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英语世界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跟《倩女幽魂》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和接受任增强[新加坡]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英语世界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1

《倩女幽魂》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和接受任增强[新加坡],该文是英语世界相关论文如何写跟英语世界和《倩女幽魂》和新加坡类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英语世界论文参考文献:

英语世界论文参考文献 英语世界杂志英语世界杂志在线阅读英语论文提纲模板英语文摘杂志

摘 要: 《倩女幽魂》是华语电影中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一个范例.本文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方法,从英语世界专业影评与普通观众反应两个维度加以考察,通过梳理影评,兼参照评分与相关评价指数,揭橥《倩女幽魂》系列电影对外传播的理路,分析英语世界为代表的海外观众的审美趣味与期待,为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寻得某些普遍性规律.

关键词:倩女幽魂;英语世界;专业影评;观众反应;启示

中图分类号:I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77(2018)4-0113-06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迅猛发展,2015年全国票房突破440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位置.①在国内市场如火如荼的同时,如何“走出去”,拓展中国电影的海外市场,无疑是当下值得思考的问题.而中国古典小说《聊斋志异》“通人爱之,俗人亦爱之”②,聊斋故事与大众传媒相嫁接,走上银屏并逐步走出国门,在海外赢得了反响,华语电影《倩女幽魂》系列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中国电影“走出去”,需要对海外受众接受心理和审美趣味做深入了解,本文即以美国著名影评网站“烂番茄”(Rotten Tomatoes)专业影评(critic reviews)与普通观众反应(audience reviews)为中心,由实证角度梳理香港电影人徐克和程小东聊斋题材电影《倩女幽魂》系列在以北美及英国为代表的英语世界的接受概况,揭橥聊斋题材电影对外传播的理路与规律,为进一步推进中国电影“走出去”寻得某些启示.

聊斋题材被搬上银幕并赢得海外关注,最早似当属香港邵氏兄弟有限公司于1960年推出的《倩女幽魂》,英文名为“The Enchanting Shadow”,由著名导演李翰祥执导,赵雷,乐蒂主演.影片改编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中的《聂小倩》,讲述书生宁采臣与女鬼聂小倩的人鬼之恋.老妖姥姥胁迫女鬼聂小倩取宁采臣性命,幸得剑客燕赤霞所救,掀起人鬼大斗法,最后小倩在二人帮助下脱离魔爪,恶鬼姥姥终被铲除.

整部影片在人物造型、布景、道具方面充满了中国古典情致,曾获第十三届法国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并代表香港电影参选第三十三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未获提名.但由此带动和引领了后来的一系列同名电影,如徐克监制、程小东导演的《倩女幽魂》(A Chinese Ghost Story)三部曲,分别于1987、1990、1991年上映;此外,尚有2011年香港导演叶伟信推出的刘亦菲版同名电影.据笔者在“烂番茄”影评网所搜集的相关数据,整理出如下图表,并在下文以徐克和程小东合作之《倩女幽魂》为中心,对《倩女幽魂》系列电影做定性与定量分析.数据截至时间为2016年1月1日.

一、《倩女幽魂I》的海外接受

《倩女幽魂I:妖魔道》是1987年由徐克监制、程小东导演的电影.故事讲述书生宁采臣投宿兰若寺,为道士燕赤霞所拒.夜半,被聂小倩美妙琴音吸引,二人两情相悦.不料小倩乃千年树怪姥姥所操纵的女鬼,寻找壮男吸取阳精.燕赤霞义助宁采臣与聂小倩战胜姥姥,并从黑山老妖处救回小倩,助其投胎转世.

就“烂番茄”显示,其中专业评论13条,普通观众反应279条,其中超级评论8条.③

一直关注香港电影发展的英国亚洲电影影评人托尼·雷恩(Tony Rayns)在世界顶级杂志、创办于伦敦的“Time Out”上撰文,称该片某些创作理念与造型显然从1981年美国恐怖片《鬼玩人》(The Evil Dead)中获得灵感,但故事背景却置于中国明代.该片值得称道的是,某些特技效果,以及由午马扮演的道士关于《道德经》首句“道可道非常道”的一段说唱;而镇上的摊贩无休止地乱嚷,警告宁采臣不要去湖边的兰若寺,则显得比较絮叨.④另一位影评人马乔里·保加腾(Marjorie Baumgarten)在《奥斯丁纪事报》(The Austin Chronicle)上盛赞该片是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胜过后续两部千万倍.电影效果极佳,鬼怪的世界被营造为可感知的存在.最令人赞叹的是,小倩一袭白纱随风起舞,道士燕赤霞用手指发功,树妖姥姥长达40英尺的长舌.保加腾甚至断言:不看《倩女幽魂I》将无法真正看懂李安的《卧虎藏龙》.⑤此外,影评人沃尔特·古德曼(Walter Goodman)在《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介绍该片,认为其是中国魔幻电影的经典之作,任何喜欢中国电影的影迷均不容错过.另一位影评人杰瑞·沙姆雷(Gerry Shamray)在美国克利夫兰城《大众电影》(Your Movies(cleveland.com))上撰文,称该片融喜剧、恐怖与爱情于一炉,非常精彩.

而普通观众的反应,据数据显示,有279条,其中超级评论员的评论有8条.以下以超级评论员的相关评论为例,展示英语世界普通观众对《倩女幽魂I:妖魔道》的反应.

网名为gary X认为该片包含了徐克电影通常所具有的取悦大众的所有元素,如狂乱的刀剑打斗、滑稽打趣、颇具浪漫气息的插曲.其指出,僵尸爆炸、少女在白纱上飞舞,以及一阵阵的打斗场面显然受惠于《鬼玩人》和《鬼驱人》(Poltergeist),但是以具有东方韵味的方式加以呈现,透露出清纯的魅力与趣味.该片表现非常细腻,人物造型颇有可观之处.尤其是结尾部分,在鬼界救助小倩一节,视觉效果独特并具有原创性.网名为Beefy则直陈该片极为有趣.而署名thmtsang的超级评论则认为张国荣在片中的表演极为精彩,可惜英年早逝.网名为Panta Oz、Jossepi、Christopher B等皆认为该片是一部经典之作,是人鬼恋题材电影的奠基之作.驱鬼的道士、清秀的女鬼、千年树妖、文弱书生等角色均相当精彩,对任何喜欢恐怖片的观众来说,都是不容错过的.

在普遍好评的同时也不乏有些观众有微词,如网名为Harlequin68的观众认为该片过于泛滥的喜剧元素破坏了影片的整体氛围,而且,该片制作投入不足,以致未能产生如《英雄》与《十面埋伏》那样的视觉效果;而Carlos M则认为故事结尾有点令人沮丧.

二、《倩女幽魂Ⅱ》的海外接受

1990年推出的《倩女幽魂Ⅱ:人间道》是《倩女幽魂》的续集,由程小东执导,张国荣、王祖贤领衔主演.影片讲述了宁采臣无辜被牵连入狱,在诸葛卧龙相助下成功逃狱,之后他与鬼马道士知秋一叶在忠义之女傅清风、傅月池的带领下一起拯救被陷害入狱的傅天仇.

就英语世界接受状况,《倩女幽魂II:人间道》据“烂番茄”显示,仅有一位专业影评人予以关注,即署名Spence D者在美国全球娱乐网站IGN(Imagine Games Network)的电影栏目中,给了“新鲜”的评级.IGN作为全球性娱乐网站,主要包括视频游戏、电影、音乐,其电影频道包括影评、首映、播客、最佳电影列表、DVD和蓝光光碟电影、文章、新闻、预告片等,在世界上较有影响力.

该片普通观众反应有72条,其中包括超级评论员3条评论.⑥其中网名为gary X批评说,该片情节混乱,毫无层次感;只是一些事件的随意排列,令人眼花缭乱而毫无意义可言,而人物间的对话更属无聊.一些巧合的安排匪夷所思,武打场面司空见惯,而女子衣服突然滑落,男子不经意碰到女子胸部等香港电影情节,更是陈词滥调.总之,其认为该片不值一哂.网名Anthony V也不看好该片,认为其尚好,但不如第一部有趣.而网名为deano认为该片较之第一步有更多的武打场面与特技效果,并保留了第一部的浪漫色彩.

三、《倩女幽魂III》的海外接受

《倩女幽魂Ⅲ:道道道》,是徐克和程小东合作的《倩女幽魂》系列电影的第三部,于1991年上映.除了张国荣和午马未参演外,本片主演阵容依旧由王祖贤、刘兆铭、张学友、刘洵等前两部的原班人马组成,并邀请了梁朝伟、利智等演员加盟.本片剧情发生在第一部的一百年后,小和尚十方跟随师父白云大师护送金佛,夜宿兰若寺,时逢树妖姥姥复活不断作恶,遂展开人鬼妖魔大斗法.

《倩女幽魂III》在英语世界的接受,据“烂番茄”显示,专业影评共5条,普通观众反应47条.

其中专业影评人艾瑞克·亨德森(Eric Henderson)认为该片类似于日本“怪谈”(Kwaidan),脱胎于美国导演山姆·雷米(San Raimi)指导的恐怖片《鬼玩人II》.而影评人托尼·雷恩在“Time Out”上撰文,直言不讳地指出任何观看过前两部的观众均会发现《倩女幽魂III》难以形容地冗赘与乏味(inexpressibly tedious),仅仅是增添了三个新元素而已:梁朝伟的加盟、道士燕赤霞砍杀强盗的开场以及好听的主题曲.影评人马克·萨罗夫(Marc Slov)在《奥斯汀纪事报》上撰文称该片与前两部一样,追求华丽炫目的特技效果:在善与恶的较量中,指甲、眉毛、舌头乃至耳垂都可幻化为克敌的利器;用各种咒语施法,和尚的袈裟自如变为会飞的毯子.同样的,该片贯穿着浓重的滑稽剧色彩,尤其是女鬼引诱一个年轻的和尚一节.但萨罗夫也指出该片存在的突出问题,即徐克的《倩女幽魂》系列在人物与故事情节方面过于雷同,以致续集缺乏新意.⑦

在47条普通观众反应中,超级评论员评论仅有1条,即网名为Anthony V者认为该片是一部有趣的喜剧恐怖片.其他一些普通观众,如署名为NWP的观众则认为该片非常有趣,惊悚并富于浪漫气息.而署名William H的观众认为该片中插曲很精彩.

但总体来看,普通观众多对该片颇有微词,如网名joyouskiss的观众认为该片不如前两部有趣,因为演员的不同而有些让人失望.网名为EL的观众认为该片是《倩女幽魂》三部曲中最为薄弱的一部.网名为Bonnie C的观众指出,一直关注风靡的《倩女幽魂》系列电影,但最后这一部却令人失望,剧情灌水,而且有些老掉牙了.

四、海外接受解析及“走出去”的启示

专业影评人与普通观众的文字评论是“烂番茄”网站考量一部影片的重要维度.但如图二所示,影评人评分、普通观众评分、番茄新鲜度指数、爆米花指数,也是重要的评价指标.其中番茄新鲜度与爆米花指数分别是专业影评人与普通观众的评价指数,以百分比加以表示,比如说90%的影评人对某片给出正面评价,那么此片的新鲜度指数即90%;爆米花指数,作为普通观众的评价,与此类同.1987版的《倩女幽魂I:妖魔道》影评人评分为7.8/10,75%的新鲜度;普通观众给出了3.9/5的评分与86%的爆米花指数.而至于1990版、1991版、2011版、1960版由图表二的数据显示,由普通观众评分及爆米花指数来看,则是每况愈下;而影评人评分与番茄新鲜度指数则无数据显示,似有得分过低,不便张挂之嫌.

综合上述“烂番茄”影评网所显示英语世界专业影评与普通观众反应等多项指标来看,华语电影《倩女幽魂》系列中,尤以徐克《倩女幽魂》三部曲第一部在海外接受度最高.这一方面体现在数量众多的关注,拥有13位专业影评人与279位普通观众,75%的番茄新鲜度,86%的爆米花指数,而且好评如潮,多数影评者认为其是一部经典;另一方面,著名影评人在西方高端传媒平台撰文推介《倩女幽魂》,如影评人古德曼、雷恩、保加腾分别在《纽约时报》、“Time Out”、《奥斯丁纪事报》上撰写影评,《纽约时报》的国际影响力自不待言;“Time Out”系列杂志,据百度资料显示1968年创刊于伦敦,作为全球顶级城市生活杂志,在17个国家发行,有近1千万人依赖该杂志去探寻城中热点与生活资讯;而《奥斯汀纪事报》作为美国得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市的一份周报,拥有23万余众的读者群,经常刊载影评与艺术评论,而保加腾萨罗夫、金伯利·琼斯(Kimberley Jones)均为著名的“奥斯汀影评人协会”(the Austin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专业影评人.

若由期待视野的角度加以审视,可以更为明显地辨清《倩女幽魂》系列在英语世界接受差异的原因.期待视野是姚斯接受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指的是由接受主体或主体间的先在理解形成的、指向文本及文本创造的预期结构.⑧姚斯指出,“一部文学作品在其出现的历史时刻,对它的第一读者的期待视野是满足、超越、失望或者反驳,这种方法明显地提供了一个决定其审美价值的尺度.期待视野与作品间的距离,熟识的先在审美经验与新作品的接受所需求的‘视野的变化’之间的距离,决定着文学作品的艺术特性.”⑨

姚斯在此虽论文学,但对于电影而言同样是有效的.一部作品的审美价值,某种程度上是由其与受众的审美期待之间的审美距离所决定的.1987版的《倩女幽魂I:妖魔道》创作理念与造型借鉴自1981年美国恐怖片《鬼玩人》,但背景却设置在中国的明代,并以颇具东方异国情调的“才子佳人”叙事模式呈现出来,西方观众显然因这种疏离与新颖而产生惊奇与审美愉悦;而至于第二部《倩女幽魂:人间道》,非但在番茄新鲜度与爆米花指数方面大为逊色,影评人评分与新鲜度指数无数据显示,爆米花指数为64%,而且专业影评与普通观众评论数量方面较之第一部也远逊一筹,分别为1条和72条,且海外相关反应基本认为其没有第一部有趣.这无疑说明,一部缺乏更新因素的作品不能形成新的视野,反倒引起受众的失望;而第三部《倩女幽魂:道道道》,虽有5位专业影评人关注,并且其中两篇评论发表在“Time Out”、《奥斯丁纪事报》等西方主流媒体上,但却不乏批评之声.其中,影评人评分与新鲜度指数也是无数据显示,普通观众评分为3.3/5,爆米花指数仅为58%,各项指标均不如第一部和第二部.如影评人雷恩便直言不讳地指出《倩女幽魂III》难以形容地冗赘与乏味;萨罗夫也指出该片缺乏新意.而普通观众的反应由上文来看,亦多是负面评价.这说明,第三部《倩女幽魂:道道道》只是在原作水准上的左右滑动,新颖性过于不足,每况愈下,从而造成西方观众期待视野的负二级失望;而2011年香港导演叶伟信推出的同名电影《倩女幽魂》,影评人评分与新鲜度也是均无数据显示,且普通观众评分仅为2.8/5,爆米花指数仅32%.一般来看,作为“烂番茄”影评网的指标,番茄新鲜度90%左右是非常好,70%左右是一般好,30%左右便是烂片,而无数据显示似乎有得分偏低之嫌.美国综艺杂志撰稿人理查德·古伊皮尔斯(Richard Kuipers)便批评叶伟信版《倩女幽魂》说,该片是对1987版《倩女幽魂》的平庸改写,除了炫耀某些时髦的特技与武打场面外,其他均不值一提.导演叶伟信演绎了一个乏味的故事,缺少吸引人的角色并歪曲了原作,将女鬼与书生间的浪漫爱情变成了一个蹩脚的三角恋.⑩叶伟信导演的《倩女幽魂》造成西方观众期待视野的加倍失望,甚至驳斥,就接受而言,成为最差的一部.

1987版《倩女幽魂》之所以能“走出去”,进入西方观众接受视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影片呈现的文化趣味迎合了西方对于东方/中国的“异域想象”和“猎奇心理”.赛义德指出,“每一文化的发展和维护都需要一种与其相异质并且与其相竞争的另一个自我(alter ego)的存在”,{11}从文艺的角度来看,对异域文化的表述结果常常是一系列的有关“他者”的形象.自18世纪晚期西方列强扩张以来的东方/中国论述和形象建构,便将东方/中国表述为神秘的“他者”,而1949年之后中国的相对封闭更加剧了西方世界对之的想象和好奇.上世纪80年代当大陆刚打开国门,正是百业待兴,而影视产业起步较早的香港所拍摄的《倩女幽魂》便成为西方世界对中国想象和猎奇的一扇窗口.对一个古老的“人鬼之恋”的题材,徐克在此以颇具东方韵味的方式加以呈现,以中国古典小说《聊斋志异·聂小倩》才子佳人故事为底本,在参照1960版《倩女幽魂》基础上,将背景设置于中国明代一座废弃的庙宇中,其中加入了东方浪漫色彩的插曲与功夫等中国文化元素,由此满足了西方观众对东方/中国的浪漫想象和好奇.

需要指出的是,在徐克1987版《倩女幽魂》之前,李翰祥版更是充满东方情调与风味,但由“烂番茄”相关数据来看并未赢得西方观众的好评,由此也说明1987版《倩女幽魂》之所以赢得西方观众的认可,影片本身的艺术性也不可忽视.

首先,融合民族特色与国际视野的做法是其“走出去”的一个重要原因.众多西方影评人乃至普通观众均指出,《倩女幽魂I》中的僵尸形象、树妖形象,少女在白纱上飞舞以及不停地打斗场面借鉴自风靡西方世界的美国恐怖电影《鬼玩人》.另外,在视觉效果上,该片也遵循西方的审美传统,鬼魅的世界被展现为可感知的存在.而反观国内相关评论,如有台湾影评人指出,1960版《倩女幽魂》其恐惧也较诉诸想象,效果远超过形象化的1987版.{12}这显然是从中国立场出发,忽视了中西审美观念的差异.中国美学重虚,重写意,而西方则重写实,所以西方观众对展现更具形象化鬼魅的1987版更为青睐.这也说明,中国电影“走出去”需要了解与尊重西方的审美传统.其次,1987版《倩女幽魂》“走出去”也得益于精彩的叙事和演员的精湛演技.

总之,华语电影《倩女幽魂》,特别是1987版的《倩女幽魂I:妖魔道》在英语世界赢得较好的评价,但相较于《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Mad Max 4)97%的番茄新鲜度,《后窗》(Rear Window)、《玩具总动员2》(Toy Story 2)等美国大片100%的新鲜度,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的.其存在的问题,西方影评人与普通观众也曾指出过:过于泛滥的闹剧幽默无疑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该片悲情浪漫的整体氛围,无厘头的插科打诨是香港电影的通病;另外,多部曲的形式,如果缺少了创意,往往会造成故事情节雷同,遭人诟病.由此,如何在融汇民族特色与国际视野的基础上,讲述有创意的中国故事,而不单单凭借武打与特技,应是当前中国电影“走出去”所亟需应对的问题.

言而总之:本文论述了适合英语世界和《倩女幽魂》和新加坡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英语世界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英语世界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文艺复兴》和现代长篇小说的传播和接受以《围城》和《寒夜》为中心
陈思广 刘安琪摘要围城与寒夜虽初刊于文艺复兴,但在其刊行时所引发的接受争鸣,并非是一个纯粹的文学争鸣,不同视阈间的交锋背后是不同利益集团的话语权之争 文本的文学性与审美性被悬置,批评的重心转移到作家.

《禅门七日》:向世界传播中国禅文化的智慧
2018年7月6日,在美国举行的好莱坞洛杉矶电影节上,来自中国蓝海集团与中版昆仑传媒制作的纪录片禅门七日获得最佳纪录片奖 该片是为数不多的在美国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纪录片,也是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和智慧的影.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三部电影版《倩女幽魂》
金荣慧(贵州大学 文学与传媒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摘要聊斋志异中聂小倩的故事由香港电影人从上世纪60年代至2011年导演了三个不同的版本,在跨越半个世纪的时间长河里,由于时代背景、大众审美的.

125岁《胡桃夹子》的奇妙世界
“在所有的历史时期,伟大而华丽的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当然是它取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 此外,霍夫曼的童话故事也有其自身的魅力,它不仅是一部儿童剧,更是一部让所有人都能看到美好生活希望的故事 &r.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