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安德森类硕士论文范文 和安德森《林中之死》的象征解读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主题:安德森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2

安德森《林中之死》的象征解读,本文是安德森类有关硕士论文范文与《林中之死》和安德森和象征相关硕士论文范文.

安德森论文参考文献:

安德森论文参考文献 安邸杂志安大自考论文答辩堂吉诃德论文

摘 要:舍伍德? 安德森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善用简洁口语化的语言来表达深刻思想,以及对严肃的社会问题的看法.《林中之死》是安德森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标志着其写作事业的顶峰.故事描述了一位老妇人悲惨的一生,文中运用大量的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度发展的美国工业化的不满以及美国下层民众的同情.

关键词:舍伍德? 安德森;林中之死;象征

[ 中图分类号] :I10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2-2139(2018)-26-110-02

1.引言

舍伍德? 安德森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和短篇巨匠.《林中之死》写于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是安德森的代表作之一,表现了他对贫苦人民的同情.他用简洁的文字,口语化的表达,传递着深刻的情感和严肃的社会问题.安德森描写了一位无名的老妇人和她悲惨的一生.故事由一个成年人讲述,回忆了儿时所见的格莱姆斯夫人的死.在老妇人悲惨的一生中,她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与挫折,她是孤儿,是寄养女,是佣人.她的一生都在喂养:雇主、丈夫、儿子,还有动物.即使在死后,她依然给狗留下了食物,而作为回报,狗对她表示了尊重.在格雷姆斯夫人活着的时候,没人关心她;在她死后,人们反倒注意到她的美.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大量使用象征手法,为读者描绘了可怜的老妇人和残酷的社会这样一幅画面,增添了神秘感,也引发读者深思.

2.《林中之死》的象征

象征是指用具体事物表示某些抽象意义,既包括字面意义也包括内涵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说,所有的故事都是象征,或者说,所有的故事都包含着象征意义.( 金莉& 张剑,2010:415) 通过象征手法,作者可以表达深邃的情感,也更容易使读者接受和认同.通常,象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一类是原创的.( 金莉& 张剑, 2010:415) 传统的象征是建立在人们普遍接受的事物之上,而原创的象征只在某个特定的文学文本中富有深意.

2.1 环境塑造中的象征

《林中之死》中第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是格莱姆斯夫妇.他们在六月麦收时节相遇,这是一个让人容易失去理智并唤起情感的时节.由于总是在晚上约会,夜色黑暗,他们在对对方没有过多了解的情况下,就逃离了德国人的农场.黑暗通常在文学作品里象征着绝望和死亡,《林中之死》一文中,作者也使用黑暗来表达对这对夫妇的态度.这对年轻人的结合是盲目的,所以不明智的婚姻带来的只能是日后悲惨的生活.毫无疑问,婚后格莱姆斯完全把妻子视作佣人,因为他们的婚姻里没有爱情,格莱姆斯夫人也为此付出了代价.在她绝望的一生中,喂养牲畜,喂养德国农场主,喂养家庭,直至死亡,她依然在用换来的食物喂着格莱姆斯家的狗.从第一次与格莱姆斯先生在黑暗中相遇的那一刻起,她的命运就注定是绝望的,是走向死亡的.

故事中格莱姆斯夫人在雪天死亡的林地同样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作者详尽地描写了恶劣的天气和周遭的环境,这些都象征着残酷的社会现实和冷漠的人性.倘若有一个人关心着老妇人,她也不会在雪夜死在树林中,纷纷白雪更为老妇人的死增加了一份神秘和悲凉的色彩.就像格莱姆斯夫人一样,雪是洁白的,她是纯洁而又单纯的,她毫无怨言尽心尽力地付出一切.白雪也表明了人际关系的淡漠,这不仅是在小镇上,而是在整个美国.另一方面,洁白的世界让人联想起天堂,也许格莱姆斯夫人在平静离开人世后,去向天堂.值得注意的是,老妇人死在冬天临近傍晚的时刻.夜晚是一天结束的时刻,冬天也是一年结束的时节,二者都象征着老妇人走上了一条通向生命尽头的不归路.同时,冬去春来,夜尽昼来,老妇人的死亡从某种意义上说又是一种重生,她不必再忍受生命的负担,可以在天堂重新开始.

2.2 人物塑造中的象征

《林中之死》中,格莱姆斯夫人的形象是最为典型的象征手法的运用.如此平凡而又普通的老妇人,可能随时会出现在每个人的生活当中.作为一个寄养女孩、一个孤儿,老妇人的姓氏格莱姆斯(Grimes)都是丈夫一家的.“Grime”原有尘埃之意,象征着老妇人的渺小和微不足道.出身低微,无人关注,格莱姆斯夫人的一生都注定是平淡无奇的,就如同一粒尘埃,永远得不到重视.老妇人身边的每个人都把她的付出当做是理所应当,不论是德国农场主还是格莱姆斯先生和儿子.与老妇人的弱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国农场主在企图占有她时的粗暴,丈夫在家中没有食物时对她的暴打,还有那强壮又彪悍的“儿媳妇”,老妇人同这些人相比,渺小又脆弱.格莱姆斯夫人,既可以说是一个人,又可以说是这样的一群人.她的无私奉献,她的默默付出,又如同大地母亲一般,大地土壤给予人类所需要的一切,却不求回报,而老妇人她一生中喂养人和物,也始终毫无怨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杰克? 格莱姆斯先生和儿子也是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人物形象.尽管他们也姓“Grimes”,但在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是与老妇人截然不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是这个社会的尘埃与污垢,应当为社会的正义和道德所洗净.一个以偷马为生,一个年纪轻轻就坐过牢,酗酒又暴力,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为人所不齿.因此,即便是老妇人死时他们有充分的不在场证据,镇上的人还是把他们赶走了.诚然,他们和老妇人一样,生活艰辛,也是美国过度工业化的受害者,但他们就像社会的蛀虫,是一具具行尸走肉,虽然人活着可灵魂已经死了.这样的人也并非少数,却不值得同情和惋惜.

《林中之死》的前半部分反复提到了两个在老妇人年轻时极为重要的人物,那就是德国农场主夫妇,他们是二十世纪早期美国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逐渐走向没落的农场主的缩影,象征着农业的衰落,反衬着工业的兴起.南北战争后,随着南方的战败,种植园经济慢慢地走上下坡路,而以北方为代表的工业则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发展.农民的处境越来越艰难,德国农场主夫妇自己也不得不劳作以维持生计,所以对寄养女孩也是百般刁难.这对夫妇彼此间并不信任,女主人总是怀疑男主人和寄养女孩有染,而男主人则确实对年轻的格莱姆斯夫人有非分之想.在这样的境遇下,年轻的寄养女孩生活更加不易.这对农场主夫妇就像资本家一样,剥削压迫着下层人民,让他们付出血汗劳动,而给的报酬则是少之又少.作者安德森用这样的夫妻形象,展示着人性肮脏丑恶无比贪婪的一面,表达了对格莱姆斯夫人的深切同情,同时,这对夫妻同样是过度工业化的受害者.

最后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是镇上的居民们,包括屠户、猎人、铁匠、镇长等人.尽管当时的社会残酷而又冷漠,金钱至上原则盛行,但仍有心地善良的人们,为冬日增添一丝温暖.文中的屠户、猎人、铁匠皆是此类,虽然社会冷漠,但人心依旧,他们都曾为格莱姆斯夫人做过一些事,例如,屠户曾送给老妇人食物并同她讲话,猎人带着镇上的人寻回了她的尸体,而铁匠则用自己的衣物包裹着死后的格莱姆斯夫人,给了她最后的尊严.尽管,格莱姆斯夫人没有名字没有地位,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陌生人,可他们还是给了她冬日里的最后一点关怀,在残酷的社会中,好人依旧存在.

2.3 动物形象中的象征

格莱姆斯的一生都在诠释喂养一词的含义.她喂养德国农场主一家、自己的丈夫和儿子,还有牛、猪、马、狗和鸡等动物.以上种种当中,鸡和狗的形象在文中反复出现,二者都极具象征意义.

鸡的形象是格莱姆斯夫人的象征.老妇人为了鸡蛋而养鸡,再把鸡蛋拿去换取诸如猪肉、咖啡等生活必须的食物,因此她对这些鸡是很好的.尤其是冬天,鸡蛋数量减少,老妇人更是不敢有一丝懈怠,生怕鸡蛋冻坏摔破.但是,当格莱姆斯父子回到家中发现没有食物时,格莱姆斯夫人只能急匆匆杀鸡做菜.这些鸡为这个家庭付出一切,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却沦为菜肴,格莱姆斯夫人亦是如此.她为这个家庭倾其所有,甚至在死后还继续着未完成的使命——喂狗.除了绝望和冷漠,她从未从周围人那里获得尊重,死的十分孤独.格莱姆斯夫人给予鸡照顾和关爱,而她自己什么也没得到.她的不幸遭遇值得同情.

《林中之死》中,格莱姆斯家的狗是另一重要的形象.具体来说,狗的形象有两层深意,一是狗身上所体现的人性,一是它们不寻常的行为.( 韩春莉,2013:164) 格莱姆斯家的狗对老妇人可以说是十分忠诚,始终跟随着她,虽然格莱姆斯父子时常它们,可它们仍紧紧追随着给予它们关爱的老妇人.人和狗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人性的缺失却体现在狗的身上.它们陪伴老妇人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甚至多年后还围着那小房子的跑来跑去.另外,与德国农场主不同的是,狗扯碎了她的衣服却未碰她,而农场主却只想着占有她的身体.在这方面,狗更像是人,而人更像是狼.另一方面,狗的行为还为格莱姆斯夫人之死增添了一分神秘色彩.在希腊神话中,狗的奔跑是不祥的象征,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死亡,而人着兽皮奔跑则是为了驱逐死神.《林中之死》中,狗古怪的行为更富有神秘感.通常来说,圆圈象征事物的圆满结局,而狗所画出的圆圈可视作是格莱姆斯夫人的圆满结局——平静而安详地离去,不必再受欺凌.圆圈的形状和数字“0”相似,也预示着老妇人生命归零.

3.结论

作为一位杰出的短篇小说家,舍伍德? 安德森运用自然的写作风格和简明的语言在《林中之死》一文中为读者讲述了格莱姆斯夫人悲惨的一生.这样的人,象征着当时社会环境下美国的下层民众,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通过象征手法,安德森在字里行间表达了热切的情感,即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格莱姆斯夫人的死是不可避免的,是社会和家人加速了她的死亡,而这发人深省.作者对于工业化之后所带来的一系列悲剧事情的发生是抱着质疑态度的,冷漠的人际关系显然也不是作者希望看到的.通过这样一篇短篇小说,作者所表达的深层次情感更应得到关注.

参考文献:

[1]Anderson, S. (1933). Deaths in the Woods. In Brooks,C. &Warren, R. P. Understanding Fiction. Beijing: Foreign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2]Brooks, C. & Warren, R. P. Understanding Fiction[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3]金莉,张剑. 文学原理教程修订版[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4]钱青. 20世纪美国文学经典选读[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4.

[5]韩春莉. Analysis on the theme of Death in the Woods bymeans of symbols[J]. 海外英语,2013(2):163-164.

[6]温纯祥. Wolf nature, dog nature, and human nature---aninterpretation of the theme of Sherwood Anderson´s Death in theWoods[J].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12(2): 208-212.

本文点评,此文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林中之死》和安德森和象征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安德森本科毕业论文安德森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班吉:用赤子仁心践行生命价值对电影《丛林赤子心》的人文解读
一部好电影的标准是什么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位观众针对同一部电影都会产生不同的观影感受,但无论标准怎样众说纷纭,有一点极为重要,.

韦斯安德森:电影城堡里的鬼才导演
有电影评论家这样评价美国导演韦斯· 安德森“他大概是目前美国新生代导演中最富有创造力、、趣味和文艺色彩的独立电影人 ”纵观韦斯· 安德森迄今为止的几.

《秋声之一》工笔画技法解读
步骤一1﹒秋天梧桐树上的蓇葖果配以蟋蟀和竹编箩筐,营造出秋声秋色的晚秋景色,情趣盎然 2﹒鼠毫或狼毫勾出物体轮廓,淡墨勾梧桐叶,中墨勾梧桐子 因此幅作品用生宣画成,所以勾勒时用水要少 勾勒蟋蟀时更要用.

我叫布莱恩安德森
一天,一位年轻男子看到一位老太太束手无策地滞留在路边 即使在昏暗的路灯下,他也能看得出老太太需要帮助 他在她的奔驰车前停下自己的庞蒂克破车,下车来到老太太身边 尽管他脸上带着微笑,老太太还是非常担心,.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