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预期论文例文 与学区互动:预期、挑战和实践样态类论文范文

主题:预期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7

学区互动:预期、挑战和实践样态,本文是关于预期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学区互动和预期和挑战类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预期论文参考文献:

预期论文参考文献 经贸实践杂志挑战杯学术论文作品翻译理论和实践论文论文开题报告预期结果

摘 要: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教育领域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度变革.其中学区化办学或集团化办学越来越引起学界的关注.学区化办学有利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有利于推进学校优质均衡发展,有利于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但学区化办学也面临着同质化危机、选择性失明的挑战.要走出学区化办学的实践困境,应准确定位身份与职责,要从“输血”转向“造血”,还要制定学区化办学的远景规划,搞好制度建设,办出个性、办出特色.

关键词:学区化办学 优质均衡 挑战 走出困境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中国教育领域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度变革.从教学方式来说,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向自主生成转变,从学习方式来说,由被动吸纳和机械记忆向合作探究转变,从办学体制机制上来说,由传统的法人学校“单打独斗”向学区化、集团化转变,从评价方式上来说,由终结性评价和甄别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转变,从教育目标来说,由工具性目标向人本性目标转变.所有的转变都围绕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积极推进学区化管理、学校联盟、名校办分校、学校托管、优质管理输出、教师特派等办学形式和管理机制的创新试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均衡发展.

2014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中也明确指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要 “试行学区化办学”.学区化办学是我国教育体制机制上的重大变更.

学区化办学是指按照地理位置相对就近原则,将某一区域内的学校作为共同体进行统筹,促进校际协作和资源共享,从而推动各学校办学水平整体提高和协同发展的管理模式.[1]这种管理模式常常表现为相邻的学校或发展不均衡的异质学校在自身发展的需求下,或在教育行政部门的主导下,逐步形成一套取长补短、互帮互学的协调机制,并且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下实现协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目标.因此,“学区”概念一旦形成,学区划分一旦落实,区域内的学校便有了紧密的联系,学校间原有的边界开始模糊,校际融合成为常态,以“大手拉小手”、肩并肩的态势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同支撑起区域内基础教育的一片天空.这样的目标指向,既有学区内各学校发展的内驱动力因素,更有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加快推进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行政干预色彩.

一、学区办学的目标预期

首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新中国成立后,各学校在政府的统筹安排下,学校整齐划一设置,学校间没有明显差别.然而,各校在其发展历程中,由于历史、环境或政策的原因逐渐拉开差距,优质资源成为后进学校的稀缺资源.实施学区互动办学,学校间的管理机制、课程设置、教研科研、评价考核等全面开放,互动交流,甚至优秀师资全面流动,形成优质资源共享的格局.在一定意义上,学区内的学校是一个团队,是命运共同体,学校之间取长补短成为常态,人员流动成为常态.[2]优质资源在学区内高效分享,有利于弥补薄弱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

其次,推进学校优质均衡发展.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是体现国家意志、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而让每个孩子享受优质教育、实现全面发展、做合格公民是政府的基本职责所在.因此,缩小校际差距,让薄弱学校尽快走向优质,让人民群众享受优质、公平的教育,实施学区化办学是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理想选项.因为学区互动不是削峰填谷,不是对优质资源的稀释和消减,而是增强优质资源的辐射效能,通过组长(核心)学校的引领带动,最大可能地提升学区内各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从而实现优质均衡发展.学区互动,能打破学校围墙的限制,使学区内学校在互动与融合的过程中做到互助合作、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切实提高学区内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让每个家庭享受到教育公平的实惠.

第三,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学校内涵发展是指通过科学管理,走特色和创新之路,提高学校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强调精细化、特色化和创新发展.学区化办学的核心是通过优质资源的共享共建,让品牌学校的综合软实力对学区内其他学校产生正向影响,在自身发展的内生驱动下,这些学校或主动或被动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矫正自身的办学谬误与不足,完善自身的办学手段,提升办学水平,实现教育目标.实施学区互动办学,先进的理念可以共享,科学的治校方略可以推广,教科研活动可以共同举办、共同分享,教师专业化成长、学校特色、创新发展、质量提升都能得到实现,从而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学区互动,是建立在协商、对话、理解和意义建构基础上的.其价值在于,一方面通过外力介入,将优质学校在课程规划、开发、实施、管理、评价及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与成员学校分享,并帮助成员学校诊断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明确努力方向,促进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将各校的成功经验与优质骨干师资在学区内流动与推广,最大限度扩大其示范带动及学习借鉴的作用,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程度,才能实现校际之间、区域之间差距的缩小,才能实现区域内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学区互动面临的制约和挑战

学区互动的目的在于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整体提高办学水平,让每一所学校都走向优质.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或多或少的制约和挑战.

第一,同质化危机.构建学区化办学的格局,需要一定的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在有效的管理体制机制的运作下,学校与学校才有可能有机连接,建立起密切的联系.[3]这种联系虽然有利于学区内各成员单位的健康成长,但也容易出现同质化倾向.首先,品牌学校在发挥辐射效应及管理职能时,其模式容易成为别校模仿和借鉴的“镜子”.在统一化管理的态势下,组长学校对成员学校在办学理念、课程设置、考核评价等制定较为统一的标准,容易忽略校际发展的不平衡因素,忽略差异化发展的目标要求.其次,品牌(组长)学校由于环境或政策原因起步较早,经验丰富,有了相对成熟的策略体系,发展态势上佳,家长满意度和社会美誉度较高,榜样效应凸显;而学区内的其他成员学校由于起步较晚,办学经验相对欠缺,策略体系尚不成熟,也容易被动照搬或“依样画葫芦”.因为这样既轻松便捷,又没有多大风险.学区化办学一旦陷入同质化泥潭,就不会实现百花齐放、差异发展的预期目标.

第二,选择性失明.如果学区互动是以一所优质学校统领带动其他成员学校,就有可能出现选择性失明.因为其一,优质学校的地位确定了他的榜样效应,学区内其他成员单位只能望其项背,不得不采取被动吸纳和模仿的态度,忘却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办学目标.其二,由于学区内学校已经形成了命运共同体,缩小差距、奋力直追品牌学校就成了最实际的选项,殊不知山外有山.要知道任何一所品牌学校都不是毫无缺陷的,都会有一些值得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一叶障目,会影响成员学校发展的更多选择机会.其三,由于学区内的学校联系甚为紧密,教研活动、科研活动都在相对封闭的范围内进行,容易忽略开门办学、开放办学的初衷.此一品牌学校的做法固然值得借鉴学习,但还有更多的品牌学校的优秀做法也值得学习.只有依据自身的办学实际,全面吸纳和借鉴其他优质学校的成功经验,并内化为自己的教育行为和价值追求,才能避免发展过程中的选择性失明.

三、走出学区化办学的实践困境

第一,准确定位身份与职责.有研究者将学区办学归纳为四种模式,即捆绑模式、托管模式、拓展模式和网络模式.[4]学区互动不管是松散型还是紧密型,不可避免都会有1—2个核心单位或组长学校,其他则为成员学校,以此形成命运共同体.组长学校承担着组织、管理和指导其他成员学校的职责,组长学校要将自身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课程设置与实施,、优质的教育资源辐射到相对薄弱的成员学校,并帮助其不断完善和提升教育实践行为,使学区内的学校逐渐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发展.成员学校要主动学习和借鉴组长学校的有效做法,并将其内化在自身的教育实践中.学习对象也不能仅限于本学区的组长学校,而要放开眼界,兼收并蓄,让提升办学水平成为自身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第二,要从强调“输血”到注重“造血”.将组长学校的理念文化、管理文化、教学文化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从而优化自身的实践行为.北京小学有三句口号:“一位好教师,就是一种好教育;一个好团队,凝聚一方好文化;一所好学校,开启一段好人生.”因此,学区化办学要落实到师资队伍建设上来.一方面,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开展专题培训、教研科研、课堂研讨等多种活动方式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另一方面,由组长学校派出真正的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到成员学校,一边示范,一边带队伍,传播组长学校的教育哲学,使成员学校能形成自身独有的教师文化和教研文化,提升成员学校的教师素质和学校的办学品位.优质学校在发挥自身优秀经验的引领带动基础上,不只是在扩大自身的影响,而且也在验证和完善自身的经验,激励学校不断创新.薄弱学校在分享优质资源、学习成功经验的过程中,不只是被动吸纳、机械模仿的过程,而且也是通过对办学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的审视,完善办学策略,来实现自身肌体再造的过程.

第三,完善制度建设,制定愿景规划.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整合教研机构的智力资源,帮助和指导学区各学校根据自身文化传承和历史沿革,精准把脉、科学定位,更要高度重视将目标任务合理分解,稳步实施.从课程改革理念和经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区域教育发展的客观情况进行战略性统筹与思考.同时还应注意到学区化办学是打破各自为政的办学格局,肩并肩、手拉手协同发展的系统变革工程,要在把握学区化办学规律的基础上,做好顶层设计,通过相应的体制机制建设,用制度规范学区化办学的正常运行.

第四,突出个性发展和特色发展,彰显优质均衡.在学区层面,组长学校要避免以教育权威的身份居高临下去要求和管理成员学校,防止优质学校对薄弱学校的文化浸蚀或文化占领.应该着力帮助和指导成员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凝练学校文化“遗产”和学校教育哲学,厘清发展愿景,彰显办学个性,形成百花齐放的教育格局.在学校层面,要根植于学校的史和文化传承,在广泛吸纳的基础上以特色建设为突破口,构建属于自己的学校特色文化,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从而提高家长的满意度和社会美誉度,实现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丹丹,郑金洲.学区化办学:预期、挑战与对策[J].教育研究,2015,(9).

[2]褚宏启.创建学区化管理模式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J].北京教育,2012,(6).

[3]胡中锋.当前推进学区化管理应注意的问题[J].人民教育,2014,(7).

[4]习勇生.县域义务教育学区制改革[J].教育导刊,2015(4上).

作者简介:赖明勇 重庆市永川区教育科学研究所,1964年生,教研员,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科学研究;赖亚南,1988年,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

点评:本文是一篇关于对写作学区互动和预期和挑战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预期本科毕业论文预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自主建构:教师第二次成长的样态和路径
【摘 要】“高原期”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一大瓶颈 从“高原期”突围,经历第二次成长,关乎师生的生命质量 教师的第二次成长,根本动力来自教师的内在需求和个.

参和、赋权、互动:现代学校的治理特征
党的十九大在阐述未来30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时,多次强调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重要的建设目标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也倡导“改进管.

农业科技项目监测和评估:理论、实践与问题
Erik MillstonePatrick van ZwanenbergFiona Marshall翻译(节译)许宁(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北京100122)摘要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增强农业,尤其是小.

中国高铁落地印度尼西亚:机遇、模式和挑战
以建设雅万高铁为标志,中国高铁正式落地印尼,实现了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历史性突破 作为全产业链输出海外的中国高铁第一单,对雅万高铁项目的获得及其建设过程进行深入考察和研究,分析.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