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大学生思想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与高校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有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主题:大学生思想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1

高校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本文是大学生思想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和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和作用类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期刊思想政治教育类期刊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高校最主要的群体是在校大学生,的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在新形势下,高校应着力于建设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良好育人功能,探索有效途径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

教育部和共青团在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强调:“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校园文化的作用不亚于课堂教学文化,他们共同发挥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作用,它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分为激励功能、凝聚功能和导向功能,这三项功能相辅相成,均有助于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确保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保障我国人才发展战略的真正落实.

校园文化是一种文化氛围,它使生活在其中的大学生们的意识形态、精神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心理素质等五个方面,在潜移默化中与我国所倡导的主流文化保持一致.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其积极的一面是,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增强效果的作用,消极的一面则是,消解或者减弱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各种各样的文化和思想不断交融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面临极其复杂的情况.在这种形势下,笔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将研究重点放在高校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上,只有认真研究和透彻分析问题,才能切实发挥高校校园文化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消除其负面影响.由此可见,探索创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文化的定义纷繁复杂,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指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人类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制度.综上所述,文化包含了知识、艺术、风俗、道德、法律、能力和习惯.

高校校园文化属于一种文化现象,是文化的子系统,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与学校建立与发展同时同步,它是指全体师生员工在大学校园这个空间中进行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互相作用、共同努力、奋斗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成才为目标的一种文化.通过学习和这几年的辅导员工作实践,笔者认为高校校园文化这个整体由互相影响、紧密联系的四部分组成,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从这四种文化着手.

二、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革命传统教育、党的基本理论教育、时事政策教育这三种教育模式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采用的是传递式、接受式教育,虽然对培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各种新媒体的传播和应用,给大学生们带来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夹杂着不少不良的负面的糟粕的内容,侵蚀着我们的高校思想阵地,深深地影响着学生们的思想与价值取向.曾经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方式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需求,我们有必要在继承和发扬过往优秀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开拓思路,采取新的举措让有形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变为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潜移默化的无形之中得到正确引领,也把我们从以往枯燥单调的政治思想教育方式活动中解放出来,增强政治教育的效果和说服力.

1.高校校园物质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物质保障.在校园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具体环境,如校容、校貌等,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大学生,也改变着他们,同时也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审美品位,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和生活状况.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曾指出:“我们在人与人之间所见到的精神上的差异,是由于他们所处的不同的环境,由于他们所受的不同的教育所致.”大学生们生活在温馨的校园环境当中,能够切身感受到整洁的校容校貌所传达出来的人文精神,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品行.因此,提高校园建筑和教学设施的完善将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有助于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并积极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2.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认同.全校师生普遍认可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想道德品质,我们称之为校园精神文化,它持久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也深刻地影响学生的行为方式.

文化心理学认为认同是指具有相同文化和教育背景的人能够在交流过程中,相比较其他人而言,更容易理解对方的思想,并在思维方式和外在行为等多个方面有趋同的现象.认同可分为三个层次,浅层次是某种习惯或行为的认同;中层次是某些思想观念的认同;深层次的是信仰、信念的认同.纵观我国著名高校,无一例外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富含凝聚力和生命力的信念和认同,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南京大学(创建于1902年):“诚朴雄伟,励学敦行”,这些独有的精神文化不断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笔者认为将校园精神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使大学生们在信念与信仰上达到契合和认同,同时结合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够使精神文化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持久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校园文化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出良好的精神环境.

3.高校校园制度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条件.高校校园制度是在长期的办学中高校管理部门在严格按照国家大政方针、法律法规、部门政策的基础之上,归纳总结自身发展的宝贵经验,同时借鉴其他高校先进的校园制度,建立的一系列相对完整的规章制度所共同构成的体系.

校园制度文化可分为两种,即有形约束和无形约束,它们无时无刻不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形成约束力.有形约束是指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原则,它为学生活动划定了一定的范围,明确指出了学生在校期间应当遵循的纪律原则、行为准则,要求学生们按照学校的规定和社会的要求去做事,改变不良行为.无形约束则指学校控制舆论氛围,并不断地监督和引导舆论走向.它将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学校教育教学理念、善恶是非标准通过传统媒介和新媒体媒介宣传出去.

综上可以认为,将校园制度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机结合,引导校园舆论,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力,不断地塑造大学生良好的人格与意指品质,能够有效促进其思想政治教育.

4.高校校园行为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手段.高校是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绝大多数的教师都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信条,他们不仅有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品德情操,在教学和科研活动当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大学生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通过自身行为来引导大学生培养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树立起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对策

1.优化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以实现环境育人.当我们走入一所高校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校园内的各种建筑、雕塑、园林、花草等景观,感受到这所高校的物质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环境就像一本无声的教科书,多彩而立体,对大学而言极富吸引力,大学生能够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和影响,帮助大学生感受到浓郁的文化传统,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品位,使其受到积极的影响和启迪,自觉地与学校的教育目标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心理品质等方面保持同步,进而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塑造健康的心理,传承历史人文精神,从而保证顺利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高校致力于创建良好的校园物质文化,首先应当了解学校的历史和传统,认真解读培养目标,对校园环境进行精心的规划和布局,力求在校园内构建起具有自身特色的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景观和内涵丰富的标志性建筑,如清华大学的清华园、北京大学的未明湖、贵州大学的鲁迅塑像等,这些校园景观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美感,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高度契合,将美学、历史与人文价值进行高度融合,实现环境“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其次,要建设好校园的文化设施还有与学校自身的现实定位与需求相结合.

2.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以实现文化育人.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一所大学的师生员工所认同的一种深刻的稳定的持久的群体意识,包括共同的理想与信念,价值与情操,它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高校师生在长期的教学、工作、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并能够通过学生的自觉行为不断地得到传承和发展.它是一种深层次的内隐的文化,涵盖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发展目标、学术风气、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传统作风等,其核心在于其思想的先进性.

一所学校的历史传统和精神氛围是其最具特色的标志,可以称之为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学校的理想追求和人文气象对学生心灵上的影响最为深刻,由此学生对校园产生归属感和使命感,从而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永久的生命力、强大的凝聚力,形成发展的合力.

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要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对大学生进行党史、国史、校史的教育,使其深刻地了解学校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根据学校规划和发展目标提升自我,从而不断地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在大学生当中形成爱党爱国爱校的良好氛围,继而为发展校园精神文化创造强大的发展动力.

当前,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校园环境逐步开放,各种文化不断激荡,社会的公众价值观和心理状态也随之发生着改变.大学生的心理复杂、问题凸显、情况多变,价值观不稳定,并且较容易产生逆反心理.高校应针对大学生的特点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对其思想困惑进行正确的疏导和引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其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与德育教育也是紧密联系的,二者之间互为补充,也能彼此促进.一方面,学校德育影响、改造着校园文化.反过来,校园文化也不断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而创新形式.学校的德育工作通过开学典礼、军训、升国旗、唱红歌、党校培训、学雷峰志愿服务等一系列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在校园内营造出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德育氛围.

要创新必须先继承,弘扬传统的校训既要强化四风建设,即校风、学风、教风、作风建设,也要加强学校的校史、校训、校歌、校徽、校庆、校友会等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传承优良传统,优化人文环境,和谐人际关系,创造舆论氛围等.如北大“爱国、、科学和创新”的精神,山西师范大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精神,激励一代代学子奋发图强、报效祖国.

3.健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以实现管理育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校校园建立制度的目的是规范、约束、引导校园师生员工行为,维护高校正常教学秩序.它是专门根据教育目的和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要而制订的,它从制度上约束着学生,使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言行,以符合学校和社会的要求.实践证明,学生在制度完善、校纪严明、管理严格的学校中,学生不遵守校纪校规的意识较弱,迟到、早退、旷课、考试的情况和酗酒、等不良现象也少之又少.建立良好的校园制度文化必须从两方面着手.

首先,校园制度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通过校园制度来体现其意志,全体教职工和学生需要遵循制度,以此来实现学校利益,制裁那些恣意妄为、破坏其制度的人.制定校园制度需要坚持走群众路线,与此同时,还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并预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坚决避免“一刀切”的做法.其次,校园制度要遵守法律法规.学校为了能够制定出符合集体意志的政策和系统科学的校园制度,就要依据国情、校情等客观实际,遵循一定的办学规律,充分发挥实事求是的精神,遵从管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的规律.此外,这些校园制度和行为准则不仅要做到合乎情理,还要方便师生在实际教学和学习中运用,并将随着学校的发展得到不断的补充,并日趋成熟和完善.

4.改进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以实现服务育人.校园行为文化是指在学校日常生活中,师生的日常言行和开展的各种娱乐性、学术性活动,它是人们接触最多、最直接的校园文化形态.校园行为文化处于社会大文化的影响下,不仅要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与支配,还会起到反作用.为了改进校园行为文化,我们可以从开展文化活动做起.校园文化的载体之一是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够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积淀人文底蕴,还能充分调动起师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师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校园文化所带来的精神和气质.因此,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统筹规划,精心设计并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学术科技活动和文娱体育活动,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第一,高校应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和“创先争优”、“三抓一促”主题实践活动,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重大节庆日为契机,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如大学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征文活动、廉政文化作品征集活动、学雷锋系列活动、“两学一做”专题交流会、“学理论,知团情”知识竞赛、诚信售卖、手环督学—21天上课不玩手机挑战赛、“参观彭真故居,缅怀革命先烈”等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第二,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丰富学生们的第二课堂.加强社团的制度建设,制定学生社团组织管理条例,以保证社团有序、健康的发展.社团活动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起到丰富校园文化的作用,是对课堂教育的一种扩展.例如,学习型社团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补充课外知识,提高技能;娱乐型社团活动可以减轻学生内心的压力和不良的情绪,帮助大学生恢复身体正常.此外社团成员之间互帮互助,激励彼此,他们的个性、特长以及爱好,都能在各式各样的社团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现.学生社团活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及合作竞争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准和道德情操.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指出:“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社会实践活动是校园文化活动向社会的延伸和扩展,是大学生主动接触社会、磨炼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良好途径.此外,还应倡导大学生通过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来服务他人、锻炼自我,开展社区共建、帮老助幼、环保服务、支教助学、卫生防疫等一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在服务祖国的同时,锻炼自我,增长才干.健康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融洽的人际关系、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等都需要在实践中形成和建立,并随着实践的深入而发展和完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服务工作都有助于大学生将理想转化为现实,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之中.

四、结语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高校校园文化是教育教学在校园这块园地范围内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的综合反映,它在潜移默化中对师生的思想品德、价值取向、行为表现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实现文化育人.因此,每一位高校辅导员师都要善于用高校校园文化这一有力武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索与创新!

此文结束语:此文为一篇大学硕士与大学生思想本科大学生思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和作用方面论文范文.

网络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张泽宝(电子科技大学 数学科学学院,成都 611731)摘 要网络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发挥要始终坚持突出一个永恒主题,提高两个群体素养,贴近三个有效载体,努力实现新媒体的运用与网络思政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和“源”,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刻的文化属性,加强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校园文化、新媒体建设,是推动中华优.

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作用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
“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作用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程一祥(新疆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摘 要高校是.

校园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未来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肩负着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 校园文化建设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在内,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由.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