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教学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 与道德和法治教学中引入《论语》的作用探析以师长情谊教学为例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

主题:教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3

道德和法治教学中引入《论语》的作用探析以师长情谊教学为例,本文是关于教学方面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和师长情谊教学和德与法治教学和《论语》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道德和法治论文外语教学期刊教学论文范文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摘 要:《论语》在两千多年前所讲述的做人原则,在今天不仅没有落伍,反而在物质过度昌明的时代显得愈发珍贵.运用《论语》经典,能够引领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章以“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为例,论述了《论语》对现行教材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师长情谊;《论语》

作者简介:程劲梅,湖北省沙市实验中学教师.(湖北 荆州 434000)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06-0126-02

一、落实因材施教,促进教学相长

【相关《论语》表述】①“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②“不愤不启,不愤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③“当仁,不让于师”,等等.

【设计意图】

  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至今仍闪耀光辉.鲁国大夫孟武伯向孔子征询人才,孔子介绍自己的学生:懂军事的子路,悉外交的公西华,知行政的冉求,而子贡,有如庙堂上的瑚琏,精致高雅,“器也”……孔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可谓“有教无类”.

  孔子善于因材施教,同样问“仁”,孔子教导得孔门道统真传的颜渊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注重“内在修养”;告诫有帝王之才的冉雍要“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注重服务对象;对于习惯放言高论的司马牛,孔子的答复则是“仁者,其言也讱”……孔子在教育学生方面,完全做到了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来对症下药.

  因为“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所以学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颜回“闻一以知十”,子贡“告诸往而知来者”……“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令而行,行其所服.知师、信师、爱师、敬师,建立爱生尊师、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我们就能与老师心相印、情相容,就能快乐地学习,更快地进步.当然做老师的,也要深刻领会教学的方法:“不愤不启,不愤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师只是学生中的首席而已,“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当仁,不让于师”,“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一旦改变对学生角色的认识,我们就能够发现师生交往的新空间.孔子感叹子夏启发了自己,“起予者商(即子夏)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孔子认为自己和子贡做学问都不如颜回,“吾与女弗如(回)也”;而“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师生相互尊重,教学相长,携手共进,建立了良好的师友情谊.

【教材链接】第六课

师生之间

  1.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之一,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是学生知识的指导者和精神成长的引路人.

  2.“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已被世人所认同,亦被教育教学实践所证实.我们要承认并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

  3. 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正确对待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真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即使是高足颜回,“言终日,不违若愚”“回也,非助我者”,孔子认为颜回没有发表不同的好意见,对自己没有帮助.

  4.学生要尊重、理解老师,积极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师友情谊.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共同进步.

【活动探究】材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你们)不要因为我就不说了.(你们)平时(就)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千乘兵车的中等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有保卫国家的勇气,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对他示以微笑.

  ……

“曾晳,你怎么样?”

(曾晳)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为政的才能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曾晳)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歌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晳的想法呀!”

  ①在先贤论志的场景中,我们看到了一种怎样的师生关系?

  ②我们的成长和成功离不开老师的辛勤付出.请你说说老师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③谈谈在生活中你是怎样尊敬老师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师备课的时候,教科书无论如何不能作为知识的唯一来源.真正能够驾驭教育过程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的.”教师要把课备好,就必须自觉、有意识地将备课纳入生活过程中,时时留心,处处留意,找到教材的教育观与学生未来生活的相通点,在课堂教学中传播正能量,让课堂成为学生人性养育、智能提升的精神家园.

  二、加强孝悌教育,传承中华美德

【相关《论语》表述】①“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②“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③“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④“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末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等等.

【设计意图】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对待父母应该和颜悦色,“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长辈做事,请长辈吃好的,你以为这样就是孝吗?态度不好,一票否决.我们要认识自己的家,特别是了解自己的父母.要了解、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立志为家庭做出自己的贡献.“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是一切德行的起点,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社会人伦基本准则.魏晋时代提倡以孝道治天下,卧冰求鲤的大臣王祥成为二十四孝之一;唐宋“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康熙提倡孝道,更是编写了一本《圣论》,每年的初一、十五,族长、乡长一定要对族人、乡民集中宣讲.对父母的过错,要温和地劝导,即使反抗也要有个限度,“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无怨”.父母老了,没人照应,子女远游时必须安顿好父母,“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孝敬父母是小孝,大孝者看天下的老百姓都如自己的父母一样,那就是“忠”,所以“国之本在家”或“家齐而后国治”.

【教材链接】第七课

亲情之爱

  1. 判孝亲敬长,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应自觉履行的法定义务;尽孝在当下,把美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内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掌握一些具体的孝亲敬长的技巧与方法,实现内心情感、语言表达、行动改善的知行合一.

  2. 和父母沟通的方法有:关注事实、把握时机、留意态度、选择方式、考虑环境.

  3. 怎样创建和谐家庭: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需要有效交流和沟通;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问题.

【活动探究】

  材料一:“出必告,返必面”意思是,小孩子出去,一定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了,也一定要去打个照面.一个人,如果在自己家里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锻炼,那么,无论他到社会上担任什么“角色”,都不会“失德”或“失礼”.因为“礼”的仪文虽家国不一,内在精神却是一以贯之的.对父母孝顺的,对君王就忠诚;对兄长敬重的,对长官就恭敬;对子弟慈爱的,对下属、民众就仁和.这就是“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或“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等等.

  材料二:曾子在瓜地中劳作,不小心把瓜根挖掉了.老爹非常愤怒,用大杖击打曾子,致使曾子昏厥倒地,过了一会才醒来.醒来后的曾子,退到屏风之后,弹琴唱歌,想让父亲知道他现在没事了.

  孔子后来听到这事情,说:古代有个叫舜的人,他父亲是瞎子.驱使舜的时候,舜没有拒绝过,想谋害舜的时候,从没有得逞过.父母用小杖打孩子,孩子忍忍也就算了.用大杖打孩子,孩子完全可以逃避这疯狂的暴怒.今天曾子任由这疯狂的大杖打来,这是损害自己也让父亲陷入无情无义啊,不孝和不义,哪个大呢?

  1.结合材料一,谈谈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及孝敬父母的要求.

  2.材料二中的曾子应该怎样和老爹沟通?家庭和谐需要家庭成员做出怎样的努力?

  3.针对家庭状况及父母的工作情况,和父母一起制订孝敬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的计划.

  教学内容实践化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增强情感体验,提高其自我教育和实践的能力.

责任编辑 朱泽玲

评论:这是一篇大学硕士与教学本科教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师长情谊教学和德与法治教学和《论语》方面论文范文.

初中道德和法治教学策略
道德与法治教材是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其强化了公民意识教育,注重中华传统优秀品德的培养,培养全球观念和全球意识,注重家庭观念培养,培养学生责任与意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研读.

道德和法治教学生活化特征探究
道德与法治教材是根据新课程改革需要进行设计的,其增加了法治内容的比重 新教材不是对人教版原教材的修编完善,而是在框架结构、编排立意上全部重新设计 新教材具有浓厚的思想性和人文性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

初中道德和法治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意识的培养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和新的教育理念推广普及的背景下,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越来越不能适应日常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对于教学理念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必然发展的一种趋.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和法治教学探究
陈肖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施中,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建立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并且在课程设计中注重这一基本理念的融入 这不仅可以给课程教学的实施指引明确的方向,也会更加有助于课程的推进,并且会让.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