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文明教育方面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跟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与其建议方面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文明教育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8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与其建议,该文是文明教育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与生态文明和现状和大学生方面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文明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文明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论文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题目

□ 毛启刚

【摘 要】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推动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提升,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论述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分析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4-0129-02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高度,并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指明方向.

在当今社会,生态文明教育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通过生态文明教育让当代大学生懂得如何善待自然环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尊重和爱护自然,养成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增强保护环境的历史责任感,促进人类和自然界在动态平衡中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推动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提升,构建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社会行动体系,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1.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存在不足

笔者对4所本科院校、3所职业技术学院的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高校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生态文明课堂教育存在缺失.调查发现,81%的学生主要通过网络、电视、杂志、手机等途径获取有关生态文明的知识,72%的学生表示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没有专门讲授生态文明方面的知识.此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对生态文明的课堂教育有所缺失.第二,学校生态文明教育观念落后.根据调查,高校学生中53%的非环境工程及相近专业的学生没有学习过生态环保类的课程;78%的学生只参加过学生社团组织的环保宣传活动,18%的学生从未参加过环保宣传,12%的学生参加过学校组织的环保公益活动;69%的学生表明即使涉及生态文明方面的课堂教育也不能及时将教学与生态文明建设实际情况相结合,学生不能具体了解自身在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的作用.第三,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师资设置薄弱.由于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不完整,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中,配置的专职教师师资力量薄弱,涉及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大多由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师讲授,这种师资设置薄弱的情况势必造成生态文明教育的薄弱,从而导致生态文明教育效果的不理想.

2. 高校教师对生态文明教育的认知度不够

从高校教师的角度而言,存在部分教师对生态文明教育的认知度不够的现象.第一,教师对生态文明教育缺乏系统认识.一直以来,高校对教师的考核都是以教师本人所从事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为基准,而并未将生态文明教育等素质教育的内容纳入教研考核体系.这种考核方法使得高校教师只注重所教课程的专业性和科研成绩,忽视了专业课所蕴含的生态文明等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在此思想指导下,部分教师对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缺乏系统的认识,只是对生态文明加以肤浅的讲解,起到的教育效果因而欠佳.第二,教师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有待提高.生态文明教育需要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全面掌握生态文明的内涵.相比中小学教师而言,高校教师队伍学历高、职称高、知识更专业化,但也存在年龄偏大,专业过于精细等特点,有的老师只顾及自身专业的研究,而忽略其他相关的人文知识内容,对生态文明教育和研究缺乏积极主动,甚至有的老师不易接受新事物、新理念和新思想,因而不能把生态文明的新内涵和国家的新政策及时传授给学生.第三,教师生态文明教育知识欠缺,教学方法形式化.据调查反映,有的教师在讲授生态文明知识时,照本宣科,甚至是将国家的政策报告给学生宣读一遍即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教师则采取直接播放国家有关生态文明的会议视频、宣传报道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视频,而不向学生讲解会议的背景知识和国家政策目的等需要深层次掌握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了生态文明教育的成效不足.

3. 大学生对生态文明观缺乏主动认识

大学生正处于由学校向社会过渡的特殊时期,社会上存在的价值观和行为对大学生今后的发展将会产生较大影响.第一,社会不良现象使得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养成呈现出被动局面.尽管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较高的高度,但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有的企业和单位受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和自身利益而做出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这些现象在大学生中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使得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养成处于被动现象.第二,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缺乏主动性.受高校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大学生对知识文化的接受呈被动现象,他们主要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完成学习任务,对知识的掌握和问题的解决缺乏积极主动思考能力,大学生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也是如此.加之当前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力度不够,在以专业考试成绩为主的教育模式下,大部分学生只注重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对包括生态文明在内的其他人文知识的学习,更谈不上自觉地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第三,就业环境影响了大学生生态文明认知的积极性.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的问题.在此社会大环境下,社会公众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普遍欠缺,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毕业生时往往只关注专业技能等功利性的因素.这种用人倾向不可避免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使得学生认为专业技能是找工作的决定因素,而人文素养并不被用人单位所看重,招聘时也无从考查和体现.这样的就业观念使得大学生认为生态文明观的培养可有可无,因而缺乏对生态文明认知和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对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养成造成了不利影响.

三、对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建议

1. 将生态文明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

高校是文化传承、思想传播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教育的主阵地.从德育的角度看,生态文明教育与学校德育联系密切,培养目标基本一致,因此应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到学校德育之中,并把学习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摆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位置,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态文明教育规划.首先,要结合党的十八大精神,将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及时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生态文明教育.其次,要结合有关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生态环境、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教育,并将生态文明方面的实践与研究纳入科研计划,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产、学、研结合,将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科技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最后,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应该把生态文明的理论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充分发挥课堂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主渠道作用,将生态文明作为大学生基本的思想道德要求,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让生态文明理念真正入脑入心,以提升大学生关爱自然、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的思想素质和行为习惯.

2. 加强生态文明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的思想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以环境熏陶人、教育人.首先,要重视校园的建筑布局和人文景点建设,打造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在人文景观的建设上,要以生态学和环境学为基础,根据自身的校园传统文化和特色,科学设计、合理布局,保持校园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形成层次分明、内容丰富、彰显校园文化特色的生态景观,营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的生态式校园文化氛围.其次,校园建设应提倡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可以运用生态环保技术,将垃圾分类收集,回收师生生活污水经过滤用于绿化补水、人工湖湿地补水等;大力推广使用节能控制灯、节能电茶炉、节水龙头等,推进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最后,要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知识.可利用校园广播、网络、宣传栏等媒体平台宣传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方面的知识,在内容形式上可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直观的视频画面宣传环保知识,还可以通过宣传生态保护先进事迹、张贴环保图画及名言警句等形式,使得生态文明观念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道德观.

3. 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也是培养人才的落脚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态文明观,既要靠教育也要靠实践.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要坚持实践育人,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首先,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组织各种以低碳经济、节能环保、生态文明、十八大报告内容为主题的读书会、板报宣传、知识竞赛、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可以引导大学生更多地了解生态知识,增强对生态文明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参与环保公益活动的热情.第二,要大力支持大学生开展节能环保技术方面的创新研究.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设置大学生生态文明专项创新项目基金,根据学生专业和兴趣爱好鼓励并指导学生参与研究节能减排、节约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并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鼓励学生利用废旧物品来制作一些小工艺、小设备或者搞一些小发明,具备条件的可以申请发明专利,使大学生在创新研究的实践中加强对自然生态的保护意识,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素养.第三,要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可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到企业、社区、乡村和风景名胜区,让他们全面了解生态环境现状,意识到环保的迫切性,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组织学生到厂矿社区宣传有关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的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开展自然生态状况、环境保护状况以及居民生态意识状况的调查研究,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真正让学生感知自然生态,反思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从而积极参与保护生态环境,以实践促进生态文明意识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春元.生态文明视阈下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6):99-101.

[2] 格根塔娜,侯彦杰.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0,(1):73-76.

[3] 郭岩.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探究[J].教育探索,2015,(10):74-76.

[4] 路琳,屈乾坤.试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机制的建构[J].思想教育研究,2015,(6):65-69.

[5] 邱高会,邓玲.从地球文明的视角论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及其实现[J].甘肃社会科学,2014,(3):208-211.

[6] 于淼,于景艳.科学发展视阈强化医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9,(6):1215-1217.

[7] 崔瑞兰,赵荣波.人类健康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J].医学与哲学(A),2014,(2):12-15,50.

(编辑:王春兰)

汇总:本文论述了关于生态文明和现状和大学生方面的文明教育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文明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认知教育现状
摘要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每年有近千万的高职院校学生毕业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良好的社会认知教育,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成为现如今职业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 从.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机制探析
于婷婷(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100083)摘 要生态道德是为了适应生态文明发展需要而提出的一种可持续的保护生态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 党的十八大将友善纳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了友善新的内涵,这不仅.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当代大学生都是祖国社会的栋梁,是基石,是中国梦的实现者与开拓者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在学习与生活方面能够全面发展的基础,具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研究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

我国少数民族新闻教育现状分析与建议以国家民委直属高校新闻教育为例
【摘要】本文从专业设置、学位授予权、硕士学位点、办学优势……方面,分析了6 所国家民委直属高校新闻教育的发展现状 针对这6 所高校新闻教育的总体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少数民族新闻教育的发展提出建议.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