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音乐批评类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明言先生理评从其著作《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谈起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音乐批评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7

明言先生理评从其著作《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谈起,该文是有关音乐批评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跟《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和明言和述评相关开题报告范文.

音乐批评论文参考文献:

音乐批评论文参考文献 评中级职称论文要求评工程师论文要求评职称论文发表刊物幼儿教师评职称论文

吴佳文 (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530000)

摘 要:近年来,音乐批评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在此方面明言先生可谓是浓墨重彩的一笔.笔者有幸拜读了明言先生的《20世纪音乐批评导论》一书,该书对音乐批评学科的发展提出了六大观点.笔者通过逐个对比明言先生的所作所为,发现其论点与其音乐批评的实践相互印证,自成一体,可谓是知行合一.借此笔者也提出了自己对音乐批评未来发展的观点.

关键词:明言;《20世纪音乐批评导论》;理论评述

在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已产生了音乐批评的萌芽,圣人孔子就评价乐舞《箫韶》为“三月不知肉味”.近代以来,音乐批评逐渐成熟,但这个问题却过于敏感,而很难形成系统的理论.现如今,这一问题已有愈来愈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并从各个方面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明言先生可谓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他长期从事音乐批评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代表性的著作有:《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音乐批评学》、《当代中国音乐批评综录》等,代表性论文有:《论“大音希声”研究中的“文本”和“远化”》、《应以开放仪式关照“谭盾”现象》、《“文化中国”的现实成果》等数十篇,在音乐批评和音乐批评学方面都有很大建树.

近期,笔者有幸拜读了明言先生的《20世纪音乐批评导论》一书.本书是由其博士论文《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观念的嬗变轨迹》修订而成,居其宏先生就曾说过:“作为他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我当时便给予它以较高评价.”书中总结了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的历史经验,分为学堂乐歌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战争时期、建国初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新时期、“后新时期”等几个阶段,较为清楚地串联出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观念发展的历史轨迹.在结论中,作者提出他对发展21世纪中国音乐批评的构想,音乐批评学科建设的归结点,就是“走向批评的‘自恰’”1.笔者发现,其论点与其音乐批评的实践相互印证,自成一体,具体如下:

一、“在新世纪的交汇点上,我们应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批评基础理论的建设中去.”2

音乐批评学作为一门亟待设立的学科,由于我国国情的局限性,以及目前现实环境的制约性,一直未得到适当的发展,在其自身的发展上还存在着如定位不明、体系模糊等诸多问题,需要加深基础理论的建设,也就是应注重音乐批评理论的“自恰”.音乐批评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理论基础的建设上,其本身的理论具有了独特性后,才更有利于该学科的坚实确和长足发展,就如同研究音乐史之前,需了解音乐史学一般.

而在2003年,明言先生所作的《音乐批评学》一书由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了.该书从音乐批评学的概念、本质、功能、主体、对象、标准、形态、方法论、操作、发展等多方面着手,对音乐批评学做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研究,在内容提要中,出版社评价道:“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地研究、论述‘音乐批评学’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基本对象、基本范畴的教程性专著.……可称为中国当代‘音乐批评学’的开拓性著作.”出版社高度评价该书并给予其开拓性的地位,也可见本书的重要性.本书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代音乐批评领域的不足,为音乐批评的基础理论建设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二、“音乐批评正面临着一场新型的观念转化以及相应的

话语转换.这意味着我们必须面对当代世界的最新批评成果,拿来为我所用;也意味着我们必须更为积极地投入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经典中去,重新诠释经典,以此作为新批评观念的思想资源.”3

明言先生认为,音乐批评的建设既需大量吸收外国成果,也需加深对本国传统的研究.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早已成为一个独立自主、富强和谐的国家,不再崇洋媚外,盲目崇拜西方一切思想文化,也不再鼠目寸光、闭关锁国.我们需要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更博大的胸襟,海纳百川,吸收中西方优秀的事物.在音乐批评方面也应如此,对于西方最新鲜的批评成果,可以适当吸收借鉴,对于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经典,应把握好资源,加大投入利用.

在研究“音乐批评”与“音乐批评学”的辨析问题之时,明言先生大量采用我国及外国优秀学者的表达来作为例证,讨论两者之间的关系.其中提到有美国新批评派的创始人J.K.兰色姆对“什么是文艺批评”的追问,日本的渡边先生在《日本标准音乐辞典》中对音乐批评的定义,日本的远山一行在《新音乐辞典》中撰写的音乐批评词条,以及苏联学者尤?弗?克尔德在苏联《音乐百科全书》中对音乐批评的有关阐述等,此外还引用了我国学者梁茂春、居其宏、蔡良玉、孟繁华等人对音乐批评的表述.通过对中西方学者观点的梳理,作者最终的得出了自己对音乐批评的定义,它是一种理性构建活动,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

三、“提倡与大力推进‘广义的’音乐批评学科建设”4

明言先生提到,“狭义的”批评定义就是“音乐批评的对象主要是音乐作品和演奏”,“广义的”则“还涉及和音乐有关的一切社会现象”,可以说是包括了一切与音乐相关的问题而进行的各方面的研究.而“广义的”音乐批评,是需要学者具有严谨的理论思辨能力,在此基础上的富有批评者个性特征的新型音乐批评.学者如若没有深厚的学识基础和文化底蕴,不这样站在宏观的视野角度上,很难对音乐相关问题进行全面完整的批评,进一步完善音乐批评的学科体系.任何学科都离不开批评的成分,音乐也是如此,音乐批评对音乐是至关重要的,但音乐批评有必须保证其学科的特性,过于泛化或覆盖其他学科则会影响其存在的价值,这是个性化建设音乐批评学科的重要性.

明言先生至今为止已发表了百余篇与音乐批评相关的文章,其中包括探讨音乐批评基础理论建设的如《音乐批评的本质》、《音乐批评的标准轮》等,对音乐家及作品的批评如《大器晚成一“文人”——对陈其钢的音乐史学研究》、《从“时代歌手”到“人民音乐家”——为纪念施光南诞辰70周年、逝世20周年而作》等,有对音乐现象的研究分析如《“样板戏”现象的历史评价》、《应以开放意识观照“谭盾”现象——兼与蔡仲德先生探讨》等,从多个方面进行音乐批评的研究,对音乐批评学科进行了更为深入地探索.而其所作论文多作者个性化的思考为主,与音乐史学、音乐民族学等其他学科的典型论文有着显著不同,可谓是保持了一定的独特性.

四、“音乐的文化批评不应覆盖甚至取代音乐的文本批评”5

20世纪的音乐批评论文不断偏离音乐本身,将许多作曲家、作品、演奏家的研究搁置一边,而是对音乐做出文化批评.或许是音乐进入了多元化时期,各学科之间两两交融混杂,形成多种混合学科,使得音乐形式更为丰富,也更为复杂多变.许多学者便放弃了对音乐本体的分析研究,转而进行与音乐相关的其他文化的研究,这不得不说是舍本逐末的一种做法.对音乐的文化批评是需要的,但对于音乐的具体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也被视为是更重要的.所以,应当注意两者之间的关系,平衡两者的比例、位置,以文本批评为主来进行研究和阐释.

在明言先生的论文《温文尔雅的“雷声”》中,阐述了自己对作曲家梁雷系列音乐会的感受.论文首先用大半个篇幅介绍了作曲家各个作品的创作手法、演奏技法、创作观念、音乐材料、使用乐器、音程关系、结构等多个方面,使读者对其作品有了全面立体的认识.然后又从对“音”的概念的重新理解、对“法”的概念的重新诠释、对“类”的概念的重新界定等角度讲述作品背后文化创造的辩证法.可见,在音乐批评的实践运用中,明言先生并没有仅仅使用音乐的文本批评,仍然也提到了音乐的文化批评,且二者比重相当.因此,音乐的文化批评同文本批评一般重要,但凡事都要讲究度,不能过度偏重与某一方,不能只谈文化批评不谈文本批评,也不能只讲文本批评不讲文化批评,二者都是音乐批评的方式之一.

五、“批评家在市场经济现实中应防止个性的泯灭”6

20世纪以来,市场经济的力量不断冲击着每个人,给努力生存的每个人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许多人抛弃自我、放弃思想个性,而去追逐经济物质的浪潮.几十年前的中国,物质条件极为匮乏,艺术也面临着强大的经济压迫,许多学者不得不在此番压迫中俯首称臣,但也有许多学者抵抗压力,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坚持自我的思想.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条件不断提升,在此基础上也给艺术家们带来了诸多物质上的诱惑.当代音乐批评家们应当勇于面对现实经济的窘迫,不受外力条件的束缚,坚持个性,为音乐批评学科提供自己的力量.

虽然经济上是否有压力目前我们还不得而知,但在个性上明言先生可以说是一个有着自己个性的人.在音乐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中,在对谭盾先生音乐作品的看法上,明言先生与蔡仲德先生进行观念交流,明言先生的文章《应以开放意识观照“谭盾”现象——兼与蔡仲德先生探讨》,大胆提出了自己对谭盾组品的见解.他表明谭盾的音乐应该被视为中国音乐,因为里面包含了中华文化的根源,谭盾的音乐也应该被视为人的音乐,因为作曲家追求了“天人合一”的境界.蔡仲德先生与明言先生的观点不同,认为谭盾的作品所代表的“后现代主义”的创作不一定就是先进的、超前的.虽然观点相异,但蔡仲德先生却表示:“我十分欣赏先生勇于论辩的精神——在我看来音乐届至今仍缺乏此种精神.”由此可见,明言先生在音乐批评的实践中仍然保持着自身的个性,这是音乐批评研究的重要一点.

六、“提升人的精神存在的高度”7

音乐批评的学者要想对音乐作品、音乐家等做出较为准确的批评,需要对文化学、哲学、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有一定了解,站在综合的角度进行理性研究.而当今社会,面临着各类诱惑,过多的人热衷于走捷径,追随大流,大多数人沉浸在现实的利益之中,而忽视社会文化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之下,音乐批评学者仍应坚守自己的立场,坚定自己的审美取向,提升文化底蕴和思想意识,提升精神存在的高度.只有如此,才能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刻地批评,才能使音乐批评学科的建设更有把握.

在《追寻人生的“本真”状态——大提琴与管弦乐队<逝去的时光>听觉读解》一文中,明言先生就作曲家陈其钢先生的作品《逝去的时光》给予评介,对该作品的创作特征以及该作曲家的创作理念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解析.明言先生不仅仅是对其作品的曲式结构、主题旋律、和声配器等方面做出简单的分析,而是进一步透过作品使用的中国古代文人音乐《梅花三弄》这个音乐材料,挖掘其作品思想的深刻性、艺术性,发现其中深邃的文化观念,视为是人类灵魂的追寻过程,最终提炼出出这“是一首对人生‘本真’状态追寻和求索的作品”的结论,从音乐作品上升到了对人生的感悟.专业的音乐批评,提升思想意识,立足于提升人的精神的高度,是必不可少的.

明言先生在总结了自身经验和历史的教训下,完成著作《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对音乐批评学科的发展提出了以上六大观点.而纵观历史上各类新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无一离不开三项基本条件:其一,系统、专业的理论著述是学科建立的必备基础.当今关于音乐批评的著作、论文已不在少数,明言先生以及诸多音乐批评的学者正为此不断努力,《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也是为此添砖加瓦;其二,专门的媒体空间是学术发展的必备环境.理论的意义需放置到实践中去展现,现实环境中的践行则需媒体的帮助扩展.明言先生曾在一场讲座中鼓励青年学子进入媒体行业,占领媒体的窗口,将音乐批评的力量扩大到普通群众中去,在社会中传播,这样才能不断促进音乐批评的发展壮大;其三,成为高等专业音乐艺术院校的基础性理论学科是学科成长的必备土壤.目前已有部分专业院校开设音乐批评的课程,还有部分院校设立了音乐批评专业,如广西艺术学院便有音乐批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基础理论的学习将会带来大量相关人才,这将会给音乐批评的发展带来不小的推动力.以上三项条件目前虽未能完全成熟,但相信音乐批评正逐步走向光明的未来.

音乐批评在使用过程中,无论被称为音乐批评、音乐评论还是音乐评价,实际上都代表着对音乐的审美、历史的评价与实践,是艺术批评、文化批评的重要分支,也是音乐学的家族成员.音乐有了音乐批评必定如鱼得水.期待明言先生在音乐批评上做出更多的实践,继续为音乐批评学科的建设、音乐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上文总结,这是适合不知如何写《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和明言和述评方面的音乐批评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音乐批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我的一生注定只负责失败的部分评肖水诗集《渤海故事集:小说诗诗集》
80后诗人中,在艺术手法上探索勤奋,成效又显著的,肖水当之无愧 关于这一点,从他出版的几本诗集,即可看出端倪2012年出版的失物认领和中文课,在长诗的把控上,肖水展示出自己最初的成果,其中恐龙特急克塞.

《20世纪中国画名家在广西的艺术创作和活动》
李永强著广西美术出版社2016年11月版进入20世纪,广西更是吸引了大量的画家来写生、旅行,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陈树人、徐悲鸿、关山月、李可染……著名画家都曾来到广西进行写生、创作 抗战之前到广西.

西方人眼中的三峡以《20世纪之交的三峡宜昌》为中心
摘要战争之后,大量西方人来到三峡宜昌地区,他们撰写的游记和考察报告,为我们还原19、20世纪之交三峡地区的自然风景、经济状况、人文景观提供了珍贵史料 西方人眼中的三峡,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都是负面的.

图解《2019年中国党内统计公报》
2018年7月1日,中国将迎来97岁生日 七一前一天,中组部发布2017年中国党内统计公报,公报显示,关于新形势下党员队伍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部署要求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党的生机与活力不断增强 .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