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研究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和形中之乐音乐元素在雕塑创作中的运用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主题:研究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2

形中之乐音乐元素在雕塑创作中的运用,该文是研究有关论文范本与雕塑和元素和创作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中小学音乐教育期刊音乐刊物音乐期刊北方音乐期刊

摘 要:雕塑与音乐同属于艺术范畴.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载体,它们既具有本质属性的区别又带有艺术的普遍联系性.在很多的雕塑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音乐元素的身影蕴含其中,例如:乐器的表现、韵律的节拍、以及节奏感的施展,甚至随着艺术的探索,某些雕塑作品直接与音乐本体相结合,两者互为一体,随影随行.这些结合音乐元素的雕塑创作手法无论运用何种形式,都是在借助二者的互通性来拓展雕塑表现的扩张力,使雕塑作品更具有艺术感染力.本篇文章借助国内外优秀雕塑实例,来刨析音乐元素在雕塑创作中的表现手段,并探讨雕塑与音乐元素相结合的新形式.

关键词:音乐元素;想象空间;雕塑创作;时间性;节奏

艺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文学、美术、戏剧、音乐等都含概其中,而艺术则是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的纽结.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同样感染着我们的心灵.贝多芬曾说过:“音乐能使人的精神迸发出火花来,一场好的音乐会能使你精神振奋.”同样,一件好的雕塑作品也可以使人产生精神的火花,激励人们的斗志,振奋我们的精神.可以说,雕塑与音乐都是一种“心灵的直接语言”.由于雕塑与音乐在很多方面都有共通点,所以我们能够发现在很多雕塑创作中,在意境上都运用了音乐的某种形式与情意,会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仿佛在观赏雕塑作品时脑海中可以回响起乐律的奏鸣,它们在视觉审美上扩展了意境,让人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在传统三维空间上创造出第四维空间,成功避开了雕塑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时间性的表达.同时,延长了观者的想象时间,并且营造出一种乐感氛围,使观者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雕塑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乏这种提炼音乐要素到雕塑中来的艺术作品,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大胆地尝试追加新的艺术元素,打破雕塑本身的局限性,开拓雕塑创作的新局面.

一、乐器元素在雕塑创作中的运用

艺术最大的魅力在于情感的感知,它可以调节你的情绪,陶冶你的情操,净化你的心灵,丰富你的审美感受.你可以通过与艺术的情感交融,把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内心感受表达出来.一件好的雕塑可以让你留恋忘返;一首好的乐曲,可以让你百听不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们所描绘的艺术形象打动了我们的心灵.一件好的雕塑,可以从内心打动我们,使我们在脑海里鸣响起一首美妙的乐章.同样,一首好的乐曲,也可以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所以说,在一定条件下,听觉与视觉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一)具有时代感染力的艺术交融

艺术可以抒写时代的篇章,雕塑和音乐形态上的交融,奏响了历史的史诗.潘鹤的作品《艰苦岁月》中,老红军吹响笛子,小红军怀抱趴扶在老红军的身边认真的聆听着老红军悠远的笛声,随着笛声飘满山谷,小红军似乎已经忘记了这艰苦岁月,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向往着崭新的明天.而老红军一边吹笛子一边望着一脸稚气的小红军,似乎在通过这美妙的笛声来传达对小红军的期望.故事伴随着小红军听着渐渐远去的笛声展望远方而结束.这组雕塑一老一少,在艰苦的现实面前表现出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每当我看到这件雕塑作品时,耳边总会响起那悠远的笛声,伴随着笛声,仿佛使每一个观者身临其境,似乎同样感受到当时红军长征时的艰辛与困苦,让观者在内心深处被红军的无畏精神所感动,被红军的革命毅力所折服.这件雕塑作品利用吹笛的场景,丰富了雕塑的内容与形式,利用具有时代感的乐器元素将观者带进了雕塑所描绘的那个年代,使观者心为之动,情为之生.作品在细节的表现中增添了音乐元素,强调了故事的叙事性和延续性,为观者提供了一个想象的平台,使作品更具时代感,产生了第四维空间—时间性.《艰苦岁月》不仅将雕塑的精神传导表达的淋漓尽致,也使音乐元素成功的与雕塑载体相结合,开启了雕塑创作的新典范.

(二)情感表达的艺术传导

音乐元素可以带给观众不同的观感,它既可奏鸣悲伤的旋律,又可敲响喜悦的篇章.看到《全国农业展览馆广场群像》,会使人联想到孙以强先生的《谷粒飞舞》钢琴曲,那欢快、热情的场景和旋律仿佛引领人们来到秋收时节的打谷场,饱满的谷粒飞扬于空,丰收后的喜悦感染于心,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在《全国农业展览馆广场群像》中,劳动人民满载着丰收的喜悦,簇拥着载有收获粮食的马车迈开步伐大步向前,人们喜悦的交谈,分享着丰收带来的快乐.男人击着鼓,女人打着钹,奏起了丰收的乐章,使观众也能喜悦于心.

雕塑与音乐的交融、悲剧与喜剧的奏鸣都能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激发着艺术创作者的灵感,给我们以新的启迪.

(三)彰显人物性格的艺术交融

利用乐器来传导雕塑的情感,早在汉朝便已有表现.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便是《击鼓说唱俑》,当时的工匠通过击鼓俑欢快的表情,幽默的击鼓动态,夸张的动作,朴实的塑造手法,把说唱俑在表演时的欢乐状态表达得淋漓尽致.夸张的表现手法在这件雕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陶俑右手持棍手腕略微抬起,左臂竖挎大鼓,右腿向上抬起.人们觉得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动作,作者却刻画得游刃有余,把人物与鼓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并通过人物夸张的面部表情,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当时欢乐的情感诉求.这样的雕塑作品,会使我们不禁联想到当时人们丰衣足食、击鼓欢庆的快乐场景.观众的心情也被带动得欢快、喜悦、幸福.乐器的辅助,刻画了雕塑人物生动的性格特征,彰显了人物特性.

二、节奏感在雕塑创作中的运用

在音乐与雕塑的艺术关联中,节奏感和韵律是艺术品形成尤为重要的因素.

在音乐中,气势恢弘的作品当属交响乐;而在雕塑中易于表达恢弘气势的则应归于纪念性主题雕塑.在建国后,纪念性主题雕塑大量出现,这一时期是我国这类雕塑由成长到成熟的关键时期.一般来说,这类雕塑在构图方面十分讲究.通过人物组合的高低错落、疏密关系、主次衔接等搭配,来强调作品气势,烘托时代主题.雕塑创作者就像是一名交响乐团的指挥家,掌控着整件作品的韵律和拍节,时而舒缓、时而激烈、时而煽情、时而欢快,揉合着每一个音符,控制着每一个节拍,往往可以带给人们跌宕起伏,热情洋溢的氛围.因此音乐要素中的节奏与韵律也可以嫁接至雕塑创作中,这也说明艺术是没有界限的,是可以相互融合的.

《思想胜利万岁》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作.作品刻画了以为首的人像群雕,所表现的人物高低错落有序、疏密关系得当,在层次的主次衔接上也是无可挑剔的.雕塑的前方是工农红军向前冲锋,有的挥舞着军旗,有的怀抱包,有的抗向前,还有的则吹起嘹亮的军号.雕塑的前半部分突显着恢弘的气势,而更为巧妙的是作者通过刻画前后人物关系的动作来衔接雕塑中部的人物群组关系,使整座雕塑具有完整性,避免关系间断裂感的产生,增强了雕塑的叙事感.中间部分通过减缓人物的肢体动态,来控制雕塑的节奏,采用站立式与蹲式相结合的人物动态,来加强雕塑的层次变化.通过加入时代主题道具,在激昂的雕塑主题中增加了一抹小情趣,丰富了雕塑表现的语言,就好像是一首交响乐进行到舒缓的篇章.让观者在感受到激昂、宣泄和兴奋的同时,体会到一丝舒缓.同时,也在为气势的下一章作下铺垫.于是在后面马上便出现解放军高举长的身影和工农兵高举拳头呐喊的动态.在相应的雕塑节奏上又调整出新的变化,像是泼浪般此起彼伏.观此作品的心情就好像是在听一曲完整的交响乐跌宕起伏.雕塑家们在雕塑中对于韵律和节拍的运用,不仅增强了整体构图的形式美,同时也加强了雕塑的整体叙事性,使观众的心随着雕塑的变化而跌宕.同时通过音乐要素的运用也添加了雕塑创作中难以表达的时间性,刺激观者的思想冲击.因此在雕塑创作中对于节奏感的把握,最好的方式就是在雕塑整体构图上进行编排设计,增强整体感染力.

在布局方面独具特色的,应属由美术学院雕塑系全体教师共同参与集体创作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群雕》.雕塑家们改变了对于传统纪念碑式的雕塑构图思维,它从中国传统的碑林形式中发展出一股具有民族特色的平面列阵式空间组合布局.像是一首中华民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史诗战歌,从多个角度描写八年浴血奋战中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作者将其成功的再现在世人和子孙后代面前.看到这样的雕塑,仿佛我的耳边响起了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作品产生于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那正是中华民族关乎存亡的关键时期.《黄河大合唱》与纪念群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黄河大合唱》的乐章分为:《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等八个乐章,多角度多侧面的来描绘“黄河之长”“黄河之险”“黄河之雄壮”“黄河之屈辱”“黄河之觉醒”“黄河之力量”.而《抗日群雕》同样是分为《惨绝人寰》《腥风血雨》《三光罪孽》直到《欢呼胜利》等38尊雕塑.都是通过章节的有效划分,整体局部间的关联来刻画展现的.可见二者既是相对独立,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雕塑和音乐两种艺术形式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当时中华民族不甘受辱的心声和抗日的决心.由此可见,雕塑与音乐在艺术处理的手段上是相同的,表现形式上也是可以相互借鉴的.雕塑通过章节的分割增强了叙事性的特点,利用整体构图的编排,增加了时间性的观念.从而有效地打破了雕塑本身的局限性--固有静态,增强故事的延续性和发展性.

三、声音在雕塑创作中的运用(艺术交融的多元化)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艺术种类的交融,雕塑已不再由单一的艺术形式所呈现.它经常伴随着其它的艺术形式出现,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共同打造着全新的艺术领域.例如,现代雕塑作品时常伴有音频共现,成为有声雕塑.有的艺术家甚至直接将音乐通过电脑处理转化为抽象雕塑.美国艺术家Ricardo Ca?edoMondragón利用数字化软件结合3D打印技术按照特殊的计算公式将声音处理,并创建成模型,经过软件的调试后,创作出曲线优美充满韵律感的雕塑,以表现音乐美感,将音乐变成可视的、可触摸的,占有空间的艺术形式.

《伯恩利歌唱树雕塑》(Singing Ringing Tree)是一件造型酷似音乐旋律的树形雕塑,作品高达三米,由镀锌钢管组合而成,在风的作用下可奏响七声音节曲.艺术家巧妙的将雕塑结合至大自然中奏响音乐的旋律,创造出可以发出声音的雕塑,这对今后雕塑的创作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参考,给人以新的启发.

上述案例给了我们诸多的启示,均阐述了音乐要素在雕塑中的运用.同时,也充分说明音乐要素之于雕塑创作的联系性与可能性.前人已经开始摸索如何在雕塑中运用音乐要素,并做了很多尝试,这充分说明艺术的语言是相互联系贯通的,无论是在情感上,还是节奏的运用上,或是内容的运用上都是可以借鉴的.我们可以运用音乐要素来弥补雕塑表现力的局限性--时间性的表达.增加观众欣赏雕塑的思维空间,增强雕塑的叙事性,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来弥补单一形式中的局限性.我们试想,随着时代的发展,伴随着艺术多元化的变迁,是不是可以利用更多的新材料,新观念创作出更加新颖的艺术作品来.伴随着艺术的革新,开拓艺术形式相结合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郑新兰.《天籁之声的奏鸣-音乐美》.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1月1日.第一版.

[2]隋建国.《抗日群雕-凝结在青铜中的史诗》.《雕塑》,2000年第4期.35-40.

本文评论:本文是一篇关于雕塑和元素和创作方面的研究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研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摆渡人》:影像艺术和音乐元素的深度交融
电影摆渡人由香港著名导演王家卫亲自监制,作家张嘉佳编导,更有一大批老牌实力演员和新兴明星加入,可谓阵容强大 电影中的画面和音乐都蕴含了浓重的“王家卫式”特色,色彩多样而陈旧,颓.

金属材料和木材在雕塑创作中相结合的应用
摘 要雕塑的表现力非常丰富,这很大程度上和材料有关 在创作雕塑时,表达主题主要就是借助强度、重量、色泽和形态不同的材料传达,处理造型的方式、材料应用范围和加工手段……不同,所产生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

谭盾歌剧《秦始皇》的音乐元素
【摘 要】本文分别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谭盾以及谭盾歌剧秦始皇中的音乐元素 可以把五个部分分成两大板块第一板块,从谭盾本身出发,从题材角度去讨论他的创作;第二板块,从歌剧秦始皇着手,分别从剧情内容、音乐元素.

作曲教学对传统音乐元素的运用
【摘 要】作曲是音乐艺术中最具魅力的部分,也是音乐艺术的灵魂所在,反映了作曲家的音乐技能以及个人的情感、个性 传统音乐元素是一个民族的情感价值与文化底蕴的直接体现,本文就针对我国传统音乐元素,探讨如何.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