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人才培养相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和高职院校科研活动和人才培养互励实践以航海专业职业教育为例相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主题:人才培养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1

高职院校科研活动和人才培养互励实践以航海专业职业教育为例,本文是关于人才培养相关论文例文和高职院校和创新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人才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人才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科研杂志医学科研论文企业人才管理论文护理科研论文

冯爱国,吴炜,薛丛华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10)

摘 要:针对高职教育现行教学方案设计中理论课程、实践课程边界切割过于生硬,教师科研活动与人才培养融合度不高等不足,从创新人才特点、培养模式转变、课程内容剖析、产学研合作教育等方面探讨了高校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注意的问题,聚焦具体专业科研项目内容与教学内容的交集,探讨教、学、研融合路径,指出高职类院校教学与教改研究偏重于人才培养方式的研究,而相关专业学术研究中的创新内容才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以具体案例说明,高职类院校通过科研活动对提高师资专业水平,促进校企合作,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及严谨工作作风的实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航海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院校;核心竞争力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7.03.03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3—0112—04

一、引言

文艺复兴初期,美帝奇家族邀请众多雕塑家、科学家、诗人、哲学家、画家和建筑家等聚集佛罗伦萨,各自领域交错后,产生了许多新颖的想法,从而呈现了文艺复兴盛景,后称“美帝奇效应”.近年来,航海界也享受了现代创造的巨大红利,船舶及船岸管理工作站已成为各门学科、各项科技展现风采的舞台,石爱国等概括了当前国内外航海领域的前沿科技,[1]包括:系泊自动化,避碰自动化,自动抗风抗浪,自动避浅,综合船舶驾驶台系统(IBS)及高性能航海模拟器,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高精度定位与导航系统,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信息化交通管理平台等.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不但催生了大量的新型航海仪器与指挥平台,对传统航海仪器设备也进行了信息化改造升级.

航海类高职院校深入研究航海科技新内容与发展方向,适度开展应用型创新研究,对提升高职院校专业学术水平及人才培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国家科技创新计划及航海类高职院校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创新现状2010 年6 月25 日,国际海事组织通过了

《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2010 年修正案,即“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修正案以船舶大型化、快速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为背景,指出包括IT 技术在内的新技术在航运业的广泛深入应用的现状,对海运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孟祥武等认为修正案主要强调了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等信息化电子设备与系统的应用,提倡使用电子航海天文历和天文航海计算软件,新增“电子电气员”与“电子技工”的适任标准,同时强调沟通与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新的培养要求.[2]

2015 年8 月23 日,国务院召开了“关于加快先进制造与3D 打印”的专题讲座,提出要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克服创新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不高、管理和销售能力落后、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问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中国制造必须依托创新人才培养,让有界的传统企业变成开放式、协同式创新平台,让更多有生命力的前沿科技和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可以预见,未来包括航运业在内的各行业必将随着全球“再工业化”的产业转型发生更深刻的变化.而目前,航海类高职院校在科研及依托科研的创新人才培养上存在着一定的认识偏差,主要体现在:十几年来我国航海院校由于追求国家海事局的考试和评估及格率,海事局船员适任证书的考试成了教学的指挥棒,应试教育的现象明显,[3]教学岗位上,能将各种科技成果在本专业如何应用的工作原理讲通讲透的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如现代数字化雷达图像的成像过程,计算机手段测角、测速、测位方法及虚拟显示方法,各种仪器信息集成的标准与方法等;狭义的专业教材仅从面上罗列了一些技术名称与术语以及摘录了大量的国际标准原文,但缺少详细的阐述与解释,对技术实现方法比较淡化;在对西方职业教育学习过程中,虽然教育研究方面获得了很多成果,但在专业学术领域的细化研究尚欠缺,难以实现专业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此外,高职院校还存在教师对科研工作的畏难与抵制情绪,群众基础与科研氛围差等问题;急功近利现象明显,难以短期见效的内容不易被看重,重技能轻技术,重训练轻拓展思考,对未来人才愿景缺乏想象,甚至在相关教学比赛与微课比赛的内容选择上也过于现实,那些难学、难教、系统性强而又影响长远的内容也因吃力不讨好而不被看好.

三、创新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

(一)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特征

影响人力资本增量的核心要素为以智商为基础的创新商数,而创新商数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习得潜质,创新商数或人的创新能力常通过联想、实验、鼓励、提问与质疑、观察、交流等手段的运用而得到提升,创新能力包含了专业能力、通用能力、核心素质能力等几个方面.专业能力指通过学习获取相关专业的知识并能初步利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用能力常包含沟通、协调、决策、关系建立等家、校与社会共育培养的能力,取决于人的情志,而核心素质能力是潜在的,最有用的能力,它主要体现为逻辑思维能力,即:根据客观对象的内在发展规律和形式逻辑的规则与方法,对事物对象的属性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和证明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单凭课堂理论与实训教学、宽泛的社会活动是难以养成的,必须以一定的科学活动为载体,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程,不断学习、思考与积累而逐步养成.

(二)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方法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校、企、政诸方面的共同参与,要有相关政策支持,既要考虑科技创新的迫切性,又要尊重科学研究的普遍规律,对学术培育具有必要的耐心,要引导正确的价值取向;要能创设合理有效的培育基地、训练场所并设置相应情境,要对行业标准、持证要求、师资团队在本专业领域的学术水平、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有全面而透彻的了解,要有在对教情与学情深入了解基础上的课程内容再组织,根据未来岗位需求及发展需求,务实与前瞻相结合,大胆瘦化“臃肿内容”,深化核心内容,对拓展性内容要有引导方法与渠道,要建立立体化的资源库.

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是通过广义的“课程教学”而实现的,现代化的教学活动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使培养对象接收信息.研究表明,人对信息接收中的味觉、触觉、嗅觉、听觉、视觉占比分别为1%、2%、4%、10%、85%,全方位地体验才能激发学习兴趣,加拿大莫哈克学院“五步法”不失为一种创新人才培养的可取方案:[4]首先,对课程内容作全面细致的剖析,将内容分解到每个教学环节中,设置每一环期望所采用的教学形式与测试反馈方案,精心考虑每一环所需的设施、环境与教具;其次,研究每个环节的引导与授课技巧,根据人的认知规律,设计科学的多感官调动方法、时间分配计划及片段策划,控制“教”在教学活动中所占的比重,重视启发与高水平的课堂“留白”;再次,在获得一定的基础知识及具备初步自学能力的前提下,开展丰富的应用实践与创新拓展活动,通过演示、讨论、练习或微实践热身、精选案例、方法比照,启动虚拟的或现实的项目或任务,通过头羊效应、小组合作等进行项目实战,在应用实践中不断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随后,进行课程或项目总结,提炼出核心内容,总结课程分单元内容的综合应用,打开跨学科内容的学习通道;最后,通过推广运用获得更多的测试结果与反馈意见,将有价值的内容返回到第一环.

“五步法”旨在提倡教、导结合,锻炼学生发现、重组及高质量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变“填鸭式教育”为“开发式教育”,其中某些步骤能将科研活动融入人才培养.如第二步即可启动专业研究成果对教学的反哺,开发有效的与课程内容贴近的教具、模块以协助教学活动,让教改更务实、更有内涵;第三步可以以相关科研项目为载体,以项目子功能实现为目标,遴选出部分科研内容为本步骤的教学活动提供独特的有利条件,实现教学活动与科研的相互渗透,引导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促进群体互教互学,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少低效劳动.科研活动过程中所营造的特有的氛围与文化,能促进人与人之间高雅的沟通与交流,科研活动中特有的外松内紧合作型的、具有时空弹性的、环境优雅灵感触发式的、举重若轻幽默风趣的共学共研的环境对人的长远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科研活动营造的问题氛围,能让所学理论回归现实,产生新的看法和认知,能通过熟悉科研过程,感受科研精神,逐渐掌握分析、研究、实践、验证、提高的方法,对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全球具有创新精神的科研院所和高新企业,如:华为、苹果、谷歌、亚马逊等,无不透射出环境优雅、讨论与独立思考并重、严谨朴实的文化特征.

四、以科研活动催化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

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教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往往是教师多年专业浸淫的核心内容,是最直接面向行业、面向应用的,所采用的方法亦往往考虑了一些前沿技术的应用,与专业课程教学的切合度很高,较普通的传统教学内容又有较大的拓展,应用到较多的交叉学科内容.如何将科研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笔者认为,应该充分抓住三个点:即“痛苦点”“尖叫点”“引爆点”.如某些专业课程中一些难以用文字、挂图、录像等形式表达的内容、需要培养对象具备一定的课外知识储备的内容等,[5]此类问题可以理解为“痛苦点”;教师通过一些科研中提炼出来的相关内容,演示出一些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展现的效果,吸引学生们的眼球,“原来是这么回事?!”“这样就能实现了?!”的自我质疑与解答,可以理解为“尖叫点”;“我也来试试!”吸引了一些有一定基础的、较自信的同学参与其中,他们的影响将激发群体的参与,形成弥漫式的教学问题消解.图1是科研与人才培养融合路径图.

例如:电子海图、航海仪器等课程,理论内容知识覆盖跨度广,涉及多学科高精尖技术,仅在操作内容上也很复杂精细,人与设备安全要求高,教学过程需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若平均用力,部分学生难免掉队;若强求所有学生都取得同样的进步,片面照顾落后者,才华横溢的学生又不能脱颖而出.因此,必须透彻理解因材施教,具体做法有:

(一)更新人才观,认识有用、实用、技能熟练、想法丰富等不同类型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找准坐标因材施教;更新人才发展观,树立鼓励个性发展的观念;更新办学观,树立开放教育的观念,尽早理解学习内容与社会活动的联系.

(二)建立讨论式教学、分组活动的教学新模式,注重团队合作,在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助.

(三)通过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某些方面,高校教学与科研活动的学术宽度与深度优于企业生产活动,可以在大学生创新活动以及教师的科研活动中,创造性地试验“学徒制”.

又如:在“陀螺罗经分罗经技术”中结合科研内容实施分层次教学,以现行教材自整角机、步进电机等机电式拖动复示为基础到实验室现场进行分层次教学:

第一层次:认识设备,进行线路连接与简单的电路故障排除,满足大纲基本要求,注重岗位实用性.

第二层次:数字化处理与显示模块,认识仪器间数据共享方法、通信方式,以此作为提升性内容.

第三层次:软件实现-仪表虚拟化的基本思想,传感器技术与软测量,结合部分纵向课题内容进行指导与演示,引导性地对部分有特长的学生进行专业拓宽,使其尽早掌握学科前沿,提升创新能力.

此外,诸多现代航海仪器,如自动识别系统(AIS)、船用黑匣子等设备,其工作原理很多是以计算机测量与控制为基础,其中关于船位、航向、航速等传感器数据采集与融合的内容对于计算机基础相对薄弱的航海专业学生都是教学中的“痛苦点”,在教学之前需要加以厘清,然后在教材给出的相关术语及一般性解释的基础上,查阅文献,对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如计算机接口知识,仪器数据交换标准IEC61162 全本,相关设备线路图、实物照片等,而这些内容仅靠讲授与常规练习仍然难以弄清楚,此时依托科研项目将非常有效果,通过项目成果的演示,形成课堂“尖叫点”,以此作为契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形成教学与人才培养的“引爆点”,自己动手,循序渐进地逐步提升专业水平与创新能力,这样的能力培养均会给人的长远发展带来好处,同时学生所设计的模块作品还能为后续教学提供便利手段.

五、结语

高职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必须首先对人才培养目标有科学的定位,既不能追求过高的理论水平,更不能成为简单的技能培训,要注重人的核心能力培养,注重实用性与长久性相结合,通过将一定的科技项目与人才培养步骤相融合,在相应的培养阶段,合理引入科研项目的成果及带入部分环节进行实战,在科研项目中高质量地实践现代职业教育的学徒制,将更利于创新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周欣,曹一心.大学教育中的美第奇效应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30).

[2]石爱国,侈宝德,岳锋等.试论航海科技领域的前沿课题[J].航海科技动态,1996(02).

[3]孟祥武.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对中国船员教育与培训的影响和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2010(03).

[4]汪杨.加拿大考察记[J].职业技术教育,2004(12).

[5]叶通贤,周鸿.生态文化视野中高校隐性课程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1).

汇总,上述文章是一篇大学硕士与人才培养本科人才培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高职院校和创新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方面论文范文.

高职院校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和
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学技术与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新兴技术与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人才的有力支撑,人才队伍的规模大小,素质好坏以及结构是否合理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现代企业优秀文化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实践
摘要为了更好地培养高职技术人才,也为了企业人才输入,我国职业教育与现代企业达成合作 这样的校企合作使高职学生在技术技能上得到了锻炼,但是在企业文化这一层面的输入上还有所不足 在高职教育中用优秀的企业文.

高职院校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谢剑锋随着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也慢慢在发生改变 烹饪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专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专业学科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高职院校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入手,分析了.

地方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高……教育面临的两大基本任务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了高……教育的大众化阶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教育的主旋律 为适应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目标,高校必须把创新人才作为其人才培.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