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现代学徒制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跟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机制探究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主题:现代学徒制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3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机制探究,本文是现代学徒制有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跟学徒和学徒制背景和人力资源方面论文范例.

现代学徒制论文参考文献:

现代学徒制论文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论文题目人力资源专业论文题目人力资源会计论文

【摘 要】从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的不对称、流动性、管控性等方面入手,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建设目标,揭示内涵并提出建设重点.依据信息不对称理论、资源优化理论和社会协商理论,从动力、平衡、调整三个维度,就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机制的建设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力资源;信息服务;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76-0041-04【作者简介】徐健,江苏省海安县教育局(江苏南通,226600)副科长,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与教学.

一、研究背景

(一)实践之困: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不对应”问题

人力资源市场一端连接着用人单位,另一端连接着教育(培训)机构(主要是开展专业定向教育的中、高等学校).伴随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人力资源市场化已经成为中高等职业院校人力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和运行模式.人力资源市场化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市场的“双向选择”实现人与岗位要求的相对应.通俗地讲,就是首先要“找到岗位”,其次是“适应岗位”,最后是“胜任岗位”.基于人才市场中人才需求信息和信息传递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找不到岗位和不适应岗位而转岗、下岗等问题,必须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的建设.对于用人单位(主要是企业)而言,这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而且是人力资源管理必须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对于承担专业定向教育的中高等职业学校而言,这不仅关系到人力资源培养质量,也是评价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

(二)管理之需: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流动性”现象

就人力资源的流动性而言,人力与岗位的匹配永远是动态的市场化配置.人力流动是人力资源市场运行的基础,也是人力配置的基本方式.人力的流动表现为国家间、区域间、行业间和企业间的流动.就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力市场的发展变化看,人力资源市场化程度和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因此,人力资源配置的前提是人力能流动.没有流动,人力就得不到合理配置.其次,人力流动应该是合理流动.不合理的流动就是无序流动,甚至会造成人才的流失.最后是人力的适度流动.根据产业、企业甚至是岗位的需要,提高职业院校新增人力资源培养的针对性.基于人力资源的“流动性”,就必须加大对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的动态管理,并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当前,尤其要关注企业“技工荒”和中等职业学校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并存的现状.究其原因,主要是中等职业学校、高校学生培养的针对性不强,以及对人力资源市场流动性的引导管理不够.

(三)政策之要: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管控性”要求

人力资源的流动配置,首先表现为社会范围内的流动,其次是用人单位内部的流动.对于社会范围内(包括国与国间、行政区域间、产业部门间、用人单位间)的流动,当下必须坚持人力资源市场化取向,即通过“双向选择”使人力在社会更大范围内实现合理流动.对于用人单位内部的人力流动,则应通过人力资源的内部管理来实现用人单位内部人力的岗位调换和职责变更.相对单位内部的流动,社会范围的流动管理难度更大.为了防止人力资源配置在社会延滞时间过长(包括短期失业与长期失业)与配置错位(包括“用”非“所学”与“用”非“必学”)等问题,除了继续坚持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外,还需要发挥政府在市场配置中的政策引导作用.通过制度设计来发挥政策对人力资源配置的管控作用.现代学徒制就是这样的一种制度设计,它不仅是一种教育(培训)机构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人才的教育制度,也是缩短人才社会流动时间和促进用人单位内部有效使用人才的就业制度.要协调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必须加强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二、建设分析

(一)现代学徒制背景下职业院校潜在客户的信息推送

当下许多职业院校虽然建立了学校就业网站,但是这些校园网站只是用于发布企业招聘信息,而且通常情况下多为用工企业来校进行“毕业季”校园招聘的信息.现代学徒制试点则要求企业在学生“入学季”就要参与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因此,要变过去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的“等待”服务为现在的“主动”服务,必须加大职业院校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的力度,尤其是用人单位人才培养要求的先期介入.

(二)现代学徒制背景下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的信息互动

无论是职业院校毕业生求职信息的推介,还是企业招聘信息的发布,都是单向的信息推送.因此,每到“毕业季”就会出现职业院校学生简历“漫天飞舞”,但多数是“石沉大海”的悲剧.除此之外,看到最多的就是学生在各大招聘会之间来回奔波的身影.由此可见,人力资源信息的不对称以及信息的单向推送,不仅造成学生精力与财力的浪费,而且会出现学生因就业不确定而“脚踏数只船”的现象.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则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在专业定向学习之前,就可以与用人单位进行信息沟通,通过个性化的培养,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规格的针对性、有效性以及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可期性.

(三)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

以“互联网+”理念来升级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通过现代学徒制促进教育(培训)机构(主要是中、高等职业院校)与用人单位人才培养的有效协同,实现人力资源的开发、培养、使用等的一体化.基于“互联网+”开展现代学徒制探索,采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构建“互联网+”背景下教育(培训)机构与用人单位的对接平台,重点是提前引入企业的岗位人才要求,在课程与教学中实现与教学要求的有机融合,确保教育(培训)机构所培养的人才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快速、有效对接.

三、内涵揭示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机制是指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构建职业院校与人力市场动态对接的信息服务方式.

此处的“人力资源市场”是将传统的由人社部门建设的人力市场(或职业介绍机构)与教育部门建设的学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统一融合而成的市场.此处的“信息”,不仅仅是职业院校毕业生的信息,还包括职业院校与用人单位围绕育人目标构建的人力资源开发、培养、使用等整个过程中渗透的各种信息.

由此可见,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机制研究的重点,就是基于“互联网+”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职业院校与用人单位在育人过程中的“全方位、全链条、全天候”的有效对接,并在信息服务平台上实现“双向、互动、快捷”的信息交互.

四、理论依据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市场交易各方所拥有的信息不对等,买卖双方所掌握的商品或服务的、质量等信息不相同,即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较多的相关信息,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而另一方则处于信息劣势地位.在人力资源市场,同样也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因此,需要加强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信息的沟通与对接.现代学徒制的试点要求以校企深度合作来消除人才联合培养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

(二)资源优化配置理论

资源优化配置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而是由市场根据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的一般规律,由市场机制通过自动调节实现对资源的配置.资源配置着眼于“优化”,因此,人力市场信息的优化配置,指将有用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部门进行分配、流动和重组.就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职业院校与用人单位(企业)而言,就是要围绕育人目标,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来实现职业院校与用人单位(企业)双方要素的相互渗透和优化整合.

(三)社会协商对话理论

社会协商对话理论,是指各级领导机关与群众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各社会组织、团体之间,企事业单位之间,群众之间,以语言为工具彼此平等地进行思想交流,各自发表见解,抒发情感,对国家、地方和基层单位的重大事件以及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开诚布公地进行直接讨论、协商和对话,以互相沟通、互相理解,缓和与解决矛盾,协调与改善各方面关系.在推进校企合作、开展产教融合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阶段,教育(培训)机构与用人单位间多以协商对话的方式解决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从而实现信息的沟通与分享.

五、建立机制

机制在系统或者组织中起着基础性和根本性作用.动力、平衡和调整三种机制是最根本、最普遍的机制.其中,动力机制释放能量,平衡机制保持协调,调整机制达到优化.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机制的建立也应从动力、平衡和调整三个维度着手.

(一)动力机制:人力资源信息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校企间的相互推送

1.动力源的可靠性:精准遴选合作对象的机制.

现代学徒制是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前提是,职业院校选择什么样的合作企业以及企业与什么样的职业院校合作.县域承担专业人才培养的中、高等职业院校的数量是有限的,但县域需要服务的企业往往达数千家.统计表明,全国工商注册企业中,99%的企业是中小企业.现代学徒制试点不仅要关注大型企业,更要关注中小型企业.从企业人才需求和人才“金字塔”现象看,生产一线需要的大量初、中级技能人才是由初、中级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培养的.因此,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不能建成职业院校与大型企业的“富人俱乐部”,而要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与中小企业的“平民联合体”建设.因此,基于“互联网+”开展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机制和平台建设,应将用人单位(主要是企业)和职业院校(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在线注册信息与国家企业信息公示系统和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管理系统进行比对,确保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与职业院校等相关信息的真实与可靠.

2.动力源的指向性:精准研判人力信息的机制.

信息是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技术基础,也是信息社会的第一生产要素.但是,面对扑面而来和急速膨胀的各种信息,如何对信息做出精准判断是提高信息服务的基本要求.化解信息泛滥问题的基本方法就是在确保信息源可靠性的基础上提高信息源的指向性.对于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企业和学校而言,人力资源信息的指向性就是围绕“人力”进行校企需求信息的对接与整合,从而让愿意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校企双方关注对方并做出意向性选择.利用基于“ 互联网+”建立的人力资源信息服务平台,根据“用工需求”“实习提供”“经费赞助”三方面的数据处理结果,自动定向匹配现代学徒制试点的企业与职业院校.

(二)平衡机制:实现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校企间的人力资源信息互动

1.夯实平衡的基础:建立契约机制.

从法律经济学的观点看,平衡是指每一方都同时达到最优目标而趋于持久存在的相互作用形式.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校企双方要想平衡各自的利益诉求,并最终实现“双主体”共同育人的目标,就必须形成契约关系,因为契约是在法律上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对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企业与职业院校而言,关系契约是以法律文本的形式规定了合作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以此进一步强化合作双方的责任意识和履约行为.

2.构建和谐的关系:建立对话机制.

就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校企双方而言,契约关系虽然为合作双方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在合作的过程中难免遇到意见分歧、行动摩擦甚至是利益冲突.因此在“交易性”的契约机制基础上还需要建立对话机制,即以对话的方式来增信释疑,及时管控和化解合作过程中的各类风险.首先是校企合作双方负责人以及相关执行人对履行现代学徒制契约的心理认同,并形成积极的正面预期.其次是要以积极心理对待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阻力,以积极的情感参与行动管理,避免形成情绪上的对抗和行动上的不配合.最后是在尊重与关爱的基础上合作双方的情感包容和行为让渡,尤其是对利益受损方的利益补偿.合作的目的是追求共赢,对抗的结果只能“零和”.实践证明,以心理契约构建和谐的工作关系,是对学徒制契约机制的补充与有力支持.

(三)调整机制: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的协调

1.行政干预机制:政府干预下的引导.现代学徒制的重要特征是校企“双主体”育人,但是中国的企业并不认同自己的职业教育主体地位,这是因为提供准公共产品服务的职业院校的办学是由政府提供财政支持,而企业是以产品的市场竞争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并向政府纳税.因此,就现代学徒制实施来说,企业并不是职业教育的当然主体,而是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所以政府并不能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行刚性要求,而只能以行政干预的方式进行引导.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拨付、财政贴息、税收减免等干预手段激励、引导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西方现代学徒制实践也证明,没有激励引导,仅靠法规来规范是不够的.

2.社会监督机制:第三方监督下的自律.虽然社会监督不具有强制性,但它具有广泛性,形成的集体舆论力量可以对偏差行为进行制约与矫正.一是对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企业与院校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公示,对合作双方进行监督.二是聚焦育人目标举办现代学徒制“师徒结对”仪式,对人力资源开发、培养和使用过程进行监督.三是对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企业与院校的政府补助进行公开.实践证明,社会监督可以避免暗箱操作和不当的利益输送,从而确保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全程的公平和公正.

3.跟踪指导机制:多元主体参与下的服务.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企业与院校、学生及家长,基于“互联网+”构建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实现职业院校课堂的远程视频教学和企业的远程视频监控与指导.实施企业学习计划的相关部门按照序时进度组织实施并对职业院校学生和企业师傅的教学进行实时监控与指导.职业院校学生依据企业学习计划,开展岗位学习并填写好企业学习日志.职业院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对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学习进程进行监控,并就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释疑和指导.学生家长也可利用平台对学生在企业的学习进行实时视频查看,参与学生企业学习的管理,对学生生活等进行指导.

综上而言:此文为适合学徒和学徒制背景和人力资源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现代学徒制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现代学徒制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实践
摘要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中职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文化,它是基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能够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悟到、领悟到、思考到企业需求的校园文化,它是由学校管理模式循序渐进过渡到.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探究
摘要在现代学徒制的背景下,需要职业教育提高内涵品质,为现代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绿色生态观念和卓越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同时也是应对“中国制造2025”政策绿色发展的实际需求,.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中职导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倪 蕊本文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理论,采用层次分析法确立导游职业能力体系,并提出中职导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对策,主要是培养目标与用工需求一致化、课堂教学与工作内容一体化和教师和师傅角色互通一贯化 引言近年.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跟岗实习模式
摘要本文以重庆商务职业学院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跟岗实习为例,针对跟岗实习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强化动力、优化岗位、量化考核、落实制度的优化策略,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烹饪人才作出贡献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