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达洛维夫人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与《达洛维夫人》中的生死问题分析有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达洛维夫人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7

《达洛维夫人》中的生死问题分析,本文是达洛维夫人硕士论文范文跟《达洛维夫人》和生死问题分析和生死有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达洛维夫人论文参考文献:

达洛维夫人论文参考文献 河洛文化论文关于河洛文化的论文

摘 要:弗吉尼亚伍尔夫凭借娴熟的意识流技巧,通过人物对“生”与“死”瞬间的顿悟,揭示了生活的本质与真谛.《达洛维夫人》中的各色人物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体验去感悟精神世界的精髓,从而达到灵魂的顿悟.

关键词:社会空间;大本钟;个人空间;生;死

作者简介:赵少红(1990-),女,湖北孝感人,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英文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14 级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 中图分类号] :I10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2-2139(2017)-06-133-01

在伍尔夫的这篇小说《达洛维夫人》中,“生与死”这一主题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现代人的生死欲念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景观所体现的生死问题(以大本钟为例)

大本钟是伦敦的标志性建筑,成为了小说故事发展中的重要景观,它蕴含着主人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据统计,全文中大本钟一共敲响了7 次,并且是以每15 分钟一次的频率发生,小说中的人物在听到钟声后均产生了不同的心理活动.大本钟让Clarissa 回忆起了从前,并开始思考现状;Septimus 回忆起了从前他在战场之上的血雨腥风,他的战友陆续战死沙场,在经历了这一切的一切之后,Septimus可能经历了重大的心灵创伤,处于一种痴迷避世的现状;而对于此时的Peter 来说,大本钟的敲响实际也敲醒了他尘封的美好过去,过去与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Peter 呈现的现状是沮丧而忧郁的,沉迷于过去,不愿意面对未来.第一次钟声响起时:“……人们都热爱生活……”,然而,Clarissa 却茫然了,她并不知道生命对她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也许在她看来能够活着就是最好的,至于意义,根本就不是她应该思考的问题.而滑稽的是,当Clarissa 的耳边回荡起第二次钟响时,气氛发生了180 度的大转弯,她突然觉得压抑与恐慌,一种前所未有的无所适从吞噬了她.与Clarissa 截然不同的是,冥冥之中,钟声让Septimus 预感到的是死亡的巨大力量,他经历过真实而残忍的战争,此时的钟声更多的是勾起了他对战时杀戮场景的回忆,这些阴影一直伴随着他,以至于他对生活一直耿耿于怀,对于生活,他内心充满了极大的恐惧.战争让人变得冷漠且麻木,Septimus 就是此类人物的代表,他的心理活动具有极大的普遍性.

二、社会空间所体现的生死问题(以伦敦为例)

小说《达洛维夫人》是以战后英国首都伦敦为大背景展开的,作者意图以伦敦的缩影去映射战后现代人的生活状态.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彼此之间的陌生化现象说明了城市生活已不再受社区支配,城市因此变成了一个陌生人的世界.”如果说布尔顿是指引人们步入理想生活的灯塔,带给人们无限幻想与憧憬,伦敦则是压抑与沉寂的象征.这样的城市氛围导致了Septimus 的疯癫痴迷,他妄想通过自己独自一人的努力来拯救这座城市乃至这个社会,理想与残酷现实的巨大差距导致了他极大的心理落差,从而导致了他最后的死亡.六月本应该充满希望,让人对生命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但是死一般的沉寂却淹没了整个伦敦城,战争的结束伴随着数以万计的人生命的消逝.Septimus 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忍,并亲自参与了战争,战争带给他的创伤是绵延不绝的,将伴随着他整个人生历程,直到生命的终结.

三. 个人空间所体现的生死问题( 以C l a r i s s a 和Septimus的命运为主线)

以下将从心理学术语comfort zone 来分析两人的生死命运.

心理学研究说,人类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可以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

舒适区是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人们固定的习惯、观念、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心理定式,使人们处于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心理舒适区”.舒适区意味着一个人感到自在的范围.也就是说,一个人只会在自己的舒适区感到舒服和自在.一旦跨出属于自己的舒适区,普通人就会感到不安和恐慌,而对于那些天性大胆敢于尝试的人来说,他们更容易取得成功,因为他们对舒适区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新鲜,这种好奇心会趋势他们跨出自己的舒适区,从而获得比常人多的机会和体验,从而获得成功.

1. Septimus(死→生→死)

对Septimus 来说,他所经历的是一个由死到生再到死的过程,他在战火中活了下来,但却以其灵魂的死去为代价,接着他开始觉醒继而成为社会“异体”,他看透了现代社会的虚伪,觉察了人类的残忍,最后,他选择以身体的死亡换取灵魂的超脱.

可以说,这个退役士兵在现代社会中根本找不到自己的comfort zone,他感到无所适从,无处可逃,周围的环境都让他觉得压抑,他不得不选择死亡.

2. Clarissa(生→死→生)

Clarissa 的心路历程可以被总结为由生到死再到生,她带着对死亡的恐惧过着空虚的生活,她的恐惧折射出她的欲求,作为“异体”的Septimus 激发了她的本能,当生死欲念在此交汇时,她感受到了生活的热情和勇气并决心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与义务迎接新的开始.

对Clarissa 而言,她在小说结尾处选择了走出自己的comfort zone,去勇敢面对舒适区以外的人与事.

“生”与“死”的主题贯穿了整部小说,不仅小说中的人物在大本钟钟声的刺激下开始思考生命从而顿悟,读者也通过作品感悟生活的真谛与本质.小说的绝妙之处就在于:始于钟声,止于人心.积极引导 读者对生命进行深入的探讨与思考.

参考文献:

[1](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论小说与小说家[M].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2]李维屏. 英美意识流小说[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Modern Fiction”, Virginia Woolf, The Norton Anthologyof English Literature, 1996.

上文结束语:上述文章是适合不知如何写《达洛维夫人》和生死问题分析和生死方面的达洛维夫人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达洛维夫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一首爱和忠诚的心灵赞歌《夏洛的网》教学实录和反思
(出示小诗)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 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书籍好比一艘船,它载着人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书籍好.

《包法利夫人》和拉波那德的插图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福楼拜(1821 年1880 年)的成名作 1856 年至1857 年,当这部小说在法国巴黎杂志连载时就轰动文坛 同时,引起了司法当局的指控,斥责小说“伤风败俗,亵渎宗.

轻诺必寡信读《夏洛的网》有感
清晨,我看见一张挂满露珠的蜘蛛网上趴着一只懒洋洋的灰色大蜘蛛,这让我想起了夏洛的网这本书 书中讲述了一只名叫夏洛的蜘蛛与小猪威尔伯之间的深厚友谊 夏洛许下诺言,说话算数,为了拯救威尔伯,它不辞辛苦地在.

《夏洛的网》中译者任溶溶的视野融合
程 晗(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62)摘 要 近年来, 国外儿童文学作品通过翻译进入大众视野, 其趣味性和新颖性为儿童提供了更多选择 其中由著名儿童文学翻译家任溶溶翻译的 夏洛.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