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鉴定有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跟洪州窑瓷器的鉴定有关论文范文

主题:鉴定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8

洪州窑瓷器的鉴定,该文是鉴定有关论文范文和洪州窑瓷器和鉴定和洪州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鉴定论文参考文献:

鉴定论文参考文献 职称论文专家鉴定意见论文鉴定意见职称论文专家鉴定评语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古玩和股市、楼市一样成为热门话题,盛世兴*,伴随高古瓷*的升温,藏家越来越看好汉晋隋唐时期的青瓷,洪州窑作为历史上著名的青瓷窑场、唐代六大青瓷名窑之一,特别是那些造型端庄、釉色温润、艺术性高的洪州窑青瓷尤为藏家所喜爱.伴随着洪州窑瓷器的突飞猛涨,受金钱利益的驱动,洪州窑瓷器仿品日渐增多,虽然仿品的质量高低不齐,也有的质量较好,达到可以乱真的程度.如何鉴别洪州窑青瓷的真伪,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其实陶瓷鉴定的真伪并非藏家*才需要,也并非仅仅真伪一项内容.陶瓷鉴定本身就是陶瓷器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瓷器研究和鉴赏的前置基础.任何一件古陶瓷,在作为*和研究对象之前首先有一个鉴别确认的过程.而瓷器鉴定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时代的断定、窑口的区分、真伪的判断等三个方面.瓷器年代的断定,就是要断定瓷器的生产时间.瓷器窑口的区分,就是要分别瓷器的生产地.古陶瓷真伪的判断,也就是判断古陶瓷是真品还是赝品.这三者之间相辅相成,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目前瓷器鉴定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科学测试法;一种是传统的“目鉴法”.

自然科学测试法是从器物的胎、釉化学成分组成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化学测试分析来推断产地,在此基础上解决瓷器真伪的判定问题.利用科学仪器测定年代,古代瓷器应用得比较多的自然科学方法是热释光法,其依据是自陶瓷器烧成后,其体内细颗粒石英中所含的热释光剂量随着日照辐射而积年累月的增长,年代越久,热释光量也就越大.由于各地区矿藏、地质结构不同,每个窑场瓷土的化学组成都与其他地方瓷土有所差异,而某些特定时期窑场的瓷土化学组成是基本不变的,借助化学分析、测试的手段,把被测古瓷的化学组成与不同产地瓷土的化学组成进行比较,或与确定窑口的标本进行比较,可以确认古瓷产地,可以判断瓷器所属窑口.借助科学测试成果鉴定古陶瓷历来为研究者所注重,特别是利用物理化学分析成果分析瓷器的胎釉组成,已经成为古陶瓷研究中的重要手段.

而传统的“目鉴法”,正如著名古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所说:“……从以下五个方面鉴定瓷器,即瓷器的造型、纹饰、胎釉彩、款识、支烧方法.这五方面互为补充,不可偏废,偏重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鉴定便会有误差;五方面联系起来看,对瓷器的年代、产地的判断,其可靠系数就比较大.”(冯先铭:《瓷器鉴定五大要领》,《故宫博物院院刊》1994年第1期)当然洪州窑瓷器,由于其所处的时代较早,没有后期瓷器,尤其是明清瓷器那么复杂,有些环节因为瓷器本身不具备,可以省略,比如釉彩、款识方面.总体上,对洪州窑瓷器的鉴定也主要是从这五个方面出发,适当注重洪州窑的地方特色.

● 对造型

瓷器的造型一般是指由器物的口部、颈部、肩部、腹部、底部以及足部等组成的外在形状.造型是瓷器最具时代特色的指标之一,器物形式的演化和发展,隐藏着当时人的行事习惯和生活方式,乃至背后的精神生活和思想观念.

洪州窑场烧制的青釉,器型多样,有双唇罐(图1)、罐、盘口壶(图2、3)、鸡首壶、壶(图4)、唾壶、虎子(图5)、盆、钵(图6)、碗(图7)、盏、盘、釜、洗、灯、盅、擂钵、碟、香薰、砚台等日用器和耳杯、耳杯盘(图8)、灶、井(图9)、仓、鸡舍、鸭圈、狗圈等模型.这些器物打上深刻的时代烙印,凝聚着不同时代的文化心理和审美艺术取向,也是当时生产力和匠师们高超技艺的综合结果.不同时期的洪州窑场生产不同造型的瓷器,满足不同时期不同阶层消费者的需要.某些器物只有在特定的时代才有,其他时代则不见,如圆形瓷砚见于汉末至唐代(图10、11),以后虽有生产,但砚台的造型却有很大变化.笔者见到一件仿汉晋时期的青釉瓷塑(图12),动物立于圆形座上,所塑动物头有双角,长嘴前突,颈部有项圈,身披长毛,尾巴上卷.似狗非狗,似狮非狮,与隋唐时期镇墓兽相去甚远,完全是一件意造的物件,是现代作伪的产品.

洪州窑青釉瓷器为手工制作,造型古拙、自然,尤其瓶壶罐的系、颈、口沿等部位,处理干脆,随意而不失整体,结构比例恰当,像西晋青釉羊形器(图13)、南朝青釉鸡首壶(图14)、东晋青釉博山炉(图15)等造型更是意趣天成,形态优美.真品造型自然洒脱,轮廓线飘逸流畅,圆润而有神韵.真品的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大小比例适当,即使由于某种需要,特为夸张某个局部而使其增大或缩小,也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仿品多用机械成型,显得线条僵硬、比例失调,全无古物自然之感.尤其是附件与整体的比例不协调,如这件青釉鸡首壶(图16),把手的高度、弧度与腹部的比例明显不一致,把手龙头的制法粗糙.而图17的青釉虎子,则是规整有余,灵性不足,非常呆板.

● 辨胎釉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制瓷原料有所差异,各地采用的瓷土原料和配制原料的方法也不同,决定了各窑产品胎釉色调和质地的差别.

洪州窑东汉青瓷胎质坚硬而不细腻,胎色灰、深灰或灰白(图18),瓷土的选择并不严格,表现出初创时期的特征.三国时期青瓷胎骨致密不吸水,偶见气泡,胎色多呈黑灰(图19),也有灰、灰白或灰泛紫红色.西晋开始制瓷技术有了较大的改进,对瓷土的选择有更严格的规定,粉碎和淘洗更细,杂质较少,捏炼和陈腐的工艺过程相对较长,使原料中的颗粒能够得到充分的水解,产生良好的胶质.坯泥经过烧结后,胎质变得细腻致密,胎体孔隙度较小,釉层不起气泡,胎釉结合较紧密(图20).东晋至隋代坯泥炼制精细,烧成温度较高,胎坚质细.器物精美者含杂质较少,淘洗精细者胎色以灰白色为主,胎质粗松厚重者呈浅灰色(图21).整体上南朝时期的胎质略胜一筹,绝大多数呈现白或灰白色(图22).唐代胎色较深,以深灰色为主(图23).晚唐五代胎体厚重,胎泥陈腐时间不够,淘洗不够精细,胎质较粗松,胎色多呈灰、深灰或灰泛紫红,胎中铁含量较高(图24).

洪州窑瓷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胎质特征,但整体上胎质较为粗糙、干燥,有的肉眼可见胎中颗粒的间隙,有的器物底足粘存颗粒土渣.早期仿品为了模仿这种较粗颗粒的胎质,采用石膏和瓷土混合料进行仿制,胎质显得非常轻,感觉没有一点分量(图25).后期仿品由于采用高岭瓷土,胎质又非常细腻,不过整体分量仍显轻.后来有的作伪者在胎中加入水泥,给人以一种“硬”的感觉,但比真品分量又要重.

洪州窑青瓷施釉技法单调,器物内壁采用蕩釉法,外壁用蘸釉或涮釉法.有的底足足缘留存大小不一的釉斑.胎釉结合较牢固,少见垂釉和脱釉的现象.釉质光亮滋润,色调柔和,以青、青绿或青灰色为主,因胎、釉中含铁量的多寡以及施釉技术的差异,不同时期风格不同,有的呈现青褐、黄褐、青黑色.东汉三国时期青釉瓷器釉层厚薄不均,较薄者釉面粗,较厚者釉面细腻.釉色以黑褐和青黑色为主(图26),也有少量精品瓷釉色呈青.西晋器物釉层均匀,釉面光洁透明,釉色以青色或青绿色常见.东晋南朝釉面晶莹,玻化程度较高.釉色以青、米为主(图27),釉层较厚处或凝釉处呈碧绿色.隋唐时期釉下涂一层细腻的灰白色化妆土,增加釉的莹润效果,釉面光润柔和,玻璃质感较强,注重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隋代釉色以青泛白、青灰为主,其中青泛白色釉很具有时代特征(图28).唐代通过胎釉的改造,使胎质细腻,釉层厚而均匀,形成釉层饱满滋润,光泽感强,使此时期的洪州窑瓷达到以釉取胜、追求釉色本身的装饰效果,釉色多呈青褐、黄褐色(图29),与陆羽《茶经》描述的釉色类似.晚唐五代青釉器物釉层薄而不均匀,釉面缺乏光泽,欠滋润,胎釉间不施灰白色化妆土,釉色以黑褐、酱褐为主.

而洪州窑仿品的釉色大多色泽偏青绿,开片不自然,纹理附胎紧密,不似真品开片呈鱼鳞状,由内往外拱起.赝品给人以贼光和呆板感,手感不温润,绝无真品那种莹汁内蕴的感觉.有的仿品釉层是用胶水粘贴的,像这件方形龟钮印,外壁的釉层是人工贴的(图30).有的器型与朝代流行的釉色不对应.

洪州窑真品都具有一种古拙气,给人一种精光内蕴之感.而仿品无论如何都难以达到这种效果.要么火气贼光外露,要么釉光发木.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有部分仿品采用老胎加新釉,粗看颇能迷惑人.

● 看装饰

瓷器在追求造型美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器物的花纹装饰.瓷器纹饰集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趣,有非常明显的时展脉胳.洪州窑瓷器的装饰技法、花纹内容虽说不太复杂,但具有鲜明的特色,装饰较简单,注重实用,纹饰不多,朴素大方,以素面为主,以造型为美,以釉色取胜.装饰技法有刻花(图31、32)、划花、模印(图33、34、35)、点彩(图36)、镂孔(图37)、捏塑、锥刺等,有的一种技法单用,有的两种甚至三种、多种技法混用.自东汉晚期烧制成熟瓷器起,洪州窑瓷器的装饰技法和内容一直在有序地发展、变化.洪州窑的装饰特征:东汉晚期、东吴时期至隋代处于上升时期,至隋代达到了鼎盛;进入唐代早期开始简化,唐中期到了最低点;唐代晚期、五代南唐时期试图恢复,但已无回天之力.洪州窑的装饰工艺发展自成系列,具有鲜明的自身特色和艺术风格.作伪者比较常见的就是把南朝、隋代流行的纹样加到唐代的器物上.

● 识装烧

装烧是制瓷工艺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装烧工艺涉及到窑炉和窑具,洪州窑产品的烧成从东汉晚期至五代南唐时期主要在龙窑窑炉中烧造进行.器物的装烧各时期使用的方式不一样,装烧技术的不同,直接影响器物的特点,留下不同时代的烧造痕迹,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

东汉至东晋前期基本相同,主要采用裸烧,即将支座置于龙窑窑床上,然后把坯件放在支座上裸露烧造.罐、壶、虎子等琢器多是单件置于支座上;而碗盘类圆器使用环形、环形三足(图38)、圆形锯齿状间隔器叠烧(图39),每摞4—5件置于支座上,因此在多数器物的内底留有4—5个圆形或长方形的垫烧痕.东晋晚期装烧工艺出现重大突破,开始使用匣钵装烧,正因为使用这种先进工艺,洪州窑从东晋后期南朝早期开始进入兴盛期(图40、41).该方法一直延续到唐代中期.精品青釉瓷器采用一匣一器烧成;一般的产品使用一匣多器的方法,坯件间以剧齿状、环形间隔器或细砂间隔.晚唐五代产品一改以往的匣钵装烧法,采用砂堆裸露叠烧的方法,在器物的内底和底足边缘留存有5—8个长圆形沙堆泥团痕(图42).

不仅装烧方法不同时代有所差异,有时甚至燃料都可以对古瓷的胎釉成色起作用.现代工艺采用电炉煤气炉烧制,大多缺乏古代那种用木柴燃料烧成的釉面光润莹厚的感觉,外观上显得粉白刺眼.新仿者的烧成温度过高,弹之声响过于清脆;有的烧成温度过低,胎质过于松散,弹之声音,闷声闷气.

● 比工艺

洪州窑青瓷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圆器类采用拉坯成型.在底足,尤其是圆饼足足面留有密集的割线痕,有的留存釉斑.琢器类采用拉坯成型,系耳把柄等附件采用模制或捏塑成型,然后粘接.早期青褐釉瓷则采用泥条盘筑法成型,瓷塑类多采用捏塑而成.

一般古瓷作伪者不了解古瓷工艺的特殊,往往留下破绽.如洪州窑的青瓷碗、盘、高足杯、花插之类均拉坯成型,而有的仿古者为了追求胎釉、造型的刻意模仿,运用计算机扫描图纸,采用模压注浆成型,采用石膏模注浆工艺,成型后坯表产生许多线条状纹路,一下子就露出了破绽(图43).

综上,对洪州窑瓷器的鉴定要综合来看,包括制作工艺、造型、胎釉、纹饰、烧造工艺,甚至神态等结合起来,才能鉴定准确.鉴别时,要认真仔细地从各个方面去观察,切记不可机械地只从某个方面去鉴别,否则就容易出现差错.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洪州窑烧制的青釉瓷器型多样,有瓶(图44)、净瓶(图45)、双唇罐、罐(图46)、盘口壶(图47)、鸡首壶、壶、唾壶、虎子、盆、钵、碗、盏、盘、釜、洗、灯(图48)、盅、擂钵、碟、香薰、砚台等日用器和耳杯、耳杯盘、灶(图49)、井、仓、鸡舍、鸭圈、狗圈等模型以及杯、高足杯(图50)等仿金银器的产品.因为烧制工艺的改进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不同时期的洪州窑生产不同造型的产品,满足不同阶层消费者的需要,不同时期的产品有了明显的时代特征,这是我们鉴定和鉴赏洪州窑瓷器的重要依据.

本文汇总,此文是关于洪州窑瓷器和鉴定和洪州方面的鉴定论文题目、论文提纲、鉴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由西坝窑瓷器型其烧造年代
承载着中国几千年文明历史的陶瓷,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陶器,发展到东汉晚期青瓷的烧造成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之后历经三国、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在其发展过程中,各代窑工承前启后,发展创.

宋金耀州窑瓷器鉴定和赏析
耀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宋代六大窑系之一,其窑址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旧称同官,宋代故名“耀州窑”,包括陈炉镇、立地镇、上店镇及玉华官……窑在内 耀州窑是宋代北方民间青瓷的主.

丰富多彩的磁州窑装饰艺术
磁州窑创烧于宋代早期,在宋末达到鼎盛,金、元、明仍继续烧制,烧造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流传下来的遗物也多 宋代早期,磁州窑陶瓷器型较小、釉色单调、装饰手法极为简单 到了宋代中期,磁州窑进入了迅速.

宋代耀州窑青瓷的刻花装饰
宋涛一、耀州窑发展概述耀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一座重要的民间窑场,其窑址主要分布在陕西省铜川市辖区内的黄堡镇、陈炉镇、立地坡、上店村、玉华村及耀县塔坡……地,其中以黄堡窑址面积最大,有“十里窑.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