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教育发展论文范文集 和图像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类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主题:教育发展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1

图像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该文是教育发展专科开题报告范文与图像时代和思想政治教育和路径有关毕业论文范文.

教育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思想政治教育期刊思想政治教育类期刊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摘 要]图像时代重塑了个体认知世界、话语表达和讯息交流方式,因此有必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活动方式置于图像化视域下重新审视,以取得更佳的教育效果.图像蕴含着巨大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借助图像化思维模式可以使抽象思辨的理论变得直观、立体、形象、有温度,可以让蕴含积极、向善主流价值的思政教育更好的深入人心;但图像化思维模式也有片段化、感性化、浅层化的弊端,运用不好会遮蔽思想政治教育核心价值,造成思政教育功能的弱化.我们需要积极推动思政教育的图像化转向,并同时要牢牢把握思政教育图像价值赋意的主动权、提升思政教育主体的图像素养、构建思政教育图像的实践场景,实现思政教育健康良性发展.

[关键词]图像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互联网、大数据的飞速发展,使图像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类认知世界、话语表达、信息交流的图像化方式愈加盛行,人类已然迈入海德格尔称之为的“世界图像时代”.[1]在这个视觉转化时代,如何定位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像的本质以及准确把握“图像人”的思维、行为特质,积极构建图像时代提升思政教育效果的路径,成为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问题域.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图像界定

图像时代,主体对于世界的认识和把握主要通过图像化的认知逻辑范式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想在图像时代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首先对思政教育中图像的本质特征进行准确界定.

1、主体认知世界的图像化方式.图像以人类社会古老的壁画、象形文、甲骨文为雏形,经人类历史的积淀,演化为有特定秩序、形成机理的图像符号,又在网络数字化技术的催生下成为讯息表达交流的惯常方式.不同于传统话语、文本的叙事思维逻辑范式,图像是以视觉为核心的观看认知逻辑范式.图像化时代重塑了主体认知世界、话语表达和获取资讯方式,由“思”转成“看”,由“语言”变为“图像”,“视觉早于文字┅┅孩子在能开口说话之前就已经会看了,视觉构筑了我们在世界上的领地.”[2]“从本质上,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3]图像成为人类认识自己、把握世界的方式.深处于图像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显然不能独善其身,其主体的认知方式、话语方式以及主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其他因素间的关系都必然会受到图像化的影响,[4]这就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活动方式置于图像化视域下重新审视,以取得更佳的教育效果.

2、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像的本质特征.从价值维度考量,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图像追求的是“善”,不同于文学作品中图像对“美”的追求,也不同于自然科学中图像对“真”的追求.文学作品的终极目的是审美的意境,因此文学图像本身所蕴含的“美”就是文学作品所追求的意境,这里图像既是达到“美”的手段,其本身也是目的,文学图像不需要抽象和形成概念.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其终极目的是引人向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高校师生的精神领地.由此图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只能是手段,从具体、现实的图像中抽象出国家、民族的概念及价值认同感,通过体验图像达到引人向善的目的,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思政教育中的图像必然是现实具体和抽象概念的统一.自然科学图像是求“真”,对物体真实性的展现,是宏观“类指”,即这类事物是什么样的,不追究个性.思想政治教育图像是要从有形发现图像后面隐藏的情感和价值,需要宏观“类指”,也需要微观“特指”,即选用合适的图像把抽象的思政教育价值概念具象化,由此直观、形象的激发受教育者对核心价值观的感同身受,坚定理想信念,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图像必须是宏观集体和微观个体的统一.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像的价值评价

技术本身是中立的,其价值偏向取决于如何应用它.数字化网络信息技术催生了图像时代,图像本身也无褒贬之分,关键是怎样使用它.运用得当,图像可以发挥巨大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功能;运用失当,则会带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弱化.

1、图像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于文字、语言的传统思政教育比较关注概念、理论的抽象思辨,缺少对大学生切身情感体验的重视,基于图像的思政教育可以通过直观、立体、形象、有温度的视觉机制更好的诠释抽象思辨的理论,可以让蕴含积极、向善主流价值的思政教育更好的深入人心.具体表现为三方面:首先,图像可以促进学生被动学习主动化.用图像展示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显然比传统文字、语言更为形象、生动、真实,更有说服力,可以有效调动受教育者的学习主动性和激发其学习兴趣.图像超强的延展性可有效弥补文字语言一定程度上的苍白无力,营造出人在现场的情境感,以引发受教育者对思政教育内容主动积极的思考和深入理解.而且生动、可视的图像背后一般隐藏着大量需要同时被感知和理解的丰富内容,在思政教育中运用图像,可以自发调动受教者的各种思维神经,给他们以无限想象和延展的空间,促进受教者发散性思维的开拓.其次,图像有利于思政教育抽象理论趣味化.图像具有语言文本符号不可比拟的话语建构功能,它以可视、逼真的方式将枯燥的思政教育理论内容加以呈现,使抽象理论趣味化,迎合了信息时代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习特点,容易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和识记.再次,图像可以使显性思政教育内容隐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宣传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弘扬积极、向善的价值取向.传统思政教育侧重语言文字的枯燥说教,凸显教育者的权威性,极易造成教育双方心理上的疏离甚至对抗.图像具有优于文本符号的话语建构和意义劝服功能,更容易使思政教育双方产生亲近感,从而消解教育主体之间的心理隔阂,从而以看不见的方式实现某种劝服性、引人向善的意义建构目的,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2、图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批判

首先,思政教育中图像化思维模式有其弊端.思政教育是一个有机系统,不仅表现在其内部各因素相互联动,而且表现在其内容具有前后相关性.网络信息技术推动图像元素呈现泛化、碎片化状态,这些随意堆砌的图像缺少内在逻辑关联性,“没有了连续性和语境,零星破碎的信息无法汇集成一个连贯而充满智慧的整体.”[5]人们满足于对碎片化图像的视觉刺激,不再去深究图像背后所蕴含的背景知识以及对图像进行理论反思.结果人们仅仅成为一个图像接收器,难以形成系统性的认知机制.[6]如此,图像运用在思政教育中难免会使系统思维片断化,无法实现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整体把握.另外,相较于语言文本信息要求深刻的理性认知机制来说,简单的读图看像更符合大学生猎奇式的认知习惯,大学生更愿意选择图像这种快捷可视的认知路径.这样,图像符号把人的认知思维习惯从重逻辑、重深度观察的理性思维转变为重形式和肤浅了解的感性思维,[7]这种理性思维感性化无疑对把握思政教育抽象理论内容是一个挑战.

其次,图像对思想政治教育核心价值的遮蔽.图像时代,人们的认知习惯发生了改变,图像化内容因为其丰富的排版结构、多样的色系配置给人以无限想象空间,广受人们青睐.但人们通过读图看像往往只满足于视觉的快感和精神的愉悦,局限于图像表层的“有趣”而不去深究其背后的“意义”.再加上图像时代图像元素的泛化、碎片化,复杂、简洁、快速、充满变化的视觉图像根本让人们无暇静心细究,直接加深了探求图像背后意义的难度.思政教育是宣扬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把图像运用在思政教育中是为了更好的迎合信息时代学生的认知特点,希望他们认同其核心价值并践行之,显然图像时代人们的认知规律决定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图像很容易遮蔽其极力宣扬的核心价值.而且人们对图像符号的认同具有瞬时性和随机性,这也有悖于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对其核心价值保持相对稳定并持续的认同.因此,图像时代如何既能让思想政治教育符合学生认知实际,又能很好的传递其丰富的价值内核,使图像化时代的思政教育成为“有魂”的教育,是目前该领域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图像素养的缺乏.这里的主体包括思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图像时代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级差优势受到削弱,大学生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特点使他们比教师更具有信息优势,甚至出现了长辈需要向晚辈学习的“后喻”文化模式,比如目前流行的网络直播、抖音等就突出体现了青年一代的网络交互性和获取信息的先进性,如此大学生不再愿意服从于曾经占主导和权威地位的思政教育工作者,“你说我听”的局面已经很不受欢迎.因此,思政教育者是继续固守之前的教育方式,还是与时俱进的提升自身的图像素养,加强对图像的驾驭能力,就是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此外,图像时代大学生图像认知的片段化、惰性化、浅层化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弘扬系统、抽象主流核心价值观的矛盾也需要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图像素养水平.

三、图像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路径

深处于无所不在的图像世界中,思想政治教育无法独善其身.因此在充分了解了图像时代主体认知世界的方式,深刻把握了图像化思维模式对思政教育的巨大价值和图像时代思政教育面临的诸多困境之后,实事求是的探求如何把直观、形象、有温度的图像作为载体,用图像思维逻辑切实提升思政教育质量的发展路径是本文研究的重中之重.

1、积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图像化转向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人向善.要达到这一目的,在图像时代就必须适应大学生图像认知的特质,才能达到图像与思政教育的有效对接.首先,积极推动思政教育图像化转向,从理论话语转为图像话语,保证思政教育的“有意思”.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和明确的价值导向,在图像时代,色彩斑斓、形象生动的处于中立地位的图像符号无疑是其最好的表达、宣传方式.这就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严肃的抽象理论话语转化为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话语,由以文字说理为中心转为直观的可视图像,达成这一目的必须基于对教育对象状态的准确把握.其一,图像话语的内容应该是大学生能理解和较为关注的生活常态,以大学生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为题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答疑解惑;其二,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话语转化为大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图像文本.如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化为图本,借助图像把抽象的数字理论话语演化为生活话语,内容一目了然.其次,建立文本语言载体和图像载体的联动,避免思政教育承载的核心价值娱乐化、虚无化,保证思政教育“有意义”.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图像化转向,并不是完全否定文本语言的效果,而是让理论话语成为图像话语的补充和升华.而且思政教育者过分依赖图像,快速的图像演示会引发图像泛化,信息超量,学生惰性,导致思政教育价值意义被遮蔽.因此,图像化的思政教育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是一个图像放映员,而应该在学生感知图像的过程中同时通过文本、理论话语阐释图像,才能使学生获得对思政教育蕴含价值的理解和认同.可见,图像化时代只有实现文本语言载体和图像载体的联动效用,才能达到思政教育“有意思”和“有意义”的和谐统一.

2、牢牢掌握思政教育图像价值赋意的主动权

图像时代的思政教育有着意义解构和价值虚无的倾向,为了让大学生在这个图像泛化的时代依然能够坚守心中的价值标准,防止他们成为局限于视觉享受而导致抽象理性思维能力低下的“图像人”,就必须牢牢掌握思政教育图像价值赋意的主动权力,否则一些娱乐性的、消费型的网络信息就会遮蔽有意义图像的真实表达,使大学生沉迷于暂时的视觉快感,看不到图像背后的价值意义.如何对思政教育图像进行价值赋意?包括两个方面:利用图像把抽象思政教育理论具象化和把思政教育具体经验上升为大家认同的理性价值,实现“意”和“象”的统一.[8]一方面,借助图像把“看不见”的思政教育价值观念具象化为“可见”视觉图像,使其价值指向明确化.如对国家的价值认同就可以运用宏伟的长城、肃穆庄严的天安门、腾飞的巨龙等具体视觉图像加以呈现,使抽象的国家价值变得有血有肉,以引起受教育者的内心移情并认同.另一方面,借助个体图像实现这一类价值观实践的图像化示范和榜样.如中国传统文化里关于“孝”的个别图像案例很多,古有周郯鹿乳奉亲、陆绩怀橘遗亲,今有曹秋芳背母上学、田世国换肾救母┅┅,其中每一个个体图像都是对孝文化价值的宣扬,在思政教育中完全可以借助这些具体图像实现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3、着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图像素养

图像时代提升思政教育效果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教育主体的图像素养如何,包括两个维度.首先,思政教育者对图像的掌控能力.思政教育者对图像的掌控能力具体指向对图像的选择、图像价值导向定位、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图像与其他载体的默契配合等.思政教育图像化显然不是图像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有预谋的选择.图像的选择其一要适合学生的认知习惯,选择直观、立体、形象等具有亲和力的图像给学生以切身情感体验,其二要服务于思政教育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选择能够传递正能量,引人向善的、有一定思想性的图像以引起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并且要注意合理把握图像亲和力和思想性之间的张力,既要避免思政教育内容枯燥乏味,更要防止图像遮蔽价值内核.在运用图像进行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不是简单的图像放映员,而是要实现图像载体和其他载体的联动效应,要适时地给予受教者引导和点拨,设置问题情境,增加讨论探究环节,唤起学生渴求知识的,以使学生在感知图像的同时获得对核心价值恒久而稳定的认同.其次,受教育者对图像认知的自觉建设及价值迁移能力.图像化时代大学生要积极提升对图像认知自觉建设的水平,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看图说话”的层面,要确立对图像的批判性思维,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图像中区分是非真伪,同时也要有批判性价值建构意识,调动自己各方面的神经主动挖掘图像背后的价值意义,并通过对不同图像背后价值内涵之间关系的逻辑分析,掌握其价值表现的规律,并能够在同类图像中产生价值迁移,这种批判性图像解码及价值迁移能力是图像化时代大学生必备的素养.

4、努力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图像的实践场景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图像的实践场景,就是利用图像的视觉吸引和烘托气氛的作用,把内含思政教育核心价值的图像信息依据认知规律和逻辑层级进行排列,构建思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在场的、能够进行有效互动的图像情境,从而使大学生主动获得对核心价值的认同并践行之.就像哈贝马斯所理解的“生活世界”,“言说者和受听者在生活世界里相遇,交互地提出要求,以致他们的表达与世界相互协调,他们能够在其中批判和证实这些有效性要求,排除不一致并取得认同.”[9]通过构建思政教育主体所能理解的图像场景,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中让大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对图像传递的核心价值自觉萌生强大的认同感.具体要根据思政教育价值主题选择、编排图像元素,学生通过图像信息解读,从认知图像到情感体验再到移情践行,最终确立自己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实现知、情、意、信、行的蜕变和成长.如平型关大捷红色文化基地的半景画馆,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和艺术手段生动地再现了平型关大捷宏大的战斗场面,使大学生对平型关战役的艰苦卓绝、对革命战士的浴血奋战有了“我在现场”的更深刻的亲身体验,从而让大学生发自内心认同和践行爱国主义价值观.此外,良好的教育立足于对教育对象所处环境的准确把握,因此还应该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图像情境的构建,比如建立图像化网络思政教育平台、高校校园文化图像情境等,把思政教育图像素材渗透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交往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5.

[2][英]约翰·伯格.观看之道[M].译者:戴行钱.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3][德]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M].译者:孙周兴.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91.

[4]周琪.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图像化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

[5]波兹曼.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78.

[6]司皓君.世界图像时代的危机*[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5).

[7]寇晓燕.网络图像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域转换[J].教育评论,2017(4).

[8]周琪.论思想政治教育图像的界限及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17(3).

[9][德]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2卷)[M].译者:洪佩郁,蔺青.重庆:重庆出版社,1996:165.

[10]许成坤.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5).

上文总结: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对写作图像时代和思想政治教育和路径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教育发展本科毕业论文教育发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变革与
摘 要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进步,大数据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开始面临着新的情况、新的机遇、新的挑战 在大数据载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也正面临着一些问题,急需新的.

校史文化参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c 2018 07 004摘要校史文化是校史的文化表征,具有情感激励、价值导向、价值认同和情感陶冶四大功能 从四大功能着手.

名城名都建设目标下加强宁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摘 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在名城名都建设的目标下,探索如何创新宁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很有必要 本文围绕名城名都的建设目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精神的“.

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和路径
【摘 要】高校是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阵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涵的深厚人文底蕴和精神价值,给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思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不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育人资源,坚.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