他们的交往源于亲缘关系.福楼拜与莫泊桑的父亲是鲁昂高乃依中学的校友,福楼拜的母亲河莫泊桑的外婆是寄宿学校的同学,他和莫泊桑的舅舅友情甚笃,小说《圣安东尼的诱惑》的献词就是“纪念吾友阿尔弗雷德·勒普瓦特万”(张英伦:《发人深思的社会风俗画卷》,《莫泊桑文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年版,P4).

二人的密切交往要到1872 年3 月莫泊桑在巴黎海军部工作以后.他每周五参加福楼拜的聚会,结识了屠格涅夫、左拉、都德、龚古尔兄弟;周日则是师徒二人的晤谈时间.长篇小说《皮埃尔和让》的前言《论小说》是体现莫泊桑创作观的经典文本,他在文中回忆称,那七年里,福楼拜阅读他所写的诗歌、小说和剧本,并在星期天吃饭时展开评论,他将福楼拜的教诲概括成一个写作原则——“如果一个人有他自己的独创性,首先就应当将它发挥出来;如果他没有,他必须磨砺出一份”(莫泊桑著,刘益庾译:《皮埃尔和让》的前言《论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年版,P241).福楼拜曾让他观察门口的杂货店老板、抽烟斗的看门人、出租马车的车站,描述他们独特的姿态、精神,而不能与其他任何人混淆.独创性来自于观察,观察得益于耐性.这是莫泊桑从福楼拜的教导中得到的最大收获.而在《论小说》中,莫泊桑则称自己发展了福楼拜关于风格的观点.他强调,耐心观察的事物通过作家主观加工形诸笔下,作品的风格即是作家个人气质的体现,“才华来自于独创性,而独创性就是思维、观察、理解和判断的一种独特的方法”(如前,P231).他反对批评家从自己喜欢的作品中得出艺术的法度和创作规则,以此批评全新风格的艺术气质.他认为,“对于这些迥然不同的艺术理论,必须兼容并蓄,在评判它们所创作的作品时,首先应当接受创作此类作品的总体观念,再以它们的艺术价值作为唯一的着眼点”(如前,P233).这些话无疑是针对他写实风格的批评言论,而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学批评仍具有极大的讽刺色彩和参考意义.

福楼拜在对莫泊桑的指导中,注重通过耐心观察产生独特性,而莫泊桑则认为作家的主观观察使得独特性赋有个人气质.但这并不意味他反对福楼拜客观、冷峻的写作风格.莫泊桑对作品中蕴含的作家主观因素的强调,或许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指出批评家的误区,因为他在其后比较心理分析与写实手法时,又重新回归了后者,认为其更为真诚,又区别于作家自身(如前,P238).可以发现,这正是福楼拜的创作观点.福楼拜认为,第三人称叙事中的心理描写不够真实,作家无法知道人物具体的心理活动,只能通过动作、语言等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这是聚集在福楼拜周围的布封、左拉、泰纳、龚古尔兄弟共同的观点,而莫泊桑无疑也继承了这种自然主义倾向.同时,《论小说》中表现的对读者的不信任、对准确用词的要求,也和福楼拜一脉相承.

而在福楼拜留下的书信中,我们难以找到他教授莫泊桑的具体内容,但对他的教育方法和姿态可见一斑.

在给莫泊桑的书信中,福楼拜多次自称为“您的老头儿”,称对方为“我亲爱的好友”“亲爱的居伊”,言辞中毫无师长姿态,没有克制矜持和故作冷淡,嬉笑怒骂充斥字里行间.在这些信件中,他不加掩饰地向学生诉说自己的爱憎,称“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等名词是“同样口径的蠢话、或者说同等的蠢话”(莫泊桑著, 丁世中, 刘方译:《文学书简》,《福楼拜文集·第五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年版,P245);当《布瓦尔和佩库歇》的写作遇到困难时,他也直呼“我受不了啦!我累坏了,已筋疲力尽!”(如前,P248);对于莫泊桑的困惑他循循善诱,“不要发愁”,“付出更多的劳动”(如前,P246-247);而面对《羊脂球》的成功,他毫无保留地热烈称赞,并要集关于此作的各种评论(如前,P249-251).这些关心和赞誉,也同样出现在作家写给莫泊桑的母亲和屠格涅夫等人的信中,将其作品向各方力荐.可以发现,福楼拜对于学生的姿态是平等的,或者说,是以一个老朋友的身份为文学新手引路.这些诚恳言辞和性情表达,帮助莫泊桑克服困苦和写作歧途,成为短篇小说巨匠.这是福楼拜别出心裁的教育方法,但更多的,或许是作家的性格使然.

福楼拜同文学史上诸多伟大作家一样,局外的性格往往陷入困惑的引诱,思考力压抑了行动力,对价值的怀疑和意义的追问使其难以进入世俗事业.我们无法苛求一位忧悒的艺术家通过凡常的教育行为获得成就,对莫泊桑的引导或许只是无意使然,是他对自我性情的任意抒发和身为艺术家的专业反思,感染了这位聪颖的年轻人.在作家留下的屈指可数的作品和书信中,我们难以找到他教育事业的规划和目标,相反,却可以发现他对教师身份和教育行为的质疑.教育是福楼拜作品中的母题之一,但正如其他题旨一样,教育也往往成为作家怀疑的对象.

这在他中年写作的《情感教育》中初露端倪.小说中,主人公弗雷德里克·莫罗先后与阿尔努夫人、萝莎奈特和当布勒兹夫人相恋,在世俗社会的真实与虚妄间沉浮,最终走向精神幻灭.书中的情感关系无不是情人出轨或虚假谎言,而这一切却涵盖在“情感教育”的题目之下,产生出强烈的反讽意味.

这种怀疑在作家晚年创作的《布瓦尔和佩库歇》中更为明显.小说讲述抄写员布瓦尔和佩库歇在继承遗产后,购置地产,抄阅大量书籍,研究各门科学,但无一例外均告失败,最终一事无成.在作家的计划中,作品应为两卷,上卷共十篇,探讨不同学科;下卷为布瓦尔和佩库歇所读书籍的摘录,后附二人整理的《庸见词典》.作家临终前未能完成上卷的第十章,在写给屠格涅夫的信中,他称第十章的题旨正是教育(莫泊桑著,丁世中、刘方译:《文学书简》,《福楼拜文集·第五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年版,P207).根据现有文本来看,福楼拜在第十章中叙述了布瓦尔和佩库歇失败的儿童教育经历,未写出的篇章或许关于二人开办成人学校,认为教育“在成人身上可能会容易些”(莫泊桑著,刘方译:《布瓦尔和佩库歇》,《福楼拜文集·第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年版,P408).而在关于儿童教育的内容中,作者借布瓦尔和佩库歇之口表达了对教育的困惑和质疑,大致可分为四方面.

首先是教育过程中面对固化观念的阻碍.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乡村、吉尔巴尔和上尉都认为父亲有权对儿子实行专制,称这样做“是为了孩子们的利益”,而布瓦尔和佩库歇则持相反意见(如前,P381-382).同样的问题在后文中以马作喻,古依大爹认为自己拥有马的所有权,可以对其施加打骂;而佩库歇则称“动物也有它们的权利,因为,只要我们有灵魂,它们同我们一样也有灵魂!”这番话却被认为是“亵渎宗教”(如前,P389).无疑,这一问题表现在教育尝试中,固有的等级偏见所造成阻碍.孩子无法拥有独立人格而接受教育,其教育行为始终处于父权的威慑中,而难以达到目的.

其次,二人对教育的方法感到困惑.他们用专业名词讲解食物的组成部分和血液的更新方法,使两个学生“惊得目瞪口呆”.他们的极端思维将教育方法问题变成了“钻牛角尖”的思辨困惑,不知道应从事实还是原则入手,才能使讲解清晰易懂.“你想从事实出发,最简单的事实都要求你讲出极复杂的道理;你如首先谈原则,就得从绝对存在开始,从信仰上帝开始.”而倘若让理性和经验结合,“双重方法达到单一目的恰巧与有条理的教学方法背道而驰”(如前,P386).这一性格造成的困境迫使二人不得不放弃讲解科学知识.

再次,对孩子的道德教育也让他们无理可循.在对责任和义务的辨析中,佩库歇称责任是“保养自己的身体,防止身体受到任何损伤”;而义务则是“对人永远忠实、温厚,甚至亲如手足,因为人类是一个大家庭”.对于前者,孩子们完全理解;而对后者,孩子们却无从知晓待人亲善的理由.这无疑追究到了维特根斯坦的问题:如果撒谎对自己有利,为什么还要诚实.布瓦尔继而尝试讲述历史故事、展示好人和坏人的生活图画,告之以“劳动光荣,而富豪有时很不幸”,但这些说教显然与生活常识相悖.他们最终只得以面子、舆论、荣誉感加以引导(如前,P390-391).

最后,面对孩子们的不端行为,他们考虑惩罚,但又担心残酷的惩罚反而造成不良影响,遂改变教育大纲,带孩子学习宗教,而学生却在教堂盗窃、辱没圣贤(如前,P394-395).

在小说最后,学生维克托琳娜和维克托分别出现和盗窃的行为,二人的教育事业宣告失败(如前,P406-407).可以发现,布瓦尔和佩库歇在教育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皆是二人性格使然,出世的内心无法支持世俗行为,极端的艺术化人格难以实现庸常的随意和妥协,对形而上的偏好往往使他们陷入自身的思辨和怀疑,这一性格使他们注定与世俗社会格格不入,一事无成的结局也在情理之中.而宏观来看,如罗兰·巴特所言,布瓦尔和佩库歇迁居抄书的目的正是“为了教育,作为书与其应用之过渡期的教育”(罗兰·巴特著,李幼蒸译:《小说的准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年版,P343).在作家的写作计划中,二人最终对阅读和抄写感到厌倦,放弃了教育目的,从而使全书表现对教育的迷惘.福楼拜借助布瓦尔和佩库歇展露自己的犹疑,对教育可行性的否认、意义的怀疑、身份的反思,这当中不难看出很强的虚无主义倾向.

虚无是福楼拜作品的审美底色,是作家世界观在作品中的表露,它是20 世纪现代派文学的先声和指引,对我们今天的文学认知仍具有教育意义.在他的作品中,包法利夫人对浪漫爱情的追求走向死亡,弗雷德里克摆脱肉体的精神爱恋只是自我安慰,圣安东尼对的压抑抵制不住内心的骚动,布瓦尔和佩库歇的抄写行为也终究沦入无意义深渊.他笔下的人物无不被愚昧局限,梦想的追求终成虚妄.福楼拜极力取消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客观冷峻的笔调使这种谋划得以实现,他在1852 年1 月16 日给女友路易斯·科莱的信中直言:“我愿意写的,是一本不谈任何问题的书,一本无任何外在困缚物的书,这书只靠文笔的内在力量支撑,犹如没有支撑物的地球悬在空中.这本书几乎没有主题,或者说,如果可能,至少它的主题几乎看不出来.”(福楼拜著,丁世中译:《文学书简》,《福楼拜文集·第五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年版,P34)无疑,《布瓦尔和佩库歇》是最接近他理想的作品.这种作品中内涵的缺失现象,被加拿大学者格雷厄姆·福尔考纳称为“福楼拜问题”(王钦峰:《论“福楼拜问题”》,《外国文学评论》,1994 年第4 期,P5).

这种虚无主义倾向,当然要归因于作家的忧悒性格、22 岁罹患癫痫病,及其所处时代物对人的压制.但也不能排除,作家亲眼见证的1848 年革命、普法战争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成立,对政治形式的厌恶造成其与时代历史的疏离,他认为动荡中所产生的低俗的,使得人民无法理解美和艺术(李嘉懿,蒯佳:《个人与时代的悲剧——简评福楼拜的悲观与虚无》,《山花》,2015 年10 月,B 版).可见,这种悲观、怀疑、封闭的态度导致福楼拜对读者的不信任.在作家留下的书信中,这样的言论随处可见:“‘深得民心’看上去似乎可以发展天才,其实是使天才庸俗化,因为真正的美并非为群众所有,尤其在法国”(福楼拜著,丁世中译:《文学书简》,《福楼拜文集·第五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年版,P19);“永远别去考虑公众,至少对我而言是如此”(如前,P154).这种观念和他在出版上遇到的法律和经济方面的困难,一同导致他对文学作品作为商品出版的批判.在1872 年10 月写给居斯塔夫·莫泊桑夫人的信中,他质疑货币对劳动的度量作用,认为人的努力无法被估量,“余下的就是作品的商业价值”,“为此就必须取消介于生产者和购买者之间的中间环节”.他认为自己对当下读者的不信任,使其写作出的“商品不可能在目前被消费,它并非专门为当代人制造”,其劳动无有明确对象,因而作品价值无法用货币估量(如前,P243).他主张视写作为个人消遣(如前,P21),不以出名、满足虚荣心为目标(如前,P124).在这样的观念下,他扩充作品的思想内涵与理趣色彩,这在《情感教育》中大篇幅探讨革命政治问题上已初露端倪,而在《布瓦尔和佩库歇》中则得到更为全面的表露.卡尔维诺在推崇百科全书式的小说时,将其视为此类小说的原型(卡尔维诺著,萧天佑译:《美国讲稿》,译林出版社2012 年版,P109).而这样的写作,诚然和福楼拜的虚无主义倾向密不可分.

福楼拜的文学观对后世写作无疑是有教育意义的.布尔迪厄在分析《情感教育》时,称赞福楼拜“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使之不受制于场外的经济、政治话语(布尔迪厄著,刘晖译:《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生成与结构》,编译出版社,2011 年版,P22-25).然而也正如其所言,文学场的运作始终通过占位、命名和斗争,难以摆脱权力场的渗透.这使得后世作家的写作意图集中于场域,而非艺术本身.人们将“为艺术而艺术”解释成消除作品中的社会意义,只呈现语言和技巧,拒绝提供价值,如萨特所言,生活在矛盾和自欺之中,把写作变成一种形而上的工作,称仅为自己或上帝写作,但对资产阶级毫无恶意,甚至不怀疑其统治权(萨特著,施康强译,《什么是文学》,《萨特文集·第七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年版,P185).在这样的语境下,我们应当回归福楼拜的写作语境,他的文学观念和写作内容都产生了对文学产业、文学场域的对抗,他的写作本身就具备了指点后学的师者意蕴.

可以说,福楼拜对莫泊桑的教导仅仅是写作的耐性和师长关怀,后者的作品并未体现他超越时代、拒绝读者、消解意义的倾向.福楼拜对教育的怀疑来自于性格中的虚无主义,而这种虚无也导致了他“纯艺术”写作观的形成.后人往往视其为现作技巧的鼻祖,但对“廉价美学”的过分推崇,使人们放弃价值坚守,文学场沦入权力场的裹挟,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下,重读福楼拜无疑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在此,福楼拜的遗产形成一个颇具讽刺性的悖论圆环,它诱使人们走向“艺术”,却又给这种虚妄的“艺术”以致命一击.这位质疑教育的作家,最终也使其作品具备了教育内涵.

(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创作专业硕士研究生.)

该文结论,该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师生情和福楼拜和遗产名家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遗产本科毕业论文遗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福楼十八周年庆典活动回顾
带你重燃那个喧嚣繁华的上世纪二十年代,尽在福楼法餐厅18周年庆典!法国复古风浪,悄然来京,降落到福楼法餐厅!傍晚时分,伴随着爵士乐的响起,福楼18岁生日宴拉开了序幕!羽毛、珍珠项链,成了复古风潮的标签.

著名二胡教育家、演奏家、音乐学院刘长福教授为沈阳音乐学院师生作学术报告
2016年12月14日,著名二胡教育家、演奏家、音乐学院刘长福教授为沈阳音乐学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二胡艺术的发展和我们的任务的精彩学术报告 该学术报告是“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60周年系庆系.

书体和书法名家
楷书在汉始萌生,三国时初具形态,魏晋时成形,经北魏至唐代定型 楷书主要是唐楷和魏碑 唐楷是楷书的鼎盛期,名家书体主要有(按时间顺序排列)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最著名的是&ldqu.

名家笔下的中秋
周作人中秋的月亮“本来举杯邀月这只是文人的雅兴,秋高气爽,月色分外光明,更觉得有意思,特别定这日为佳节,若在民间不见得有多大兴味,大抵就是算帐要紧,月饼尚在其次 我回想乡间一般对于月亮的意.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