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农村类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和缅北地区腾密路沿线农村生计和减贫的初步相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农村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3

缅北地区腾密路沿线农村生计和减贫的初步,本文是关于农村类论文范例和地区腾密路和农村生计和初步研究类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农村论文参考文献:

农村论文参考文献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农村经济和科技杂志北核期刊目录农村新技术杂志

苏凯文1,沈宇风2,潘瑶3*,沈立新3

(1. 西南林业大学 生态旅游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24;2.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24;

3. 西南林业大学 大湄公河次区域林业发展研究中心, 云南 昆明 650224)

摘 要:腾密路属于史迪威北线段,作为云南省构建中国通往东南亚和南亚国际大通道战略部署的一部分,对沟通中缅两国的往来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中缅山水相连,胞波友谊情深”,关于贯通我国西南与缅北地区的腾密路沿线的减贫行动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整理缅北地区腾密路沿线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情况,结合区域概况,对沿线农村生计困难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减贫项目的选择和减贫措施开展的建议.

关键词:腾密路;农村;生计状况;减贫

中图分类号:F 30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4-390X(2017)03-0001-06

缅甸地处中南半岛的西北部,北纬10~28°,国土面积676577km2,在东南亚国土面积位居第二(仅次于印度尼西亚).北部和东北部同中国接壤(中缅有2006km共同边界,近16个民族跨境而居),与我国西南地区有密切的贸易往来.“中缅山水相连,胞波友谊情深”,在1964年中缅定界以前,如今缅甸克钦邦第一特区和伊洛瓦底江以东的大部分地区都是中国腾越州(腾冲)管辖区,当地群众大部分是华人,1964年中缅定界后,边民长期跨境生活,通婚、互市从无间断.我国西南与缅北地区的腾(云南腾冲)密(缅甸密支那)路的贯通使我国西南地区,特别是云南省成为国家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桥头堡,也是国家建设“一路一带”重要组成部分,使我国对南亚、东南亚地区的贸易投资和产业合作便利化,增加人文交流和人员往来,把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的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的优势,实现“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目标.2014年12月,中国政府李克强总理在大湄公河次区域领导人峰会上正式提出了“开展东亚减贫合作”的倡议,以促进东亚国家减贫合作交流,缩小贫富差距,减少贫困和改善民生.这将为中缅双方共同探索和分享乡村减贫和促进农村发展积累经验,同时探索出我国国际减贫合作以及援外工作的新办法、新机制,为推进中国国际减贫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一、区域概况

腾密路(云南腾冲-缅甸密支那)属于著名的“史迪威公路”北线段,由于中国云南省腾冲市至缅甸克钦邦首府密支那,历史以来是中缅两国的往来的重要通道,目前为云南省构建中国通往东南亚和南亚的国际大通道战略部署重要组成部分[1].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把构建中国通往东南亚和南亚的国际大通道作为对外开放的战略目标,作为史迪威公路北段的腾密路便是云南省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重要举措[2].

(一)历史沿革

自古以来,在中国西南地区和印度之间就形成了一条民间陆路贸易通道,即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它起自中国四川省的成都,经云南省的大理、保山、腾冲,进入今缅甸北部,到达今印度东北部地区的阿萨姆邦后,沿布拉马普特拉河而下,再经今孟加拉国到印度北部.它因具有国际贸易大通道意义而名垂青史[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相关路段为基础,盟军在美国史迪威将军指挥下,修建了一条沟通中印的近代陆路运输线,即著名的“史迪威公路”.“史迪威公路”又称中印公路,由印度阿萨姆的雷多,经缅甸的密支那,进入中国云南省的腾冲、龙陵,分南线和北线,最后抵达昆明,北线全长1568km,南线全长1731km.该路主要由原滇缅公路的云南路段和新修雷多至密支那到滇西边境路段所组成.1940年底开始勘测筹建,于1945年1月全线通车,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史迪威公路”实现了连接中缅印三国的目标,但由于二战结束后几十年的荒废,该路己丧失通行能力[4-7].

1946年滇缅公路被切断后,中国远征军在“史迪威公路”上进行改造,建成第二中印公路,称“新中印公路”,是中国八年抗战时的重要生命线之一,终点在缅甸密支那与史迪威公路相接,全程约295km[8].历经风雨的老路保存良好,仅部分桥梁与路段需要修复.保山市因与缅甸政府、克钦邦达成协议,迅速帮助缅甸修通了自腾冲猴桥口岸、直达密支那的二级公路.2004年10月腾密路境外段开工建设,沿途经过腾冲国家级口岸猴桥、缅甸境外段经甘拜地、文莫、沃冲、拉派、昔董坝、五台山、赛罗、曼门、瓦晓,最后抵达缅北重镇密支那,其中的瓦晓至密支那20多km路段已建成柏油路.腾密路境内段由腾冲县城毛家营至中缅边界南四号界桩,距离80km;境外段工程起点为中缅北4号界碑,止于缅甸瓦晓,距离120多km.2007年底改造完成后,由云南省腾冲至缅北重镇的密支那二级路面全长2m,仅需35h就可以到达.

(二)区域自然条件

腾密路沿线山峦起伏,海拔落差大,沿线最高海拔2100m,最低点150m,北部山脉常年积雪不化,南部低海拔地区夏季平均气温为27℃,冬季平均气温16℃.克钦邦伊洛瓦底江东岸沿腾密路往东北至与中国腾冲县接壤的中缅北4号界碑呈垂直气候带,腾冲境外的甘拜地为寒温带气候,沿腾密路往下约30km,昔董属温湿气候,之后至伊洛瓦底江边则为热带气候区,沿线整体降雨充沛,年均降雨量2100mm左右[9].沿线植被结构复杂,树冠不整齐,多层高大乔木与灌木、草本层共存,在低海拔热带湿润雨林地区,板根、茎花、花叶现象较为常见,木质藤本丰富,附生植物发达.区内土壤受地貌、气候、植被、母质等多因素影响而变化,一般在海拔800m以下地段受热带生物气候影响,土壤为砖红壤,成土母质以千枚岩、砂页岩为主,pH值为45~55,土层厚度达1m以上,土质疏松,保水保肥能力较强,自然肥力较高.

(三)区域社会经济状况

缅甸境内涉及腾密路沿线的区域,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沿线村庄居民较少,除以甘拜地、文抹寨、昔董镇的居住户较多,其他邻近腾密公路村庄一般在20户左右人家.沿途兵站和军事人员较多,由缅方不同的地方武装势力和政府军交错控制,目前由克钦新军(NDA)、克钦独立军(KIA)和缅甸政府军三方控制.毗邻腾冲县的缅甸边境口岸甘拜地,为缅甸克钦邦外恩莫镇中缅边境口岸,界桩下行3km,与中国云南省腾冲县的猴桥口岸相对,目前为缅方在中缅边境继木姐105码、雷基、清水河正式开通的第四个中缅边贸口岸.它属缅甸第一边境特区(简称“第一特区”)控制,该武装力量为原来的“克钦新军”(NDA),后与缅政府签订停火协议,并接受政府军改编为地方武装力量“克钦边防军”[10].该地区缅政府军未驻防,缅方也未设海关、商检、移民等正式的边境管理机构,但双方边民往来和互市贸易却一直未曾中断,经济上较为依赖与中方的贸易.从甘拜地到密支那的部分区域为克钦独立组织/克钦独立军(KIO/KIA)所控制范围,该武装组织曾与缅甸政府签订“停火协议”,近年来与政府军冲突不断.靠近克钦邦首付密支那的区域则由缅甸政府军控制.

密支那是缅甸北部最大的城市和交通枢纽,铁路直接通至缅甸的仰光,是中南半岛米轨铁路网的西北末端.腾密路沿线村镇农户经济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兼有一些手工作坊和简单加工业,主要为传统农产品和食品的加工,沿线社会购买力有限,日用百货及基本的生活用品大部分来自中国.

腾冲与密支那贸易方面,主要从中方腾冲猴桥口岸进口各种工业制成品、建筑材料、工程设备、机电产品以及品种众多的廉价日常生活用品,同时向中方出口当地特产的优质木材、矿产、宝石、玉器以及部分粮食和经济作物等,其中以木材数量最多.缅甸北部地区是缅甸森林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中方从缅甸进口的木材大部分出自这个区域,这里民族地方武装众多,各种势力交错,情况复杂.各方势力从自身利益出发,出卖林木资源是获得经济来源最便捷、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森林砍伐也成为当地居民最主要的生活来源之一.由于缺乏监管和商业利益的驱动,缅北地区的森林采伐属无序的“皆伐”,除采伐原木和烧制木炭外,伐区的树桩、树根也未能幸免,森林毁坏程度高.自缅甸政府2014年出台原木出口禁令以来,中缅木材贸易受到严重的影响,边民的种植一改过去几年中方替代种植项目取得的成绩,呈现死灰复燃的趋势.

居民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同样十分落后.从居住条件来说,在文抹寨、甘拜地有一些水泥房,其余地区大多是瓦房、草房、棕叶房、树皮房和竹房.在中方企业的帮助下,靠近公路主干路线的沿途村寨已实现了通电和通水,但稍远的地区仍缺乏电力、饮水设施,少数人口使用家用发电机和水轮发电机发电,生活用水则还是取用山泉水.通信方面,腾密路沿线多数覆盖的是中国移动信号,紧邻腾密路主干道的住户基本安装了座机电话,铺设的是云南省德宏州0692号段,手机信号覆盖的是中国电信的159号段.交通出行方面,通过腾密路的修建,极大改善了沿线居民的出行问题,主干道均有二级柏油路面,极大地促进了沿线居民与中国的贸易发展和生活改善.但不能忽视的是,在沿线的村落内部仍存在大量质量低劣的土质路面,甚至在高海拔地区马帮仍存在,通过马帮运输生活必需品.沿线居民交通工具多以摩托车为主,沿线还没有加油站,汽油的出售多以铁皮桶为载体在交通道路上销售,居民通过矿泉水瓶装汽油来为摩托车加油.

二、生计发展面临的问题

由于缅甸多年来对外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其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农村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极度匮乏,抵御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度薄弱,农业生产与农户生计基本是“靠天吃饭”.

缅甸国内约有3700万的贫困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居住在边远贫困地区,交通、通讯、电力、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匮乏,当地居民的生计严重依赖于自然森林资源.近年来频繁的雨季洪涝与旱季干旱等自然灾害已严重影响到社区农户的生存与财产安全,而腾密路沿线的村寨地处少数民族集居的偏远山区,多为“民地武”控制地区,缅甸政府难以管制,贫困面大,绝大多数农户处于极度贫困的状态.

(一)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

腾密路沿线居民生计状况堪忧,由于多年战乱,民族地方武装组织多方势力的割据和过去以种植为主业的历史原因,目前沿线村庄农户仍沿袭传统、落后的“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原始的狩猎方式依然盛行,作物种植玉米、荞麦为主,经济作物方面发展缓慢[11-12],偶尔有几处农田,也是当地华人种植耕种,土地利用率低下,特别是缺乏基本的农田排灌设施,雨季洪涝灾害严重,旱季缺水,造成耕地闲置,粮食作物的平均产量只有2t/hm2左右,仅有20%左右农户的粮食生产能够维持基本的生存,其余80%的农户需依靠借贷购买粮食才能够维持基本的生存.

(二)经济来源单一,农户生活贫困

当地居民依赖于自然资源以维持生计,畜牧养殖业发展落后,家庭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季节性劳作,需依靠借贷和外出打工来维持简单的生活需求,经济来源较为单一.另外缅甸缺少工业,就业机会很少,沿线大量青壮年向腾冲境内转移,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和服务业;以获取不高的薪酬.据了解,仅腾冲石头山工业园区就雇佣有大约几百人的缅甸籍劳工,且平均薪酬都很低,缅甸籍打工人员每月仅有300~1000元的报酬.由于生育观念落后,每户平均有五六口人,少数民族家庭甚至出现每户多达十多口人的现象,更加降低了生活水平.

(三)受教育程度低,实用技术接受能力差

腾密路境外段沿线村寨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远离城镇和集市,沿线缺少医院和学校,仅在甘拜地有一所小学和一所医院,昔董有一所华人子弟小学,致使绝大部分村民未曾接受基本的初级教育,只有极少数人员接受过不完全的初级教育(小学),大部分处于文盲水平,加之政府各级实用技术推广体系和专业人员的薄弱或不健全,严重制约着社区村民对农村实用技术的接受、掌握和使用,导致农户生计技能难于支撑其基本生存与发展.

三、生计项目的选择

缅北地区,特别是腾密公路沿线,海拔高度呈梯次递减,从甘拜地至瓦晓呈多样性气候带,上段寒冷、多雨、高湿,属针叶林气候;下段至瓦晓,高温、高湿、水资源丰富,属热带雨林气候,沿线生物多样性分布十分明显.从山高林密的原始森林,到江河交错、水草肥美的一马平川(瓦晓),蕴藏着巨大的动植物和矿产资源.针对这一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腾密路沿线人居生计项目应从以下四个方面选择发展.

(一)社区林业发展项目

腾密路沿线上段气候湿寒,应以发展林业项目为主.近年来,由于政府对缅北地区的管控失衡,地方武装和边民为求生存、生计,过度砍伐原始森林,造成大量山地荒芜、气候变暖、水土流失,严重影响和威胁着当地民众的生存.因此,发展林业、恢复植被迫在眉睫.应建立林木良种苗木培育基地,培育珍贵速生用材林,大量推广种植适合当地气候的铁杉、云杉、青松等针叶树种和楠木、桦木等.有条件的地区还可种植可采叶提取紫杉醇的红豆杉树种.采叶简单加工后出售可及时收回投入,缓解经济压力.

(二)畜牧业项目

腾密路沿线中段,气候温润,属半山半坝地区(如昔董坝)有山地有草场,除可大量种植山地农作物外(如玉米、苦荞、马铃薯)重点可发展畜牧业.沿线居民素有养殖大牲畜的习惯和经验.水牛、黄牛是沿线居民耕田种地和运输的重要劳力,也是最主要肉食和经济收入来源,但牲畜养殖一直以来以休闲农地和四旁零星放养、散养为主,不成规模,缺乏基本的疫病防控,加之缺乏粮食饲料来源,牲畜生长极为缓慢.因此,提高当地农户畜牧养殖的技术水平,以养殖生猪、黄牛、水牛为主,加强疾病防控,科学选育优良品种尤为重要.缅北地区,原产一种被称作“独龙牛”的奶水牛,产奶量极高,据有关科学鉴定,其奶水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极高,是制作优质奶粉和奶酪的上等佳品,但由于当地居民对奶制品的生产加工缺乏认识,一直以来未能形成规模养殖.如对品种加以选育和推广,再引入奶制品生产加工企业,将会给当地居民带来极大的经济收入.其次是山羊、鸡、鸭等畜禽科学养殖也可对增加社区农户的经济收入和改善生活条件产生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种植业项目

腾密路末端,已进入缅甸坝区平原,气候高温、高湿,雨量充沛,地肥水美,适合种植各种谷物、农作物和各种热带水果,是天然的粮食和果蔬基地,但一直以来因当地农民用传统的手工种植模式,机械化程度低,品种单一,种植杂乱,缺乏统一规划,故产量低、成本高.因此可在腾密路末端(如瓦晓)提高粮食产量、提升农产品价值.如:引进高品质和丰产、稳产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新品种,对传统的水稻、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和花生、芝麻、豆类、蔬菜类等经济作物中的低产品种进行改良,进一步提高项目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产值和产量,同时引进适宜当地种植发展和增加农户经济收入的蔬菜、花卉种类经济作物,提高当地农户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技术水平和土地利用率,大力推广地膜覆盖、科学使用农药化肥和农业机械等.在坝区边缘规模种植栽培热带水果品种,如芒果、荔枝、澳洲坚果等,可采取农户庭院复合经营模式,利用农户庭院地块空间种植栽培经济价值高的热带果树和珍贵香料作物及药用植物,增加贫困农户经济收入.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引入果品深加工企业,提升农产品价值,带动劳动力就业.

(四)矿业开采和旅游项目

矿产是国家的重要资源,缅北地区矿产蕴藏量巨大,铁、铜、锌、锰、金、银等黑色有色金属矿和各种稀有非金属矿储量丰富,可在政府严密控制和监督下科学有序地探明开采.这将对改善当地的生计条件,安排劳动力就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腾密路沿线,跨越了寒、温、热几种气候带,沿途风景美丽,生物多样性分布广泛,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着力发展旅游业对带动沿线居民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有积极作用.如:中方可组织国内旅行社与缅方(密支那)旅行社相互对接,互组旅游团队互访,资源共享,利益均分;沿途发展原始生态观光,抗战遗址观光,生态农业观光,少数名族风情体验,把腾密路打造成一条集生态、历史、文化为一体的黄金旅游线路,使腾密路真正成为一条给缅甸民众带来福祉的幸福线.

四、开展减贫的措施及建议

(一)开展科技示范,实施科技扶贫

建议在腾密路上段高山寒冷地段,由林业、环保部门组成专家调查团对当地的土壤、气候进行科考,选育出最适宜当地生长的树种并加以推广,加速林业的发展.

腾密公路中段,如昔董是一个位于群山环拥的小坝子中间的小集镇,周围零散分布着一些村庄,约1万多居民,前期多为汉族、景颇族和傈僳族,后期缅族也多了起来,都能讲汉语和缅语.当地学校教育仍然是汉缅并重,市场上人民币和缅币共同流通,无论经济文化还是社会生活,受中国的影响要比缅甸本土大得多.可协商由农业、畜牧、兽医等部门组织科技人员到当地实地规划种植养殖区域,帮助农户选育大牲畜优良品种,建立养殖基地,传授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和山地农作物种植技术.

腾密路末端,如瓦晓,是腾密路进入密支那前一个小镇,距密支那约20多km,周围村庄居住人口主要是景颇族、缅族及华人,由缅政府军控制,受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影响较小.建议由政府商得缅方同意,由中方派出农业专家对当地农作物品种的选育、种植和深加工提供科技指导,并建立科技示范园区,引入粮食、果品加工企业,带动农户用科技提高农产品价值.

(二)建立中缅乡村减贫与生计发展的有效合作机制,实施社会扶贫

缅北地区政治形势复杂,政府间援助程序复杂,单靠中方各级政府、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农村减贫与生计发展生计示范项目援助难于开展,而缅方从事农村发展与减贫方面的专业也技术人员极度缺乏,需由中、缅政府共同牵头,组织双方农、林、水利、畜牧、交通、卫生与教育等多部门与机构的通力合作,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进入.

现今,英国、日本、韩国及美国已通过利用NGO组织和社会团体对缅进行了大量的减贫援助,省去了不必要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的浪费,取得了一定成效[13-14];我国也应学习这一先进经验,鼓励国内社会团体、民营企业参与减贫项目,并通过民间进行援助,夯实群众基础.如动员社会力量和民营企业到昔董开办肉食品加工、奶制品深加工企业,到瓦晓办生态大米、植物油和果品加工企业.

(三)加大政策扶持,实施政策扶贫

企业是市场贸易的最前沿,对市场的变化和人民的需求最为敏感,在减贫援助上,也应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利用企业切实地了解当地居民的真实需求,做到有的放矢、快速有效.目前保山市和腾冲市已有金鑫、国康、鑫华、明光矿业等13个对外企业依托腾密路开展包括农业、工业多方面的合作,开展劳动技能传播和实用技术的培训,为解决当地居民的就业与生机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部分中方企业开展境外替代种植的产品贸易,受到国内进出口政策的限制无法进行,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也使当地一些投身替代种植业的农户遭受了一定损失.因而,需加大对境外开展替代种植的中资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制定鼓励和奖励中资企业致力于当地社区减贫的特殊政策.如对原有的境外替代种植企业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并加大后期效益评估,对效益和成果显著的企业在资金利息和国内税收上加与倾斜,对效益差,拿了国内政府补贴后挪作他用或管理混乱的企业及时取缔.中方应加大沿线对周边地区的开放力度,扩大贸易量,打破贸易限制,加大小额贸易的扶持力度;通过贸易水平、经济水平的提升,提高贫困农户的收入,改善和促进生计的发展.如简化进出口商品通关手续,对进口的农副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在严把检疫关的基础上开放绿色通道,以降低农产品损失;对到境外领办示范的民营企业给与贷款和利率的优惠,对实现的利润减征或免征所得税等.

(四)注重人力资源的培训,实施教育扶贫

实施教育扶贫,可以切断贫困的恶性循环链,有利于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能力,是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腾密路沿线居民人均受教育水平低,种植技术、经营思想落后,导致他们的生活处于极度的贫困状态,其根本问题之一就是人力资本的脆弱性.沿线居民目前迫切需要解决教育的问题,在减贫项目的选择上,可以选择援建学校,并培养、派遣支教队伍,以传播先进文化、提高当地人民综合素质为最终目标.如可以比照国内大学生村官政策,鼓励刚毕业的大学生到境外支教和从事科技服务,回国后在就业和晋升上给以与大学生村官同样的待遇.同时,要注重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活动等农村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可由中方组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赴缅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并传播先进的管理技术,改变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耕作模式,通过科学的种植和规范的管理实现农业产值的提升.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项目扶贫

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是一个亟待解决又任重道远的任务,腾密路沿线的交通出行通过腾密路的建设已得到了改善,而当地村社的教育、电力通讯、饮水安全和医疗卫生设施仍旧十分落后.在减贫项目的选择上,可由中方在首先确保村级小学、卫生室、饮水设施、农村道路的建设,以中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模式和经验为基础,投入部分资金援助.通过示范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当地村民生活质量,改善村庄面貌.其次,可通过对缅北地区电力、水利、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现状进行科学考察论证,由国家立项援助.电力是基础的基础,目前,最急切的是通过政府协商尽快恢复密松电站工程.

[参考文献]

[1]陈继东.对第三欧亚大陆桥西南通道建设的思考[J].南亚研究季刊,2009(1):71.DOI:10.3969/j.issn.1004-1508.2009.01.013.

[2]保山市商务局.对外开放桥头堡:走向南亚第一市[J].国际商报,2010:3.

[3]韩继伟,张任之.从史迪威公路重开看中缅印自由贸易区构建[J].社科纵横,2011(12):53.DOI:10.3969/j.issn.1007-9106.2011.12.018.

[4]吴行中.中国驻印军收复密支那之战[J].贵州文史天地,1996(1):4.

[5]韩继伟.史迪威公路在“二战”中的战略地位与历史作用[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3):15.DOI:10.3969/j.issn.1009-0673.2011.03.006.

[6]韩继伟.史迪威公路与战时美援物资运输[J].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2(5):116.DOI:10.3969/j.issn.1009-5381.2012.05.029.

[7]姜太芹.史迪威公路:一条永不尘封的“生命线”[J].云南档案,2011(12):23.DOI:10.3969/j.issn.1007-9343.2011.12.013.

[8]余朝蕊.腾密路修建始末[J].云南档案,2007(8):22.DOI:10.3969/j.issn.1007-9343.2007.08.013.

[9]王汝波,谢新宇,贺杰,等.中缅边境缅甸克钦邦第二特区长效蚊帐发放使用情况[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0,8(1):1.DOI:10.3969/j.issn.1672-2302.2010.01.001.

[10]赵维扬.缅甸克钦邦的社会经济现状[J].东南亚南亚研究,1989(3):40.DOI:10.3969/j.issn.1672-2302.2010.01.001.

[11]王丽珍. 21世纪以来缅甸农产品出口发展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 2015.

[12]陈明华.发展中的缅甸农业[J].东南亚南亚研究,1997(1):20.

[13]韩召颖,田光强.试评近年日本对缅甸发展援助政策[J].现代国际关系,2015(5):33.

[14]何玲.中国政府与国际社会在扶贫开发领域合作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15]刘金卫.缅甸华人华侨与一带一路建设[J].商,2016(10):113.

[16]林盈盈.缅甸旅游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4.

此文总结,上文是一篇大学硕士与农村本科农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地区腾密路和农村生计和初步研究方面论文范文.

辽北地区侧柏育苗技术
陈广强(辽宁省昌图县林业局, 辽宁昌图112599) 中图分类号 S791 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3010501侧柏(Platycladus orient.

辽北地区水曲柳育苗技术
刘洪鹏(辽宁省国有昌图县泉头林场, 辽宁昌图112502)摘 要 水曲柳喜光,耐寒,喜肥,喜湿润,耐低湿而不耐干旱;主根短,侧根发达,伐根萌生能力强 水曲柳的树干高大通直,木材坚韧致密,富弹性,力.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帮扶机制构建以沈北地区儿童英语学科学习为例
摘要 随着当今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农村人口选择外出务工,随之而来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他们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儿童平……的教育资源,从而在学习方面与城市儿童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差距 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

缅北的那团乱麻缅甸12个特区由来和现状
据缅甸地方武装方面消息,2016 年11 月20 日当地时间2 时40 分许,果敢、德昂、若开和克钦四家武装近十个混合营的联合部队对缅军在勐古地区的勐古城郊、棒赛、彭线、木姐……多处驻点进行围援打点 .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