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东北采冰方面有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和东北采冰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主题:东北采冰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3

东北采冰,本文是东北采冰方面有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和采方面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东北采冰论文参考文献:

东北采冰论文参考文献 东北大学期刊

原来哈尔滨冰雕用的冰,都来自松花江.采冰矿工在结了冰的松花江上划割出大小一致的方整尺寸,然后用工具将之切割,一整块又厚、又重、又大的冰块就浮在江面,工人用铁钩把冰块钩住,就这样合力把冰块拖上岸,那就是冬季在哈尔滨四处可见的冰雕的出处.

采冰区不让外人进去,司机朋友施展中国人的“关系”功力,三两句话就把我们带到结了冰的江面.天气晴朗,但气温零下20多摄氏度,采冰矿工忙碌工作,我脱了手套操控相机,手指很快冻僵.从不知道有采冰这样的行业,心想,不管当地人对这样的环境有多适应,要在这天寒地冻的江面采冰,而且是大块的冰,也是一份苦差吧.

东北的冰和我们所见所摸过的冰不同,触摸之下感觉像被过了一层蜡,摸来摸去都不会融化,而且非常透彻,是半透明的.工人将冰块从江上拖上来之后,拖车会将之运走,这整个过程虽然(应该)不会流汗,但或许得比一般工作出更多的力,更多的劲.

很多时候,我们都默默做着不是很多人能明白或理解的事情,值不值得、该不该做、怎样做,未必能也未必得让其他人知道过程,因为一些事情不是说就说得清楚,也不一定能让每个人明白,只有当你愿意尝试去了解这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才能体会当事人的心情与心态,才不会任何事都找个方便的理由借口来推搪应付.

我这个从未到过东北的热带人,在最寒冷的深冬到哈尔滨“采冰”,就是要体验零下20 多摄氏度的寒温,以及这种环境下的生活.深冬的哈尔滨几乎把我的脑袋冻僵.不是夸大,到冰雪世界看冰雕那夜,为了拍照好看,我没将帽子戴上,只遮了两只耳朵,在零下26 摄氏度的温度下待了两个小时,结果就是,毫无意外地伤风了,实在不能不佩服仍能冬泳的当地人.

虽然天气寒冷,但这次的“采冰”之旅却有不少暖意.出发之前,一热心友人担心我们经验不足不懂保暖,坚持在伦敦帮我们买了两件名牌羽绒服运送过来.我们对冬装真没太多认识,原本只准备了普通御寒衣物,是在穿上名牌羽绒服之后才感觉到当中的不同,真是一分价钱一分货.

东北的冷不在话下,但在当地感受到的却是暖暖的人情,这是最大的保暖剂.若不是有朋友,我们大概不会到那么天寒地冻的地方去.当地朋友招待我们一点都不客气,上最好的餐馆,吃最好的食物,进出有司机和大车接送,任何地方都有“关系”,免排队免登记,是在这种时候,你真正懂得人际关系在中国有多重要.

喜欢东北的美食,从小羊肉火锅到百年灌汤包,从烤地瓜到黏玉米,在零下温度都吃出了暖意.尤其喜欢在雪乡尝的冻梨,那是将花盖梨、秋白梨、白梨等摆在户外,在天然冰箱之下冰冻的独特食品.

据知因为东北冬天水果蔬菜都少,所以冬天大家就把花盖梨埋在雪里,想吃的时候就拿出来吃.食用时,将冻梨置凉水中浸泡,稍微解冻后就可入口.几乎黑色的外皮,剥开后是“冻僵”的鲜甜果肉,口感像冰淇淋,是我这些年寻觅美食少有的新鲜体验.

东北采冰,采集到的不仅是零下寒温,还有一身暖意和一肚美食.

概括总结:此文为关于东北采冰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采相关东北采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松花江上采冰人
4点,天还未亮,吴春雷就穿戴整齐了一件贴身马甲、一身加厚棉衣裤、一双棉鞋外加一顶毡帽 12 月初,哈尔滨的气温已经降到零下20℃ 冬季已经来了,作为采冰人的吴春雷,他的工作也正式开启 从哈尔滨成高子镇.

那些年,我在东北采蘑菇
今天收到妈妈寄来的包裹是东北老家大山里生长的蘑菇 妈妈知道我爱吃,特意晒干了寄来 打开包裹,蘑菇那熟悉的模样呈现在眼前,是那么的亲切,让我想起了小时候 那特有的阵阵香气,也将我的思绪带回到遥远的小山村.

古代的藏冰和
在我国古代,人们在冬季常将天然冰块贮藏起来,以备夏季之用,史称“藏冰” 据文献记载,早在西周时期,藏冰就成为一种制度 藏冰的冰室称为凌阴,明清时期称为冰窑,隋唐时期多凿深井藏冰.

追根溯源杨靖宇缘何前往东北?
早在土地革命时期,杨靖宇已经在豫南土地上开始其轰轰烈烈的革命生涯,并成为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 杨靖宇后来为何又去东北开展革命工作,又是如何投身白山黑水之间战斗岁月的呢名震豫南的农民革命领袖五.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