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创意产业类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与内蒙古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作用方面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创意产业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6

内蒙古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作用,该文是创意产业类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创意产业和作用类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创意产业论文参考文献:

创意产业论文参考文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企业文化杂志社企业文化的论文关于美术的论文

杨春艳

摘 要:通过对内蒙古美术类非遗项目的研究,分析如何在继承、发展、创新的过程中,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使非遗为文化产业创新提供支持,实现“文创+非遗”的产业化道路.

关键词:美术类非遗项目;文化创意产业;继承;发展;创新

内蒙古自治区横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地区,全境主要分布有汉族、蒙古族,以及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众多少数民族,是中国最早成立的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大舞台和多元文化交融缔造之地,创造了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同样璀璨的草原文化.作为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延续的民族地区,内蒙古拥有非常富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内蒙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鲜明、底蕴深厚,是中国北方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不断交融、西方文化与民族文化碰撞而形成的具有草原文化烙印的文化遗产,它是草原文化的基因与根脉,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受大众关注度较高的一个类型,蒙古文书法、包头剪纸已经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自治区级项目现有34项,其中蒙古族图案、皮画、刺绣、剪纸、版画等项目深受国内外人民喜爱.同国内其他非遗项目一样内蒙古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着保护、传承、创新方面的困境与挑战;而另一方面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一些特点,也使其在困难面前具备独特的优势和机遇.本文将从文化产业创新的角度阐述内蒙古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作用,从而探讨在现代化、城市化、全球化语境中内蒙古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一、内蒙古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内蒙古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与创新,需要了解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况和发展状态.2004年以来,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全区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个(蒙古族长调民歌、中国蒙古族呼麦),国家级代表性项目89,自治区级项目499个.近年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相关规定,内蒙古在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了非遗资源的开发利用,让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工作实现良性运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社会经济快速转型发展,仍有不少非遗资源濒临消亡的危险境地,项目存在传承人短缺、大众参与率低、发展基础差等问题,造成项目保护无动力、传承无生机、产业发展不成形的现状.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群都认为非遗保护工作是政府、门的事情,从而没有调动民间力量、市场手段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力量,来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来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领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解释为:“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持续的认同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这个定义阐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人们“世代相传”中“不断再创造”的,是活态的、可发展、可创新的.正因为如此,中国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提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强调的是既要“传承”又要“发展”,在“传承”中“发展”,也在“发展”中“传承”.内蒙古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有着独特的优势,首先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较高的接受度.以蒙古族图案为例,在现代的服饰、工艺品、建筑上,经常可以看到哈木尔(云纹)、盘肠温、卷草纹等传统图案出现.这些图案追溯其渊源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有的源自宗教艺术,有的来自生产生活,有的又与民族大融合息息相关,但是在今天它们成为内蒙古的象征,被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所喜爱;其次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各高校均开设了各类造型艺术专业,专业人才数量的增加为内蒙古美术类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人才方面的支撑;最后社会环境的变化,也为内蒙古美术类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机遇,“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依然处于重大机遇期.今天文化消费的日趋旺盛和升级换代,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浪潮,极大解放了文化生产力,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引擎;重构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一带一路”战略稳步实施,为内蒙古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空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内蒙古美术类非遗的传承、发展、创新应更好地整合有效资源,鼓励相关企业及传承人加强与专业院校和专业团队的协同合作,有效实现优势对接,让传统手工艺人在专业院团的指导下,以现代设计理念来研发创作非遗文创产品.同时,通过作品版权保护、展览展示、研发衍生品、授权制作、宣传营销等环节,来加强对非遗文创作品的产业化生产,逐步探索出一条非遗保护传承的创新之路,使非遗保护与传承不仅成为国家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更成为一项既有公益性服务又有市场收益的全新文化产业.

二、内蒙古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运用

2011年6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十四条有关“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规定,现代化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具有传承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与义务.这就把对非遗的传承与传播工作,上升为国家意志,定性为全民职责.在一些院校当中,结合“特色学科”和“特色专业”的设置与建设,推动非遗传承与高校改革的双赢发展.现代化的学校教育作为当今专业技能教育和文化知识传承的主阵地与主渠道,可作为非遗传承和保护的主要杠杆与强力支点加以利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全面系统地纳入现代学校教育,使之在“进校园”的过程中真正深化为“进课程”、“进教材”和“进课堂”,进而深入青年人的大脑与心灵.以学校为基地开展非遗研修研习培训,可以发挥学院教育的优势,从文化和审美的角度提升受学者的素质,培养既有传统手工技艺又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发挥非遗在文化产业创新中的作用.内蒙古高校当中各类造型艺术专业可与美术类非遗传承人合作,聘请传承人当或专业教师收徒授艺,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相关专业技艺,按照传统大工匠的收徒方式走进校园、走上讲台,亲自讲授并现身示范相关的专门知识与专业技能.以蒙古族服饰为例:内蒙古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当中,每年都有学生选择蒙古族服饰或蒙古族元素为设计主题.同时在生活中新式风格的蒙古袍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穿着这种新式风格的蒙古袍也不仅是蒙古族的专属,许多其他民族的年轻人也选择这种服饰;在内蒙古各地都可以看到制作各类蒙古族服饰的工作室、店铺.由此可见蒙古族服饰不仅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还具备创新的需求.开设服装服饰设计专业的高校可聘请蒙古族传统服饰制作传承人开展系列课程、培训活动,加深学生对蒙古族传统服饰制作工艺的了解和认识,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拓宽眼界和知识面,提高传承和再创造能力,将蒙古族服饰制作的传统工艺转化为现代设计创意运用到创作和实践当中,更好地设计和制作出能满足不同受众阶层需求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创新产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存在状态,跟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同的.物质文化遗产是以静态的方式、实物的方式进行保护,它能够单纯从保护的角度进行保护.但是非遗具有民间性、生活性、当下性、情境性,它本来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活方式的再延续.这种再延续,随着现代生活的变化,需要有创新的部分.内蒙古美术类非遗扎鲁特版画可谓是此方面一个很好的例子.自古以来,蒙古族人民便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广袤的草原环境造就了他们自由奔放、开拓进取的性格,他们按照自己的审美情趣,创建着属于草原的独特文化艺术.扎鲁特版画正是延续这条道路的一个历久弥新的艺术形式,它以内蒙古独特而浓烈的草原风貌、民族情怀和风俗为表现母语,形成粗犷豪放、雄浑大气、纯朴热烈的艺术风格.历经数百年,尤其是“五四运动”之后的一个世纪以来的发展流变,使得扎鲁特版画的内容更加充实、风格更加丰满,写实主义和民族风情相结合的画风得到继承和发扬,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也融入到版画创作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旅游业的繁荣,大众审美水平的提升也催生了高端旅游纪念品发展空间,对普通旅游纪念品的文化底蕴也有更高的要求.扎鲁特版画在今后的发展中可以利用作品中表现草原民族风情的优势,将其打造成为具有较高文化艺术价值的高端文创产品,弥补内蒙古在高端旅游纪念品方面的空缺.同时在保护原创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开发相关衍生产品,如具有版画作品相关元素的皮革制品、文化用品、陶瓷制品、服装服饰,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创品牌.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其实就在于人的创造力以及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它高度依赖文化的创新意识.继承与创新是不可分割的,继承传统不是一味的仿古,否则继承是没有意义的,向非遗学习和借鉴,是让丰富的非遗传统中蕴含的智慧的生活手段方式,走进现代人的观念中去,从而达到尊重传统文化的目的;继承的真正目的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创新赋予传统文化进化更新的动力,让古老文化中的真、善、美,真正留存于一代代人心中,这才是我们继承和发展非遗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阿木尔巴图.《蒙古族工艺美术史》.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陈兆复.《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总而言之:上文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创意产业和作用方面的创意产业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创意产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三国文化创意产业融人民间美术的策略
摘要许昌,作为三国时期极具影响力的政治中心,深受三国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以三国文化为主要地域文化的现代文化产业结构 而这其中,与三国文化创意产业无法分割的民间美术,以其多彩的形式和多样化的组成,丰富了三.

京津冀非遗:地缘和日常专访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乔晓光
本刊记者 杨云倩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口,如何认知和了解京津冀文化的共性与个性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非遗的整理和保护有着怎样的意义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

慈溪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和现造业融合路径以越窑青瓷为例
摘要在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现造业深度融合,是一个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互惠共赢的重要举措 本文结合慈溪地方文化的典型代表——越窑青瓷以及传统制造产业发展后.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品牌构建
摘要新经济时代的品牌构建不能恪守传统的思维模式,当今的品牌“内涵”正在尝试做出一种全新的表述方式,这种品牌特征的变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大潮交汇融合,形成未来品牌构建的主旋律 因此.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