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艺术价值方面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跟湘西地区辰河高腔新艺术价值的传承和保护探究类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艺术价值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6

湘西地区辰河高腔新艺术价值的传承和保护探究,本文是艺术价值类有关毕业论文范文与高腔和保护探究和湘西类毕业论文范文.

艺术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艺术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新制度经济学论文农村新技术杂志艺术教育杂志艺术期刊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课题(一般)《湘西地区传统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展对策研究--以辰河高腔为例》结题成果,项目编号:12YBB015

一、湘西地区辰河高腔的基本概况和音乐特征

(一)湘西地区辰河高腔的历史沿革

辰溪,古时又称辰阳,辰阳一词最早见于屈原《楚辞涉江》的“朝发枉诸兮,夕宿辰阳”.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便有先民栖息繁衍,时至今日建县已有2200多年历史,境内历史文化遗产及其丰厚,当地有戏曲、民歌等颇具古风的文艺形式,而当地人们尤其对辰河高腔非常喜爱,辰河高腔也很深入人心.

那么辰河高腔到底是什么?本文通过研究比较赞同的是辰河高腔是包括高腔、弹腔和很少部分昆腔在内的而以高腔为主的一种唱腔.它最早源于江西的弋阳腔.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与当地语言、民歌、号子、傩腔及宗教音乐的长期结合影响下逐渐形成独具魅力的一种曲牌体声腔艺术.这种艺术形式在《辰溪县志?风俗志》也得到记载,《县志》中记载“……城乡善曲者,逢邻里喜庆,邀至其家唱高腔戏,配以鼓乐,不粉饰,谓之打围鼓,亦曰唱坐堂.”由此可见,辰河高腔就是在这种堂会形式下,不断研讨、实践、改进而逐步在当地形成的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形式.

(二)湘西地区辰河高腔的基本内容和音乐特征

辰河高腔由弋阳腔与沅水中上游地方民族曲调融合而成,它的声腔分为高腔、低腔、花腔、弹腔、杂曲等,形成“下河路子”、“中河路子”、“上河路子”及“白河路子”四大流派.辰河高腔的演唱抑扬顿挫、跌宕怡人,音调高亢、风格粗犷,旋律婉转悠扬与山歌、号子相融合,极具湘西地方特色.目前辰河高腔的曲牌名称多借用古词牌名.

辰河高腔的乐器仅为一面鼓、两副钹、一把唢、呐、两个锣;道具有刀、、折扇、拖椅、梯子、服装、灯光等.辰河高腔的主要作品有《破窑记》《拜月记》《观花》《封神》《黄金印》《琵琶记》等.角色行当分为生角、小生、旦角、花脸、丑角五大行.戏中充满了自由联想,内心肚子和象征等构思人物形象的艺术段.尤其是“母戏”目连戏更是充满原始的神秘性和浓郁的意识流表现手法,可谓是世界上最早的意识流艺术.

二、湘西地区辰河高腔的新艺术价值体现

辰河高腔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全国戏剧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湘西优秀的民俗文化,主要价值体现在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两个方面.

其一,学术价值.

1.辰河高腔在文化上具有独特性,也实现了民俗、宗教仪式的有机结合.辰河高腔中有些剧目表演中的祭祀仪式表现了上古至古代时期湘、鄂、渝、黔边界地区各民族渔猎、农耕生产生活、婚姻习俗、生存繁衍面貌.其词、歌、巫咒等为人们研究上古时期的宗教源根提供了珍贵的“活化石”,这成为了辰河高腔在文化上的独特性.同时,由于文化的影响,辰河高腔的“母戏”目连戏中就有表现宗教祭祀祈神、驱鬼的仪式.

2.辰河高腔是世界上最早的意识流艺术.以辰河高腔的“母戏”目连戏为例,戏中人物内心独白和象征构思充满了自由联想.在表演上也超出了舞台限制,如 “送鸡米”这出戏,戏中的开五荤都必须有当地首士和群众参加,生傅罗卜一场则需要由当地的群众扮成刘氏的娘屋人送鸡米,小孩着戏服上台.在正式表演时开五荤则置二至八桌酒席于台前,由当地乡信士与剧中演员同席.这样的场景和表演设置,虽然是演出,但观众和演员都在表演,台上台下形成一片,因此辰河高腔《目连戏》开创了演员与观众互动的舞台表演先河.

3.辰河高腔的音乐表现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和代表性.辰河高腔在形成和演变的过程,将最早的弋阳腔和当地音乐结合,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音乐特点.如“改调歌之”、“错用乡语”等.这些特点将弋阳腔的原始语调中的演唱、子音平仄、声音高低结合当地的曲调、当地的方言土语,变能实现在本地区的流传,更易于在当地生根,演变成当地的声腔剧种.其二,现实意义.研究、挖掘、抢救、保护和利用辰河高腔,对宣传、弘扬优秀民俗文化,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湘西地区辰河高腔的传承和保护探究

从以上的论述上可以看出辰河高腔音乐形式多样,音乐内涵丰富,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为湘西地区人民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丰富的食粮.但由于受电视、电影、网络等多媒体艺术文化的冲击,辰河高腔面临着受众局域化、观众老龄化的境地,究其原因有一下三点:

第一,资金运转困难.以辰溪县辰河高腔剧团为例,它是全国仅存的四个辰河高腔专业剧团之一,沅水中下游一带最有名气,也曾被授予“好剧团”称号,年演出均在400场以上.但由于经费紧张,剧团不仅没有自己的演出场地,甚至连演员的基本生活费都难以保障,仅靠演出收入维持运转.

第二,专业演员青黄不接.因资金困难,造成剧团留不住人才,吸引不了新人的尴尬局面.在职演员年龄普遍偏大,演员断层严重.

第三,高腔剧目无革新.因辰河高腔的唱腔、动作陈式化,演出舞台固定化,与电视、电影、网络等多媒体、多感官、多层次的现代艺术文化无法比拟,从而失去了大部分观众市场,导致走向边缘化.根据以上的境况,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并和门联合进行保护性的抢救和相关措施,用以从传承和保护低迷状态下的辰河高腔.

一是打好一张牌.辰河高腔在2006年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那么国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有相应的措施,对保护辰河高腔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打好这张牌,是拯救、保护辰河高腔的重要举措.

二是抓三个中心.鉴于辰河高腔剧团的现状,当前的中心工作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从2004年起就增加剧团演职人员每月工资至200元,以后逐年增加.自2000年以来,县政府每年拨款2-3万元用于道具、服装更新及剧目创新、编排.2005年湖南省文化厅拨专款购置了一辆演出车扶持辰溪县辰河高腔剧团.2.县文化局就辰河高腔剧目革新进行了多次研究,现已改编了三个剧本并进行公演,得到群众好评.3.进一步加大对辰河戏、高腔的源流、沿革的调研,了解其来龙去脉,真实准确地评价辰河高腔的艺术价值.4.加大对“目连戏”四十八本折子收集、整理.5.整合现有文化资源,建立演出机制和人员培养机制.作为辰溪县文化演出重地,辰溪县影剧院于2014年7月启动维修工程,工程总投资340 多万元,历时大半年后,在2015年 2 月,辰溪县影剧院涅槃重生,并正式更名为辰河高腔剧院,这是辰河高腔演出的新阵地.在人员培养方面,建立辰河高腔培训班,招收学员、培养新人,纳入编制,解决人才问题.同时在2016年辰溪县委、县政府做出了三项决定,在全县在校中学生中遴选20名辰河高腔苗子,挂靠省内相关艺术院校,由县财政每年拿出8万元资金进行培育,确保后继有人.

三是建立发展多种平台,积极发展辰河高腔.1.作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充分利用辰河高腔在中国戏曲研究上的价值,以辰溪、芷江等县成功举办节会为借鉴,申请举办“中国湖南(辰溪)辰河戏艺术节”.2.辰溪县文体局、旅游局联合打造了“游燕子洞——观湘西剿匪胜利公园——看辰河高腔——品瑶乡风味”的旅游新,实现了文化和旅游联姻的新路子.3.在辰溪县域下30多个乡镇积极开展辰河高腔的演出活动.目前,拥有50名演职人员的辰河高腔剧团,每年承办县委县政府“群众看戏、政府买单”300余场次的送戏下乡活动,辰溪辰河高腔剧团以“文化走基层、进乡村”为主题,送戏下乡活动.在不间断的演出中,辰河高腔及其演出人员赢得了广大百姓的赞誉.

四、结语

湘西地区辰河高腔作为湘西地域文化的有机载体,为研究地方戏曲艺术提供了鲜活的材料,其新艺术价值也在传承过程中不仅保留了原有价值也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但由于新的时代新的环境给这门古老的艺术带来了新的命题和挑战,对辰河高腔的传承和保护的研究也是迫在眉睫.只有更好的运用各方面的能量和途径才能将这门优秀的文化传统进行更好的保存,使其焕发更大的活力.

汇总,该文是大学硕士与艺术价值本科艺术价值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高腔和保护探究和湘西方面论文范文.

新媒体背景下民族地区媒介生态环境和民族语言传播探究以湘西地区土家语为例
随着数字化技术和网络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颠覆了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成为主流媒体技术 民族地区也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受到影响 土家语作为我国濒危少数民族语言之一,随着大众传播的全球化以及少数民族人口的流.

艺术价值的重构和再认识新世纪戏剧文学刍议
摘要新世纪以来的戏剧创作中,剧本日益难以根据文学的自律性进行生产,呈现出和从前的戏剧文学传统不一样的面貌 本文通过从当下戏剧文学的式微现状进行分析,并研究其呈现的状态和存在的方式,认为在艺术消费多样化.

论藏族舞蹈的文化特性和艺术价值
【摘 要】藏族舞蹈是我国舞蹈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藏族舞蹈是藏族文化的一种展现,也是藏族文化的一种产物,以形象生动的舞蹈表演形式来展现出藏族特色,彰显出藏族文化的艺术内涵 本篇文章立足于藏族舞蹈的现状,.

欧亨利小说麦琪的礼物》艺术价值的三重解读
【摘 要】欧·亨利是享誉全球的美国短篇小说作家, 其一生著作颇丰, 而麦琪的礼物被世人公认为其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从问世至今一直为世界各地的读者所喜闻乐见 本文拟从小说主题思想、篇.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