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辛词多愁为哪般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与辛词多愁为哪般方面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辛词多愁为哪般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8

辛词多愁为哪般,该文是关于辛词多愁为哪般毕业论文题目范文与辛词多愁和多愁方面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辛词多愁为哪般论文参考文献:

辛词多愁为哪般论文参考文献 莫愁杂志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等词句,脍炙人口、流传千古,被后人无数次引用.历来论词,无不标举苏东坡、辛弃疾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对辛弃疾的词,前人评论说“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刘克庄《辛稼轩集序》),“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稼轩词》),是“气魄极雄大”的“词中之龙”(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给读者的印象,辛词总应该是汪洋恣肆、纵横旷达、慷慨激昂、奔放洒脱的.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在《稼轩长短句》六百来首词中,竟有一百二十首或明或暗地写到了自己的“愁”!比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无不在沉郁顿挫、激愤悲壮之中笼罩着无尽的愁绪.

豪放派大家却似婉约派女子一般伤事感时、愁绪绵绵,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与辛弃疾所处的历史背景、生活经历相关,更与他矢志不渝、耿耿报国的爱国主义思想有关.

辛弃疾(1140-1207年)号稼轩,出生在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那时,北方沦陷于金人(女真族)之手已经有十几年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也早已被金人攻占.生活在沦陷区的辛弃疾从小就饱尝了被金人歧视压迫之苦,自幼便怀有收复中原失地、统一祖国山河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与他对异族入侵者的痛恨,对受奴役欺凌同胞的同情,以及对当权执政者懦弱无能、偏安苟且的愤慨一起,贯注在他早年的词中,便是充沛的、必胜的信心和奋发的气慨.那时的辛弃疾,何曾落寞愁闷过,何曾忧怨失望过!这正如他自己所说,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啊,年轻时的辛弃疾,没有经历过世事的艰难挫折,便很容易把一切都想得那么简单、美好,“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生活是人生最好的老师.辛弃疾本就是一个文韬武略兼备的英雄.其词作“脍炙士林之口”,广受赞誉,其“卓荦奇材,疏通远识,经纶事业,有股肱王室之心”则更为世人激赏.二十三岁的时候,辛弃疾毅然投笔从戎,在家乡召集了二千多名忠勇之士,揭竿而起,参加到了如火如荼的抗金战争中,并担任“掌书记”谋划军事策略.金主完颜亮南侵失败后,辛弃疾劝说义勇军统帅耿京以几十万人马“奉表归宋”,并奉命南下建康(今江苏南京)去见宋高宗,坦陈抗金大计.在完成使命返回山东的途中,得知降金叛徒张安国谋害了耿京并劫持起义军余部投降了金人.辛弃疾怒不可遏,亲率五十多人驰骑直奔济州(今山东巨野)金营,将正与金军将领饮酒庆功的张安国生擒并绑缚马上连夜押回建康斩首.如此惊人的胆识和果敢,让辛弃疾名重一时,“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洪迈《稼轩记》).与此同时,他还号召上万名受张安国诱骗的士兵反正,长驱渡过淮河归奔南宋.

南归以后,辛弃疾不顾自己官职的低微,作《美芹十论》《九议》等政论文禀呈朝廷,为抗金复国建言献策.但由于“持论劲直,不为迎合”,激愤之辞得罪了当权者,致使他“不为众人所容,顾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淳熙已亥论盗贼札子》),从此以后未再得朝廷重用,或弹劾,或贬谪,或频繁变更职务,让他“官不为边阃,手不掌兵权,耳不闻边议”(谢枋得《叠山集》),四十多年里曾两度被迫“退休”,有二十多年更是被弹官削职、放废家居(江西上饶带湖).这对“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范开《稼轩词序》),立志“他年要补天西北”(《满江红·建康史致道留守席上赋》),要“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辛弃疾来说,该是多大的打击、多么的不公啊!终于,忠愤难平、壮志难酬的辛弃疾忍不住地喊出了按捺已久的心声:“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怀抱难申的不甘心态、憋闷压抑的无奈愁绪浸淫纸背,令人无不扼腕浩叹!

辛弃疾从“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到“识尽愁滋味”,正缘于他饱经人世沧桑、倍尝挫折打击的生活经历.“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流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当年的辛弃疾烽火疆场、转战南北,敌营擒叛、号召归宋,是何等的英雄壮举!然而四十多年过去了,“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楼观甫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岁月流逝了,理想落空了,耿耿报国雪耻的愿望始终没有实现,如今只能“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徐犰说:“辛稼轩当弱宋末造,负管乐之才,不能尽其用,一腔忠愤无处发泄.观其与陈同父抵掌谈论,是何等人物!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之于其词.”(《词苑丛谈》)确实,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伤叹,对朝廷苟且偏安的愤慨,对异族践踏山河、奴役同胞的仇恨,这一切的一切,正是让词人由艾怨愤恨而生发出无限愁绪的缘由.

辛弃疾既有军人驰骋沙场的血性豪情,又有词人慷慨激昂的宏大气质,他是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杜甫有诗云“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辛弃疾对异族入侵者的仇恨,对故国家园的眷恋就像葵花、豆藿永远向着太阳一样,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因而尽管数次被贬官削职、闲放家居,受到了“诛锄善类,摧折正气”的无端打压排挤,但兴师北伐、救亡图存的志向报负却从来没有过丝毫的减损.因此,客观地讲,辛弃疾的词尽管有对自己壮志难酬、落寞失望情绪与积怨的宣泄成分,但更多的还是对懦弱的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苟且偷生的愤慨和焦虑,他绵绵不绝的愁绪之中蕴含着深刻重大的社会主题.

英雄的历史使命就是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复兴而奋斗终生.辛弃疾至死不渝的爱国思想和抗敌必胜的理想信念是那样的强烈而执著:“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看依然、舌在齿牙牢,心如铁.”(《满江红·送汤朝美自便归金坛》)读这些词,其矢志回天、精忠报国的赤胆忠心历历如在眼前!《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更是充满了英雄的乐观主义情怀:“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人们都说“愁”能使人的头发变白,那么,沙鸥应该一身都是“愁”了?但看它冲破烟云雨雾展翅奋飞的英姿,何曾又有半点儿“愁”?这多么令人敬佩啊!——这何尝又不是辛弃疾不为个人的愁闷所困,凌云健笔抒写慷慨激昂、奔放进取的爱国华章的生动写照呢?所以我们要说,辛弃疾的“愁”更具家国情怀、尤显现实主题,是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

总书记指出:“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阅读和赏析辛弃疾爱国抗敌的词作,对培养我们深沉强韧的爱国情感,提高对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认同和自信,大有帮助!

点评,此文是一篇关于对写作辛词多愁和多愁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辛词多愁为哪般本科毕业论文辛词多愁为哪般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辛弃疾:燃烧生命所以词才动人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然而,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

辛弃疾豪放词特点
辛弃疾一生创作的词作不可胜数,既有田园山水之乐,亦有登临怀古之思 这里仅就后者讨论辛词两大特点抒情手法多样与以文入词明显 抒情手法多样主要体现在宏大的想象、夸张的描写以及比兴的手法;以文入词主要表现为.

曹辛华.民国词史考论等十则
1 曹辛华 民国词史考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该著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与重大项目……支持下的研究成果 全书分上、中、下篇,上篇为“民国词创作考论”、中篇为&ldqu.

杨辛:不给生命设终点
研究了一辈子“美学”,却偏居北大老旧的红楼 爬上逼仄狭窄的水泥楼梯,敲响一扇锈迹斑驳的防盗门,开门的是一位满面笑容的老先生 他就是美学专著美学原理作者、96岁的北大&ldquo.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