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新媒体方面论文怎么撰写 与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教育改革和实践以新媒体概论课程为例相关论文怎么撰写

主题:新媒体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3

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教育改革和实践以新媒体概论课程为例,本文是关于新媒体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与新媒体概论和媒介教育改革和新媒体时代有关论文怎么撰写.

新媒体论文参考文献:

新媒体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理论和实践杂志教育理论和实践杂志社新教育时代是正规期刊吗教育改革论文

摘 要: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媒介教育理论和方法已经无法适应信息传播生态的变化.积极推行新媒体教育,创新新媒体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已成为当前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新媒体概论课程是高校开展新媒体教育的主阵地,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针对课程开设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从教学团队、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学平台和学生组织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创新设计思路,并就实施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以期能对新媒体教育改革和探索有所启示.

关键词:新媒体教育;新媒体概论;教学体系设计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8)04-0036-08

1新媒体教育的背景与现状

媒介教育一直是各国教育普遍关心的问题,也被认为是现代社会文化和公民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目标是培养普通大众使用、分析和创造媒介以及对各种信息的批判性认知能力[1].不同时代出现的媒体,因其媒体介质不同,信息的传播渠道不同,信息生产方式也不相同.特别是新媒体诞生以来,其信息生产、传播与收受过程与报纸、广播和电视有着显著的不同[2].传统媒介教育在西方国家已经兴起几十年,但全球范围内的新媒体教育还处于实验起步阶段.一方面,突如其来的信息泛滥、内容低俗、商业利益驱动、网络成瘾、网上、网络犯罪以及由贫富差距扩大带来的知识鸿沟问题严重危害着社会稳定,另一方面,基于传统大众媒体的媒介素养理念和媒介教育方法、途径已经无法适应信息传播生态的变化.因此,积极推行新媒体素养教育,创新新媒体教育理论和实践,已成为时代紧迫的任务.

新媒体教育,也可以称为新媒体媒介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培养学习者新媒体素养为目的的媒介素养教育.有关学者通过对国外近年的媒介教育进行文献综述发现,国外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媒介素养的教育策略方面,特别是针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呈现出学科横断式的交叉整合态势,并以定量分析为主要研究手段.而对国内的媒介教育的主题文献进行调研发现,媒介素养问题正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与西方国家广泛开展的实证性研究相比,国内的媒介教育呈现出一般论述多于实证、特定群体为核心研究方向等显著特点[3].这既是中国媒介教育面临的挑战,也为我们指引了开展新媒体教育的出发点,即应针对主流重点人群开展实践性研究.

美国新媒体联合会2005年在《全球性趋势:21世纪素养峰会报告》提到新媒体教育是由听觉、视觉以及数字素养相互重叠共同构成的一整套能力与技巧,包括对视觉、听觉力量的理解能力,对这种力量的识别与使用能力,以及轻易对数字内容进行再加工的能力[4].对这个定义进行解读发现,要想提高受众的新媒体素养必须从认知以及实践两个维度双向推进,认知是传统媒介素养涵盖的理论范畴,而实践则是新媒体参与式互动传播甚至主导传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件.此外,当前的新媒体传播生态不仅仅提供了技术平台,更提供了可资利用的新媒体思维,新媒体也是涉及信息技术应用、新闻传播、文化艺术素养等多维度的综合叉研究领域,新媒体教育既包括了传统媒介教育中受众作为收受一方的通识性教育,也包括了作为信息生产者的*和价值要求.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下,传受一体化既增加了新媒体教育的内涵,也使得新媒体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果简单照搬西方国家的传统媒介素养教育理念,如采用“防御模式”(强调对不良信息进行批判、抵制和抗击)或“建设模式”(主张积极、建设性地使用大众媒介),以传统媒体思维来打量新媒体素养,势必只会得出传统媒体思维模式,与当今的新媒体语境相差甚远[5].但当前的新媒体教育研究实践大多还停留在传统媒介素养教育基础上的延伸和补充.

近年来,国内新闻传播学界和教育学界都开展了相关的新媒体教育研究工作.一方面是通过受众行为的考察和研究提出相应的媒介教育政策,另一方面是采用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途径来开展媒介教育的实验和探索媒介教育的学科体系[6].与此同时,国内各大高校开办的新媒体相关课程和专业也在导向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如课程设置理念比较混乱,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而忽视新闻理念和人文素养的培养,重视动手实践的环节而忽视创新教学模式的设计,重视信息的简单获取和收集而不注重学习者信息的深度整合和分析能力的开发等等,这些问题也有待所有业界同行在实践中进一步理清[7].

综上所述,虽然媒介素养研究进入中国已经接近20年,但更多是对西方媒介素养理论镜像似的述评与整理,媒介素养教育缺乏有效的实践,本土化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目前我国的新媒体教育正处在实验性的起步阶段,尚未进入成熟的实践操作层面,特别是在新媒体教育目标体系和实施策略的设计研究上相对缺失[8].笔者借此抛砖引玉,以所在学院开设的新媒体概论课程教学实践为例,来探讨新媒体教育的一些创新的设计和实践,以期能对当前的新媒体教育改革和探索有所启示.

2新媒体概论课程的开设情况

新媒体概论是新媒体技术和应用突飞猛进以及新媒体新闻传播事业勃然兴起背景下产生的一门新兴的概论性质的基础课程,它承担了高校面向不同专业学生开展新媒体教育的主要任务,主要研究以网络和手机为代表的各类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现象和规律.笔者所在的艺术与传播学院,将新媒体概论课程作为学院各专业(包括传播学、编辑出版学、文化产业管理、影视等专业)共同开设的一门人文平台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习者了解各种新媒体的基本概念,把握各种新媒体的传播现状、效果和发展趋势,掌握各种新媒体的技术特征、信息发布流程以及运营规律.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国内外新媒体教育还处在发展初期,相同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还存在很多问题[9],具体列举如下.

2.1新媒体教育教学方法急需改革

一般意义上的概论性质课程是作为理论课程来讲授的,这种课程教学形式通常表现为教学模式教条化、单一化和静态化,在教学内容上重灌输轻启发和引导,重记忆轻思维,重单纯口授轻多种教学方法并用,重研究教材轻研究学生,重知识传授轻情感教育、能力和素养的培养,重理论知识轻实践环节,长此以往,这种传统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而且极易造成学生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还会影响学生个性的形成.由于新媒体领域强调对技术应用和信息处理的突出属性,新媒体概论课程名义上是概论,实则要义是动手实践.目前,一些学校虽然积极引入了新媒体实验教学模式,但采取的基本是实验指导书+老师讲解+学生操作模式,实验模式单调,按部就班,没有给予学生充分尝试和实践的机会,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训练.因此,当前急需对新媒体概论课程的教学方式做出调整,既要实现学生对新媒体领域的全面了解,又要促使学生能够将相关知识转化为具体情景的应用技能,培养他们的新媒体思维,提高他们的新媒体素养.

2.2新媒体概论教材编制需要创新

当前,市面上的《新媒体概论》教材有很多版本,但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媒体领域的瞬息万变,该课程教材在内容体系上存在过时守旧、脱离实践的问题,如学生时常反映,相当部分内容在课程开设时已经过时,并且编写教材过程中一些相关应用模式已经不是当前的最新形式,教材内容滞后的现象比较明显.另一方面,如果一味地选择前沿性质的专题内容,又会因为授课内容脱离学生实际而效果不佳.

2.3新媒体概论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创新设计

新媒体实践教学本质上应在新媒体的具体情景中实践新媒体教学内容,但当前针对新媒体概论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没有体现出新媒体教学的创新性和实践性,譬如安排的实践教学内容是抽象虚拟的,实验项目内容单一,没有体现学科的联结性和交叉性.缺乏综合性实验设计,忽略了与传媒市场实际的联系,未能体现新媒体技术与网络文化的最新发展理念.

2.4新媒体实践团队需要构建

如何发挥学生自主实践的积极性,也是新媒体教学中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目前的新媒体教学实践是分专业、分年级、分班级的组织形式,不同年级、专业的同学在学习同一个内容时彼此没有交流、协作,也没有经验传承,更谈不上与社会市场专业组织机构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因此,除了实验课中教师引导的实践形式之外,应多成立以专业、课程为背景的专门团队组织,通过制度文化的建设、以老带新市场化运作的形式来构建整个学习型组织,真正促使学习者完成从学校学习到社会实践学习的转变.

2.5新媒体概论的网络教学平台需要搭建

从以往的新媒体实践教学经验来看,多数教师反映自己对新媒体课程有很好的设计,可是苦于受限于纸面化的设计,不能利用虚拟网络数字化技术在网络平台中达到高效仿真的目的,譬如针对实验课程的课程资源和数字化讲义共享问题,针对工作坊研究小组作品的集体评价问题等等.同时,学习者即便掌握了实践课程的一些基础知识,由于缺乏贴近现实和市场的实验教学平台以及后续的继续学习、自主学习和交流协作机制,在面临具体的实践问题时还是表现出束手无策的尴尬局面.因此,如何推进课程教学内容的移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实用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而这一切又都靠搭建网络教学平台而得以实现.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所在的新媒体概论教研团队试图从课程的教学方法、教材编制、教学评价以及实践教学体系和平台的构建等方面进行设计和实施,探寻开展新媒体教育的有效实践方案.

3新媒体概论课程教学体系设计

鉴于新媒体教育与传统媒介教育在理念、组织、内容和影响等诸多方面的不同,以及新媒体领域所呈现的多元交叉学科的特性,因此,新媒体教育所采用的方法和途径不能局限于传统媒介教育单一封闭的知识型灌输模式,为此,我们围绕本课程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针对性设计.

3.1教学团队设计

新媒体概论课程既包括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又包括媒介传播规律和现象的解读,也涵盖新闻报道理念的分析,整个领域涉及新闻学、传播学、计算机和影视等多学科背景.从目前来看,传统单一固定的课程师资安排已经无法支撑整个课程的教学体系,必须改变单一教师多班授课的课程局限,解决师资队伍团队建设问题,组建新媒体课程教研团队,以协同备课、资源共享共建的形式,实现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的联结,促进针对不同学科背景的新媒体教学方法融合,努力构建新媒体概论课程的综合性教学体系.

3.2教学内容设计

通过对国内外院校相关课程的比较分析,结合本校的教学情况,新媒体概论课程应包含新闻理念、传播学基础理论和媒体创设和实践方面的内容.按照课程体系整体优化有利于学习者综合能力培养的原则,笔者将课程内容划分为理论专题和实践专题,具体如表1所示.

在此基础上,根据实践专题的安排,从增强学习者实际操作能力的角度出发,又具体划分为上机实验、新媒体策划和设计、调研和分析、评价和展示多个课程实践教学模块,如表2.同时,不断调整优化课程内容,关注最前沿的新媒体动态,使教学内容紧跟学科发展的前沿,保证学习者能及时获得最新、最有用的新媒体知识和技能.

3.3教学资源设计

开展新媒体教学需要增加包括教学案例库、

教学课件和专题资源库在内的多种教学资源,同时密切关注新媒体的前沿变化,努力构建新媒体最新发展、变化的时效性资源,追踪最前沿的新媒体课题,并且把学习者对新媒体的学习研究能力转化为具体的教育研究成果.笔者分别设计了包括教材、调研报告、案例库、大事件年表和视频资源库在内的多种配套资源,具体如表3所示,使得学习者能及时获得最新最有用的新媒体知识和技能训练,在实习就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3.4教学模式设计

如上所述,单纯的理论讲授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媒体语境中信息资源的获取、整合和批判能力的培养需求.在国外的媒介素养教育策略中,媒介制作和文本分析是两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手段,前者强调的是体验情境,并由此引导认知个体对媒介生产的了解和认知;后者则强调对媒介文本的批判性认知.在新媒体的传播环境中,由于传受界限的模糊,媒介制作与文本分析也不再仅仅是一种体验与参考,而是对个体参与新媒体活动能力的教育与引导.新媒体教育也应充分运用新媒体的用户思维、极致思维、社会化思维和平台思维,结合具体的学习对象和教育资源,突破体验模式和文本分析模式的传统范畴,适当增加模块学习模式和参与式学习模式等教育方法[3].

在新媒体概论课程开设过程中,笔者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辩论式学习、主题式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课堂,并让学习者以自身的数字化网络生活、数字营销以及数字网络社区实践体验为对象,结合自主学习的探究内容,在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环境中,通过个人、小组和相互间的思辨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思辨能力,在课程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3.4.1工作坊研讨和实践模式

工作坊,也称专题研习工作坊,英文简称为Workshop,最初主要是指基于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发展至今逐渐演变为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在新媒体教育中采用案例工作坊的教学模式则是沿袭了媒介素养教育中的文本分析传统,即通过对各类媒介传播内容进行分析,解读特定历史环境下文本提供者的观点、价值和立场,有助于帮助解构者对文本的形成背景加以分析,同时也为全体研讨成员运用批判性方法重新解构文本提供了契机.新媒体概论课程引入案例工作坊教学模式,形式是以主讲人为核心,10名左右的成员组成的小团体.结合市场需求与行业发展,主讲教师可把传播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各种新媒体实际应用范例结合起来,让学习者围绕某个话题、案例进行讨论或实践操作,引导学习者对问题实质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与动手能力.由于该教学模式强调面对面交流、参与者的互动学习以及实践操作,学习者可以获得更多仅通过普通讲授式课堂无法获得的思考和成长体验,可以把课堂上的体验内化成专业素养、能力和态度[10].

进一步将这一模式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固定下来就形成了专门的工作坊性质的课程,它主要培养学生基于专题项目的实践动手能力.其中微视频项目就是教研团队专门为学生打造的一个全新实践教学项目.项目的创意来源于美国密苏里大学大众传播学院于2008年开始创办的“新闻懒人包”,即充分利用新闻业界资源,对信息碎片进行组合,规避在校学生在新闻采写方面的不足,发挥内容整合和后期剪辑方面的优势,形成全新的媒介产品.该项目以学院网站为平台,专业贯通为理念,学生实践为核心,教师教学为引导,社团活动为辅助,依托学院传播、影视、编辑、主持和文管等专业优势,体现学生采、写、录、播和推广的实践能力.项目形式为一个长度为90s的新闻视频,

新闻素材全部来自现有各大媒体,报纸、杂志、电视和网络,由学生自行选题、编导、主持、后期剪辑形成视频,并在网络上发布,最后借由论坛、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推广和宣传.学院成立专门的学生实践团队,由不同专业的同学联合负责运营,项目集合学院课程优势,突破传统专业界限,学生可以将理论与实践、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联结起来融会贯通.

3.4.2基于新媒体平台的专题编辑和推广模式当前基于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效力和影响力已

经深入人心,特别是针对当前的在校大学生,他们的视线和思维模式已经深深地烙上了新媒体印记.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如再坚持用传统的纸质的固定的单向的传播通道去讲授新媒体,在教学效果上势必会不尽人意.媒介教育的20年研究历程也告诉我们,媒介教育的形式一定要跟上时代媒体的变迁,开展新媒体教育也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媒介平台.因此,在课程开设之初,笔者就已经开辟了相关的新媒体技术应用平台,包括BBS、

微博、wiki、博客和微信公众平台,并开辟公共*,以每位学习者作为当班编辑的形式配合课程的专题讲授来传播相应的专题内容,通过新媒体传播与课堂教学实践同步进行的方式来加强学习者对相关内容的参与度和关注度.这一模式具体可用图1来简单表示,这一模式也切合了媒介教育领域当中的另一重要传统,即以媒体策划和体验的方式去认识媒体运营的原理和特性.

3.4.3新媒体的课堂融入教学模式

如上所述,当前新媒体的传播效力已经毋庸置疑,媒介教育的研究实践也表明,只有采用新媒体的形式来传播新媒体教学内容,才能最大限度地切合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但将具体的新媒体技术应用于传统课堂开展新媒体教学时,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教学研究者深入观察各种媒体技术平台的特性,细致地思考信息技术的作用点,使技术的运用恰到好处,才能使技术与教学达到深度融合.也只有如此,新媒体的技术力量和传播效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笔者在先前的新媒体教学研究中具体阐述了新媒体技术平台为传统课程带来的从预设式到生成式的转变.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在互动中都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教学过程中不存在纯粹的线性因果关系,教学的生成性特征非常突出.众多的新媒体技术平台在表达时间和方式上的自由性和可记录性则为教学的生成性过程提供了很好的方式,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取,还是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反馈、教学中相关问题的争论的焦点、思想碰撞的火花、学习者个别化的瞬间灵感,都可以借助各种平台即时反馈到相关的页面当中,特别随着当前移动终端的大范围普及.教师则可以顺势将这一生成性过程逐步引导到课堂的合作和探究之中,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随机生成式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切合了学生的认知方式,使得整个课堂教学过渡自然、伸缩有度[11].

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在观察当前这一最为广泛的信息传播模式之后,笔者认为将这一模式应用于课堂讲授的专题讨论环节,不仅可以支撑课堂的实时讲授环节,也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发布及时互动便利等特性,最大限度地分享和展示集体协作讨论的智慧,这一模式具体可以用如图2所示的过程来表示.

3.5学习组织设计

新媒体教育一种重要教育形式是通过自组织的形式来贯彻,打破年级专业限制,利用艺术与传播学院各专业的同学在策划、设计、编排、营销、推广、策划等方面的专长,组建新媒体学生实践团队.近年来,在新媒体概论课程教研团队的组织下,各专业同学分别成立了微信公众号运营团队、全媒体工作室和微视频制作团队等学生组织,以新媒体市场运营的形式,分工协作,运营维护,打造校内新媒体品牌,可以实现新媒体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有力结合.

3.6教学平台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作用点,而作为教学开展支撑环境的教学平台的搭建显得尤为重要.本课程在开设之初,教学团队就明确了一个重要思路,即一定要积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和完善多种网络资源,充分利用教学平台来支撑课堂教学和师生互动.通过应用总结发现,目前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的信息技术平台主要有BBS、博客、Wiki、QQ群以及微信等,

而专题网站则可以作为一个网络技术综合体将其他技术形式囊括其中.

通过搭建新媒体概论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论坛、测验、资源、、问卷调查、作业、聊天室、Blog和Wiki等开展丰富的课程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在线自主学习、在线作业、在线答疑、在线自测、考试和在线实时交流等教学活动,教学理念从传统的教案设计向课程设计转型,内容设计向“资源+活动”设计转型,

教学方法从传统的传授型向传授型、研究型和社区型相结合的多样化的教与学方式转型.譬如,主讲教师和学习者可以通过新媒体网络课堂的课程管理中的资源上传、下载教学资源,以达到师生资源共享的目的.通过新媒体概论的论坛或博客,学习者可以在线提问,教师可以在线答疑,突破空间的阻隔进行实时的同步交流,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时间异步交流.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实时推送内容功能,开展课堂专题讨论环节,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兴趣.

4新媒体概论教学实施成效

4.1教学团队构建情况

目前,该课程教研团队学术带头人由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学院领导亲自主持建设,学院极力支持新媒体概论人文素养课程和新媒体教学团队的建设,从资金、政策、条件和人员上给予充分支持.课程教研团队也非常注重教师人才梯队建设,团队人员中职称覆盖中高级,以高级职称为主,同时涵盖实验教辅人员.团队主要成员年龄段位于30~40岁阶段,年富力强,教学精力充沛,

媒体实践经验丰富,相关人员的专业背景涵盖现代教育技术、编辑、出版、新闻、传播、电视、艺术教育以及计算机应用多个领域,这为本课程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人员基础.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制订课程了团队发展规划、青年教师结对培养计划、课程集体研讨和协作备课机制、人才交流与培养计划等,新媒体概论课程已成为学院人文平台示范课程和资源共享课程.

4.2资源建设成果

本课程采用教学团队合著教材的形式来编写课程教学指定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强调学理性、实用性、工具性、前沿性、延展性和交互性的统一.目前,教研团队已经形成教材的定期更新机制,使教学内容始终能够保持最新的体系和结构.根据课程进度同步编撰的《新媒体技术应用调研报告集》《新媒体案例集》《新媒体大事件》等配套辅助资源也已编制成册.以上资源在编辑过程中主题力求全面,涵盖近年来陆续出现的网络新媒体、电视新媒体和手机新媒体等范畴;角度力求全面,多角度呈现当前新媒体的发展趋势;资料力求详细,采用目前最新的参考资料和权威数据.同时,从每位调研者自身的角度出发,试图从用户使用和体验的角度概括出该专题实践应用过程中真实可靠的新颖结论.在课程的专题教学推进的同时,每位当班编辑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完整地完成了高质量的新媒体技术应用专题推送内容,这些内容将作为后来的学习者、业界人士、媒体教育同行开展新媒体教育的重要参考资源.教研团队搭建的新媒体概论课程网站,也同步更新课程教学内容、课程介绍、教学大纲、师资队伍、教学日志、电子教材、教学课件、练习与习题、参考资料目录和教学录像等基本资源.课程也同步开辟了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博客、wiki和BBS空间,这些新媒体技术平台不仅作为课程知识传授的配套教学支撑平台,同时也作为所有学习者开展新媒体实践的平台.

4.3教学模式运用与推广

课程教学倡导的工作坊实践模式在基础理论课与专业实践之间建立了从理论知识到动手实践的有力联结,经过几年的时间检验,在同类的公共基础课程当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此外,通过新媒体平台专题编辑和推广模式,学生的自主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将新媒体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组织和互动形成了全新的框架和动力,学生的视线能够重新回归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关注度大大提高,这些模式也在学院的其它实践课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5新媒体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当前,相对于传统媒体的普遍疲软,新媒体形成了强大的传播势力和效力,教学实践者一定要适时认准这股力量,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新媒体的方式去传播新媒体教育内容才会有较好效果的道理;同时,已经被验证的媒介教育的体验式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新媒体教育的途径也不例外,一定要让学习者以亲身实践的方式去探究新媒体领域的宏大综合主题———新媒体运营,它包括主题策划、文案编辑、受众分析、编排设计营销推广等等诸多细节,每个学习者也在这样的过程中体验着设计师、把关人和运营者等不同角色,他们能充分感受信息传播的价值和意义,也借助于各种新媒体平台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开放、自由和协作的实践精神;再者,当前的新媒体教育是一场涉及全体公民媒介素养培养的素质教育运动,它不仅需要教育机构教研力量的全力参与,更需要全社会特别是政府主管部门的积极引导和推行,特别是在传统应试教育向素质能力教育核心内涵转变的过程中,教学评价的适时转变尤为关键.当前的新媒体教育内容包括新媒体理论研究、新媒体技能应用、新媒体策划和运营等方面,高校针对学习者开展的新媒体教育评价也应是理论运用、实践技能和媒体策划等方面的综合考查,也只有集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位于一体的新媒体人才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发展对新媒体传播的要求.

概括总结,该文是适合新媒体概论和媒介教育改革和新媒体时代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新媒体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新媒体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教育价值与实践基于幼儿园高质量课程
人类的社会活动皆是有目的的活动,作为培养人的教育活动,课程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与经验的总和,是构成学校教育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从基础教育、中……教育直到高……教育,每一教育阶段针对不.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以学风建设为例
新媒体时代,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愈加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对象个性化特征愈加明显,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利用的载体愈加丰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利用信息技术平台的优势,扬起创新的.

戏剧对当代高中生素质教育培养的实践报告以云南师大附中为例
【摘 要】研究和探讨艺术教育,尤其是戏剧对当代高中生素质教育的培养是极其有意义的 首先,戏剧艺术的欣赏与创造,本身就是一种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相互渗透与相互作用,使人形成多项思维的思考方式,通过对戏剧.

从网络热点事件看新媒体时代的网络媒介审判
一、网络媒介审判(一)什么是媒介审判“媒介审判”是指新闻媒介超越正常的司法程序对被报道对象所进行的一种先在性的“审判预设” 它是新闻竞争日趋激烈下的产物.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