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职业教育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和新世纪以来中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就、问题与建议有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主题:职业教育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7

新世纪以来中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就、问题与建议,本文是关于职业教育方面论文范文检索与课程改革和职业教育和新世纪有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职业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职业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新课程改革论文卫生职业教育杂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社

新世纪以来, 在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纵观中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践, 主要有三种推进课程改革的方式: 一是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为主推进区域内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二是以职业院校为主体推进的课程改革.三是以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在中国的职业教育贷款项目为依托进行的课程改革.尽管各地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式有所不同, 但课程改革的方向及重点是一致的, 那就是建立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一、 中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成就

(一) 颁布了国家专业教学标准

专业教学标准是开展专业教学的基本文件, 是明确培养目标与规格、 组织实施教学、 规范教学管理、 加强专业建设、 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的基本依据, 是评估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尺, 同时也是社会用人单位选用职业院校毕业生的重要参考.

长期以来, 中国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方面一直没有国家统一的标准要求, 致使职业院校在实施专业教学中无标准可循, 人才培养水平参差不齐, 难以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近年来, 人们逐渐认识到专业教学标准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教育部于 2010 年和 2012 年先后启动了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建设工作, 委托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以下简称行指委) 组织开发国家专业教学标准, 并于 2012 年 12 月发布了首批涉及18 个专业大类的 410 个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2014年5月颁布了涉及14个专业大类的95个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改变了多年来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没有国家标准的现状, 对于加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在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招生对象、 学制与学历、 就业面向、 培养目标与规格、 职业证书、 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以及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为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基本依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专业教学标准要求遵循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以职业分析为依据, 对接职业标准, 突破学科化体系框架, 合理设置课程, 强化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

二是创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方法.专业教学标准推行基于企业工作实际的项目教学、 案例教学、 场景教学、 模拟教学等教学模式,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 讨论式、 参与式教学, 加强 “教、 学、 做” 一体化, 促进知识与技能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三是促进中高职衔接和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专业教学标准一方面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 专业内涵、 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 另一方面明确本专业毕业生继续学习的方式和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专业面向, 促进中高职衔接和学生继续学习通道的建立.

(二) 初步形成了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

从中国目前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趋势看, 课程体系正逐步从传统的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 注重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从各地区及中、 高等职业院校的实践情况看, 都在积极进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改革, 并结合本地区及学校的实际情况探索具有区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如上海市提出构建以能力为本位、 以职业实践为主线、 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浙江省提出优化选择性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由核心课程模块 (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 和自选课程模块 (限定选修课程和自由选修课程) 组成, 为学生提供可自主选择的多样化课程方案; 四川省提出构建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突出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 等等.很多职业院校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也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如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提出校企共建基于岗位基本能力、 岗位核心能力、 职业素质能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于职业岗位群的分层, 构建了三个层次技能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即岗位就业技能人才、 复合型技能人才和专业特长技能人才的课程体系; 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推进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 构建了 “技能主导, 双证融通” 的课程体系, 将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要求融入到专业课的内容之中, 实现了中职*书与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相融通; 等等.各职业院校在课程体系改革上, 突出以能力为本位, 体现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以模块化为形式、 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融通等特点.

(三) 行业企业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初步得以显现

从目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看, 行业企业人员参与课程开发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这是目前中国行业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最普遍的一种形式.目前, 在许多职业院校仍然由学校专业教师来开发人才培养方案, 行业企业人员并不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开发过程.为使教师开发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够体现行业企业的需求, 学校通常的做法是在制定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后, 请部分行业企业人员根据行业企业需要对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修改建议.

二是参与职业分析.职业分析是课程开发的关键环节之一, 目前部分职业院校在课程改革过程中, 邀请行业企业人员参与职业分析工作, 为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提供基本依据.

三是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在部分职业院校的课程改革过程中, 行业企业人员不仅参加职业分析工作, 而且还参与具体的课程资源开发, 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的工作需要.

(四) 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 职业院校都十分注重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倡导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转变.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一方面能够调动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更好地促进学生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有调查研究表明, 项目教学、 案例教学、 小组教学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已成为部分职业院校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1]

(五) 建立资源库, 丰富课程资源

资源库是职业院校专业建设、 课程改革及教材开发等方面重要成果的体现形式, 主要表现为课件、 电子教案、 教学案例、 视频、 动画、 试题、 学习软件等方面的课程资源, 能够起到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效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升教学质量等作用.

2003 年教育部启动了高等职业教育国家精品课建设项目, 截至2010年共立项建设1022门国家精品课程; 2010年教育部又启动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 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在示范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实践成果的基础上, 选择数控技术等与国家产业规划及社会经济发展联系紧密、 布点量大的 50 个左右专业, 建设代表国家水平、 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标志性、 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为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优质资源.

国家精品课程等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通过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面向全社会发布, 省级精品课程等省级专业教学资源通过各省精品课程网站面向社会发布, 有些校级精品课程也会通过学校的网络平台面向社会发布.各职业院校在课程改革中也都在积极进行资源库建设, 旨在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学校资源库的建设, 推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主要体现在: 一是为教师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 教学目标,利用资源库中丰富的素材来进行教学; 二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 教学资源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提供了可能, 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并且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二、 中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尚不完善

专业教学标准是对 “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的基本要求.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 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 对促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目前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尚不完善, 主要体现在: 一是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尚不能覆盖所有的专业.二是目前中国尚未有统一完备的国家职业标准, 使得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缺乏依据.三是尽管国家颁布的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和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确立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 体现了突破学科体系、 强化其职业性的特点,为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提供了基本指导, 但在文本中却缺少核心专业课程的具体课程标准, 未能为课程的实施提供具体的指导.四是还没有形成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制定与修订的有效机制.一方面, 尽管由行指委承担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 但是由于目前行指委多数设置在一所职业学校, 那么由该行指委承担的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工作, 很可能就会沦为由这一行指委所挂靠的职业学校来承担, 致使开发出来的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权威性、科学性、 代表性受到质疑.[2] 另一方面, 由于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制定工作于2010年才刚刚起步, 目前还处于标准的制定阶段, 对于如何根据形势的发展与变化, 对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进行及时修订, 尚未建立相关的工作机制.

(二) 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滞后

传统上, 中国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三部分组成.新世纪以来,课程改革主要集中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上, 尤其是专业课的改革上, 对公共基础课的改革关注不够, 主要体现在: 一是许多职业院校只进行专业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 公共基础课在学校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被边缘化.二是部分职业院校不考虑公共基础课自身的特点与规律, 片面地要求按照专业课程改革的方式对公共基础课进行所谓的项目化改造, 但很多公共基础课程的内容是没有办法改造成项目化课程的.为了完成课改任务, 许多教师只在课程的形式上做文章, 将原有学科课程中的章节改为项目课程中的项目和任务, 而课程内容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致使公共基础课的改革流于形式.同时, 也由于学校这种不考虑公共基础课程的自身特点, 盲目要求教师对公共基础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造, 致使教师对课程改革也产生抵触情绪.三是部分职业院校过度强调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大幅压缩公共基础课程的学时, 致使教师和学生认为公共基础课程无足轻重, 削弱了公共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三) 行业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的程度仍然有限

课程开发的质量始终影响着课程改革实施的效果.20世纪90年代以前, 中国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基本上沿用的是普通教育的学科课程的开发方法,所开发出来的课程通常远离工作实际, 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产生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行业企业没有参与职业院校的课程开发.新世纪以来, 虽然行业企业开始参与职业院校的课程开发, 但参与程度仍然有限.相关研究表明 [3] , 尽管几乎所有的职业院校都表示行业企业参与了学校的课程开发,但参与程度却大不相同.除了少部分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外, 绝大多数职业院校的课程开发仍然是以专业教师为主体, 行业企业人员主要以参加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或课程建设委员会的形式, 对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 提出修改建议; 或者以行业企业专家的身份对教师开发的课程标准进行审定, 提出修改意见.也就是说, 行业企业人员并不直接参与具体的课程开发, 只是对教师们开发的人才培养方案或课程标准提出修改建议.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职业学校很难请到行业企业人员来参加一周左右的课程开发工作会, 二是职业学校经费不足, 没有能力支付行业企业人员进行课程开发的费用.

(四) 职业院校教师的素质不能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

任何课程改革最终都是通过教师实施的, 因此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效.新世纪以来, 国家高度重视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 通过国家级和省级师资培训项目为职业院校教师提供了大量的接受培训的机会, 这些培训项目为教师们提供的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领域:一是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方面的培训, 如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与技术、 能力本位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技术与方法、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等; 二是专业领域的理论与技术方面的培训, 主要培训专业领域的新技术、 新方法, 以及专业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是企业实践培训, 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为期 1-2 个月的企业实践, 让教师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尽管这些培训项目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广大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但总体上职业院校教师的素质仍不能满足课程改革实践的需要,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职业院校教师普遍缺乏行业企业背景, 实践经验不足.相关研究表明 [4] , 职业院校教师的构成主体是高校毕业生, 主要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中直接聘用, 从行业企业引进的教师数量非常有限, 多数职业院校仅有不到10%的教师具有行业企业背景.

其次, 多数职业院校教师没有经过师范教育的训练, 缺乏必要的教育学、 心理学知识.主要体现在: 一是缺乏开展教育实验方面的基本素养, 在课程改革中的实验研究阶段, 许多教师及基层实践工作者并没有掌握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 步骤及所需控制的因素,[5] 从而影响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这主要是职业学校教师在职前教育阶段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与教育.二是缺乏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能力.多数教师不掌握课程开发的技术与方法, 很难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 开发具有教育意义的学习情境或教学项目.相关研究也表明,职业院校教师认为自身最应该提升的能力排在前三位的是教学情境设计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6] .这表明教师最需要提升的能力是教学情境设计能力, 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教师的教学情境设计能力不足, 而教学情境设计能力是课程开发能力的具体体现.

(五) 职业院校的教学条件不能完全满足能力本位的课程实施

能力本位的课程实施需要相应的教学条件的支撑.新世纪以来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 据统计, 2010 年全国高等职业学校 (高职高专) 教育经费收入总量达到1051.5亿元, 是2005年的2.8倍, 中职学校教育经费收入总量为1357.3亿元, 是2005年的2.4倍 [7] , 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 但仍然不能满足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相关研究显示, 只有近30%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实验实训设备和条件能完全满足或较好地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 [8] .由此可见, 目前学校仍需进一步加强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的建设, 为能力本位课程的实施提供基本保障.

三、 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建议

(一) 进一步完善国家专业教学标准

专业教学标准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纲领性教学文件, 专业教学标准的实施, 对于加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 推进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 建立并完善统一的国家职业标准.目前中国只有部分职业开发了国家职业标准, 而且更新缓慢, 职业标准的许多内容已经陈旧、 过时.因此,建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相关力量, 开发并更新国家职业标准, 为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与更新提供基本依据.

其次, 研制与职业标准相对接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本依据.要实现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与职业需求相适应, 需要研制与职业标准相对接的课程标准.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专业课程属于国家确立的主导性、 稳定性课程, 应由国家委托行指委组织相关力量统一研制; 对于具有行业特色、 区域特色和学校特色的专业课程, 可以由行业、 地方和学校组织相关力量研制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研制的主体应由利益相关方组成.

第三, 完善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与修订的工作机制.建议成立国家层面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指导委员会, 负责对行指委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工作的指导、 监督与管理, 如制订统一的工作流程与规范, 明确行业企业参加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具体责任、 参与的方式及途径, 编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指导手册等, 对行指委的开发行为进行引导与约束, 以提高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同时, 建立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修订完善机制.一是要根据中、 高等职业教育新增专业情况,开发新专业的国家专业教学标准; 二是要根据技术发展水平以及职业标准的发展变化情况及时更新、修订国家专业教学标准.

(二) 积极推进公共基础课程改革

将公共基础课纳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设计中, 根据公共基础课的特点进行改革.公共基础课程一方面承担着培养合格社会公民的任务, 另一方面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的发展提供准备.因此, 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一是要为所有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提供基本的文化素养教育课程模块; 二是要根据专业学习的需要, 为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体现专业特点的公共基础课程模块, 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相关知识与基础; 三是根据学生兴趣和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可供选择的公共基础课程模块, 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提供支持.

(三) 建立行业、 企业参与的课程开发机制

课程开发是一项涉及政府、 学校、 行业、 企业多方利益主体的复杂系统工程, 能否成功运行, 与能否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长效课程开发机制有密切关系.目前中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主要以学校为主体, 行业、 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的程度不足, 而职业院校自身固有的局限性导致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难以有效把握行业、 企业的相关需求.因此, 建立行业、 企业参与的课程开发机制已经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

从国家层面, 一是要出台支持政策进一步发挥“行指委” 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二是要进一步完善 “行指委” 参与课程开发的工作机制, 提高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程度.从职业院校层面, 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建立行业企业参与的课程开发团队.课程开发是职业院校进行课程改革的一项长期工作, 要实现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与职场对接, 满足区域经济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素质要求, 职业院校需要在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基础上进行课程的二次开发.这就要组建由行业企业参与的课程开发团队, 参与课程开发的行业企业人员应是来自生产一线的专家型的实践工作者, 具有丰富的行业企业工作经验, 了解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 因为只有他们才能明确界定职场的工作要求.在课程开发的不同阶段行业企业人员起着不同的作用: 在职业分析阶段,行业企业人员应成为主体, 这样才能保证职业分析结果的相对科学准确, 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提供科学的依据; 在课程分析和教学分析阶段行业企业人员应成为重要的合作者参与其中, 帮助教师和课程专家将职业分析的结果转化为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二是建立行业企业人员参与课程开发的工作机制.课程开发团队要建立定期沟通交流制度,解决课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充分发挥行业、 企业在课程开发、 论证、 评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专业教师要加强与行业企业人员的合作, 双方共同开发具体的课程与教学资源; 职业院校要为参与课程开发的行业企业人员提供必要的经济报酬.

(四) 针对不同的教师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体, 教师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程改革的进程与效果.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实施.一是重点加强对专业带头人的培养.专业带头人负责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其素质的提高能带动整个团队的提升.专业带头人接受培训后, 可以对本专业的教师进行再培训, 带领本专业教师共同进行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 进而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为不同教师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在培训内容上, 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要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例如对于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要着重加强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以及教学研究方面的培训; 针对缺乏职业实践的教师要着重加强职业技能、 实践能力方面的培训.在培训方式上, 要提供更多的参与式、 体验式培训, 使教师在参与、 体验的过程中提高能力与素质.例如聘请专家用参与式的培训方法进行关于课程开发技术、 教学设计、 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培训, 让教师在 “做” 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技术与方法.三是加强教师团队的建设.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 交流与合作, 形成学习型教师团队, 共同探讨课程改革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共同完善课程改革方案, 共同开发课程与教学资源, 实现教师之间经验共享, 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五) 加强职业学校的教学条件建设

良好的办学条件是职业学校办学的重要保障,也是课程改革有效进行的物质基础.能力本位课程的实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条件作为保障.一是要建立理实一体化的专业教室.理实一体化教学已经成为实施能力本位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这就要求学校对传统的教学场所进行改造与完善,建立一体化的专业教室, 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提供物质保障.二是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或模拟仿真实训中心.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 引进企业资金, 利用企业的先进设备与资源, 校企共建实验室、实训基地; 或者引企入校, 建立校企共建生产车间以及大师工作室等多种形式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真实的工作环境, 使学生在学校就能体验到真实的职场氛围.

参考文献:

[1] [6] 徐涵.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证研究 [M]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3: 201-212、207-208.

[2] 刘文华, 徐国庆.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工作的组织问题研究 [J] . 职教论坛, 2014,(34) : 33.

[3] [4] 徐涵. 山西省职业能力建设调研报告[R] .太原: 2014: 6-7、 12

[5]叶肇芳. 关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 . 职教论坛, 2001, (5) : 10.

[7] 马树超. 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研究报告[R] .上海: 2014.

[8] 徐涵. 广东省世界银行职业教育贷款项目受益人评估报告 [R] .广州: 2014.

(责任编辑: 于 翔; 责任校对: 徐治中)

概括总结:这篇文章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课程改革和职业教育和新世纪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职业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职业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从统整走向融合--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以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适合的教育
【摘要】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在回顾学校课程统整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从学科课程融合、学习环境融合、评价方式融合、教育资源融合以及生涯教育五个方面进行升级,从而探索深化学校课程改革的路径,构建适合的教育,打造.

积极推进双语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江西省九江双语实验学校特色办学
【摘要】基础教育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征程中任重道远 基础教育只有把握国家发展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具有前瞻性的课程改革,才能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变革趋势
赵丹丹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4摘 要本文立足于当今的时代背景,在对相关资料广泛收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以我国高……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形式为出发点,对.

职业教育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教学模式新
张景媛(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吉林 长春 130117)摘 要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一直在被探讨,也一直在被改革 到底什么样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才是有效地教学模式呢其实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不一定要统一才是最好,.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