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教学类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和叙述和虚构:小说教学的核心要素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教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2

叙述和虚构:小说教学的核心要素,该文是教学类有关开题报告范文与虚构和核心要素和小说教学类开题报告范文.

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外语教学期刊教学论文范文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小说教学教什么?历来是难题,由于小说篇幅长,样板效应差,因此,小说教学五花八门.常规教学就围绕“三要素”进行分析,创新教学就围绕着细节品读;课程上完了,往往学生只记住几个常识或者对本节赏点有些印象,换篇小说自读又雾里看花了.那么,小说教学教什么,怎么教?基于实践,做如下探讨.

在一线教学中,教师更关注内容,即所谓一中心(主题)、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这是现实主义文学观念对小说的认识,也小说教学的传统思路.而在现代小说理论中,小说是“心灵的历史”,是语言的艺术,它的本质特征是叙述与虚构.因此,教学要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人手,探讨这一篇小说的独特魅力.以《祝福》《十八岁出门远行》为例,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分析祥林嫂这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底层女眭形象,深受封建礼教的残酷迫害;分析“我”成长中的迷茫,新世界的混乱无序等.即所谓的主题.但纵观文学史,这类题材的作品并不鲜见.那么《祝福》《十八岁出门远行》何以独特?我们可以从“叙述”与“虚构”角度人手进行分析.

一、注意叙述

1.视角

视角,即作者站在什么位置表现写作对象.《祝福》的独特就在于叙述的双重视角:作者笔下的“我”所看到的祥林嫂的悲剧命运.鲁迅不仅仅表现了祥林嫂的悲剧,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知识分子视角下的悲剧,人人都是凶手而不自知,“我”的无能为力也是帮凶.因此,教学中,我们应该强调“我”眼中的故事与“别人”眼中的故事的不同.《十八岁出门远行》的视角独特在于儿童视角(未成年人),“我”的经验与现行世界的冲突,由冲突带来的各种混乱.特别要注意区分“我”的世界与司机的世界的不同.

除了书中人物,还有一层不同,即读者与作者的不同,读者阅读期待与作者笔下世界的不同,读者的阅读体验与作者的深沉表达的不同.

2.情节的推进

理解了小说的视角,相当于窥见了作者的意图,对小说的整体布局有了把握.但小说并非作者思想的简单印证,它有自己的表现方式.这就是伟大作者笔下的经典人物“非如此不可”的原因.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小说的基本单位——情节是如何组织推进的.

在《外国小说欣赏》中将情节定义为:有因果关系的一系列事件.那么,小说是如何在因果律下组织起来的?传统小说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开端——发展————结局,颇有些单调,如何增色?一种是突发事件.一种是摇摆延迟.

何谓突发事件,突如其来的事件打破了生活的常规.《祝福》中的祥林嫂两度丧夫把她的生活打入了地狱模式.《十八岁出门远行》也是来了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人生的转折突如其来,强化了主人公在变化之中的种种努力以及努力的苍白.

何谓摇摆延迟,摇摆意味着小说在运行时,不是毅然决然地向前奔突,而是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呈现犹疑不定的状态.我们细读《祝福》,就会发现作品在“幸福”与“不幸”之间摇摆,短暂的幸福之后是更深重的不幸,在这样的摇摆中,死亡成为了祥林嫂的解脱.当然除了大摇摆,还有重复出现的物件也成为摇摆的道具.比如:《祝福》的“福礼”等.《十八岁出门远行》则属于轻微摇摆,未知的旅馆总在前方,它将各种突发事件导向初心.

二、说清虚构

1从真实中走出来

传统小说写得再接近真实,也不是客观真实的.它是作家虚构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时间是扭曲的,空间是独立的,人物是加工的.

小说中最常见的时间有两种,一种缩写,沧海桑田弹指一挥间;一种是扩写,长篇累牍不足以表现一刹那.《祝福》就存在这两种时间的错位,对于“我”来说,前后只有我回乡“过年”又离开的4天时间;对“祥林嫂”而言,小说里渡过了她的后半生.祥林嫂苦难的半生对我来说仅仅是一天里的内疚,旁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十八岁出门远行》并没有具体的所指,它可以是十八岁的任何一天,故事浓缩在黄昏这个富含意蕴的时刻.

空间,也就是环境,《祝福》中的鲁镇是中国农村的缩影又独立于任何具体农村,它没有行政区划的归属.生活在这里的都是普通人.鲁迅给鲁镇的调子是灰色的、压抑的.故事就在这样的不动声色中展开.《十八岁出门远行》的马路就真的是“在路上”了,它是一条通向远方、群山环绕的公路,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

人物,祥林嫂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国妇女的典型代表,浓缩着时代的悲剧.十八岁的“我”是未成年向成年过渡的一个人物符号,没有姓名,没有来处,只有下巴上那几根的胡须暗示着我的性别,遍体鳞伤昭示了我的际遇及未知的将来.

2.语言的艺术

小说是把故事呈现给读者,而不是把思想灌输给读者,然后印证思想.因此,对小说语言的解析至关重要.

《祝福》的语言有两种,一种是故事性的,一种是议论性的.前者较缓慢、沉默,灰色调;后者激烈、冷峻,黑色调.

故事性的语言可以细品祥材:嫂的语言.祥林嫂的话言描写一共出现了三处,还有三重变化.第一次在鲁镇做工的祥林嫂是沉默的、无言的,浑身的力气是她存在的价值;可第二次回到鲁镇,祥林嫂变得爱和人说话了,她的存在已经变成了无意义的唠叨或者苍白的笑料;等到作者见到祥林嫂的时候,她已经变得自言自语、神神道道的了,无所谓的语言成了杀人的道具.细细品味三处描写与三重变化,内蕴丰厚.

鲁迅觉得这样还不够,人物不足以表达思想,所以他将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在议论性文字里,也使得小说“又尖又冷”,像一把尖刀直插人心.

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鉴赏了许多天,早 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但从人们的笑影上, 也仿佛觉得这又冷又尖,自己再没有开口的必要了.

《十八岁出门远行》语言风格就带有先锋的破坏性质,用粗鄙的言语去消解经典,因此,通篇小说带有青春期特有的满不在乎、叛逆、天真.教师不是要带着学生去品味细节下的意义,而是去寻找荒谬的感觉.

总之,丰厚的内蕴让小说可教学的点多多,反而让教师难以取舍.教师应该找到内容与形式的连接点,带着学生一起解读“这一篇”小说的独特魅力,进而让学生把注意力从内容转移到形式,使“叙述与虚构”成为学生读小说时能拥有的视野.

★作者通联:福州市教育研究院.

此文总结,该文是关于教学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虚构和核心要素和小说教学相关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漫谈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日益提高,学科核心素养理念被提了出来,并且很快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 现阶段,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以及教师投入了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中,且取得了一系列可观的研究成果 从语文教学.

逃离的方向:小说能走向哪里谈鲁敏《奔月》与其他
奔月开篇就是一起“事件”,用齐泽克的话来说,事件就是日常生活的意外a,是对日常的一种对抗 意外的车祸发生了,一个叫小六的女人失踪了 紧接着,又是一起“事件&rdqu.

游戏课堂:英语教学的另一种方式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总是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习更多的知识,因此恨不得将一节课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讲解知识 实际上,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和范围是有限制的 他们不可能在一节课里.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刘益芳在社会经济不断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人才要求也日益提高,这也就使得教育领域中,教师不能够只单方面地为学生传授课本知识,还应注重情感与价值观的树立,在增强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学数.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