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改革开放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与一叶香茗万亿身家改革开放40年茶业复兴的实践和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改革开放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9

一叶香茗万亿身家改革开放40年茶业复兴的实践和,本文是改革开放方面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一叶香茗和茶业和复兴有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改革开放论文参考文献:

改革开放论文参考文献 改革开放成就论文改革开放家乡的变化论文改革开放小论文改革开放的参考文献

茶源自中国,茶业亦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茶叶的营销史不仅将中国与世界连接,更让世界因茶而改变,茶成为风靡全球的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在历史沉浮中,中国茶业与时代的更迭一并兴衰荣辱.新中国成立初期,茶叶被列为二类农副产品,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产供销之间分离脱节,市场机制得不到发展,茶叶企业缺乏竞争力.

改革开放后,自由交易的茶业市场体系逐渐形成,茶产业的振兴真正迎来了春天.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茶业全面复兴,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茶叶品类愈加丰富,带来了市场的繁荣兴盛,成千上万的推销大军涌向全国各地.随着改革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名优茶发展迅速,消费者开始注重品牌.

到了2005年,中国已经恢复茶产量世界第一位.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展示大“茶”字,宣告了中国茶产业进入鼎盛期.茶产业化全面推进,茶业深加工涵盖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茶器、茶家具、茶空间、茶庄园、茶旅等百花齐放.茶资源全产业链开发,满足了消费者对茶叶品质化、多元化的需求.

预计20 1 8年全国茶叶总产量在270万—280万吨,农业产值预计可达2000亿元,涉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万亿之巨.新时期,在乡村振兴、“一带一路”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引领下,中国茶业依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茶业不仅关系到无数茶农、茶商的切身利益,更与广大人民的健康福祉紧密相关.

40年沧桑巨变,茶为国饮已日益深入人心.茶叶消费依然潜力巨大,尤其在培育年轻人喝茶上还大有可为.振兴中国茶产业、再创茶业强国的辉煌,茶人尚需努力.

自古以降,茶一直都是中国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新中国成立后,一度一蹶不振的茶业亟待复兴.1 949年,全国茶园种植面积为15.47万公顷(1公顷等于15亩),全国茶叶产量只有4.11万吨.随着“一五计划”(1953—1957年)的实施和对私营改造的深入,逐步地将茶业纳入国家计划,茶叶生产得到了全面恢复.上世纪50年代初期,茶园大多荒芜,茶树老化严重,且非常分散,约80%的茶园实行粮茶间作, “远看似茶园,近看为粮田.茶树像钵头,采茶没花头”正是这一情形的真实写照.

1950—1970年,经过茶叶工作者和广大茶农们的努力,垦复了许多荒芜的茶园,茶树种植种植面积渐渐扩大.20年里,茶园面积平均年增加7.3%,而茶叶产量平均年增加5.9%.

1 978年以后,茶园面积与茶叶产量稳定增长.1 979年,全国茶园面积为105.1万公顷,茶叶总产量达到了27.72万吨.1980年,茶园面积虽基本与1979年持平,但是茶叶产量却有了很提升,达到了30.37万吨.在茶园面积保持稳中有升的基础上,1 987年,茶叶产量突破50万吨.1 989年,全国茶园总面积达106.53万公顷、投产面积达82.13万公顷、茶叶总产量达53.5万吨,分别比1 985年增加2.07万公顷、2.53万公顷、9.2万吨,平均年递增0.5%、0.8%、4.8%.

i也k上世纪90年代,由于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发生变化,茶叶出口出现下滑,对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造成不利影响.另外,茶叶生产成本连年上升,收购却继续下降,使茶园面积略有减少.1 994年春茶季,多个产茶省减少茶叶生产规模,湖南约有30%的鲜叶弃采,福建弃采的茶园面积达0.4万公顷,安徽茶农比往年提前20多天封园等等.在此情况下,每公斤春茶也下滑了约20%,产销形势相当严峻.

1995—1999年,茶园面积虽有所起伏,但基本稳定在1 10万公顷左右,茶叶总产量均稳步增长.这一时期,中国茶业发展摆脱以单纯依靠扩大种植面积来增产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日益注重运用科技来提高茶园管理水平,并通过提高单产和开发名优茶来增效.

从2003年开始至今,茶业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期,不仅是茶园面积的大规模扩容,茶叶产量也是连年攀升.15年中,茶园总面积由2003年的120.70万公顷,增至2017年的305.87万公顷,增长了1.5倍,茶叶总产量则由2003年的76.81万吨增至260.90万吨,增长了2.4倍.干毛茶产值也由2003年的100多亿元增至2017年的1907.6亿元,增长了18倍.预计2018年,全国茶园总面积将达312.33万公顷,茶叶总产量超过270万吨.

可以说,这1 5年是改革开放乃至1 949年以来茶产业发展最迅猛的时期,我国茶产业驶入了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的快车道.截至2017年,全国共有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产茶,贵州、云南、四川、湖北、福建位列茶园面积前五强.茶园结构继续优化,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比例达60.9%,有机茶园面积比例7.5%.茶园平均亩产量60.3公斤,亩产值3920多元.这表明,茶园经营管理越来越专业化、集约化和规范化.

1 978年以来,国家农业部及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出台实施了一系列举措,从源头上确保茶叶质量安全.1 990年5月,国家农业部在京召开全国农垦“绿色食品”工作会议,为满足人民对安全、营养、保健食品的需求,决定建立生产基地开发与发展绿色食品.2002年,农业部在全国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制定了一系列标准,进一步加强对包括茶在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使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2009年起,农业部在全国建设了近200个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同时,也加大发展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的力度,形成了以无公害茶叶为塔基、绿色食品茶为塔身、有机茶为塔尖的 “金字塔”形产品结构.

据统计,2012年,我国已有绿色食品(茶)原料生产标准化生产基地22个,规模13.63万公顷,产量51.7万吨.2015年,全国无公害茶园面积125.73万公顷.有机茶产业的市场规模每年保持20%的增速.2016年,我国有机茶出口32.26万吨,出口额9.65亿美元.201 7年,我国有机茶园面积达22.94万公顷,占茶园总面积的7.5%,这一占比在201 8年还将继续提高.

40年的改革历程是从农村开始的.

同其它作物—样,茶来自土地,来自农村,离不开茶农辛勤汗水的浇灌,离不开茶农智慧的创造.它又以一叶之轻,牵系着强村富民之重.

回望40年,农村改革成效显著,全国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宜茶地区,茶叶增产,茶业增效,茶农增收,让许多地方从此摘掉“贫困县”的帽子,藉由发展茶业走上致富之路.同时,茶也日益成为—地的特色产业乃至支柱产业.位于闽东南的产茶大县安溪,它从“国定贫困县”到“全国百强县”的华丽蜕变,正是茶乡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的一个缩影.

安溪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铁观音的原产地,也是中国乌龙茶的发源地之一.在计划经济时代,较之建国初期茶叶产销量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有不少茶山处于荒芜或半荒芜状态,且管理不善,水土流失严重,产量低,茶农收入低下.加之宜茶地区多是山地丘陵,交通条件也比较落后,以安溪为例,境内千米以上的高山就有2400多座.无疑,这严重制约了茶业发展.这样的情形不只是安溪,在全国许多茶区都普遍存在.1 985年,安溪全县人均工农业产值仅277元,贫困人口占全县总人口39.6%,是福建最大的 “国家贫困县”.

绵绵青山,虽阻碍了安溪与外界的沟通,却是孕育好茶的佳境,也正是茶,让安溪脱贫致富.

40年来,安溪县在改善茶园生态、提高茶叶质量安全、运用茶业科技、打造茶叶品牌和推广茶文化等方面狠下苦功,创造了多个 “全国第一”:201 7年,安溪全县茶园总面积4万公顷(60万亩),产量6.8万吨,涉茶总产值160亿元,年茶叶出口1.5~1.8万吨,创汇6000万~8000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6%来自茶叶,茶叶传统市场占有率和电子商务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7.28%、21.3%,均居全国第一.2009~2017年,连续九年位居全国百强产茶县第一位.安溪铁观音区域品牌价值达到1424.38亿元,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第二、茶叶类第一.

40年的跨越式发展,使安溪县自201 0年以来,连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名次也是逐年上升.2018年,安溪分别位居“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第23位、“2018年度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63位.

地处云贵高原西南部、滇红重要产区之一的昌宁,也同样在改革开放的“惠风”中换新颜.1 978年以来,昌宁就积极地把眼光投向全国乃至全球的茶业发展大局,藉由扩大招商引资、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品牌等举措,构建现代化茶产业发展体系.2017年,全县茶叶面积达31.33万亩,干毛茶产量2.5万吨,与分别比40年增加了2.5倍和10倍.25亿元的茶叶综合产值,惠及了占全县1/3的涉茶农业人口(1 1万多人),茶农人均收入达4200多元,比1978年增加了120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产品经营的放开以及农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广大茶农们获得了茶的种植权、加工权和经营权,这是计划经济时代所不敢想的.他们除了从种茶中获益,还从制茶、卖茶中获得更丰厚的利润,大大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并掀起了开山种茶的热潮,产茶区涌荡着生机勃勃的活力.

武夷山星村村,称得上福建茶区实行生产责任制后茶产业取得大发展的榜样.1 978年以前,该村仅有4个生产队种植少量集体茶园,农户没有—棵茶树.如今,全村937户3500多人,家家户户种茶,拥有茶园380多公顷,产量达140多吨,全村大小茶叶加工厂50多家.而武夷山全市,截至2017年,全市共有茶园面积14.8万亩,比2008年增加3.25万亩,茶叶产量1.92万吨,比2008年增长260%,茶业总产值达21.12亿元,比2008年增长近—倍.全市涉茶人数达8万余人,占全市人口34%,人均茶叶年收入近3000元,占年人均纯收入的25—28%.茶已成为武夷山农民增收增效的支柱产业之一.

1 984年,茶叶市场放开经营后,冲破了茶叶统购统销时代生产、加工、流通分割的枷锁,许多茶农们纷纷从茶园走向茶市,从茶乡走向全国各地,通过开茶庄、茶店、茶行,批零兼营,开拓市场,打开销路,逐步形成种、制、销“一条龙”,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打响了地方名优茶品牌,有力推动了茶产业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敢闯敢拼的安溪茶农就曾组成十万“营销大军”,奔向全国各个角落布网设点,宣传推广安溪铁观音,并传播茶文化,形成强大的品牌营销声势.至今,安溪茶商仍在全国茶叶的市场流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经过4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茶产业不论是产量还是产能都位届全球首位,而广大茶区所面临的问题不再是扩大茶园面积和增加茶叶产量,恰恰相反,而是如何缓解产量过剩、实现茶产业的进一步提质增效.2015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中国茶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根据《意见》要求,加强统筹规划,推进农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旅游村镇和乡村旅游示范村,有序发展新型乡村旅游休闲产品.

茶,多生长在青山秀水之间,这些地方风光宜人、生态优势突出,并具有特色民俗和悠久文化,有些产区如杭州西湖、武夷山、福鼎太姥山、安徽黄山、四川峨眉山等本身就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而且茶又天生具备经济性、观赏性、体验性,配合旅游产业强大的综合带动能力,进行融合发展,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增长点.近些年来,许多茶区都对茶旅融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借助茶庄园、茶小镇、茶民宿等经营模式,将产业经营、自然景观、民俗民风与传统文化等元素融为—体,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湖北五峰县注重产业集成,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建设生态观光茶园、制茶互动体验区、茶文化体验中心等项目,打造多功能茶叶休闲旅游综合体.2017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05.25万人,实现综合收入27.31亿元,其中茶乡旅游接待人数达60万人,茶乡旅游收入达7亿多元.

在湖州长兴县水口乡,作为大唐贡茶顾渚紫笋茶的原产地,依托当地茶文化及特色民俗文化,发展独具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譬如每年茶季时,到水口体验古法制作紫笋茶饼,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的旅游时尚.2017年,仅5月全乡游客量就达40.9万人次,旅游收入8713.3万元.今年5月,游客量则突破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亿多元.

安溪县则从法国葡萄酒酒庄中收到启发,探索尝试将酒庄制度及其所承载的精益求精之匠人精神与茶园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以华祥苑、八马、高建发、中闽魏氏为代表的龙头茶企,打造了一批集种植、采制、休闲、观光、文创为一体的茶庄园.同时,政府还出台了《安溪县现代茶叶庄园建设扶持补助办法》,使茶庄园建设迈入功能提升和科学发展的新阶段,为以茶为特色产业的乡村振兴培育了新的牵引力.经过十多年的建设,茶庄园不仅实现了茶旅的有机融合,还大幅提升了质量安全和组织化水平.目前,全县茶庄园管控茶园面积达1.87万公顷,占全县茶园的47%,未来这一占比还将提高至80%.安溪茶庄园的探索,还带动了贵、川、鄂、云、浙、湘、鲁等省重要产茶区的茶业生态化转型.

可以预见,中国茶产业将迎来茶旅融合井喷式发展的黄金期,让人们在一叶茶引领的芳香之旅中,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茶,自近代以来,就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传统商品.

1886年,中国茶分别以23.5万吨的产量和13.41万吨的出口量傲视世界.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内忧外患,战火频仍,茶叶生产与贸易日渐凋敝,辉煌不再.据统计,1949年全年出口量仅0.99万吨,在国际茶叶贸易总量中微不足道.新中国成立后,茶业在曲折中摸索前进.1949年1 1月23日,中国茶叶公司正式成立(以下简称“中茶”),担负起了茶叶生产和贸易(边销、出口和内销)的重任,为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出口创汇和满足百姓生活需求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是当之无愧的“共和国长子”.

上世纪50年代初期,尽管茶叶生产得到了恢复,但茶叶出口依然增长缓慢,在国际市场上也缺乏竞争力.其后,经历了“大跃进”(1958—1960年)、“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年)、“”(1966—1976年)等接踵而至的波折.同时,由于这一时期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及东欧国家进口急剧下降,导致总出口量下降.1969年,出口量只有1959年(4.98万吨)的70%,使刚刚苏醒的茶业又再度低迷,其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1 978年1 0月,国家计划委员会发出《关于发展茶叶生产、增加出口和内销几项的措施意见》,对茶叶品质和增加花色提出新的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以更加自信、开放的崭新姿态走向世界,茶叶出口增长提速.1979年,出口量达10.68万吨,是1 950年的5.7倍.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一列改革开发政策的实施,尤其是1 984年6月,国务院批转了《商业部关于调整茶叶购销政策和改革流通体制的意见的报告》,确定了将茶叶内销市场与外销市场彻底放开,实行议购议销,边销茶实行派购,而收购计划与收购也由指令性转变成指导性,中国茶叶出口迎来量价齐升的快速发展期.在茶叶经营“松绑”的当年,茶叶出口量达13.93万吨,近百年来首次超过了1886年的历史最高纪录.

1986—1990年,茶叶出口量共计94万吨,出口额19多亿美元,较之1980—1985年,出口量增长55%,出口额增长53%.1989年,全国茶园面积增至100万公顷以上,茶叶产量达54万吨,出口量达20.45万吨,超过斯里兰卡,跻身至世界第二(仅次于印度),出口金额也达到了4.2亿美元.上世纪80年代的十年时间里,中国茶叶出口总额累计达146万吨,创汇30亿美元,均超过了1949—1979年这30年的出口总和,累计平均年递增56%(以1 979年为基数),更是强势碾压了同期世界茶叶1.6%的年递增率.

1 989年以后,国际茶叶产销形势发生改变,饮料市场出现结构性变化,尽管全球增产,但主要进口国的进口量锐减,茶价也下跌,尤其是低档茶滞销,中国茶叶出口出现波动.1989~1 990年,全球茶叶出口增长不到1%,我国减少了7.1%.茶叶出口量,由1989年的20.46万吨减少到1991年的18.49万吨,1992年再降至17.64万吨,而且主要来自红茶.1989年,红茶出口量1 0万吨、出口创汇1.53亿美元,1 992年,降至7.2万吨、1.05亿美元,降幅分别达28%、31%.

尽管1 993年的出口量回升至20.14万吨,出口创汇却持续下降,达3.56亿美元,比1995年下滑了13%.1995年,茶叶出口遭遇了低谷,市场十分疲软,到1 997年才逐渐开始回暖.1 998年8月1 0日,国家外经贸部发文不再实行茶叶出口统一联合经营,由具备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自行成交,使茶叶出口量及出口额又再创新高.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1年“入世”以后,茶叶出口量保持稳定增长,但由于国际茶叶市场竞争激烈,加之出口茶的安全卫生问题以及受进口国“绿色壁垒”的掣肘,出口金额在世纪初的头三年不断下降,至2003年才渐渐“抬头”.在此后的1 5年里,除了201 4年出口量小幅下降外,出口量均保持稳步增长(2015~ 2016年,虽低于2013年,但较之2014年,有逐步回升的态势),而出口额增长却颇为稳健.2007~2016年,10年间中国茶叶出口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2017年,茶叶出口量达35.53万吨,出口额达16.10亿元.2018年1~8月,出口茶叶23.41万吨,基本与2017年同期持平,出口金额11.25亿美元,同比增长11.6%.

中国茶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不断提升.1969年为5.9%,1979年占比增至12.6%,1989年达18.8%.90年代以后,增长变化不大,甚至略有下降,1999年占世界市场比例为16%.2010~2015年间,中国茶出口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基本稳定在17—18%之间.2017年,占比达20%,仅次于肯尼亚,稳居世界第二茶叶出口国.

出口茶类结构方面,红、绿茶一直是我国茶叶出口创汇的最主要茶类.1949—1990年,红茶出口比例一直稳定在41.97%~49.61%,至90年代中期降至39.42%.绿茶,1971—1975年,出口比例为38.95%,1978年以后至90年代末,均保持40%以上的比例.自1 950年以来到世纪末的50年中,红茶出口量大于绿茶的有33年,绿茶出口量大于红茶的有17年.60年代初,中国大陆试制成功红碎茶,1966年年开始大量出口.此后,红茶出口量大于绿茶的有27年.1988年,红茶出口量超过10万吨.从80年始,乌龙茶、花茶、黑茶等特种茶的出口比例逐渐增加.其中,增长较快的是乌龙茶.1991—1995年,占比上升至9.44%.它是中国独有的茶类,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绝对份额,凭借其突出的减肥功效,曾两度在日本掀起消费热潮,至今日本仍是乌龙茶的最大进口国.2009年,中国对日本出口乌龙茶约1.3万吨,金额3423万美元.

“入世”以后,中国作为成员之一,政府取消了对茶农实行茶叶的出口补贴政策.同时,中国茶也受到了国际茶叶市场的冲击.众所周知,国际茶叶产销以红茶为主,其市场占有率为90%.较之肯尼亚、印度、斯里兰卡等国,中国的红茶竞争力较弱,而绿茶却独具优势.2014年,绿茶出口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量的比重增至82.7%,出口额增至74.8%,主导作用越来越突出.201 7年,绿茶出口量在全国茶叶出口总量的占比达83%,在国际市场上也处于强势的地位.红茶、乌龙茶、花茶和普洱茶分别占比10%、4%、2%、1%.

40年中,中国茶的全球市场也在不断开拓,茶叶贸易网络逐步扩大.与新中国同龄的“中茶”,已由最初的4个专业公司发展为现今的18个省级茶叶进出口公司,旗下还有许多支公司.1 984年以来,多口岸经营的发展,使茶叶外销市场得以逐步扩大.入世后,中国茶的产销则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进口中国茶的国家和地区,已由上世纪50年代的十多个拓展至五大洲的100多个国家.2016年,我国茶叶已出口至130个国家(地区),以绿茶为主,出口市场也主要集中在西、北、非洲及亚洲等国家(地区),在对外茶叶贸易额前20名国家(地区)中,非洲国家占7个,贸易金额占35%,平均增幅8.65%.

2014年, “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后,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等沿线国家的茶叶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而这些国家也多是茶叶进口大国,存在广阔的市场空间.近些年来,这些茶叶主销区都会举办形式多样的博览会(往往是茶与咖啡、食品、饮料的综合性展会),为中国茶更好地走出去提供了有利的平台,而且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茶企积极参与,寻求合作伙伴.

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期,茶都属于国家计划物资,产供销均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统购统销.当时,由于茶叶出口又能给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共和国带来外汇收入,因而政府对茶叶供销实行 “保证边销,适当增加内销,积极扩大外销”的管理方针,内销让位于出口与边销.直到1984年,随着茶叶市场内外销市场完全放开、实行议购议销,茶叶内销量才开始稳步增长.据统计,1978年茶叶内销总量为18万吨.1984年,商业主渠道内销量达16.16万吨,较1983年增长了7.2%.名优茶百花齐放,拉动内销增长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茶叶经营机制也更加灵活,越来越多的茶农走向市场,诞生了一些民营茶企品牌.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茶叶外销市场颇为疲软,大宗茶销售难,产值下降,茶口十力叮:企业亏损,茶叶产销遭遇困境.面对严峻的形势,各主要产茶区相继进行茶类结构调整,通过恢复制作历史名茶、创制新花色新品种,使国内茶叶产品结构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由占大宗茶占比95%的绝对优势扭转为优茶占60%.譬如,历代名茶众多的浙江.1978年,浙江全省名优茶产量400吨,1990年达4200吨,1996增至1.67万吨.1995年,名优茶产量、产值分别占全省总产量、总产值的13.5%和55%.1996年,全省名优茶产值达8.12亿元.西南茶区的四川,1995年全省有50个县市产制名优茶,省级名优茶有206个,产量达8100吨,以总产量13.2%的占比贡献了41.5%的总产值.据统计,1996年,全国茶叶内销量40多万吨,名优茶占23%,销售单价高出大宗茶数倍乃至数十倍.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一时期,两岸民间贸易、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一些台湾茶商来大陆投资发展(最知名者如天福茗茶),并带来了先进的茶叶生产技术、茶文化、企业经营管理经验、茶叶营销理念等传入大陆.譬如,台湾乌龙茶因其工艺特殊,形成了别具—格的外形和风味.它的“登陆”,在以安溪为代表闽南乌龙茶产区掀起了—场工艺革命,通过吸收借鉴台茶轻发酵、包揉等工艺特点,诞生了清香型铁观音,—经上市,就备受青睐.其颗粒圆结重实,尤其是“三绿”(干茶绿、汤色绿、叶底绿),与绿茶很相似,但香气、滋味又比绿茶来得高、醇,且耐泡,得到不少喜爱绿茶的消费者之垂青.于是,安溪铁观音也因此开创了1 949年以来的“天价茶”神话.1993年,铁观音茶王500克在泉州拍卖到1万元/斤(—斤等于500克).1995年,铁观音茶王拍卖价再创新高,拍出了5.8万元,斤的天价.

全国名优茶的百花齐放,向人们展示了它身上所蕴藏的可观价值与财富.它的兴起,使内需的逐年上升,繁荣了内销市场,从而有效弥补了出口的低迷.经过20多年的发展,至2017年,大宗茶产量133.5万吨,名优茶产量127.4万吨,占比分别为48.9%和51.1%,接近1:1.名优茶产值1427.8亿元,大宗茶产值479.8亿元,产值占比分别为74.8%和25.2%,前者几乎是后者3倍.

同时,在海峡两岸茶人的倡导下,茶文化也日渐繁荣,茶馆、茶楼、茶艺居等文化氛围浓郁的饮茶场所在许多城市涌现,有力促进了茶叶消费,而茶也不再是纯粹的解渴提神之饮,而是富有文化品味之饮.至2000年,内销量增长到45.6万吨,人均茶叶消费量从0.2千克增加到0.36千克.2004年,人均年茶叶消费量为0.43千克. “茗星”茶轮番登场,引领消费潮流

2005年以后,茶叶内销量增长大大提速.安溪铁观音、云南普洱茶、武夷岩茶、金骏眉(红茶)、福鼎白茶、安化黑茶等名优茶纷纷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推广“攻势”,引领了一波又—波的消费潮流,也有力推动了茶产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至今方兴未艾.

综观全国,绿茶依然是消费的第一大茶类,消费人群和消费量保持稳定增长.乌龙茶的消费热度在一线城市(如北上广深)有所渐退,但二、三线还在继续升温,武夷岩茶、凤凰单丛是消费热点.尤其是武夷岩茶凭借“山场”(产地)和“品种”走红,其中又以正岩产区的肉桂、水仙拥趸甚众,时常成为茶市热门话题的制造者.云南普洱茶曾掀起一阵汹涌的投资热潮,让普洱茶从茶变成了具有金融属性的投资品,而投资者们的盲目跟风令茶市一度“疯狂”.尽管最终“崩盘”,但普洱茶的*投资价值已渐渐深入人心,加之其产区环境得天独厚、文化底蕴深厚、风味口感富于变化,近些年来,在“古树茶”、“山头茶”等概念以及消费新宠柑普茶(桔普茶)相继助推下,普洱茶“东山再起”,并回归消费,回归理性.广东是全国茶叶消费量最大的省份(人均年消费量1千克,珠三角地区可达2千克),也是全国最大的普洱茶集散地销售市场和交易中心.据统计,2009~2014年,广东省累计销售普洱茶约30万吨,年销量从2009年的3万吨增加到2014年的7万吨.如今,广东每年的普洱茶消费量约占总产量的七成,且普洱茶*者超过1 00万人.红茶,虽是国际茶叶消费的主流,在国内市场的表现却始终平平.然而,金骏眉的问世,在全国吹起了一阵迅疾强劲的“红茶风”.它的工艺脱胎于正山小种红茶,因原料讲究、产量稀少、风味独特而高昂,最紧俏时甚至被炒到十多万元,斤的天价.它除了在短时间内抢占市场份额,还让许多茶产区的茶类结构发生“红变”, “绿改红”、 “青改红”相当普遍.以福鼎白茶为代表的白茶和以安化黑茶为代表的黑茶,这一“白”一“黑”则以突出的保健功效以及品饮、投资价值在茶市上崛起,不仅市场空间快速扩张,也是一路高歌.黄茶,算得上六大茶类中最没“存在感”的,因市场容量极小,目前仍处于市场培育阶段,但销量一直保持增长.

自茶叶经营的束缚被解除后,一些茶企在30多年的市场风云变幻中摸爬滚打,日益变得成熟,走出了自己的品牌之路.譬如,天福、八马、华祥苑、日春、大益、竹叶青、品品香、绿雪芽、元正、春伦、武夷星、小罐茶等民营品牌茶企,是推动中国茶叶消费和茶产业朝品牌化、国际化迈进的重要力量.它们敢闯敢拼,敢于创新,打造了许多深受消费喜爱的产品,成为引领茶叶消费时尚的 “弄潮儿”.有些茶品还引发了茶叶包装的“潮流革命”,如以铁观音为代表的铝箔茶泡袋,以金骏眉为代表的马口铁样茶罐,以武夷岩茶代表的单泡装小铁罐,以小罐茶为代表的4克装小罐等等.

40年来,茶叶流通的加快、各产茶区政府的力推也使茶叶消费的地域特征变得越来越模糊.长期以来,因茶产地、生活习惯的原因,我国茶叶消费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爱喝绿茶,闽、粤习惯喝乌龙茶.90年代以前,以京津为中心的华扎、东北、西北等北方市场花茶消费量占九成以上,现今已降至不足六成,乌龙茶、普洱茶、红茶、白茶的份额在逐年增长.藏、蒙、疆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喝黑茶为主,现在绿茶、乌龙茶、白茶的消费人群也正稳步扩大,而在绿茶消费占主导的长三角地区,普洱茶、乌龙茶的消费量也在不断增长.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2014年,内销量达179.1万吨,比2004年增长2.4倍,年均增长13.1%.2017年,中国茶叶消费量约为1 93万吨,消费量稳步增长,市场销售额达到2353亿元.2018年,全国茶叶消费量将超200万吨,消费额将突破2400亿元.

此外,传统茶与时下“互联网+”时代消费时尚的碰撞、交融,“新茶饮”横空出世.2016年,新茶饮整合融资高达13亿元,市场规模达500亿元.喜茶、一点点、因味茶、奈雪之茶、答案茶等新茶饮品牌展开了激烈角逐,排长队买茶喝已成为许多城市的一道“奇观”, “日销干杯日流水过万”再次创造了中国茶叶消费的新奇迹.茶饮市场前景广阔,精深加工方兴未艾

1978年以后,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号召下,我国茶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一系列茶叶精深加工高新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催生了袋泡茶、液态茶饮料.速溶茶、保健茶等新型茶品,它们在保证茶叶风味特点的同时,饮用起来也十分方便快捷,而且较之碳酸饮料来得更天然、健康,被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们所接受.

我国茶饮料市场虽起步较晚(1 993年左右),但发展速度却令人瞩目.20多年来,液态茶饮料保持年均30%的增速,占全国软饮料消费市场份额的20%以上.2009年,产量超700万吨,2011年,产量突破1200万吨.其中,绿茶、红茶几乎平分了茶饮料市场份额,占有率分别为47%、42%.近些年,茉莉花茶、乌龙茶、黑茶、白茶茶饮料也相继兴起,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目前,茶饮料产值约占茶叶总产值的1/3,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茶饮料中的速溶茶市场前景日渐看好,有越来越多的茶企参与到速溶茶生产中来.福建大闽国际、深圳深宝华城、福建仙洋洋占据了国内速溶茶行业的前三强,它们凭借先进的生产技术、庞大的产能、优异的产品品质、良好的品牌形象,成为速溶茶行业的领头羊.目前,我国速溶茶出口占比约50%,未来随着国内饮料市场的进一步成长,内销量将不断提高.

进入新世纪以来,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茶作为保健之饮,围绕茶中富含的茶多酚、茶氨酸等天然活性成分开发的保健品,正成为茶业经济的新增长点.此外,以茶中提取物为原料开发的茶食品、日化用品、美容品、药品等方兴未艾,呈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茶叶精深加工产业的进步,不仅充分发挥了我国茶资源优势,也实现了产品创新,使茶叶消费从传统的泡茶饮茶向吃茶、用茶转变.在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茶叶效益产出模式逐步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消费渠道多元化,电商助力茶消费

40年来,我国茶叶消费渠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划经济时期,茶叶实行统购统销,由于茶是重要出口创汇商品,茶叶内销受到了一定的抑制,消费渠道仅仅是屈指可数的几家国营商店,人均消费量自是少之又少.

1 984年6月,国务院批转了《商业部关于茶叶购销政策和改革流通体制意见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明确指出: “将内销茶和出口茶彻底放开,实行议购议销,按经济区划组织多渠道流通和开放式市场,把经营搞活,扩大茶叶销售,促进茶叶生产继续发展.文件颁布后,除原有的国营、集体外,个体(茶农)也加入了茶叶经营,多渠道、少环节的开放式市场逐渐形成,出现了茶叶产供销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形成传统城乡集贸市场、茶叶批发市场、以茶叶专卖店(品牌连锁店)为主体的零售市场以及茶叶专业化市场的多渠道茶叶市场体系.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内销市场的打开,茶叶批发市场网络日臻完善,茶叶批发市场在茶产区、各大中城市(茶叶主销区)纷涌.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底,全国建有各种茶叶}H,发市场200多家,成交额1 00亿元,成交量超国内茶叶销售总量六成.近30年的发展,北京马连道茶城、广州芳村茶城、济南茶叶批发市场、上海大统路茶叶批发市场等已成为中国茶叶市场行情的风向标.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广州芳村茶城,作为中国乃至全球规模最大、辐射面最广、商户最集中的茶叶及相关茶叶配套专业市场,周边云集了数十个大型茶叶批发市场,商户超过5000家,年交易额超100亿元.它见证了中国茶叶市场的起起落落,堪称中国茶市的晴雨表.

进入新世纪,茶叶专卖店(茶庄、茶店、茶行、茶叶品牌连锁店、茶叶专柜)虽然仍是消费的主渠道,但强势崛起的电商渠道正迅猛地抢占市场,而及有关部门(机构)也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支持鼓励发展茶叶电商.

电商平台和移动通讯设备网购是近几年茶叶电商的主流,茶叶电商的经营主体除了品牌茶企,还有许多中小规模的茶商、茶农及自主创业者.此外,网易、小米、京东等互联网巨头也跨界卖起了茶,让传统中国茶通过更时尚的方式、更快捷的渠道,抢占年轻消费群体的市场份额.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茶叶移动电商交易占比得以稳步增长.据调查数据(201 5年)显示,已开展电商的茶企中有91.5%的企业涉足移动端业务,而计划开展电商的茶企中,倾向于选择移动端的企业占93.3%.近二三年,移动端逐渐取代PC端(电脑端),成为茶叶电商的最主要平台.

由淘宝商城(天猫)“双十一”网络促销日,自2009年1 1月1 1日首办以来,至今已发展成中国电商行业的年度盛事.当它与茶叶销售相结合时,表现出了巨大的活力.统计数据显示,201 7年 “双十一”茶叶全品类访客数达580多万人,较20 1 6年上升90多万人,浏览量上升1 700多万,客单价上涨3.25元,支付件数(744.79万)多出近70万件,搜索点击人数(145.62万人)提高23多万人.购茶的消费者,年轻人占50%以上,年龄段集中在18~30岁.这表明,茶叶电商正受到越来越多年轻消费群体的喜爱.

2014年,茶行业网络零售额占行业销售总额比重达6.77%.20 1 7年,茶叶行业网络零售额占行业销售总额比达10.23%.未来,智能化技术的进一步普及与进步,还将给茶叶消费方式与消费体验带来更多的便捷,

值得一提的是,—些传统品牌茶企在稳步加快连锁扩张步伐、抢占国内终端市场的同时,也与时俱进,热情地拥抱“互联网+”,将“触角”伸到茶叶电商领域.在历年“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上,大益、八马、天福茗茶、竹叶青、元正、谢裕大等品牌茶企都取得了喜人的销售成绩.电商与实体店这一“新”一“旧”的消费渠道在品牌茶企身上得到了契合,未来茶叶消费品牌化趋势还将更加突显.

上文结束语:上文是关于经典改革开放专业范文可作为一叶香茗和茶业和复兴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开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贵州省人社厅老干一支部开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活动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深入学习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近日,贵州省人社厅老干一支部开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活动 党支部书记李臻首先结合自身实际和亲身感受,畅谈了改革开放4.

黔南州举办庆祝建党97周年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老年摄影展
7月1日,黔南州在都匀市石板街举办庆祝建党97周年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老年摄影展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由州老年摄影学会会长梁建军主持,州政协原主席胡品荣出席并宣布开展,州委离退休干部工作局副局长高顺翔作.

改革开放40年大事记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9年 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 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召开1981年 总结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1982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1983年 全国人大六届一次会.

节日欢歌  绽放精彩茅台集团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第五届职工文化艺术节举行
近日,茅台集团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第五届职工文化艺术节举办,离退休党支部组织近100人的队伍参加本次活动 茅台集团职工文化艺术节每四年举行一次,以各基层党组织为单位组队参加 在本届职工文化艺术节活动.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