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符号学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致橡树》的艺术符号学解读方面本科论文怎么写

主题:符号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7

《致橡树》的艺术符号学解读,该文是符号学方面大学毕业论文范文和符号学和《致橡树》和艺术类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符号学论文参考文献:

符号学论文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艺术教育杂志毕业论文致谢词艺术期刊

刘徐莹

摘 要:《致橡树》是朦胧派诗人舒婷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笔者从艺术符号的情感形式、意象原型和深层结构分析,认为这不是一首写爱情的诗,而是以橡树为对象表现新时代女性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理想的坚定追求.“橡树”是诗人期待愿望中自我的另一种表现;是可以满足自己梦想愿望的“圣灵”;是诗人深层人格中的一种异性潜能.

关键词:艺术符号;情感形式;原型;人格结构

诗人借助对比、象征、比喻、幻觉等多种手法,变单一结构为多层次的意象叠加,因此总能得到不同的审美情感,有不同的主题解读.赏析者或从诗的外在表现出发,认为《致橡树》借助木棉对橡树的诉说抒发了诗人的爱情向往与理想;或以新女性的现代性诉求为依托,肯定了诗人以人格平等、互相尊重爱护为基础的爱情观.但笔者认为,从艺术符号学角度看,这不是一首写爱情观的诗,而是一个时代的女性对独立人格、自由平等的向往和追求;作为艺术符号存在的“橡树”不是一个实在客观的对象,而是诗人情感的外化形式,是诗人期待愿望中自我的另一种表现.

一、 艺术符号的情感形式

(一)整体的结构形式

苏珊朗格说:“主观存在物事实上都具有一定的形式结构,可以用符号将它细腻而又深刻的表现出来.”1如果用这种艺术符号来分析《致橡树》整体的结构形式,会得到一种如风景宣传片一样赏心悦目的审美感受.从开阔深远的全景到意味深长的近景,再到典型刻画的特写,最后以远景结尾,回味无穷.整首诗以镜头式的一推一拉,让我们更深刻的感受到诗人融入符号背后的独特情感,沁人心脾.第一段“花、鸟、泉、峰、日光、春水”一组全景式的否定性意象,可以看作是对古典诗歌中女性形象塑造的一种挑战;镜头慢慢推向近景,引入了与“橡树”并肩而立的“木棉”形象,诗人用自己的声音说出对世界的感受;随着情绪的迸发,特写镜头下的“铜枝铁干”,“刀”、“剑”、“戟”全是冷兵器,相比之下,木棉“红硕的花朵”就在热烈中多了几束暖色调;镜头逐渐拉远至我们脚下的土地,表现了两者内部的和谐统一.

(二)符号的情感形式

苏珊朗格将艺术视为具有符号意义的能够表现情感的形式.她说:“如果要想使某种创造出来的符号激发人们的美感,它就必须使自己成为一种与生命的基本形式相类似的逻辑形式.”2我们应该从“解读形式本身”入手,去找出与客观事物的结构样式所一致的情感结构样式.

在这首诗中,基本要素有橡树、木棉、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这些要素以橡树为中心,构成一个彼此对照的完整系统.日光和春雨是橡树生命的基本要素,它们的陪伴仅仅是在物质存在层面.木棉则不同,它与橡树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是生命的契合,是灵魂的一致,是精神方面的.另外,这组对立的内部另有一组对立,即木棉本身的对立.“沉重的叹息”是因为不能完全拥有橡树那样高大挺拔的身躯.“英勇的火炬”是最终仍可以用温暖照明整个生命,仍不放弃对深层自己的探求、对灵魂独立的追求.“寒潮、风雷、霹雳”与“雾霭、流岚、虹霓”本是冲突的对立两级,但这里却是合而为一的“风雨之后见彩虹”.冲突(独立)与融合(联系)在动态起伏中达到平衡,形成别具一格的包容了生命独立意味的和谐美.

二、艺术符号的原型表现

(一)否定式意象的象征意义

“攀援的凌霄花”:白居易在《有木名凌霄》中以凌霄为戒“有木名凌霄,擢秀非孤标.朝为拂云花,暮为委地樵.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劝诫人们不要做柔弱不堪、依附于人的小苗.而舒婷在这里借用“凌霄花”的文化传统意义正是表达自己不愿依附于人,而要自强独立,不用借他人的“高枝”也能傲然绽放.

“痴情的鸟儿”:鸟类因其成双成对,用情专一,蹄声悲欢等特性,自古就是爱情的象征.如《诗经》中出现的雎鸠、斑鸠、鸳鸯等,都是作为爱情的意象出现的.而诗人在这里的“绝不学”正是一种抵抗,一种对痴情缠绵爱情的拒绝.

“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这些都是自然界中的物质存在.这组意象本是有关爱情与美好的象征,诗人却用了“绝不”的否定,表明诗人拒绝传统女性身上温顺、依附于人的秉性,而满怀对光明与自由的憧憬.

(二)橡树原型

橡树在古代神话中是作为具有深厚内涵的存在,是神秘之树的象征,它也被许多国家视作“显圣物”,因其代表着长寿、坚韧和永恒.希腊人把它看作最高的神“宙斯”(天神、雨神和雷神),是一种超自然的存在;在罗马的神庙里,它更是作为雷雨之神而倍受崇敬. 橡树原型说明它已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橡树,而成为了一种“显圣物”,是宇宙生成的象征意义.现在再来看这首诗的名字,我们可以发现,诗人要致的不是有关爱情的另一半,而是可以满足自己理想愿望的“圣灵”.

此外,我们都知道木棉是广州的市花,四川的一个叫攀枝花的小城更是以它为名,木棉产自亚热带地区.而橡树呢?喜沙壤土、耐干燥、抗霜冻强的橡树却生长在西北地区.这两个一南一北的形象是不可能生长在一起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并不是一首写爱情的诗.

三、艺术符号的深层结构

1.“三我结构”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自我、本我和超我构成.在这首诗中,凌霄花是“本我”的象征,凌霄花的目的是借橡树的高枝炫耀自己以满足自身的.从支配人性的原则而言,本我是无意识的、非理性的,凌霄花正是在满足自身愿望的基础上去攀援橡树的.

与凌霄花相反, 鸟儿为橡树的绿茵重复歌唱;源泉常年给橡树带来清凉的慰藉;险峰也增加橡树的高度;日光、春雨全跟从自己心意默默奉献着,以求可以感动橡树,它们是“自我”的象征.

木棉作为诗人的自喻,作为诗人美好理想的象征,是“超我”的表现.“超我”是自我理想,在对自己进行监控的同时追求圆满境界. 木棉要与橡树比肩而立,共享雾霭、流岚、虹霓,正是一种对理想的渴望与对完美的追求.

2.异性人格原型

几乎所有的分析都把这首诗的双性身份——“男与女”作为对立的两种存在,而忽视了潜藏于每个人性格之外的异性人格.荣格在分析人格结构时,揭示了两种重要原型“阿尼玛”与“阿尼姆斯”,即“男性心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心中的男性形象”. “阿尼玛和阿尼姆斯作为最重要的原型存在于集体无意识中,正如男性和女性的灵魂作为同一个灵魂的两半,存在于柏拉图所说的灵魂中.”3表面上的平等,或许是诗人同一个自己的不同性格表现.“橡树”可看作是诗人深层人格中的一种潜能,是其感知力、非理性的来源,是舒婷心中的“阿尼姆斯”.诗人在此借助“橡树”与“木棉”这两个符号,真正想表达的就是自己人格的“外貌”与“内貌”,想表达情感的双重性,即自己既有古典女性温柔贤淑、善良包容的一面;更应该有的,是如“橡树”一样伟岸坚毅、独立自强、顽强生长,最终屹立不倒!

注释:

1.[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2.同上,第43页.

3.[美].荣格.神话人格[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91页.作者简介:

刘徐莹(1993-),女,汉族,河南省平顶山人,吉林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 2015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理论.

该文点评:这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符号学和《致橡树》和艺术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符号学本科毕业论文符号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电影《比海更深》的符号学解读
【摘 要】电影符号学作为电影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其产生以及发展推动了现代电影研究的进一步向前发展 电影具备个人审美价值,通过画面和声音与观众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与认知上的沟通 影片比海更深以平实动人却.

红色经典作品《延安保育院》的戏剧符号学解读
张 瑾,郭学文(陕西科技大学 设计与艺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摘 要】本文以主旋律红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为对象,从演员艺术的符号化、戏剧景观的隐喻性表达和结构模式的去冗化三方面着手,对其.

舒婷《致橡树》的爱情底蕴
摘 要舒婷的朦胧诗有着女性诗人所特有的曲折幽默的心理和细腻委婉的情感长处,而她的爱情诗致橡树,更是在体现了女性柔美的同时,还展现了一种“刚”的美 关 键 词舒婷;朦胧诗.

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的艺术特点
【摘 要】悲怆奏鸣曲 在早期贝多芬奏鸣曲作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结构宏伟 ,创作巧妙,慷慨激烈,荡气回肠 其中第一乐章尤为著名精彩,令人心驰向往,沉寂其中,美不可言 引子部分沉闷压抑,哀神流露与细.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