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陌上桑方面论文范本 与英语通用语理论观照下庞德《汉乐府陌上桑》英译类论文范本

主题:陌上桑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9

英语通用语理论观照下庞德《汉乐府陌上桑》英译,该文是陌上桑方面毕业论文模板范文与《汉乐府陌上桑》和观照和庞德相关论文例文.

陌上桑论文参考文献:

陌上桑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教育的英语论文英语论文提纲模板军事理论论文2000英语文摘杂志

一、引言

19世纪以来,英语随着全球贸易和文化交流逐渐成为一种全球化语言,融入到了不同文化中,成为母语不同的人进行交流的工具.为了研究这类群体利用英语进行国际交流的情况,英语通用语理论(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下文简称为ELF)开始不断发展与完善.在全球英语的发展情形下,ELF以语言接触和语言进化理论为依托(滕延江,2015),强调不同变体英语语言代表不同的社会语言学历史、功能环境、文化和意识形态.ELF对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教学提出了很多建议(滕延江,2015;汪卫红、任伟,2016;俞希,2016),但该理论在文学翻译研究中的应用较少.因此,本文拟从ELF理论角度出发探讨庞德对《汉乐府?陌上桑》的英译.庞德,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巨大而又引起争议的人物,对于英美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强调世界文学的概念,提倡“一个抛开时代、国界的普遍标准——一种世界文学的标准(蒋洪新,2001).”这与ELF所强调的英语是全球化语言的理论有共通之处,都是强调文化翻译的目的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与交流.因此,从ELF理论视角分析庞德对《陌上桑》的英译,探索其中文化信息的翻译处理,一定会对我们在汉语古诗及中国其他文化翻译的过程中有所启发.

二、庞德《华夏集》的研究综述

庞德的《华夏集》是西方现代诗歌史上划时代的作品(蒋洪新,2001),对英语诗歌产生了“最持久的贡献”,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在美国第一次真正的成功(杨洋,2002).朱伊革(2013)指出《华夏集》是一部创译混杂的译诗集,将中国古典美学特征和庞德现代主义的诗学理念完美融为一体.但还是有很多批评家和专业的翻译学者认为它是“误译百出”,他们评价庞德是一个“蹩脚的翻译家”(Cheadle,1997;朱伊革,2007).庞德《华夏集》译著是根据美国艺术史学家费诺罗萨生前的手稿翻译而成的,费诺罗萨太太最终决定将手稿托付给庞德翻译的时候就是认为庞德关注的是诗歌而不是语言学本身,她期望根据费诺罗萨先生的手稿所译的诗是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真正的诗,而不是单纯字词的翻译(安妮?康诺弗?卡森、闫琳,2011).因此,就该角度而言,庞德《华夏集》中某些误译是译者为了凸显译文中的美学意象,为了能让读者了解原文所传达的精神故意为之.庞德选择用西方人熟悉的意象进行翻译,让西方读者通过《华夏集》认识和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使中国汉乐府文化被推广到西方人的文学世界中.

三、跨文化交际中英语作为通用语的理论体系及其发展ELF研究领域的领导者之一Jenkins(2015)将其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ELF1)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到21世纪初,侧重于语用策略研究;第二阶段:从21世纪最初10年的后期开始,此时的ELF理论更加重视语言交流的动态性和变化性;第三阶段:从当前开始ELF被认为是复杂且多样化的,是多语言框架下的研究范畴.ELF三阶段的发展衍生出了目前ELF理论研究的两个方面:语言特征研究和文化交流策略研究.从语言特征研究层面关注母语不同的交际者在语言的组织形式和句法词汇偏好上的不同之处,使得诗歌从字词翻译上能够满足读者需求,激发读者阅读,从而达到近一步的进行文化传播的效果.第二方面ELF理论文化交流策略解释了不同母语文化交流者会因为可理解流而进行意象修改或转换,使该意象符合目的与读者的文化习惯,从而达到文化传播的效果.从这两方面可以得出,能被译语读者接受并认可的翻译版本既要关注语用策略,也要关注文化交流策略,将字词翻译和文化翻译相结合,传达原语的文化,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ELF研究对我国英语使用有重大价值,非英语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对英语使用的态度和观念有了解放性的转变,对未来现实建构开辟了新的探索空间(高一虹,2015),让更多中国人愿意与外国人交流,传播中国文化,这对古诗文化的翻译有很大帮助.世界英语视角下的诗词翻译是以激发读者共鸣为目的(赵海萍,2017),这一理念同样也适用于ELF理论观照下的诗词翻译.

四、英语通用语理论观照下庞德《汉乐府?陌上桑》庞德译本的得与失

汉乐府作为古代民歌集合体,形式变化多样,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它用可吟唱的语言描绘生活场景,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显示了作品的浪漫主义特色.庞德十分重视中文诗体现的含蓄性和自然联系(杨洋,2002),在文学形式和文化传达等方面的处理是通过意象主义理论和朴实简练的语言重现原文精神,不拘泥于英语本族语者制定的句法规范和当时英美诗歌机械呆板的节奏.这一点恰好与ELF在语言特征和文化交流策略的研究观点契合.本文将以庞德所译《汉乐府?陌上桑》为例进行简要分析.

(一)语言解码:关注语用策略研究

ELF理论的语言特征研究主要表现在句法词汇、话语组织方式和不同社会背景的交际主体的文化共享上(滕延江,2015),语言简练易懂,文化知识符合双方社会需求.庞德在诗歌翻译中抛弃了当时西方读者厌烦的诗风浮夸、韵律过分讲究的维多利亚诗歌形式(周世清,2015),采用“情感主线”原则,强调节奏与诗歌表达的情感的一致性(朱伊革,2013).

例1:秦氏有好女

For they he a daughter named Rafu (prettygirl).(Pound, 1915)

例1中原文“好”字在古诗文中的意思是指美丽的女孩,庞德的处理结果是在最后加上了“pretty girl”, 既保留了原诗的形式,同时解释了原文的内涵,表现了主人公“美”这一特点,符合简洁原则.

例2: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

She made the name for herself: “Gauze Veil,”

For she feeds mulberries to silkworms,

She gets them by the south wall of the town.With green strings she makes the warp of herbasket,

She makes the shoulder-straps of her basket fromthe boughs of Katsura,

And she piles her hair up on the left side of herheadpiece.”(Pound, 1915)

例2 虽然不符合英语中句式变化多样的原则, 一直以“she”为主语,但这一译法将“罗敷”这一形象置于主导地位,原文与译文一一对应,形式排列整齐,也让英语读者在理解全诗意境的时候更加顺畅.“桂枝为笼钩”中的”桂枝“没有直译成“cassia twig”,而是保留了费诺罗萨笔记中的日文“Katsura”,此时的“桂树枝”不是西方人眼中荣耀的意义,原诗表达的桂树枝只是普通的树枝,直译的话可能会让读者难以理解,影响文化的传播.因此,庞德没有为了满足英语语法规范进行英译,而是保留了日文,不破坏译诗的节奏,“误译”既使一种新的文化传播到西方,又激起西方人的好奇心去了解异域文化.庞德将原诗中美的意象进行堆叠,一行行的短句自由排列,从语用策略应用的角度而言,是符合当时文化共享的条件的.庞德翻译《华夏集》时正值一战期间,整个社会笼罩下阴郁氛围之下,需要表现美的诗歌来够鼓舞人心.全诗基调是轻松优美的,与战时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是为什么《陌上桑》庞德译本能被西方广泛接受,从而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

(二)意象翻译:促进文化理解与交流

《陌上桑》这首诗展现了采桑工具和女主人公的服饰打扮等多种意象,表现了描述的是女主人公秦罗敷的美貌和她的勤劳品质.庞德通过意象转换及修改,将原文想表达的意象转换成易使西方人明白的意象,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例3:《汉乐府?陌上桑》

“The Ballad of the Mulberry Road”(Pound, 1915)例3“汉乐府”是一种诗体的名称,是一种可以用于配乐的诗,可作为民谣,但西方人并不一定了解这一富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歌曲形式,因此庞德选择将题目译为“ballad”这一西方人了解的意象,能让西方读者顺畅理解.“陌上桑”的意思是在林间小路采桑,庞德所译题目直接点出这是一首在采桑路上的民谣,将原诗的主要意象“乐府诗”、“陌上”和“采桑”准确表达出来又使西方读者易于接受理解.

例4:罗敷善蚕桑

For she feeds mulberries to silkworms(Pound,1915)

例4原文中“善”是表达罗敷勤劳的品质特征,是一个较抽象的意象,但庞德将之进行动态翻译,重构了一幅与原诗意境相同的图,女孩喂桑图,符合交流变化原则和庞德注重意象的理论,既传达了作者想表达的信息又能使读者产生共鸣.

例5: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With green strings she makes the warp of herbasket,

She makes the shoulder-straps of her basket fromthe boughs of Katsura. (Pound, 1915)

例5是对罗敷的采桑竹篮的描绘.原文古诗文中的“青丝”实际上是指黑色的丝,但庞德将这一意象译为“greenstrings”,与竹篮的颜色相互映衬,“缃绮为下裙”表现的是罗敷所穿的裙子是带有浅花纹的裙子,但庞德译为“Herunderskirt is of green pattern-silk”.这样的译法并不是确切表达原文的意思,但是绿色的竹篮,绿色的缠在竹篮上的烙结与绿色的裙子这些意象的铺陈色彩搭配和谐,清新素雅,使西方读者能感受到罗敷的外在美,满足了文化传播的条件.诗“青丝为笼系”中的“系”用了“wrap”, 原文意思是“篮子上绑着的烙绳”,西方人对“烙绳” 这一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物品并不是非常了解,他将这一意象直译为“篮子提柄上的包裹物”,可以减少读者阅读障碍,促进文化的传播.

五、结语

英语通用语理论观照下汉乐府英译的研究,切合跨文化的翻译实践活动,满足翻译是为文化服务这一条件(杨秀玲,2001).ELF理论下诗歌英译字词不再拘泥于英语本族语者制定的各种标准及语言的精确性和适切性(滕延江,2015),翻译更重要的是重现原文精神,加快客体文化融入主体文化步伐,使西方读者通过英译诗认识和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朱伊革,2007),从而达到推广汉乐府文化甚至是中国文化的目的.ELF理论指导下汉乐府英译注重原诗精神的传达,吸收原作内容,在译文中将日语和英语相结合,力求译出原文的“意”和“味”(杨洋,2002).汉乐府英译根据ELF研究的两个方向,在语言组织和形式上进行翻译,将语言进行解码和转化,再深入到追求原文的历史和社会文化背景,揭示语言背后的文化,挖掘带有母语文化烙印的字词并用西方人所熟知并乐于接受的字词进行翻译,对母体文化进行再创作,推动英语学习者思考多样化英语.

此文汇总,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汉乐府陌上桑》和观照和庞德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陌上桑本科毕业论文陌上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一部填补口语创作理论空白的著作评《大众媒介口语创作》
口语作为古老的创作手段,在新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依然保存着经久不衰的顽强生命力,并彰显着其独特魅力 虽然口语作为传播的重要手段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顽强的生命力,但在纸媒时代,由于人们对书面语表达与创作的重.

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今敏长篇动画《红辣椒》
摘要红辣椒是日本著名动画导演今敏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动画对于梦境的探索以及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描写与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说有异曲同工之妙,动画中的人物在故事情节发展进程当中于现实与梦境中体现出本我自我和超我之.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非通用语素质选修课教学优化以德语教学为例
摘要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推行,中国和德国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增多,高校的德语素质选修课教学需要与时俱进地发展与改进,从而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针对目前学校、教师、学生.

文学批评理论观照下的英美文学教学
英美文学在大学中属于英语语言专业的必修内容之一,英美文学主要教学目标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引导他们感悟人生,提高他们的个人品质及文化素养 .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