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诗歌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和借助诗歌题目领悟诗歌魅力有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诗歌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1

借助诗歌题目领悟诗歌魅力,该文是关于诗歌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与诗歌和魅力和领悟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诗歌论文参考文献:

诗歌论文参考文献 投稿诗歌诗歌月刊诗歌投稿诗歌杂志

古典诗词凭借独特的艺术形式传承者中华文化,并向世界展示着中国文学艺术的魅力,有利于帮助现代人了解祖先的生活,从我们先辈的思想经验中获取知识,才能长见识.在历年高中语文升学考试中,高考诗歌命题往往呈现取材、题材和考查形式多样化,以主观题为命题的主流,考查的综合程度逐年提高,分值一般在11分左右,由此可见,古诗词教学中需要考生掌握的内容是多方面的,限于篇幅,本文仅从诗歌题目入手,介绍如何借助诗歌题目来领悟诗歌的魅力.我国古诗词的题目常常是文章的诗眼,或者是诗歌的中心事件.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题目犹如窗户,认真审视可以了解作品的内容主旨猜测到其思想感情,进而为进一步鉴赏作品打下基础.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认真研究诗歌的题目,分析其包含的信息,对提高诗歌鉴赏的准确性有很大帮助.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富含很多信息,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一、借助诗歌的题目,推断诗歌的主题思想

古诗的写作往往有些传统的写法,同一类型的诗歌往往有几类大体相似的主题.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直接通过诗歌的标题推断诗歌的主题.

如望月就可能思乡怀远,寄某某就可能表达对某某的怀念之情,登高就可能是思亲,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更何况有些诗歌本身就表明了作者的基本态度.

如李绅的《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诗题“悯”就表明作者对农民艰辛生活的深深同情.

元稹的《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写的就是离别的思念,即对亡妻的忠贞和怀念之情.

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思故园”就可看出是思乡的主题.

再如《枫桥夜泊》可推知诗歌所描绘的为枫桥的夜间景象,“泊”字可知诗歌表现的是一种羁旅情怀,即诗歌主旨.

二、借助诗歌的题目,明确诗歌的基本内容

诗歌的诗意美,往往是通过诗歌的意境创造出来的.准确把握诗歌的意境,就能够很好的鉴赏诗歌.所谓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包含着“意”(主观思想)和“象”(客观景物)两个方面,意境就是由这两方面自然而有机融合而成的.很多诗歌的标题本身就直接用诗歌的意象命题,有的诗歌甚至在意象前直接加上表明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这都有利于我们借助诗歌的标题就能大体上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如果题目直接点明了描写的对象,那么考生可以从描写对象着手,通过把握描写对象的特征,来理解作者的情感.如李白的《听蜀僧浚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我们在鉴赏这首诗歌的时候切不能漏掉题目中的任何一个字.如“听”点明了事情,诗的后六句都是写作者听到的内容.“蜀僧”点明了弹琴者的身份,“僧”有自己的弹琴内容、弹琴风格,“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是写琴声的超脱世俗.“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更通过对景物的感受,说自己沉浸在音乐之中,而不知道时间已经是傍晚了,这就从侧面来衬托琴声的曼妙超俗,表现了琴声的艺术魅力和蜀僧弹琴的高超技法.

陆畅的《惊雪》“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晖.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诗题的“雪”就是诗歌的中心意象,即思想感情的载体.“惊”,惊讶,惊叹,借雪花飞舞的冬景,表现出诗人热爱自然风光、热爱美好生活的美好情操.

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借“乌衣巷”这个具体的“象”的今昔变化来表现“意”——写出历史的变迁和豪门贵族的兴衰.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首诗借“山寺桃花”这个“象”表现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之情.

又如《题李凝幽居》从这个诗题中可以看出诗的内容是描写李凝的僻静居处.这就大体上确定了诗歌的意境,为考生把握诗人情感,诗歌主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用.

三、借助诗歌的题目,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如果题目点明了所写的事件或背景,如《次北固山下》《秋夜》《江汉》《移居》等,考生应该注意到这些诗歌的内容,或者与题目的内容有关,或者由题目中的背景引出,或者写在某个地方的活动.考生就可以从中获得一些与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关的信息.如《次北固山下》中的“次”就暗示了游子漂泊在外,《秋夜》既“秋”而“夜”,作者又是女词人朱淑真,如果不寄寓着思念和愁绪,岂不怪哉?《江汉》更是点明了杜甫晚年漂泊于江汉一带的事件,从而暗示了他晚年的颠沛流离,自然寄托了他的身世之感.

2016年北京卷的题目:

移居(其二)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善欺.

如果考生能够对这首诗的题目产生足够的重视,认识到陶渊明写的是搬到新家之后的事情,那么就会考虑到新家的环境和与邻里的关系.再根据诗歌的细节,就不难理解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谊”.

四、借助诗歌的题目,明确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题目是诗歌的眼睛,作者拟题往往绞尽脑汁.诗歌的题目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只要细加分析,就能基本分清诗歌的类型,大体上明白诗歌的表现手法.一些以事物命题的诗很可能就是咏物诗.

如虞世南的《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以事物命题,可以初步判断为咏物诗,而咏物诗的基本表现手法为托物言志.

虞世南的《咏风》、贺知章的《咏柳》于谦的《石灰吟》等便是如此.

再如柳中庸的《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和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从标题可以推断为边塞诗,而边塞诗的表现手法多为写景叙述抒情相结合.

又如杨巨源的《城东早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一看便可以断定为写景诗,其基本表现手法必定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五、借助诗歌的题目,了解诗作者写作手法

对于历代文学大家,我们应该了解掌握其经历、风格.通过了解作者,知人论世对诗歌的鉴赏很有帮助.

譬如说杜甫:现实主义的手法,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旅居四川时也有些描写自然美、人性美的清新之作.

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浪漫主义的手法.

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气势雄壮的主调,壮志未酬的遗憾.

王维诗含蓄生动,描写田园风光,恬淡宁静,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杜牧诗含蓄绰约,以怀古诗为主,借古讽今,借古抒怀,吊古伤今.

以温庭筠为代表的“派”词人词风既有浓艳香软的诗作,又有清新疏朗的作品.

李煜词颓糜伤感却又细腻感人.

范仲淹词苍凉悲壮,晏殊词明朗疏淡.

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雄浑奇拔,描写边塞风光,表达思乡、反战、建功立业等主题.

苏轼词雄健豪放,柳永词缠绵悱恻,黄庭坚词流畅自然,秦观词情真意切,李清照词婉约凄切,杨万里词新鲜活泼,陆游的诗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

例如: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题目为“送友人”,从题目我们即可推知这应该是一首送别诗,表达的是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杜甫《月夜忆舍弟》的题目既交代了时间(月夜),又表明了情感(忆),再加上特殊的人物关系(舍弟),在未读诗句时,就已明白了诗的情感主旨——思念.

当然,要真正透彻地了解诗歌内容,领会抒情主人公的感情,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还得对内容做精微的鉴赏.然而,因为题目是诗歌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应该把仔细揣摩题目意思作为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起始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更快地领悟诗歌的艺术魅力,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邬继霞,江苏姜堰中学教师.

汇总,该文是适合不知如何写诗歌和魅力和领悟方面的诗歌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诗歌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稻草和诗歌
证明稻草和诗歌有着某种联系的人,是我的两个朋友,他们都是诗人 在我的少年时代,我就认识了老马 老马比我整整大十三岁 在乡村的稻田里,他捆扎稻草的速度无人能及 扎好后,他将草把就地一旋,草把如伞一样地撑.

关于高中语文诗歌写作教学
进入高中后,写作训练的范畴和维度在慢慢拓宽,高中语文课堂上除了要让学生具备常规的议论文或者话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外,也可以慢慢锻炼学生的诗歌写作技巧,这是对于学生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一种更深层次的训练 诗.

巧用教学策略,领悟合唱魅力
儿童的生活和成长离不开集体活动,通过参与集体活动不仅能够增长儿童的见识,还可以提高儿童自身的合作能力与探究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合唱教学就是一项集体活动 合唱活动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活动之一,.

七一诗歌颂党
九十七年,水迢迢,与时俱进,千锤百炼 九十七年前,南湖上的那只红船啊,点燃革命的火种 在暗夜中九十七年,路漫漫,沧桑几度,风雨如磐,冲破惊涛骇浪,承载着民族的希望 勇往直前,在血雨腥风中拼杀,在林弹雨.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