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图书馆服务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和城市图书馆服务网络构建以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为例相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主题:图书馆服务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5

城市图书馆服务网络构建以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为例,本文是关于图书馆服务自考毕业论文范文与网络构建和公共图书馆和城市图书馆类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图书馆服务论文参考文献:

图书馆服务论文参考文献 网络营销相关论文网络论文城市规划毕业论文城市规划杂志社

柯欢玲

(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055)

[摘 要]通过对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背景、 部分城市服务体系建设先进经验、 广州市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实践进行分析, 指出了当前城市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问题 — —区域发展不平衡、 教育系统资源利用不足, 研究了未来城市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趋势: 财政跨级投入和资源数字化促进区域文化均等发展、 部门合作加强教育系统资源活化.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 总分馆 体系建设 图书馆联盟 文化教育部门合作

[分类号]G258.2

1 背景

广州图书馆、 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是广州市两间独立建设的副省级图书馆, 分别于1981年、 1996年建馆.作为重大文化惠民工程, 两馆新馆分别于2012年底、 2015年中对外开放.开放短短几年, 接待读者量、 文献借阅量、 开展阅读活动场次三项重要业务指标连续三年居全国同类图书馆首位.随着两间市级图书馆新馆的建成开放、 馆舍的扩大,两馆的服务效益不断攀升, 对全市公共文化设施起了很好的带头和辐射作用.但是, 社会效益的全面提升仍受馆舍的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的制约, 较难辐射较边远的花都、 从化、 增城等区.为此, 在不增加财政支出压力的前提下, 广州地区市、 区两级图书馆自建馆伊始, 便开始以主馆为总馆, 通过建设联合分馆、 图书流通点、 汽车图书馆服务点等服务模式, 逐步构建起阅读服务网络.

2 部分城市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先进经验

广州在总分馆服务建设方面起步较早, 但发展的结构性不强, 长时期处于市、 区公共图书馆各自为政、 分散建设的状态.为建设覆盖城乡、 高度共享的图书馆服务体系, 广州市文化广电于2012年重启 “图书馆之城” 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对国内各先进城市进行考察学习, 寻求适合广州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发展模式.

2.1 统一管辖、 按需分工服务的 “香港模式”

香港公共图书馆系统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 (以下简称 “康文署” ) 统一管辖, 按照 《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 , 行政中心设于香港图书馆, 图书馆馆舍面积近3.4万平方米, 藏书200万册以上, 是香港公共图书馆系统的核心与信息枢纽; 每40万人增设一个主要图书馆,现有大会堂、 九龙、 沙田、 荃湾、 屯门、 天水围6间,每间3000平方米以上, 藏书30万册以上, 主要提供公共图书馆的基本服务和设施, 设有参考图书馆,提供全面的参考资料和服务, 满足区域居民资讯、学习和休闲的需要; 每20万居民设立一个分区图书馆, 目前有中西区、 东区、 南区等30间, 每间2900平方米以上, 藏书14万册以上, 主要为居民提供一般读物与基本参考资料; 小型图书馆是分区图书馆的补充, 现有小西湾等32间, 每间50平方米以上,提供基本的图书馆服务; 在无固定馆舍的区域, 则由12辆流动图书馆 (书车) , 将公共图书馆服务延伸到香港岛、 九龙和新界等区内图书馆服务较缺乏的地方.

香港公共图书馆系统中并没有象征统领业务的总馆, 而是由康文署统筹整个公共图书馆系统的人、 财、 物, 统一采购、 统一编目、 合理分配文献资源.由于版权保护的关系, 电子资源根据购买协议, 共享有限.不同类型的图书馆之间实现纸质文献通借通还, 但没有隶属关系, 而是根据不同的规模和地域进行分工, 形成不同的馆藏和服务特色.[1] 由于香港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核心在政府部门, 而不是图书馆, 所以能对人力资源、 运营经费和设备建设进行更高程度的把控和管理, 同时对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服务的均等化更具优势.

2.2 多方投入、 统一调配的 “禅城模式”

2002年佛山市行政区划调整后, 佛山市中心城区禅城区的面积扩大到原来的3倍, 服务人口扩大近5倍, 迫切需要扩大图书馆的服务面积和规模来满足市民的阅读需求.在原有馆舍的限制下, 区图书馆开创性地提出了建设以禅城区图书馆为主馆的图书馆群, 即 “禅城区联合图书馆” 的设想, 以达到每10万常住人口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的目标.设想得到了区政府的支持, 以区财政为主导, 吸引多方投入, 人、 财、 物归由主馆统一管理、 统一调配,管理人员统一由主馆派出, 采用统一的服务平台,统一资源采购, 统一服务标识, 分馆复制主馆的服务模式, 主要承担日常开放和咨询服务, 根据不同街镇不同的服务人群, 提供特色馆藏和服务, 如少儿图书馆、 金属图书馆、 童装图书馆、 警营书屋等,相当于主馆的派出机构和特色分支. [2]

“禅城模式” 解决了人员、 财政分灶吃饭、 各自为政的弊端, 统筹了人员和经费使用; 贴近服务对象, 提供特色服务, 统一风格和标识, 形成了图书馆连锁服务品牌.

2.3 政府主导、 跨行业服务的 “嘉兴模式”

嘉兴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是2011和财政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 主要是以嘉兴市图书馆为中心馆的 “中心馆-总分馆” 体系, 以及覆盖全地区、 跨行业的图书馆服务联盟.

2.3.1 “中心馆-总分馆” 体系

这是一个层级式的业务管理体系.第一个层级是以嘉兴市图书馆为中心馆、 下设县 (市) 图书馆为联盟成员的松散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由中心馆制定本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规划, 组织业务培训, 协调业务工作, 进行发展评估等. [3] 第二个层级是以嘉兴市图书馆和各县 (市) 图书馆为总馆, 辖区内的乡镇图书馆为分馆的紧密的总分馆体系.在不改变原有的行政隶属和人事财政关系的前提下, 由上级政府主导, 上、 下级政府共同出资, 总馆负责分馆文献资源的采购、 分编和加工, 指导和协调读者服务工作, 分馆以一线读者服务为工作重点, 总分馆之间实行文献通借通还. [4]

2.3.2 嘉兴图书馆服务联盟

嘉兴图书馆服务联盟由嘉兴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扩展而来, 是以数字图书馆为平台, 通过与学校、 企业等其他行业系统的图书馆联合, 实现数字资源共建共享, 并兼顾纸质资源共享的跨系统的松散型图书馆服务体系.

嘉兴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是从紧密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逐步扩大到松散的跨系统图书馆联盟, 同系统内重视文献资源统一采编, 跨系统间重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 “嘉兴模式” 由政府主导、 行业联合, 业务核心主要在嘉兴市图书馆, 以业务协调为主, 对于联盟内部的协调, 尤其是跨行业的图书馆, 约束不大, 对人、 财、 物的统筹和调剂力度有限.

2.4 先进城市经验小结

从香港、 禅城、 嘉兴以及其他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比较可以看出, 政府统一管理、 按需分工服务的 “香港模式” 是理想化的, 适用于只有一级财政支出、 地区发展较均衡的城市; 多级投入、总馆统筹的 “禅城模式” 是高度统一管理的, 适用于地域跨度小、 财政投入较为集中、 中心馆凝聚力强的地区; 嘉兴政府主导的 “中心馆-总分馆” 体系、 跨行业服务的图书馆联盟, 更适合地域跨度较大、 公共文化服务为主、 跨行业投入的城市.

3 广州市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实践

广州这种超大型城市更适用嘉兴式的 “中心馆-总分馆” 模式和图书馆联盟模式, 而因广州文化和地区发展的特点, 也可能衍生出 “广州模式” .

3.1 实现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

2007年, 广州图书馆在 《广州市社区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2007-2010年) 》 中提出, 构建以市、 区 (县级市) 、 街 (镇) 、 居委 (村) 四级公共图书馆及其馆外服务点和数字网络为基础的覆盖全市、 互通互联、 资源共享的 “图书馆城域网” .

2009年通过调查发现, 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存在自动化系统、 馆藏条码信息、 读者数据存储格式不统一的问题.对此, 通过统一全市公共图书馆业务数据标准、 建设统一业务系统平台、 构建集群网络平台、 制定业务协作规则、 建立异地容灾备份等步骤, 在2010-2011年间完成通借通还平台搭建.2010年起, 全市公共图书馆按照图书管理系统、 馆藏书目数据、 读者信息数据 “三统一” 的原则, 逐一实现数据规范、 业务协调. [5] 2012年市、 区两级公共图书馆均加入通借通还平台.随着全市流通的纸质文献数量的逐年增加, 读者就近借书的便利性和满意度相继提升, 图书馆集群化服务的效益不断彰显, 奠定了 “图书馆之城” 的建设基础.

通借通还服务随着市、 区两级公共图书馆的分馆不断增加而逐渐扩大.市民只要凭借广州市内任意一家公共图书馆*的借书卡, 即可在全市任意公共图书馆享受同等的图书馆服务.

3.2 相关法规、 规划的制定

为了推动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法制化、 规范化, 将市、 区公共图书馆先进的服务理念、工作经验推广到全市, 大力推进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构建和发展, 2012年, 广州市重新启动 《广州市图书馆条例》 (以下简称 《条例》 ) 《广州市 “图书馆之城” 建设规划》 (以下简称 《规划》 ) 编制工作.经过专业人员起草、 多次的行业座谈、 部门协调、 专家论证和征求公众意见, 2014年 《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 获市人大常委会全票表决通过, 2015年, 《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 《广州市 “图书馆之城” 建设规划 (2015-2016) 》 正式实施. 《条例》 对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责任主体、 服务网络结构、 管理模式、 建设规模和建设方式、 人力资源保障以及考核评估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 [6]

《条例》 规定了以市级图书馆为中心, 区级图书馆为区域总馆, 街镇图书馆为二级分馆, “图书馆之城” 雏形初现. 《规划》 对全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网络的建设作了时间安排: 2015年完成全市统一的 “广州数字图书馆” 门户和全市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 市少儿图书馆推动建立与中小学图书馆的校园联盟, 启动区域总分馆服务体系试点建设; 2018年完成区域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 完成80%以上分馆通借通还改造, 推动建立主题图书馆或专题馆藏建设; 2020年全市镇街图书馆全部实现通借通还, 建成 “图书馆之城” , 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效益, 实现服务绩效大幅度提升. [7]

3.3 广州模式的发展

按照 《条例》 的安排, 广州市公共图书馆积极建设以市级图书馆为中心, 区级图书馆为区域总馆,街镇图书馆为二级分馆 (为了避免重复建设, 省、市、 区公共图书馆所在的街镇可以不设立分馆) 的“中心馆-总分馆” 服务格局.

3.3.1 “一个体系、 两级财政、 设施、 四级服务”公共图书馆体系

根据 《条例》 的规定, 市、 区两级政府为本级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责任主体.区级政府还承担着街镇图书馆以及本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建设责任.即市级财政承担市级公共图书馆的设施设备、 人力资源、 文献资源和运行维护等投入; 区级财政承担区及下属街镇公共图书馆的设施设备、 人力资源、 文献资源和运行维护等投入, 并因地制宜地推进社区 (村) 图书室或服务网点建设.从而形成“中心馆-总分馆” 服务体制, 市、 区两级财政投入,市、 区、 街镇馆舍设施, 市、 区、 街镇、 社区 (村、24小时自助、 流动) 图书馆四级图书馆服务的 “一个体系、 两级财政、 设施、 四级服务” 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3.3.2 广州市未成年人图书馆服务的发展

为了保障未成年人的文化权益, 《条例》 第十四条对少儿图书馆 (区) 作了专门的规定.市级政府应当设立少儿图书馆, 区级政府可以设立少儿图书馆, 中心馆和区总馆应当设置专门的少儿阅览区.

实际服务中, 由于少儿服务网络的建设由来已久, 且少儿文献的专有特点、 经费来源等原因, 在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在较边远的花都、 增城、 从化、 南沙、 黄埔、 白云6个区建设未成年人图书馆总分馆服务网络, 为 “广少图联盟” .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专为区总分馆服务网络搭建区域模块, 配备纸质文献逾150万册, 并根据实际需求的扩大而增长.

在多方努力下, 2016年4月20日, 广州市图书馆学会第七届理事会议决议通过, 正式成立广州市图书馆学会未成年人图书馆服务专业委员会 (以下简称 “未委会” ) .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充分发挥多年来在未成年人服务合作发展的基础积累和经验优势, 成为未委会挂靠单位, 广少图吴翠红副馆长担任主任委员, 另有8名副主任委员和委员, 分别来自各级公共图书馆和高校、 中小学图书馆界.未委会成立后, 建章立制, 规范全市未成年人图书馆服务有序发展; 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和学术研讨会, 分享未成年人图书馆优秀服务案例; 每年组织两次以上全市未成年人图书馆从业人员培训, 对全市未成年人图书馆法律法规、 发展趋势和工作实务进行解读, 并组织了现场教学和上机操作, 定期考核评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并通过评比, 促进了相互学习和业务提高, 使广州市未成年人图书馆事业踏上一个新台阶.

3.3.3 跨越文化教育系统的图书馆联盟

2013年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率先尝试与市教育局合作, 在执信中学、 广雅中学等9所市属中学进行校园智慧图书馆试点建设.由政府出台鼓励政策, 向少儿图书馆、 学校分别投入购书经费和设施经费; 由少儿图书馆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纸质图书和电子资源; 学校落实15平方米以上的场地和安保工作; 合作技术单位为学校度身订造图书馆和书架, 建设阅览环境和监控门禁, 形成政府、 少儿图书馆、 学校、 技术单位四位一体的服务模式. [8] 加入校园智慧图书馆的学校, 在图书馆悬挂 “广少图校园智慧联盟” 标识, 统一使用少儿图书馆提供的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和读者服务平台.2014年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数字资源接入广州市教育专用网, 全市学校师生可以随时使用少儿馆的电子资源.校园智慧图书馆是文化、 教育跨系统合作的 “高、 精、尖” 模式 (高技术水平、 小而精悍、 走在前列的跨系统合作) .

2016年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在经过实地考察和紧密筹备后, 8000册优秀科普、 文化图书在原汽车图书馆服务点花都区罗仙村办小学, 建设为学校分馆, 为全校两百多名学生配备每人不少于28册,每周不少于40小时的图书借阅和指导服务.这是在流动图书馆服务效益全国居首的广东省内, 第一个由流动图书馆服务点升级为公共图书馆分馆的学校, 也是自 《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 正式施行后, 第一个联入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与全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的学校, 实现了文化、 教育跨系统的资源高度共享. [9] 在未委会的指导和推动下, 2017年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与区级图书馆联合, 相继在黄埔区深井小学、 从化区团星村小学、 花都区花东镇中心小学等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建立二级分馆, 分别为学校学生提供5000~10000册纸质文献和不少于10T的少儿数字资源, 并且根据不同学校的教学特色和学生特点, 提供特色馆藏和配套的阅读推广活动.学校作为少儿图书馆的直属分馆或区域总馆的二级分馆, 即加入了 “广少图联盟” .边远地区的孩子足不出校, 即可平等地享受市、 区两级公共图书馆丰盛的文化大餐.

由此, 广州形成了以市级公共图书馆为中心馆, 区级公共图书馆为区域总馆, 街镇、 学校及其他类型分馆为二级分馆的服务体系. (如图1所示) 市图书馆学会、 未委会为重要的行业指导, 引领区域图书馆、 未成年人图书馆发展.市少儿馆作为未委会的挂靠单位, 作为校园联盟的核心, 充分发挥行业领头羊作用, 并在文化教育两领域的合作共建中起了重要的沟通纽带作用.

3.3.4 走出广州, 文化帮扶兄弟城市

为丰富贫困地区文化资源, 缩小城乡知识鸿沟, 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走出广州, 甚至走出广东,文化帮扶贫困地区.一是2013年在清远市图书馆、清远市少儿图书馆分别建立清远分馆、 清远少儿分馆, 为两馆分别配置图书2.8万册、 2.5万册, 向清远市图书馆读者开通远程电子资源服务, 包括中少快乐阅读、 中华数字书苑、 乐儿数字资源、 健康运动大富翁、 广州记忆等12个少儿电子资源库服务.清远市少儿只要登陆清远市图书馆网上账户, 便可自由利用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丰富多彩的少儿数字资源.二是与中国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合作, 在连州市建设龙坪镇中心小学、 西江中心学校两间电子阅览室, 在广西崇左市建设龙州县武德中心小学、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石景林校区两间电子阅览室, 由当地学校提供场地, 致公党广州委员会提供资金购买设备, 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为当地中小学校开通远程教育和数字资源.

3.4 广州市建设实践小结

通过 “一个体系、 两级财政、 设施、 四级服务” 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 全市图书馆网络进一步健全, 服务效益不断提高.2017年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接待读者2098.29万人次, 累计注册读者278.75万人, 外借文献约2653.26万册次, 分别同比增长30.30%、 23.91%和20.94%.广州市级两馆服务指标已超越美国最大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 —纽约公共图书馆.其中, 2017年全市少儿图书外借量共1406.11万册次, 举办少儿读者活动5589场, 在全市外借文献量和举办读者活动场次中占比均过半.未成年人图书馆服务效益异常突出是 “广州模式” 的一大特点.

4 城市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

以广州为例, 虽然通过服务体系建设, 全市公共图书馆持证率、 到馆人次、 人均外借册数、 读书活动场次等服务绩效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但是, 仍出现了地区发展不平衡、 教育系统资源利用不足等问题.

4.1 文化投入经费不均, 区域发展不平衡

在市、 区两级政府高度重视、 《条例》 《规划》 的纲领性指引、 从业人员的积极努力下, 近年来广州市公共图书馆出现了高速发展.但是, 却出现了基层图书馆投入经费不足、 发展不均衡 [10] 等问题: 全市公共图书馆的增长主力在两间市级图书馆; 黄埔、南沙等高新技术区域, 分别在设备和人力资源方面加大了投入, 街镇图书馆有了一定的发展成效; 花都、 从化、 增城 “北部三区” 的文化资源较为缺乏, 读者需求大, 但政府投入有心无力; 市中心城区越秀、荔湾、 海珠、 白云 “老四区” 由于靠近省、 市图书馆、文化资源竞争、 投入不足等原因, 发展较为缓慢.

4.2 图书馆联盟的主推力在门, 教育系统资源利用不足

公共图书馆由于在门的长期工作和服务经验, 在图书馆建设中更加得心应手; 而教育系统中的中小学图书馆, 由于人力资源和经费的投入不足, 学校图书馆长期处于边缘地带, 图书馆员多数由语文老师, 甚至由家委会代管, 建设经验不足.这就决定了, 在文化教育两部门合作的图书馆联盟中, 建设和服务的主要推力在门这边, 学校常常处于消极和被动状态, 教育系统的文献、 读者、 活动等资源往往处于半 “雪藏” 的状态.因此, 图书馆联盟的工作范畴不够大, 目前主要的服务效益由公共图书馆配置给学校分馆或校园智慧图书馆的图书产生.

5 城市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未来发展趋势

从各城市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发展看来, 目前城市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呈现了区域均等发展、 部门合作加强、 部门资源进一步活化等趋势.

5.1 财政跨级投入促进区域文化均等发展

由于目前财政分灶吃饭, 带来了不同级别之间、 同一级别不同区域之间对图书馆的投入厚薄不均.为了促进区域均等发展, “禅城模式” 采用的是投入聚集方式, 如将区、 镇街、 社区几级用于公共图书馆的投入集中于区图书馆, 由区图书馆统筹人、财、 物等所有投入, 建设分馆; “广州模式” 则明确基层图书馆建设主要资金来源为区级财政, 采用跨级补贴方式, 主要是市财政对花都、 从化、 增城等资源较为匮乏的 “北部三区” 进行地区补贴, 扶持该区的区以及区以下公共图书馆的发展. [11]

5.2 部门合作加强教育系统资源活化

按照学校评估的要求, 每间学校均有一定量的藏书并每年持续增长, 教育系统事实上聚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源, 如何利用起来、 利用好这大量的文献资源, 以及如何调动学校读者的阅读和参与读书活动的积极性, 是一个问题, 也是一个城市的图书馆事业发展持续不断的源泉.深圳市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活化方式, 由市教育局、 市文体旅游局联合发文, 实施 “常青藤” 行动计划, 要求全市中小学图书馆, 加入深圳市少儿图书馆的管理和资源平台,实施文献资源互联共享、 通借通还, 广泛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12] 广州则采用自发联合的活化方式, 比如全国科研教改先进试验学校东风东路小学, 经过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的积极发动和业务指导, 广少图投入首期2500册图书, 学校后续将全校7.8万册图书按照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要求进行数据标准化, 加入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平台, 实行通借通还,发动学生参与 “羊城之夏” 等全市性大型读书活动,呈现了 “文化出前菜, 教育上大餐” 的部门合作趋势.2018年起, 荔湾、 南沙等区多间学校陆续在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发展和努力下, 积极参与全市性读书活动, 将学校原有的图书进行数据标准化,加入全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

5.3 资源数字化进一步促进区域间资源共享与文化均等

纸质文献由于实体化的特点, 受文献传送、 使用次数和实时共享等方面的限制, 相比, 电子资源则有多人、 异地同时和无限次使用的优点.购买和自建数字资源, 使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使用, 超越了文献利用次数和文献跨区域利用的限制, 一次性投入相关的阅读设备, 在文化帮扶方面日益呈现其优势, 如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帮扶清远和连州、崇左, 就是走出本地区, 文化帮扶, 促进区域文化均等发展的有益尝试.

言而总之:上文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网络构建和公共图书馆和城市图书馆方面的图书馆服务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图书馆服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高校图书馆参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摘 要高校图书馆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公共文化资源的组成部分 高校图书馆如何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现状,提出适合发展的对策,如积极并.

新型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
科技的迅猛发展带动着各个领域的创新式发展,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图书馆也开始了改革创新进入到新型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新型图书馆即为数字化图书馆,作为一个全新的科学技术开始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其为一种以多媒体为.

公共图书馆讲座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优势与作用
摘要文章通过挖掘公共图书馆讲座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优势,从重新塑造公共图书馆形象,营造社会和谐氛围;拓展社会职能,推进全民终身教育;拯救阅读危机,促进全民阅读……视角对公共图书馆讲座在公共文化服.

安徽推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验
为了强化协同推进、推广典型经验,确保安徽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7 月31 日至8 月1 日,安徽省在安庆市召开了全省公共文化服务现场推进会,安徽省副省长谢广祥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由省政府副.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