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创新创业类有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与新建本科院校创业教育改革和路径探析有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主题:创新创业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7

新建本科院校创业教育改革和路径探析,本文是创新创业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与本科院校和教育改革和发展路径探析类论文范文数据库.

创新创业论文参考文献:

创新创业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教育改革论文医学教育管理杂志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摘 要]新建本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高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分析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重构创新创业教育思路更新教育理念;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强顶层设计;整合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构建长效机制等几项合理化建议,为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教育理念;教学资源;顶层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6)

创新创业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以来,经历了由高校自发性探索阶段到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发展转型阶段.新建本科院校作为高校中的生力军,正在按照国家要求,积极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创新创业教育与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有许多契合之处,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如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各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概念,甚至是一种教育理念.实践中由于对其内涵的理解不同,便有了多种解读,因此也影响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发展.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汇集学界的不同见解,梳理结果,形成相对统一的认识,为新建本科院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国外关于创业教育的论述

创业教育是由英语中的“enterpriseeducation”翻译而来的,它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其基本内涵是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即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创新精神,以及进行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能力[1].该思想较完整的阐述出现在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关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文件对“求职”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进行了全面阐述.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在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发表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该宣言指出:“为了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关心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不再仅仅是求职者,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至此,创业教育思想趋向成熟,并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国内关于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论述

1999年教育部发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该计划首次提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概念.文件指出:“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初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教育部确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全国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全面开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人才”.2015年在全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把亿万人民的聪明才智调动起来,就一定能够迎来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开始引发公众关注,“双创战略”成为国家战略.2015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强调“把创业精神培育和创业素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实现全社会创业教育和培训制度化、体系化.加强创业创新知识普及教育,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人心.”另外《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把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丰富课程、创新教法、强化师资、改进帮扶,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突破人才培养薄弱环节,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洪大用在《创新创业教育不能本末倒置》一文中指出,创业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题中之义,加强和改进人才培养,就是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能在各个领域建功立业的优秀人才.因此,真正‘建功立业’的人可以说都是创业者.创业的‘业’并不仅仅是‘企业’[2].北京大学校长邱勇认为我们创新创业教育的总目标并不是要培养多少老板,而是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并把这种意识渗透到更广泛的领域中[3].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马德秀认为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时代,高校教育要做的的确不仅仅是‘贴标签’的工作,而应从本质上去改革,去理解,去解决教育观念、教育体系、课程设置等一系列问题.应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在探索未知中获得快乐,让每个高校毕业生心中都种下一棵创新创业的种子,我觉得这比什么都重要,创新创业教育一定不能搞运动式的[4].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峰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关键是理念的培养和环境的支持,要在学科设置、学科交叉和教材改革上做文章,改变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才能真正发挥出教育在创新创业方面的重要作用[5].

综上,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是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包含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创新是前提,创业是途径,二者协调统一,相辅相成.二是新建本科院校创业教育中的“业”不仅仅是指“自主创业”或“企业”,还包含了在工作岗位上的“创造”.三是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不单指一种就业技能的训练和培训,还是一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综合培养.四是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不局限于某个群体,不应该只针对学生,还要针对管理者、教师,应是全员覆盖,这也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契合.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新建本科院校”指的是教育部2000年以后批准设立的本科院校.2016年4月7日教育部发布《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测报告》和《百所新建院校合格评估绩效报告》,报告显示2000年至2015年短短的16年时间里,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含独立学院)共678所,占全国普通本科院校的55.6%[6].新建本科院校以高校转型为契机,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了学校教育综合改革,制定了实施意见,部分院校还专门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建立了孵化基地,搭建创业实训平台,整合师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课程设置等,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还面临以下问题:

(一)教育理念滞后

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建校时间较短,基础相对薄弱,有专科办学经验无本科办学经验,学校在升本之初,在办学定位、专业设置、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存在简单模仿老牌本科院校,甚至是模仿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办学模式的倾向.导致学校管理者片面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为了落实上级精神,迎合上级检查,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校转型发展联系起来,与师资队伍建设联系起来,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联系起来.总体来讲,创新创业教育就是通过为毕业生传授创业知识和技能,拓展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创新也只是学生的事,和教师无关,使得创新教育与学校人才培养、办学定位形成了“两张皮”.

长期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认为,公务员、事业单位才是稳定工作.那些自主创业的学生被认为是学习不努力,不务正业.学校考研教室里的人数远远多于创新创业教育孵化室的人数.再加之网络上负面报道,都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认识局限,弱化了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功能.

(二)教学资源的短缺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既要有基础设施的硬件保障,还要有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创新创业文化等软件保障.新建本科院校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无法和综合型大学相比,这种教学资源的短缺,既有先天性的不足,又有后天努力的不够.究其原因主要为:一是校内职能部门之间缺乏协同,各自为政现象较为普遍.教务、人事、学工、团委和各级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上缺乏共识,办公场地紧缺,师资单一,资源难于整合,合作动力不够.二是缺乏与校外职能部门的协同.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封闭办学”,自成一体,不愿意同校外单位或其他高校合作,一方面担心在合作时人才的外流,另一方面是缺乏合作的平台和项目,合作意识不强.三是与地方党委、政府的协同不够.地方高校的发展,不能没有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样地方的发展也不能缺教育、人才的支撑.但在实践中,由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隶属于省委省政府,人事、财政都归省管,书记、校长的行政级别等同于地方市(州)书记、市(州)长,地方对高校没有人事和财政的管辖权,便形成了“你不管我,我不找你”“你做你的,我干我的”.新建本科院校专业设置没有紧密的结合地方需求、高层次人才资源的短缺,导致地方急需的专业人才缺乏,急需的专家学者缺位,政府委托的重大的调研项目、城乡规划等无人接手,合作能力不足.

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没有相关配套的政策支持、没有充实的师资队伍、没有强大的经费支持、没有形成统一的课程体系等一系列政策保障、组织保障、资金保障、人员保障,就等于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推进发展步履维艰.

(三)教育管理定位模糊

首先,新建本科院校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定位还较模糊,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一是没有设置专门的创新创业学院的高校,多为挂靠教务处,或挂靠学工、团委,或与之合署办公;二是设置了创新创业学院的高校,多为归属管理部门,或归属教学部门,在人员配置上也存在专结合,且专职人员较少的情况.

其次,创新创业教育缺乏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这也是目前学界研究中最多的问题.新建本科院校由于专业设置的原因,较为重视专业基础知识教育,也就是第一课堂教育,弱化专业实践教育,即第二课堂教育,学时设置相对固化.如一门51个学时的专业课程,实践学时不到1/4.另一方面,教学内容专业性过强,缺乏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衔接和互动.二者难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教育体系.

再次,创新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新建本科院校除了顶层设计之外,围绕教育目标任务,缺少一系列的长效机制.如针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与地方党委、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建立的协同育人、协同互动长效机制,创新创业文化引领长效机制等.

三、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有效路径

(一)重构创新创业教育思路,更新教育理念

创新创业教育既不同于传统的应试教育,也不同与单纯的职业教育,它是21世纪新的教育理念.新建本科院校要紧紧围绕转型发展这个有利的契机,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把创新创业教育与学校转型发展、人才培养结合起来.认真思考在新时代如何实现错位发展,把握机遇,如果说2000年后新建本科院校的设立是其第一次生命的话,那么当前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则是其第二次生命,是实现其跨越发展的良好机遇.“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始终把“创新创业”内化于心,又要外化于行.一是在学校管理层面,要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学校转型发展的第一要务,坚持管理创新、教学创新、服务创新,实现管理思维、办学思路的转变,坚持“三个带动”以转变教育思路,即以教师课堂教学带动学生创新、以第二课堂活动带动学生创业、以创新创造成果带动学生就业[7].二是教师层面,要把“强调教师被动传授知识与技能”向“注重激发学生主动寻求创新与创业”的教育思路转变[8],要注重教师社会实践教学能力提升,“育人者必先育己”,广大的高校教师要冲锋在前,以创新的理念和创新的精神、行动带领和影响着学生.三是学生层面,要把“专业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实践”作为学习教育的主导思路.只有不断激发全校师生创新的动力和潜力,学校和个人才能走的更远,发展的更好.

(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强顶层设计

1.围绕办学特色,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强化学科建设和专业布局

新建本科院校升本后,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办学定位,寻找办学特色,实现办学思路的转变.如许多新建本科院校借助升本前的优势学科、专业,或结合地方发展新整合的优势学科,形成了旅游管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环境科学、文化产业、特色植物、生态康养产业、城乡建筑规划、智能制造等专业学科建设为依托的特色优势专业.一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紧密结合办学特色和学科专业建设,要相互融合,协同发展,以创新创业教育带动特色学科发展,以学科专业发展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更接地气.二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要融合专业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不能脱离专业课程而自成一体,专业课程也不能融入太多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而失去专业教育功能.这要求我们的教材编写者、教师在实施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中有的放矢,不能舍本逐末.创新的核心和基础需要知识的积累.三是在专业布局时,要考虑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要有前瞻性.新建本科院校的灵活之处,在于人无我有,人有我专,只有实现了错位和差异化的专业布局,才有可能避免恶性竞争.另外特色专业需要大量的师资,这也为新建本科院校提出的挑战,各高校需要早谋划、早培养、早引进、早储备.

2.结合地方需求,进一步明确人才标准,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为谁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必须明确回答的问题.人才培养是高校五大功能之首.人才的标准是什么?不同时期对人才的衡量标准有所不同.21世纪我们对人才的标准是创新,要具备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新建本科院校要围绕对人才的“创新”要求,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认真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实施路径依赖.在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把国家“双创战略”和《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系列配套文件精神贯彻其中,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创新创业教育在课程开设、学分保障、专业实习实训保障等各项指标保障方面有具体呈现.

3.注重创新发展,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构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

大学是创新人才最密集、创新活力最旺盛、创新创意最丰富的不竭源泉.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时期,大学理应担当起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支撑和推动创新实践.大学作为特殊的社会组织和学术共同体,以学术创新为价值导向,体现为一个高智商、多元化、长时序的复杂组织系统.从本质上讲,大学必须形成持续激发师生创新活力的环境和文化,以满足国家创新发展和人类美好生活的需要.大学一定要依托系统化的制度设计,以保障创新所必需的独立思考、学术自由和自律[9].新建本科院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从完善内部治理抓起,要强化部门之间的协作,提升育人实效,实施内部精细化、科学治理,强化制度约束和激励效用,制度是一个大学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通过规则、制度、文化实现对组织成员的方向引导、动机激发与行为强化,持续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坚强的动力支撑.

4.整合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构建长效机制

充分发挥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学生、教师等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构建多元主体的协同育人和联合培养机制.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发展,需要激发全社会的能量,要进一步发挥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师生多元主体的合力,共建共享教育资源,形成协同育人机制和联合培养机制.新建本科院校可以与企业建立合作,尝试建立“3+1”(3年校内专业学习、1年企业实习实训)或“2+1+1”(2年校内专业学习、1年校内创新创业孵化、1年企业实训)等模式的联合培养机制,将校内专业学习、创新创业孵化与企业实训相衔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加强与社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合作,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拓展培养平台.校内各部门、专业之间要相互协同,实现“一课多师”,深入挖掘各学科、专业所蕴含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要把创业教育与育人有机融合.整合校内、校外的资源优势,把校企协同育人、联合培养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有政策支持配套、有经费保障、有师资和文化引领,有企业提供的实践平台,有家庭的从小熏陶培养,全社会都来关心创新创业教育,那么创新创业教育就会蔚然成风,就会激发起全民的智慧和力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真正的落地生根,神州大地上汇聚13亿人智力的创新实践将会撬开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又一次动力引擎.

分层分类制定指标体系,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科学评价机制.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如何?是当前新建本科院校普遍面临的共性问题.效果评价离不开对创新创业教育本质的回应.有的高校认为,创业教育是就业教育或者创办企业的多少,那么衡量教育效果如何,需要从就业率的高低、哪些学生创办企业、创办公司等方面来衡量.这种观点背离了我们创新创业教育的初衷.徐英等提出了构建政府、高校、社会、学生等4个一级指标,即政府层面主要考察政策保障、舆论引导、资金支持等指标,高校层面主要考察教育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等指标,社会层面主要考察社会认可、企业示范等指标,学生层面主要考察家庭支持、理念认识、创业效果等指标,共计16个二级指标[10].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价,应从定性和定量、纵向和横向、动态和静态等多种视角构建分层和分类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不同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评价方法应该存在差异,在评价中既要注重具体的指标衡量,同样要注重动态的变化,这需要借用当前的云计算、云平台,引入互联网+技术,把互联网+技术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中,通过对创业对象建立长期的追踪,形成案例分析,建立案例库.另外要注重对创新人才的综合评价和后续教育追踪.切实保证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价的长效性、科学性.

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前移,构建“小—中—大”学教育的有效衔接机制.目前无论是学界研究,还是操作层面,关于创新创业教育都局限于高校这个区域(层次)范围,忽视了小学、中学阶段的教育培养.殊不知,个人创新意识的萌芽恰恰就出现在青少年时期.众所周知的著名发明家爱迪生,自少年时始,就有多项发明问世,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钱学森曾经质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思考,我们有健全完善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教育体系,也不乏有天才式的儿童,但在人才教育发展效果来看并不理想.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应将教育对象向中小学阶段“瞄准”,对那些在中小学阶段就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学生提前介入培养,定期与中小学联合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发明专利资助、教师互动交流等形式,做好小中大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衔接,更好的拓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空间.这其中涉及具体的操作问题,需要国家教育部门出台更多的政策支持.

培育创客文化,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文化引领机制.“创客”一词源于英文单词“Maker”,意思是“出于兴趣和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创客”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新建本科院校要大力培育创客文化,是在源头上厚植创业文化,引领和扶持大学生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我们培育一种文化,不应助长浮躁骛远的社会氛围,而应紧紧抓住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育人本质,引导年轻人理性、有序、切实地投入创客天地[11].在培养学生创业文化时,要更注重创业价值观的培养.我们培养的应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而不是惟利是图的商人.要把好创新创业教育“入口关”,在创业之初,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要心怀祖国和人民,拥有家国情怀的创业者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之才,大力推进以文化引领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张俊等.论大学生创业教育[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95-99.

[2]洪大用.创新创业教育不能本末倒置[N].中国教育报,2015-12-09(02).

[3][4][5]吕巍.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只“贴标签”[N].人民政协报,2016-04-13(01).

[6]新世纪我国新建本科院校678所占“半壁江山”[DB/OL].http://edu.people.com.cn/n1/2016/0407/c1006-28258472.html

[7][8]岑世宏等.推陈开新: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创新[J].中国高校科技,2017(4):91-92.

[9]张杰.推进以人为本的制度激励构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4(22):4-7.

[10]徐英、白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评价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2):29-33.

[11]尹冬梅.培育创客文化是高校创新教育突破口[N].文汇报,2015-03-19(005).

PathAnalysisofReformandDevelopmentof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inNewly-establishedUniversities

LANKui

(Sichuan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s,Dazhou,,Sichuan,635000,China)

Abstract:Newly-establisheduniversitiestocarryout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isamajorstrategicmovetoservethebuildingofaninnovativenationandanimportantwaytocultivatestudents´innovativespiritandpracticalability.Thispaperanalyzestheexistingproblemsof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innewly-establisheduniversities,proposestoreconstructtheideasof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renewstheeducationphilosophy,deepensthe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reform,strengthensthetop-leveldesign,integratesthe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resources,constructsalong-termmechani,Tranormationanddevelopmenttoprovideassistance.

Keywords:newly-establisheduniversities;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reformanddevelopment;path

本文汇总,本文是一篇大学硕士与创新创业本科创新创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本科院校和教育改革和发展路径探析方面论文范文.

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的三点
徐趁丽,于金伟(海口经济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海口 571127)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 文章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创新创.

河北省本科院校服务京津冀协同路径探析以校企合作为例
朱 飞a,张 勇b,闫晓静c(河北北方学院 a 高……教育研究所;b 党政办公室;c 法政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摘 要在简要分析高校与企业校企合作的内涵和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发展态势的基.

应用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共青团的改革措施和路径
【摘要】应用型转型是实现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式,势必推动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重大变革 高校共青团不仅处于全团基础性、战略性和源头性的地位,同时也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育人子系统之一,应.

新建本科院校食品类专业毕业论文改革
邹 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摘 要本文对新建本科院校食品类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包括本科生自身原因,指导教师原因,毕业论文经费投入、实验设备、场地、实验人员不足,毕业论文时间.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