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过年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跟在小镇过年相关论文范文素材

主题:过年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3

在小镇过年,该文是关于过年方面毕业论文怎么写与小镇和过年方面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过年论文参考文献:

过年论文参考文献 经律论文化旅游小镇

放炮

小镇上,又有孩子开始零星地放炮,每当这个时候就知道,旧历的年关到了,一年就要彻底结束了.

一个炮竹声响起,在楼间传出回声;又一个炮竹声响起,在更远的地方闪亮.没到春节,炮竹声总是零星的.那些孩子,终于考完了试,没有了每天必须完成的作业,他们不顾寒冷,总算可以三五一伙,快乐地玩耍了.那炮竹声,有一种甩掉包袱的轻松,有一种粉碎压力的快感.那一片火光照亮的小脸,多么生动!

我喜欢这零星的炮竹声,那悦耳舒心的回响,有岁月和童年的味道.现在,也许只有乡下的孩子,还有耐心和兴致,一只一只去燃放炮竹,并让楼间不断闪出一星亮光,传出悠长悦耳的声音.如果是在小街上,好像整个街道都在宁心静气听那一声回响.但这不是寂寞的声音,而是报春的讯息,仿佛从遥远的、古老的地方传来,唤醒我们血液里沉睡的某个部位.哦,春节到了,春天就要确凿地来了.

我爱这小镇的炮竹声,安详、自在,有一种国泰民安的回声;我爱这恬淡、清脆的声音,似乎还有农业的气息,传递着丰收和酒的味道;我爱这清晰、响亮的声音,没有城府,没有算计,干脆利索,直来直往,那么自然率真,那么爱恨分明;我爱这绵长、悠然的声音,释放了一年的辛劳疲惫,享受着岁末难得的倦怠和慵懒.每当肤施小镇的炮竹声响起,我就觉得步履安然,好像这个世界还是那样吉祥美好,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岁岁平安而值得热爱;便觉得,做一个小镇居民,因为深爱着生活,也便平凡而且美丽.爆竹声声辞旧岁,新的一年,便又可以憧憬.

是的,我不怎么喜欢城里的炮竹声,那炮声噼里啪啦一阵子,像骤雨惊雷,粗鲁、焦躁、空洞、乏味;城市里的炮竹声,总是急切,聒噪,没有耐心,像是燃烧着的.城里的孩子,好像根本没有兴趣放炮,就是去放,也像是急切地完成一个任务,必是将炮竹一轱辘滚在地上,一阵子急迫的连响轰鸣,火光和烟雾冲天.炮竹声响过之后,地上一片秽物狼藉,楼间一片乌烟瘴气.当我的孩子生活在城里,也痴迷电子游戏而对炮竹了无兴趣时,我感到难过,甚至有点悲哀.我知道,我落伍了,但我的怀旧,真的仅仅是因为我落伍了吗?

小时在乡下,每到过年前夕,家中都会买两串鞭炮,一墩大炮.现在你要给孩子说鞭炮,他们会不知所云,为什么是“鞭”炮呢?如果见过那个时候的炮竹,就不会有这个疑惑了.那炮竹,每一枚只有火柴粗细,穿着鲜艳的红衣服,俊俏又精神斟擞,一百枚编在一起,像个鞭子,当然就是一串“鞭”炮了.鞭炮个头小,但别小瞧它的威力,清脆,响亮,只一枚,就会让全村听到.而大炮,却有七号电池那么大,五十枚一捆,那声音就更是了得,一枚爆响,远近的山谷都会发出回响!两串鞭炮,一串拆开,每次从大人手里领到五六个,装在兜里,和小伙伴凑一起,比赛谁的响亮;另一串则要到大年三十,挑到树枝上,整串放响.而大炮,轻易是不会给孩子的,不光因为有危险,更主要是珍贵.

放鞭炮,可以一只手拿个着火的木柴,另一只手引燃,待到捻子快要燃到根部时把鞭炮扔出去,“啪!”鞭炮在半空里冒一缕青烟,一声脆响.就算悄悄扔到女孩儿或者小媳妇身边,她也不会惊得大呼小叫,只是身子斜一下、肩膀耸一下,还会冲着你微笑.鞭炮如果从半空掉到地上不响,没关系,多半是捻子的火灭了;跑过去,拿起来,再点火,就算没来得及扔出去,在手里炸了,问题也不大,就像被蚊子叮了,有点疼,半天就好了.有时会遇到真正的哑炮,也不能扔,把鞭炮一掰为二,放在地上,从中点火,两截炮就会性情激烈地“打架”,我们把这种情况叫“老婆打老汉”.我一直没弄明白为什么不是老汉打老婆?

放大炮就不行,必须要将炮立在地上,人要半蹲下,一边点火,一边要做好迅速逃跑状.如果胆小,会手抖,瞅不准捻子,逃跑几次后才能点着.看见捻子着了,要赶紧捂住耳朵,不然会炸得心惊肉跳,头晕耳鸣.只听一声巨响,地上冒起一团土尘,炮皮天女散花,又美又惊心动魄.也有胆大顽皮的,把大炮拿在手里点,点着后专门向人跟前扔,炮还没响,就听见一声尖叫;如果把大炮扔在大人身边,要赶紧逃跑,不然会追过来,屁股挨打.大炮如果不响,要耐心等上半晌才能去查看,看的时候也要小心,先一脚踢倒,再轻踩一下,才可以放心拿起来,不然会把手心炸得流血,一个正月都裹着纱布呢!

这两种炮,都还是孩子们的玩物,大人会放一种叫“”的武器.我见过那个家伙,貌不惊人,也就小拇指大小,有铜的颜色.但怎么也想不到,它会有那么大的威力!每年三十晚上,大人们就会结伴走出村庄,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兴师动众干这件事.孩子不允许去,就只能待在家里听.那声音,排山倒海,惊天动地,穿堂入室,振聋发聩,好像投下了一个,好像发生了地震,大地颤抖,窗棂摇动,整个村庄和远近山谷都被这巨大的声响震慑!响过之后,是长久的安静,甚至有点肃穆.我猜,大人们干这件事并非游戏或者娱乐,而是举行一个庄严的仪式.他们要把妖魔鬼怪炸跑,要把贫穷和秽气炸飞,要把好运和幸福降临的路炸开铺平.

一个正月,我们都沉浸在放炮的快活中.谁兜里装的炮多,谁就是幸运儿和村里的小明星.有时,我们会用糖果交换,关系好了,还会偷偷赠送一只.但最兴奋的,还是捡炮.每家每户,总有炸飞却没响的“野”炮.一群孩子,便挨家挨户,在院子里搜寻.一旦捡到一只,商兴得大呼小叫,好像捡到了一块元宝,好像这一年他都会交好运,于是大家围过去,各种羡慕.捡到炮的孩子,便得意地、郑重地当着大家的面,把那个“幸运炮”放响,一片欢呼!好像每个人都分得了新年的好运.

我在想,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不喜欢放炮了呢?电子游戏的发展肯定是首要原因,但是难道没有其他因素吗?至少炮竹的质量大不如前,记忆中的炮竹声清脆、响亮、一团青烟,不像现在的炮声,粗鲁、霸气、一团黑烟;炮竹的数量也有关系,以前一串一百响,现在多的,会有一万响!物以稀为贵,多了,就不稀罕了.但是,也许更深层的原因是:我们的精神生活粗鄙化了.

早先的时候,我们的先人燃放爆竹,那里有多深的寄托呀!现在谁愿意相信“年”是一只怪兽?常有人嘲笑我们的祖先发明了却去造了炮竹,我倒觉得这恰恰证明了先人心灵的美好.西洋人用造武器,是把我们教训惨了,但武器是屠戮人的凶器,不正暴露了他们的野蛮?现实残酷,历史没有这么诗意,那是另一回事.当喜庆的爆竹在每一个中国人居住的地方清脆地鸣响,那是怎样一种美好心灵的回响!当王安石写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那是多少华人心中的共鸣!三千年来(一般认为,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作为民族的认同,作为一种根,春节的暖流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回荡,那一声声嘹亮的炮竹声不正是春节的代言?不论走到天涯海角,当我们听到炮竹声,都会怦然心动,那是乡音,那是中国声音.

电子游戏固然好玩,但是它能替代炮竹吗?当鞭炮爆破时,是对秽气的粉碎驱除?是对旧我的告别?是内心紧张疲惫的释放?是对未知和新年的憧憬?是三千年前的一个声音在回响?是故乡深情的问候?是大地、农业、人性的召唤?这些,电子游戏里有吗?有一年春节期间,当我在街上行走,被一个人堵住问:放炮儿吗?起初我以为是个卖炮的,后来看他那猥琐的眼神,我明白了.唉——

小镇的炮竹声也越来越稀了,我知道有一天也会如城里,大家喜欢放炮儿,却对放炮再也没有了兴趣,这多么让人沮丧和悲哀!好在现在的肤施小镇,还有零星的炮竹声,且让我珍惜这最后的天籁.是的,当炮竹声次第响起,春天正走在路上,那些炮竹的碎屑,有一天会化作枝头繁花,那声音便成为滚滚春雷.因为春天,我们容忍了冬天的冷峻漫长,因为春天,我们憧憬着生活和生命的美丽.不论多么深的年轮,都有一个春天等待在路口!

走,放炮去!

春联

我以为自打有了春节,就有了春联,但查了一下百度发现,春联要比春节晚一千多年.据说,春联起源于桃符,第一副春联就写在桃符上:“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你看,有年,有节,有庆,有春,至此,春联就和年节、庆祝、春天结缘,一路走来,成为中国人独有的文化.至于春联为什么写在红纸上,考据家说,因为桃符呈红色.我倒是猜想,因为“年”那只怪兽怕火,火是红色,所以,鞭炮是红色;桃符的作用也是避邪,于是春联也便骂在了红纸上.最早的春联,一定是为了驱除邪恶,警示鬼兽,后来,科学发展,才变成了迎春的喜庆和吉祥.我当然是在穿凿附会,无论如何,等我知道春联的时候,它已经成了春节的象征.过年贴春联,是红红火火光景的庆祝,是红彤彤好运的憧憬.凡有中国人居住的地方,门口就会有耀眼的红对联,凡有红对联夺目的地方,就会住着中国人,要说春联是国粹,我看没有什么大问题.

写春联得有点文化,这对早时的农村人是个考验.小时我听说有一个村子,没有会写字的,但春联还得贴,他们就想了一个办法:把墨汁涂在碗口,然后拓在对联上.一个村子贴满这样的对联,好玩儿,也算笑口常开,高兴.至于避邪,满村子大眼瞪小眼,一定是做到了!

不过我们村儿要幸运些,我有一个叔叔,是我的小学教员,他的字写得好看,又有点文化,过年时,全村的春联就由他一个人包了.开写的那一天,一大早就有人拿着裁好的红纸在他家排队.他梳着偏分头,镶着一颗银色的门牙,那样子一看就是个文化人.他的面前,是一张八仙桌,桌上放着一只瓷碗,碗里倒好兑了水的墨汁.那个墨汁,散发着浓浓的臭味,但不知为什么——大概出于一种敬畏,从那臭味中我总能闻出一丝香来,现在想来,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墨香”呢!那支毛笔,他不让别人碰,但我仔细端详过:筷子粗细,暗,竹竿,尾巴上还有一个红线圈.我想,神笔马良的画笔估计也就这个模样吧?等他走到桌前,撸起袖子的时候,就是要挥毫泼墨一展风采了.

老师写字,龙飞凤舞,很多字我都不认识,但越是那样,越觉得他有水平.有时间,大概写得自己满意,他会停下来,歪着头欣赏一下,然后再让人移开,晾在一边.他的面前,还放着一个盘子,半天下来,盘子里就放满了——这是他劳动的唯一报酬.乡下人穷,写一家人的对联,大概可以得到半盒烟,但就那一盘子烟也足足让大家羡慕了.他写的内容,都是事先写在一张纸上的,总共有七八副,所以重复是必然的,好词就那么多.我记住了有一年给我家写的是: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而他家门口贴的是:管天管地管风云,斗天斗地斗敌人.那时看不大懂,只觉得好有气魄!大年三十,当满村的窗上、门上都贴着他写的对联后,我感觉他走路都抬头挺胸、眉飞色舞、甚至有点趾高气扬了.那个时候,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想成为像他那样的一个人!

后来,我在外上学,听说他不当老师了,到北边一个煤矿打工,干挖煤的活.这个不算意外,他孩子多,当老师养活不了家.但我怎么也想不到,他能干得了那么苦重的工作;又一年,听说他遭遇矿难,等我“见”到他的时候,是一堆黄土的坟茔.

可是写春联这项荣耀的工作还没有轮到我,我的一个哥哥上了大学,他成为我们村最高的文化代表,自然由饱来完成了.不过,我可以当他的下手,兑墨,裁纸,晾晒等等.我哥哥因为是大学生,对联的内容就都装在他的肚子里,这是我最佩服的,大学生毕竟是大学生!记得他给我家写的一副是:爆竹声声辞旧岁,蜡梅点点报新春.那时间,我还没见过蜡梅,心想,哪有冬天开花的树呢!那个时候,不光门窗要贴对联,屋里屋外到处都是:炕头上贴抬头见喜,灶台上贴皂君神位,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粮仓上贴五谷丰登,猪圈外贴六畜兴旺,大门口贴出门见喜……满窑满院都红彤彤地喜庆吉祥.我哥哥不抽烟,写对联纯属义务劳动.他和我叔叔不同的是,村子里到处贴满他写的对联后,他并不骄傲,走路跟平时一样.但说实话,他的字写得没有我老师的漂亮,一点也不龙飞凤舞.

春节期间,我会到外村走亲戚,也喜欢看门上的对联.我看到有一家写的是: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感到奇怪,问了一下,是从家里小学生的课本上抄来的.另一家看得我叹为观止,写的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原来还有这么妙的对联.但还有一家看得我目瞪口呆:每逢佳节倍思台湾亲人,又到过年更念港澳同胞,横批:骨肉情深.那个时间,港澳还没回归,我以为他家有人在三地之一呢,一问,山中农人一户,连个在县城的亲戚都没有!

老百姓的情怀绝不可小觑,前两年,我在小镇上一家卖山货的小店门上看见一副毛笔写的大对联,上联:神州共谱和谐篇,下联:华夏同圆中国梦.好大的气魄!但一看横批我就笑了,猜一百次我都不会猜到这个,竟然是:财源广进!好像一点也不搭调,但又会觉得最贴切.不知店主人是何等神人?胸怀够大,而且我绝对相信他的真诚,只惜店有点小了.

后来,我也在大城市上了学,以为有了给我们全村写对联的资格,但是那一天并没有等到.一到年关,街上到处卖印刷好了的春联,买年货的时候捎带买几副就可以了,花不了几个钱,方便,省事又干净.至于内容,农村人不管这个,贴在门上,图个喜庆得了.

现在,我家的对联也不自己写,还没到过年呢,就有银行、保险公司或者商业公司赠送春联,哪一家不是其中一个客户?看那对联的内容,多东拼西凑,不是发财,就是致富,外加一个倒福字,千篇一律.所有的对联都是廉价印刷品,都是企业广告.最可气的是,贴好了一看,和对门一样,下楼梯再看,又有几家一样,哭笑不得.我是个文人,受不了对联内容的俗气,也曾跑到商场里买,结果更是失望透顶,全是什么金呀玉呀,找不到一副文雅的.有时也想自己写吧,但打键盘的手怎么写得了毛笔字,再说哪里找笔墨、红纸?罢了罢了!

可是每到过年,我还是忍不住看路过人家的对联内容,真的是难得一见好对联.还是满目的金和玉,十二生肖动物个个可往上套,年复一年.我在想,龙年说金龙,兔年说玉兔似乎还说得过去,逢年就加金、玉,就败人胃口.金牛是何牛?金虎何虎?金蛇何蛇?金马、金羊谁见过?金猴可看作孙猴,金鸡是个奖.金狗是啥?至于金猪、金鼠,更是什么玩意儿!这大概是财迷的意淫,或者是对穷人的欺骗.拜金不算新鲜,但新年来时,全民满脑袋念金,实在不怎么美好.

春联还会贴下去,但也只是个文化符号了.大家都在说,年过得越来越没有年味,越来越没有意思,作为代言春节的绝配春联和鞭炮,也许要像国粹一样须由华人共同来守护.是的,也许我们必须从金玉开始破除,必须追求金玉以外的东西.毛笔写春联的时代也许一去不返了,那种独特的墨香也许永远消散在那个时代了,但我们可不可以向电脑做私人订制,把我们喜欢的文字打印出来,贴在自家的门上?

过年了,我为自己送一副春联吧:做好人行善事绝不狗眼看人,写美文吟佳句安心当个书生,横批:一觉天明.

拜年

差不多有十年了,每到大年三十,我都要用大半天的时间来发短信,甚至大年初一,都不得不再抽出小半天时间.说实话,我对这些千篇一律的祝福已经麻木,甚至有点厌烦短信拜年这件事情,但是我知道我必须去一一回复,并且还要主动给一些人发送祝福.“世情嫌简不嫌虚”,古来如此.如果不这样做,我也许会得罪许多人,并且显得也太没有人情.我猜,不光我对这件事有点厌倦,一定有许许多多的人和我有同样的感受.在没有更美好的形式出现之前,短信祝福还将会继续这样枯燥无味却又不可或缺地存在下去.

拜年的习俗,在中国应该有几千年以上的历史了,如果是跟春节一起诞生的话,也有两千多年了,所以,它早已深入到国人的血液中、骨髓里,成为华人共同的精神纽带、情感寄托和增进民族认同感、归属感的文化传承.

最早的拜年据说是对成功躲避了“年”这只怪兽袭击后的相互庆贺.每到除夕,恶兽年就会从河中上岸,袭击村庄,残害人类,人们深受其害、痛恨无比却又束手无策.终于,有人发现这个家伙害怕红色和爆响,于是有了千家万户的红对联和惊天动地的爆竹声.过了除夕的第二天,人们发现,年早已逃之天天,而人人都平安无恙,于是相互道喜,过年、春节和拜年的习俗就这样产生了.不管这个故事是不是杜撰,但一个美好的节日,一种美好的祝福就这样传下来了,成为地球上一个最大民族集体的心跳和暖流.

古时候的拜年是登门当面道贺,拱手抱拳,磕头作揖,表达美好祝福.这种形式即使现在在乡村还有残存呢!我小的时候,从大年初一开始,就要随着兄长,端着盘子提着酒,挨家挨户给长辈拜年,当然要跪地叩头,非常郑重;如果路上碰见亲人或者熟人,要赶紧作揖,送上新年祝福.现在想起来,这样的拜年和祝福真够庄重,而祝福自然真诚深切!后来,大概是因为登门拜年毕竟不方便,且能够拜到的人实在有限,一个小村庄可以,一个小城就做不过来了,于是,有钱有地位的入开始派仆人送“拜匣”——一种装饰美好的盒子,打开盒子,就是主人亲笔书写的祝福卡了.想一想,如果收到这样的祝福,也真的不错,竖写的毛笔字,典雅的问候,新年的美好感觉自然会油然而生了;我如果生活在古代,一定会在春节当天就给我心仪的女人送这样的匣子.拜匣也麻烦,这是很容易就能看出来的,于是再做简化:贺年卡就诞生了.以前我以为这是西洋人的发明,现在看来,这个专利应该是我们的祖先.贺年卡真的也不错,当轻轻打开,能看到祝福者的亲笔,能感受到文字的体温;如果贺年卡是主人亲自制作的,那种美好又会多了一层.“云中谁寄锦书来”,过年的时候,谁没有过这么一份期盼呢?就是现在,我也特别愿意给我尊重的人郑重地寄一份这样的贺卡,可是,这会显得多么迂腐,并且还有邮差干这样的事吗?

典雅的拜年形式在经历几千年后终于彻底地改头换面了,但于我来说,它的美好也基本结束了.自从电子产物问世,拜年就全变了.起先是电话,号码一拨,不见其人,但闻其声,寒暄几句,问候两声,还算凑合,最起码声音是真的;接着是传呼机,一个方寸大小的小疙瘩,通过电台小姐,把祝福传送到千人百面千里万里.一到过年,BB声不断,一串移动的文字就算是拜年.其实,不论你想好多么美丽的祝福话语,都会被变成千篇一律的文字——电台小姐那一天要接多少个电话,根本忙不过来按照你的文字一一敲击键盘——能做到的只是把事先准备好、通用的文字挂在你的名字后面发出去罢了,这还算幸运,张冠李戴的情况则常常发生,有时会莫名其妙,有时让人哭笑不得.据说,BB机是养牛场牛脖子上的通知器,被用来拜年,也算牛.再后来,就是手机了.说实话,手机比传呼机还是要好一些,怎么说总算能忠实你的原意.开始的一两年,还觉得有点意思,每逢年节,叮咚不断,每年下来,都会有那么几个经典有趣的祝福语被大家流传.但是很快,人们江郎才尽,再写不出祝福的新意,并且对这种拜年形式也没了新鲜感,于是,变成流俗而便捷的祝福.想不出祝福语,到网上抄一条,到处都是;想发给许多人,没问题,选择群发,多少人都行.得!一拉就响,瞬间就到,谁过年不收到几百条乏味的短信呢!看那内容,只是把十二属相变一下,加几个表情包,祝福语则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味同嚼蜡.也有人想玩点新意,用微博、用微信,用,甚至发一段视频,但是,感觉其实都差不多:没劲!我琢磨其中的原因,大概主要是要拜年的人太多了,领导、同事、亲朋好友,怎么说也有百人,被问候一百遍,你说烦不烦?还有,祝福的内容也没意思,印刷体,感受不到体温;花里胡哨的文字和表情包,体味不到真情.这样,大家都心知肚明,就是一个礼仪一声问候罢了.但是,不问候又不行,人家祝福你你总不至于不礼尚往来吧?那不是活得没人味了吗?更何况,谁没有真正想感谢的人,真正想祝福的亲友?于是,也就随大流吧.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必须手写,绝不群发,遮是我的迂腐,也是我的操守,费时间就费吧,我想,在岁末年初,一声问候,即便简单,但毕竟温暖.假如过年一条短信祝福也没有,那做人是不是太失败、活在这个世上是不是太可怜了?我只能对我自己说,我祝福的人,我是真心想祝福!

现在,最流行的是红包拜年.抢红包,形式上有点意思,有传统文化的元素,如果打开红包,是精致的文字,那也不失为美好;但可惜的是,打开红包后,是区区的百十元钱!由一个国家级媒体调动上亿人做这件事更让人匪夷所思,在一个传承千年的最重要的节日里,数以亿计的小民抱着手机抢红包、碰运气,不有点滑稽和可怜吗?人们的精神世界已经如此浅薄,这不是莫大的悲哀吗?春节原本是敦厚隆重的,春节的拜年,原本也是深情厚重的,但现在,一切变成了轻飘飘的游戏!

年前,我回到我满目苍黄的故乡,来到一座座荒草丛生的坟前,跪下来,敬重地烧纸,祭奠,恭恭敬敬地磕头,我这是给我的先人拜年.我想,如果活人之间的拜年已然轻薄,让我郑重地给故去的人拜个年吧!完了,我给这里的群山庄严叩首,故乡,也给您拜年!

写在新年边上

过了这个年,我就46岁了,不论按照地球上哪个国家的标准,这个年龄,都是标准的中年了.中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成熟,淡定,有了完全的自己;意味着有更多的心力可以按照自己的性情和节奏生活.

听会时,在手机上翻到一副对联:睡至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如果青年时看这对联,可能会不以为然,但现在看,就有了会心一笑.因为我是一个失眠的人,所以睡到二三更醒来是常有的事.我也无数次想过,我来到这个世上为了什么?早先,在别人看来,我大概还是一个有点追求的人,但是现在,我“堕落”了,我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有点意思,所谓的功名都是副产品,来则来,去则去,一团幻境,不值得珍惜.那么,怎样才算有意思?这么多年下来,我算有点明白了:就是按自己的性情活着,或者再通俗点,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乐在其中.这个说起来容易,其实做起来有点难,甚至很难,多少人都在按照流俗的风尚活着,并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有的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但命运却总不眷顾他.我对自己最满意的一点就是,大概过了四十岁的时候,我清楚地明白了这个道理,并且尽量排除各种干扰,顺应自己的内心去生活.虽然因为愚钝,明白这个道理晚了一点,但总算觉悟到了,也便高兴.这样,几乎也接近宠辱不惊,得失两由,心逐渐安顿下来,也一下子开阔起来;这样,再看到各种热闹,各种人的热闹,就淡然了,甚至世界很热闹,我也可以静下来.当然,这似乎也可以看作一种修炼,我尽管觉得自己还算释然,却毕竟还在深深的红尘里,大概修炼,从来都是一生的亭情.新的一年,我希望自己更加安静,更加能够遵从自己的内心.

过去的一年,我最难忘的还是失眠.已经有很多年,这个家伙与我如影随形,不离不弃,我也始终在做着坚决的抵抗.我一直认为,这是一种疾病,去年,在家人的催促下,我还看过精神病科.但这么多年下来,我越来越认为,这是一种命运,必须要学会和解.实际上,有好几年了,我尽管有时觉得痛苦,却并不着急,因为我知道急也没用.现在我接近认为,这一辈子,如果它自己不去,我是再也赶不走它了.我一直没能明白的是,我自我感觉是一个淡然的人,对生活、对人很少计较,却还会持续失眠,一个没心没肺的人,应该有良好的睡眠才对.但是没办法,它就是固执地选择我,那就坦然接受吧.新的一年,我希望自己在和解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我相信任何事情都有它美好的一面,那么,就努力从失眠中发掘善和美,也许那是一座富矿.

肯定还要说到写作.作为一个有20多年写龄的人,很惭愧,虽然写了一堆,却实在没有写出像样的东西.但我不苛责自己,真心地喜欢做一件事情,已然十分美好.我的写作,差不多只是记录自己的内心生活,能安妥自己就可以了,如果还有三五个读者,则简直可以欣慰了.有人火了,有人提着自己的头发想火,都跟我没有半毛关系,隔岸观火,一笑而已.有时,我觉得我糟蹋了作家诗人的名分,有时又觉得只有半吊子才会在乎这顶破毡帽.写作,只是因为自己喜欢,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想写什么,写些什么,自己高兴就好了,经国大业的载道文章让别人去写,我只会写小民的悲欢离合.新的一年,开两扇门:一扇叫小镇吧夜话,一扇叫梨花斋诗帖,都是玩儿,哄自己开心.还整理好两本书,能不能印行,随缘.

人到中年,更要包容些,更要多一些静气.不是因为有容乃大而努力让自己包容,而是人各有志,谁想怎么活那是他自己的事.我一直看不惯狂妄自大的男人,但越来越想明白,也许人家睾丸大精子多,总得发挥出来,躲开点就好了;也厌恶老女人扮嫩的自我炫耀和“骚气”,但仔细想一下也能明白,老孔雀也开屏呀,不要总盯人家的屁股.我说的这两种人,当然都是文字圈的,不论怎样,凡事只要想一下,都能找到它的道理,就尽量不要像个老愤青,招人烦.至于静气,本是我喜欢的,世事纷乱,我却岿然,多好!

总有一些遗憾,大概因为体内的荷尔蒙少了,白头发多了,就少了许多热情,看见*也不上火了,很少有什么能让我心动.这就不太好,往好了努力也许会风轻云淡,往不好了发展会成为性冷淡.冷眼热心,这才好,可这个装不得.新的一年,我希望自己尽量到自己惯性轨道的生活外面看看,有时,风景此处独好,有时,外面的世界也许很精彩.不是要改变,而是要丰富.

知足未必常乐,但知足却会常安.父母健在,孩子茁壮,妻子虽然黄脸了,却还爱着这个家.而我,也早已在这个小镇上安顿下来,并且,在内心里,正在建一座属于自己的小镇.诗酒趁年华,生活如此,也知足了.

年关

虏间里的最后一朵花谢了,一年也就要结束了.

这盆绿植自从落户到我的阳台,就像找到了温暖可亲的家,一年里不停地开花,从未停歇.有时一回开两三朵,一个房间都是春意.我还纳闷,它怎么就不知道四季的变换呢?但这朵花谢了,就再找不到一个花苞,看样子要好好地歇一阵子了,也许要等到明年春天呢!就像一个劳模,辛辛苦苦一年,现在终于可以满足地获得一个休假了.这植物叫什么名字?我不知道,但手机有一款软件,对着绿植一扫,就识别出来了:朱槿.名字好听,花朵也好看,最主要的是有一颗素洁的心.一年来,我只给她送去几杯清水和一些剩茶,她却一次次回报以笑脸.每一次看到花开,就好像等到了一个好消息,心情也变得好了起来.有时书看累了,便走过去看花,花是那么沉静安然却又深情似火.有时外出几天,还会牵挂她呢!一回到家,赶紧走过去看:叶子耷拉着,甚至有一两片都发黄,好像受了冷落,一幅委屈伤心的样子,于是赶紧浇水,过半晌,她就又恢复了生机和英容.下次再出门,便一定记牢把水浇得饱饱的,甚至心里还默默道别.唉,生活中要有这样的红颜知己该多好,发乎情却可以止于礼,让一个单身汉感到慰藉.多么谢谢她一年来倾心而无私的陪伴和倾情而无言的鼓励!

是的,又一年就要结束了.

中午时分,我看见一只扁虫子在窗纱上游弋.秋天的时候,我曾多么厌恶它——那丑陋的样子和更加丑陋的爬行!但是现在,我对它起了同情,甚至有了一点点敬意.那么,让我改称它为他,待他当作另外一个朋友吧.窗外,再也见不到任何的昆虫行迹,他却竟然顽强地存在,度过了大半个冬天.他一定在我的房间里找到了一个温暖的角落,躲过了那逼人的寒气,让自己幸运地活了下来.那么,他的食物是什么?是秋天储存在身体里的营养?是储藏在不为人知处的物质?也许在每一个早晨阳光降临的时候,他静静地采撷,补充着日渐消失的能量.每天,我都看见他孤独却一丝不苟地丈量着阳台上的那块玻璃——它热爱的祖国和辽阔的疆土.我愿意相信,那是他在认真地做着上帝安排的功课.经过一个秋天和半个冬天,他已经变得安静而从容不迫,像一个素心的修道者,自适,自足,趋向圆满.对于面前近在咫尺的庞然大物,他仿佛视而不见,只是埋首专心干自己的事情,好像修炼,又好像知命.比起他,我觉得自己空乏而浮躁.但我知道,他就要完成自己的大业了,在某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坐化归天,从而像一枚舍利子一样挂在我窗户的一角.在此之后,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就会漫天降临.唉,一只虫子,也可以把自己带到如此境界,这让我无比仰慕,又无比惭愧!

年关是个关,那盆绿植,完成了妯青春的绽放,开始积攒力量,迎接又一个春天;那只虫子,就要完成他一生的大业,去往另一个世界.他们都成功而完美地度过了这个年关.而我呢?我在绿植和虫子之间,在行者的路上,对于开花,我已不再有更多的期许;对于涅粲,我更不敢奢望.对于新的一年,我只愿,内心安静,不喜不惧,一蓑烟雨,波澜不惊.

小镇年夜

安静,比平时都安静.出奇地安静,意外地安静.

人多半都走了,车子也多半走了.广场舞的音乐停了,院子里的小饭馆、小商店也全都关门.往常的人来人往、车来车往不见了,连往常炒菜做饭的气味都闻不见了.每一栋楼,只有一两家亮着灯,像是值班者;广场上,马路上,都不见人,偶尔出现一个,还会吓一跳,像个游魂.整个小区空空荡荡,静静悄悄,甚至有点冷冷清清.

这是大年初一的晚上.要不是亮着的红灯笼提醒,谁会想到这是过年呢?要不是楼檐上写着“欢度春节”的标语,谁会想到这是过节呢?红灯笼看上去红彤彤热烈,却又像多愁的一样内心寂寞;那标语上的“欢度”看着更有点言不由衷,强作欢颜,甚至有点欲盖弥彰.

那些漫天绽放的礼花呢?那些此起彼伏的炮竹声呢?那些人流如织的喧嚣呢?

好像一场失恋.

好像一个人洗尽浮华.

终于,我看见两个小孩儿在放炮竹,他们每放响一个,整栋楼楼道的灯就被一齐点亮,但转瞬,又归于黑暗.这是我仅见的两个放炮小鬼,不知道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对放炮没有兴趣?大概自从有了电子游戏,孩子们就没有了寂寞.放炮,在多数孩子看来,要么噼里啪啦,聒噪;要么一声、一声,单调.爆竹声声辞旧岁,爆竹一声一岁除,有这种情怀的人大概已经很老了,在孩子看来,不光是老,简直可以作古了.一年一度,对联还在贴,却早成为庸俗不堪的印刷品了;红灯笼还在挂,却一年比一年少,且制作粗糙;烟花炮竹还有人在燃放,却越来越被禁止,越来越没人喜欢了.大家在集“福”字,在抢“红包”,在手机上“欢度”.男孩子兴奋的,不是放了多少只炮,而是打了多少游戏;女孩子兴奋的,不是包了多少颗饺子,而是抢到多少钱红包.若干年后,春节,还会剩下什么?

这大概是我经历的最冷清的大年了.每年都这么过,也许未免凄清,但偶尔过这么一年,却未尝不好.逃离了雾霾,逃离了烟花爆竹的乌烟瘴气,逃离了车塞人挤的喧嚣,逃离了商业的人欲熏熏,到小镇上过这样一个清静的年,不也别有风味而令人难忘吗?孩子在网游,老婆在煲韩剧,我在写无关痛痒的文字,各自相安,不也是岁月静好吗?

也许,真正的年在乡下.对联,灯笼,鞭炮,红了千家万户,响遍大地村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丰盛的茶饭,飘香的美酒,久远的习俗,久别的团聚,在走街串巷中,在走亲访友里,在锣鼓唢呐声里,在秧歌戏曲中,在一代代相传的血脉里.一年的丰收喜上眉梢,又一年的好光景就要拉开序幕.春节,本是农业的庆典,农民的节日,城市里如果有,那也只是乡愁,三代以前,谁不是农民?农业社会几千年的中国,诞生了春节,要想有意思,就到乡下过年吧,万家灯火里的春节,一颗不变的中国心.

春节过了,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责任编辑:刘羿群

点评:此文为一篇关于对写作小镇和过年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过年本科毕业论文过年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过年(外一篇)
四川 付兴祥正月初二的黄昏,一辆捷达车飞驰而来的瞬间,李立自言自语,和了,扛上花 李立常年在外打工,腊月二十九晚上回家过年 第二天早上,吃过年饭,李立说一年到头,该与沟里兄弟伙喝酒,打牌聚聚了 妻子站.

走出小镇的狮子
读那本书是在1981 年, 我17岁 那一年,“”平反仍在进行,女排夺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托福考试首次在中国举办 而我在前一年的高考中落榜,只得从县城回到乡下复读、补习 全世界.

探访乾隆钟爱的江南小镇木渎
苏州西南、太湖之滨,有一座木渎镇, 不仅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500 多年,而且风光旖旎,人杰地灵,自然景观与人文胜迹交相辉映, 处处彰显着吴越文化独有的韵致 史书记载,清朝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巡视,六次.

名人过年逸闻
2018 年2 月15 日,是农历新年 也是合家团圆,除旧迎岁的时刻 在响彻云霄的爆竹声中过一个欢乐吉祥的中国年,是华夏儿女共同的期盼 在此,小编找了一些名人过年的逸闻旧事与大家分享 老舍过年最爱春联.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