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旅游资源类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和吉林省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开发策略类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旅游资源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3

吉林省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开发策略,本文是关于旅游资源类函授毕业论文范文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满族和旅游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旅游资源论文参考文献:

旅游资源论文参考文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旅游文化论文经律论文化旅游小镇企业文化的论文

本文为吉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长白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旅游开发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KH20170443SK.

满族是吉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其历史最远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肃慎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满族及其先民在白山黑水间采集狩猎、辛勤耕耘,创造了丰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剪纸被联合国评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说部、满族枕头顶刺绣等项目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满族珍珠球等项目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吉林省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近些年来,长白山文化旅游风生水起,如果我们结合文化旅游开展保护工作,就能够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目前,各级地方政府也很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长白山文化旅游中的开发利用,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本文就此提出几点建议,使文化旅游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锦上添花.

一、与物质文化遗产结合

吉林省在两三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吉林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大量的物质文化遗存,如集安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在2004年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吉林省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7家.这些文化遗存大部分都已经开发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但在发展旅游产业过程中,忽视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结合,更忽视了满族文化要素的有效应用.以集安的高句丽文化遗存旅游为例,从旅游景区到整个市区的游玩、购物、餐饮、娱乐等项目,我们极少发现具有满族文化特色的东西,有限的旅游纪念品也是以朝鲜的手工艺品为主.例如敦化市六顶山文化旅游区具有唐朝渤海国时期的文化故地,作为国家5A旅游景区,这里一直未曾充分开发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管理旅游产业的职能部门在发展规划中忽视了满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而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也没有结合物质文化遗产展开.吉林省的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的发展普遍存在这一空白,而当前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势头正猛,这为我们开展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提供了契机,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把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的饮食、服饰、歌舞、草编等开发为旅游资源,既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动力,又依托旅游产业使满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

二、打破区域界限,实现整体规划

长白山的北坡、西坡和南坡分布在不同的行政区域,这样就形成了严格的地域界限.但文化的产生、传播无地域界限,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各地区的行政主管部门需要打破地域行政区划的界限,加强覆盖于不同地区的同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同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结合文化旅游给予联合保护和开发.

从行政区划上看,长白山管委会所在地二道白河镇属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白河镇的朝鲜族人口并不多,但这里的朝鲜族文化氛围很浓,来到这里的游客从饮食、购物、休闲娱乐等方面都能体验到朝鲜族文化的魅力,体现满族文化的项目载体很少.2016年2月,笔者在二道白河和松江河对民俗旅游进行了实地调查,首先在二道白河走访了长白山管委会旅游局市场促进科,据促进科的孙丹介绍,民俗旅游商品主要有三类:来自俄罗斯的工艺品、延边朝鲜族和韩国的工艺品、当地的土特产.笔者游览当地商场和超市,见到的情况与孙丹所说的相一致.

王乐春在白河镇经营旅游纪念品批发生意已有二十年的历史,在他的民俗工艺坊里见不到任何具有满族特征文化的东西,目前走俏的商品是表现出山林文化的草编动物、鸟窝、框篓等,实用的小型木雕、根雕、木仿钥匙扣、石刻,核桃拼贴有写着福字的斧子、笔筒、龟、烟缸、果盘.王先生说民俗旅游商品更新很快,例如货架上的手机链,精巧带有浓厚的朝鲜族特色,曾深受欢迎,现在已经滞销,开发商品要结合市场需求.

在松江河,笔者考察了国家级万达旅游度假城和锦江木屋村落、奇石根艺一条街等.万达隶属抚松县辖区,抚松是人参之乡.抚松县的人参文化历史悠久,当地研究人参文化的专家和爱好者颇多,文化底蕴深厚.万达度假城里的舜太公社经营民俗旅游商品,种类有剪纸、草编制品、木制品、鱼皮制品、较少的桦树皮制品、核桃拼贴.锦江木屋村落保存了满族木质结构建筑特征,已经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传统民俗村落,一年四季游人不断,在这里可以充分体验到满族文化的魅力.

两相比较,松江河镇的满族文化底蕴比白河镇深厚,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长白山管委会已经制定了区域协同战略,“积极引进、利用外部产业要素资源,挖掘、开发内部优势文化资源,整合内外,联动周边,实现保护开发区与周边市县的聚合效应,打造‘大长白山’优势互补、相互拉动,共同进步的发展格局.”1我们希望这一区域协同战略能够打破长白山核心旅游区文化的单一性,开发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填补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满族文化空白.

三、提高文化自觉意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利用离不开民众的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2民众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性,自觉地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旅游结合起来,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吉林省萨满文化旅游公司董事长程伟光就是自觉保护传承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发展文化产业充满信心的民间投资人.他在2003年把目光投向了文化旅游产业,看到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现在他的萨满文化产业已经形成规模.2014年8月,在抚松县黑水林场举办了第一届长白山国际萨满文化旅游节,来自世界各地的百余位萨满做了精彩表演.黑水林场曾是两千多年前的满族先民—女真讷殷部落的居住地,在这里建立萨满文化传承基地,为长白山民俗文化旅游助力具有重要意义.在2015年的6月份,在黑水林场又举办了“长白山萨满出师礼大会”;2016年6月,在长春市净月富仁潭山庄再次举办了萨满文化节;2017年9月,在长白山池南区讷殷古城举办了萨满文化展演.

在集安市清河镇矿山屯有一块林下参参地,参地的主人是几位人参文化爱好者,他们把自己的参地取名为乌拉山场野山参基地.满语“乌拉”的意思是“河流”,乌拉本是明末海西女真的扈伦四部之一,又写作乌喇或兀剌,因居乌喇河(今松花江)畔而得名,乌拉部的都城称作乌拉城.努尔哈赤消灭乌拉部之后,在乌拉城设打牲乌拉府,为清朝皇室贵族采办东北地区的各种特产.顺治十四年(1657年),打牲乌拉府成为直属内务府的行政机构,此后称作打牲乌拉总管衙门.人参是打牲乌拉总管衙门采捕的主要贡品之一,参地以乌拉命名,就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参地有几块岩石,他们对这几块岩石进行了简单而巧妙的文化设计,使整个参地就散发出浓郁的人参习俗文化气息.他们在岩石上写下了红色的乌拉山场、篆书“参”字,还在一块石壁上绘下了采参祖师爷孙良的画像,在临近的一块岩石上配有孙良的绝命诗:“家住莱阳本姓孙,飘洋过海来挖参.三天吃了个喇喇蛤,你说伤心不伤心?家中有人来找我,顺着古河往上寻.”岩石上的画像孙良传说为长白山汉族采参人的始祖,是山东莱阳人,清朝时期从山东逃荒来到长白山挖参,后来饿死在长白山中,留下家喻户晓的绝命诗,后来孙良转化为老把头神受世人供奉.参地的老把头画像如同满族家庭祖宗板上接受供奉的神偶,表现了采参人希望在老把头神和山神的庇佑下,林下参的种植获得成功.

乌拉山场的主人之一孙卫东先生开发的人参旅游产品也饱含着人参文化意味,他注册的商标有“老参头”,“乌拉山场”、带有孙良画像的“长白山放山第一人?采参鼻祖”等.他的包装盒原料有两种,一种是采用桦树皮做原料,洁净古朴,质地柔韧,颜色柔和,精巧独特,防腐耐潮,经久耐用,具有纪念性、观赏性、适用性等特点.另一种是采用牛皮纸做原料,在牛皮纸上印有老把头头像商标、厂家名称、人参等图案,牛皮纸包裹的是白松木盒,盒上印有牛皮纸信笺,上写“呈××阁下/吉林辑安老边条国参××根××级/笑纳可也”,落款是孙氏人参工坊/辑安一参厂.盒里随同人参产品还有一幅信笺,以牛皮纸为原料,印有参礼,参礼下是乾隆的诗句“奥壤灵区产神草,三丫五叶迈常伦.”收到孙卫东先生旅游产品的客户无不对其体现出来的人参文化内涵啧啧赞叹.

乌拉山场野山参基地就地取材,巧妙地做到了把自然资源与人参文化资源高度结合,使游人在自然环境中亲身参与体验到了原生态的民俗文化.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开发者有着较强的文化自觉意识,对人参习俗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及其在民俗旅游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着深刻的了解.乌拉山场野山参基地民俗旅游不失为长白山区民俗旅游自觉开发的成功个案,当这种案例在长白山区不断涌现,文化自觉成为非遗民俗旅游发展的强大动力,民俗旅游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才能大发展大繁荣,真正实现文化自强.

四、开发满族文化旅游商品

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着力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量.《吉林省委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快建设环长白山旅游经济圈、沿江旅游风光带和跨境旅游合作区,打响特色旅游品牌,实现绿色转型、绿色崛起,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旅游产品的文化性、民族性和可参与性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具有明显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对旅游者有着强大的吸引力,通过文化旅游获得精神愉悦、丰富知识的深层次高品位文化旅游活动成为旅游市场的主体,愈来愈受到旅游者的关注与青睐.随着旅游产业对开发文化资源的日益重视,长白山旅游已经完成从生态旅游向文化旅游的转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底蕴愈发厚重,如池北区的新规划项目宝马古城,其中有体验冰雪文化的冰雪公园;有建立在兴国灵应王神庙遗址基础上的遗址公园和金代博物馆,还有体验长白山渔猎文化、木文化的渤海风情园等;池南区的规划项目讷音古城的主体工程已经竣工,讷音古城建立在女真讷音部落遗址的基础之上.从长白山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趋势看,偏重于挖掘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但在开发利用中还只是停留于展示阶段,与此相配套的文化旅游商品仍然匮乏.如敦化市六顶山文化旅游区,核心景点渤海文化园,清祖祠和山神祠都与历史文化密切相关,和这些景点配套的旅游商品却是少之又少.因为缺少与此配套的满族文化旅游商品,这些景点的历史文化内涵仍让人感到单薄.再如珲春防川一眼望三国的观光楼,在楼顶欣赏完美丽的风光后,在楼下的文化馆可以看到对满族、朝鲜族和俄罗斯族文化的介绍,但柜台里的旅游商品却是韩国货,只有一双满族女式盆底鞋和几件出土的金代文物和满族文化有关系,但还是非卖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振兴传统工艺”,为此,2017年3月24日,国务院发布《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传统工艺是指“具有历史传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主要使用手工劳动的制作工艺及相关产品,是创造性的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具有工业化生产不能替代的特性”.传统工艺种类繁多,涵盖衣食住行,遍布各地各族,它是传统文化的物质基础.吉林省省级非遗名录里传统工艺类有126项,包括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另外,它还涉及传统医药和民俗类的部分内容,传统医药有21项,民俗有41项.在当前现代化、城市(镇)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冲击下,很多传统工艺失去其生存的生态环境,濒临消亡的边缘.长白山旅游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振兴传统工艺提供了良好机遇,依靠文创开发利用传统工艺来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结构,将振兴传统工艺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将旅游产业升级建立在开发利用地方文化特色资源之上,延伸开发产品,才能获得牢固的可持续发展根基.文化旅游商品创新及旅游商品市场的发展急切需要开发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为其补充正能量,通过文化创意开发利用满族传统工艺,使旅游商品成为地域特色文化的载体,凝结地域文化的多元性和民族性,可以增强旅游商品吸引力,加快旅游商品的市场扩散速度,激发旅游商品市场的潜在活力.

言而总之:此文是一篇大学硕士与旅游资源本科旅游资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满族和旅游方面论文范文.

乡村旅游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以安顺屯堡为例
作者简介沈亚婷(1991 ),女,汉族,河南商丘人,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开发;刘兴双(1967 ),男,汉,黑龙江肇东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副.

辽宁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策略
邢宏亮辽宁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更是独特的旅游资源 怎样实现非遗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双赢,带来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无不是急待解决的课题 笔者在分析辽宁锡伯族非遗基本状况的基础上,结合辽.

基于文化旅游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于 森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 724000)摘要在社会节奏加快和城市化发展水平逐步提升的时代当中,休闲和娱乐已经成为人们亲近大自然和放松的一种主要方式 而文化旅游作为在旅游当.

数字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摘 要】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能够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转化和应用,具体表现为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渠道;打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限制;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来面貌;充分挖.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