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狼图腾方面硕士论文范文 和电影《狼图腾》中的文化过滤现象探究类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主题:狼图腾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01

电影《狼图腾》中的文化过滤现象探究,该文是狼图腾有关开题报告范文与《狼图腾》和过滤和文化相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狼图腾论文参考文献:

狼图腾论文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期刊中国文化论文企业文化杂志社企业文化的论文

摘 要:电影《狼图腾》对原著的改写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在中西文化差异巨大的背景下,民族中心式的跨文化交际模式导致了电影《狼图腾》对于原著的文化过滤.导演及其创作团队从创作动机、叙事模式、主题表达以及电影的细节展现,都对原著进行了再创作.从文学之狼到电影之狼,从图腾降格到日常,究其根源,是导演及其创作团队受西方文化框架的影响而采取的归化策略的结果.

关键词:《狼图腾》;文化过滤;跨文化交际

由于原著的巨大影响力和译本在西方世界的成功,电影《狼图腾》从筹备拍摄开始就吸引了众多关注.这是一部中法合拍的作品,是跨文化交流的成果,脱胎于原著却又明显加入了西方制作的思考.姜戎的《狼图腾》除了栩栩如生的狼故事,还有着探究历史拷问当下的赤子情怀;阿诺的《狼图腾》电影则更多地是讲述一个年轻人在一个陌生环境中的成长的故事.电影的改写,究其本质,是不同的文化框架起着巨大的过滤作用,使得导演从创作动机、叙事模式、主题表达以及电影的细节展现,都有意无意做出了选择,对原著进行了再创作,让文学狼变成了电影狼.导演及其创作团队既是两种文化共同体验的呈现者,又是不同文化的选择者.

一、创作动机

《狼图腾》原著的创作从作者到内蒙古插队时酝酿腹稿到最终成稿历经30余年,作者在后记中借陈阵之口明确地表达了他的创作动机:“我考察研究近30年,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寻找中国落后的病根,寻找中国的出路.”他的狼在书中是主角,令人敬畏,一系列狼故事承载的是狼群与人类社会的相爱相杀,是对中华民族文明的深刻反思,它们所体现的精神上升到图腾的高度,引领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延续的动力.尽管姜戎的《狼图腾》引起了巨大争议,比如狼究竟是不是蒙古族的图腾,书中的国民性批判是否合理,暴力场面描写是否宣扬法西斯主义,等等,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作者塑造的文学之狼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他的创作意图,表达了对当下的关切.在小说的后记“理性探掘——关于狼图腾的讲座与对话”中,他不吝用了几十页的篇幅非常直白地表达了自己的这一理念.法国导演阿诺与作者姜戎有着类似的人生经历.姜戎去内蒙古插队的的同一年,阿诺去了非洲喀麦隆工作,都是在面临一个几乎全新的世界.阿诺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谈及自己接拍《狼图腾》的原因时表示,他在小说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与作者心灵相通,草原改变了姜戎,非洲也改变了他.他认为《狼图腾》不仅是属于中国人的故事,而且足以改编为一部面向全世界的电影.电影《狼图腾》由四位剧作家合作编剧,在导演搭建的大框架下再创作了这个故事.关于剧本,阿诺不断强调的一个话题就是,“好的改编剧本总是和原著保持一定距离的,电影不是照抄原著,而是导演或编剧的再创作.”在他看来,电影的呈现方式与小说有着巨大的不同,且受到时间的限制,用电影来复述小说时,表达的只能是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场景和人物.由于阿诺的个人经历和所处的不同文化背景,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场景和故事情节无疑是经过文化过滤的,他最终呈现的作品也与原著大相径庭,文学之狼变成了电影之狼.

二、叙事模式

《狼图腾》原著与传统小说区别较为明显,议论和纪事在书中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书中的主角是狼,全书以陈阵的视角,通过他的所见所闻所思,讲述了一系列狼故事:打黄羊、捞黄羊、掏狼崽、狼群围猎军马、围猎狼群、陈阵养小狼等等,其中又穿插了陈阵第一次遭遇狼的经历、嘎斯迈羊圈拖狼等情节,尤其是养小狼这一环节中,作者铺陈了大草原的各种平衡关系,比如人与草原、马与草原、獭子与草原、草原鼠兔以及它们之间纵横交错的复杂关系.书中每个故事前都会有一段历史的引子,每个故事后则会有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思考,其他人物也起到帮助引导主人公思考的作用.几千年来,人与狼群在广袤的大草原上相爱相杀,草原人的艰苦卓绝,草原狼的智慧耐心组织性纪律性,大命小命之争,草原上的种种冲突,多维度的叙事模式和手法使得原著丰富厚重,展现了草原上每个生命的瑰丽和伟大,正是由于这样的叙事厚度,草原狼才得以上升到图腾的高度,引领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作为一个不同文化的体验者,导演阿诺要讲述的并不是一部狼族史诗,而是一个年轻人发现一个完全不同于母文化的异质文化并逐渐接受归化的故事.《狼图腾》的电影叙事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影片一开始就是陈阵在知青下乡的时代背景下来到内蒙古大草原,火热的革命城市与静谧的大草原形成了鲜明对比.陈阵,原本一介文弱书生,很快在新的环境下进入了牧羊人的角色.从第一次遭遇狼,亲眼目睹嘎斯迈羊圈拖狼,然后跟随毕力格老人观察狼群打黄羊,到人狼的一系列冲突,陈阵深深地为当地的狼文化所折服并为之着迷,萌发了饲养小狼的想法并付诸实施.在电影情节的展开中,原著当中的重要人物乌力吉和道尔基在电影中完全消失,狼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叙事线索,推动着主人公陈阵的认识和成长.这种叙事模式属于电影中经典的“闯入者”模式,主人公从一个阵营来到另一个阵营,而两个阵营往往处于强烈的对立和冲突之中,无论主人公出于何种原因和动机来到这个新的阵营里,都会逐渐背离自己在之前阵营里的价值观而趋向于新阵营的价值观.从这个角度来看,电影《狼图腾》对经典模式的运用实际上是对票房的一种诉求.毕竟经典意味着稳定而广泛的审美认同,是电影票房的保证.电影创作者为了使故事更符合这种叙事模式的框架,强化了包顺贵这个人物.他所代表的入侵草原文明的力量与草原文明的较量是影片中的主要冲突,相比较于原著几千年来草原上的种种冲突以及达成的和谐,未免显得单薄.

三、主题的表达

《狼图腾》-书自2004年问世以来,便引发了多种解读.诸家的见解各有千秋甚至迥然不同,足见《狼图腾》一书主题的丰富.在中国期刊网上输入关键词狼图腾,相关记录达1911条.纵观中国批评界对于《狼图腾》的阐释,其主题主要分为三大类:生态文学、国民性和人性.

在南方周末的采访中,阿诺在谈及《狼图腾》原著最吸引他的地方时表示,他最喜爱的是整本书的主题,这本书让他兴奋之处,是通过来自北京的年轻学生的视角,去发现蒙古族文化的智慧、蒙古族人民的魅力.作为一名电影导演,阿诺十分喜欢观察社会与文化,他很多作品的共同主题就是,一个或几个年轻人,来到一个全然陌生的地方生活,或者认识了一个背景完全不同的人,被彻底地改变.中国人熟悉的阿诺作品《情人》便属于此类.同样,阿诺对《狼图腾》故事毫不费劲产生了共鸣,他在故事中看到了自己.此外,书中的生态主题在阿诺看来是一个全球化问题,也使他产生了创作.电影《狼图腾》滤去了书中有争议的主题,呈现的成长和生态这两大主题超越了国家和民族的界限,关乎人类和人性,也是一个小题材走向世界化的票房保证.为体现这两大主题,电影中有两处大改动,一是影片中的感情线,二是陈阵所养小狼的结局.原著没有感情线,嘎斯迈和她的丈夫巴图一样,是作者刻画的艰苦卓绝的草原人,是草原狼的强劲对手.嘎斯迈羊圈拖狼那一幕,作者描写到,“她冻得通红的脸像是抹上了狼血胭脂,犹如史前原始女人那样野蛮、英武和美丽”,这样的赞美,何尝不是狼图腾精神的另一种诠释.而电影中安排了巴图的死亡,陈阵对嘎斯迈产生了感情,甚至还出现了杨克和当地少女在野地羊群中浪漫的场景.在导演看来,这些学生被送去时很年轻,感情生活自然是个人成长的一部分,这种浪漫的手法也是商业电影屡见不鲜的手段.原著中的图腾精神在电影当中也被淡化甚至忽略,陈阵所养小狼的结局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原著中陈阵养的小狼最后因无法被驯服,又无法回归狼群被主人打死.但小狼对自由的向往和至死对尊严的维护令人动容,它的精神才属于狼图腾.而电影中的小狼跟着陈阵学习生存技能,最终回归草原.这个结局固然圆满且温暖,但少了宁死不屈的精神,少了英雄末路的悲壮伤感,难以像原著那样的悲剧让人沉思,神圣的图腾也降格为日常的人狼故事.

四、图腾精神在细节的对比

图腾(totem)与宗教信仰息息相关,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常常被用来指一个民族关于其自身存在的一个共同认知,成为维系族源记忆、族群意识和族属认同的重要依据.《狼图腾》原著中的狼是神圣和强大的,象征着一种传统,唤起的是人们对其的无限崇敬.体现这种图腾精神,是原著的本意所在.因此在原著中,作者用种种细节烘托了让人产生敬畏之心的草原狼.陈阵第一次遭遇的狼有花豹般大小,金毛灿灿,杀气腾腾.嘎斯迈羊圈里打死的狼“体形实在大的吓人,像一个倒地的毛茸茸的大猩猩,从头到尾竞有一米八长”.用真狼拍摄的电影自然是达不到这样的视觉效果.

狼群围猎军马这一故事环节里,狼用惨烈的自杀式袭击,那种为集体牺牲自我、为胜利不惜粉身碎骨的团队精神完成了一场教科书般的完美战役.残忍场面的细致描写是否宣扬了暴力美,是否宣扬了法西斯精神,这也是原著引起争议的地方.作为视觉冲击更为强烈的电影,导演阿诺按照西方的审美观念温和地处理了这一细节.“我认为这部影片要更加诗化一些,渲染暴力可能会是一种错误……我认为影片应该在我们目前设定的这个调子上,一方面表现出生存的残酷,但另一方面避免用特写,展开描述等方法去渲染.很多国外的读者不喜欢小说中那些血淋淋的场面描写”.作者姜戎则在书中通过陈阵的心理活动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即使带来无数的灾难,但它仍然养育了这个民族,支撑了这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狼作为图腾,也给予了人们同样的精神力量,它的地位不会因为几十匹骏马的死亡而动摇.这种上升到历史和文化层次的思考使得图腾精神的表达相当震撼人心.而电影对这一故事情节的处理显然没有这个高度.

在电影选择的其他几个狼故事中,狼的画面大多是奔跑追逐咬住猎物的镜头,没有原著中群狼呼啸而来的气势,很难体现原著中狼的智慧、决绝、坚忍等品质,更遑论作为图腾给予人们的精神力量.值得注意的是,电影中数次出现了狼的凝视,在群狼猎杀军马,大狼被吉普追死以及小狼回归这几个故事环节中,导演给了狼长时间的特写,它们绿莹莹的眼睛凝视着镜头,似乎是无声的言语.这何尝不是导演的一种表达,这目光是他者的凝视,是西方文化对这个故事的凝视.

五、结语

无论是《狼图腾》-书的海外版权输出还是电影《狼图腾》的中西合作拍摄模式,都体现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强烈诉求.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跨文化交际,即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据Muneo I.Yoshikawa (1978)[6],在跨文化交际的四种模式中,其中民族中心式是以自己的文化为参照系对待其他文化.在中西文化差异巨大的背景下,这种民族中心式的跨文化交际模式导致了电影《狼图腾》对于原著的文化过滤.从文学狼到电影狼,从图腾到日常,究其根源,是导演及其创作团队受西方文化框架的影响而采取的归化策略的结果.

作者简介:吴龙桓,硕士,南京艺术学院讲师

通讯作者:李骏,博士,南京财经大学副研究员.

编辑:宋国栋

综上所述:上文是一篇关于经典狼图腾专业范文可作为《狼图腾》和过滤和文化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狼图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电影《湄公河行动》和一带一路的文化融合传播
电影湄公河行动自放映以来,好评如潮,突破10多亿元的市场票房,出乎意料,但成功背后的多重因素值得探究与传播 电影好题材与好理念并不意味着有好作品与好市场,既要传播主旋律,又要得到观众好评,这对导演、编.

一部生命的史诗品读《狼图腾》
故事简介20 世纪60 年代末,北京青年陈阵来到了内蒙古最后一块靠近边境的原始草原 很快,陈阵发现草原并不全是浪漫和自由,牧民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必须和狼进行战斗 他曾误入狼群,并亲眼看见群狼怎样在头.

从电影《刮痧》透视中西文化差异
摘 要电影刮痧是郑晓龙导演的经典之作,讲述了由主人公许大同儿子背上的刮痕而引发的法庭纠纷 在中国,刮痧只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手段,但美国人却认为他们儿童,他们无法理解这种方法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方由于不.

花园和救赎评电影《绿手指》
内容提要 电影绿手指(Greenfingers)讲述了英国埃奇菲尔德皇家监狱的几位犯人在监狱里建造花园并在汉普顿宫花展中赢得金牌且荣受英国女王接见的故事 电影通过具体的花园工作展开对人性的救赎 在参与.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