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策略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和重大灾害引发后发危机的生成机理和防控策略基于典型案例的对比分析方面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策略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7

重大灾害引发后发危机的生成机理和防控策略基于典型案例的对比分析,该文是关于策略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与对比分析和生成机理和典型案例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目录怎么生成如何发论文论文的目录怎么自动生成危机公关论文

张春颜 阎耀军

(天津工业大学,天津 300387)

摘 要: 重大灾害事件能否得到妥善治理,直接决定着其是否会导致连锁效应,诱发社会领域内的“后发危机”,如果治理者仅仅关注爆炸事件本身,而不考虑“后发危机”在整个突发事件演化中的作用,很可能导致衍生事件的危害超过原有事件,本文通过梳理“后发危机”生成的逻辑框架和路径走向,在选取吉林“11·13”爆炸事件和天津“8·12”爆炸事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对比分析的前提下,提出政府需要从合理开展预期管理,培养公众理性认知能力、跳出“塔西佗陷阱”,增强防控供给能力以及注意心理疏导和负面情绪消解,防止出现价值逆转等方面进行改善.

关键词: 天津“8·12”;后发危机;重大灾害;冲突

一、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重大化学灾害事件①可能导致直接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环境污染、交通通信中断,还可能引发民众恐慌、失序甚至混乱等“后发危机”,诱发一系列社会连锁性事件.所谓“后发危机”,是指重大灾害事件发生后,由于治理者防控不当所可能诱发的社会领域内的危机.与次生灾害不同,“后发危机”涉及范围主要是社会领域,参与者多为社会民众,容易形成大规模的件,且矛头经常指向政府.

近十年来,因为化学事故灾害可能导致“后发危机”的事件日益增多,如2005年吉林石化“11·13”爆炸事件所导致的供水紧张、物资哄抢风潮、松花江水污染等危机;2006年江苏盐城“7·28”爆炸事件所导致的空气污染问题; 2013年中石化“11·22”爆炸事件所导致的供水问题、胶州湾局部污染等危机;2015年天津“8·12”大爆炸事件是否会导致社会领域内的危机,等等.对于这些事件,大体可将其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破坏型“后发危机”,即社会领域内的危机已经触发,公众对化学灾害事件的爆发及其治理相当不满,由于制度内的协商、投诉等效果有限,转而导致了集体对抗的群体性冲突、社会恐慌等问题的出现;另一种是风险型“后发危机”,即社会领域的危机尚未发生,仅仅处于可能诱发的边界.

2.问题的提出

现实表明,在诸多潜在风险中,“后发危机”爆发的风险系数日增,迫切需要各级治理者和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深入思考,究竟重大灾害发生后,在什么条件下会引发社会领域内的“后发危机”?如1987-2014年间发生的“SARS”“吉林石化爆炸”“暴雪灾害”“四川什邡冲突”等事件为何不同程度地引发了物价暴涨、社会恐慌、供给问题、群体性冲突等诸多社会危机;而2015年发生的天津“8·12”大爆炸等事件是否会因循以往重大灾害的扩散路径,产生连锁效应,引发社会领域的“后发危机”,这些都是各级治理者以及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迫切需要探知的问题.特别是治理者能否切实践行“以史为鉴”,通过对以往灾害事件生成、扩散机制的认识和凝练,降低那些尚在演化过程中的灾害事件引发社会危机的可能性,将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如果治理者仅仅关注事件源本身,忽视了引发社会危机的各种条件性因素,那么,很可能导致衍生事件的危害超过原有事件.

二、 相关研究综述

国内近年来对重大灾害防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各种具体灾害的研究,如佘廉的《水运灾害预警管理》、肖唐镖主编的《件研究》等;二是对次生灾害的研究,广泛关注重大灾害所诱发的自然领域内的危机较多,聚焦于社会领域的危机研究较少,如魏一鸣的《洪水灾害研究的复杂性理论》从灾害影响的角度介绍了次生灾害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叶泰来的《化工企业地震次生灾害及对策》、黄轶昕的《洪涝灾害后长江下游洲滩钉螺消长和扩散趋势纵向观察》对灾后疫情等次生灾害进行了研究;三是在研究方法上,魏一鸣的《基于Swarm的洪水灾害演化模拟研究》提出运用复杂性理论研究洪水灾害、裘江南等的《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突发事件预测模型》提出运用贝叶斯网络建模方法进行突发事件的预测和应对、荣莉莉的《基于离散Hopfield网络的突发事件连锁反应路径推演模型》则运用Hopfield网络推演方法构建突发事件连锁反应路径,等等.

国外近年来对重大灾害问题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灾害的生成机理、演化模型构建及其对治理者决策的支持,具体来看:(a)在灾害的生成机理方面,Heiko等基于概率论方法对灾害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现象进行了研究;Did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加拿大Novascotia地区的矿难进行研究,系统分析了引起矿难的原因;(b)在灾害演化方面,Mileti等人早在1975年就提出了反应、恢复、准备、减灾四阶段灾害生命周期,Park依此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还有Turner提出的灾害前阶段模型、Ibrahim-Razi`s模型、Toft和Reynolds的系统失误和文化重新调整模型等等;(c)在灾害的决策管理方面,Noel Pauwel等人运用效用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方法对核泄漏事件发生后的撤退决策进行了分析;Hiroyuki Tamura等人运用决策树分析方法对灾害风险进行了分析.

从总体上看,国内外已有研究更多侧重对重大灾害的防控,对由其诱发的一系列危机的研究也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但还没有专门对其所导致的社会领域内的危机作深入性的研究,没有对导致“后发危机”的条件进行分析,而这正是本研究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三、 “后发危机”生成的逻辑框架与路径模拟

1.逻辑框架

“后发危机”作为重大化学灾害事件的可能性后果之一,其生成的基本逻辑是什么?通过整理、分析上述典型事件,发现这些事件当中都涉及一个直接作用力和两个助推作用力.“后发危机”就是在灾害事件直接作用力的冲击下,加之受众的救援需求与政府防控供给不匹配的条件下,诱发公众不满情绪积聚所可能导致的结果.

因此,受众的救援需求与政府的防控供给匹配是研究“后发危机”的重要视角,二者匹配错位所诱发的公众不满情绪积聚,进而导致公众对政府评价的价值逆转(从正到负),才是“后发危机”的生成基点(如图1).

基于这一分析,“后发危机”的生成逻辑更深层次上涉及的是受众需求与政府供给的匹配,以及受众对其供给情况的预期、认知和评价:

一是当灾害事件发生后,受众对政府灾害防控供给情况的预期.人们这种对未来发展的预期与未来发展的实际状况之间所出现的差距会直接影响其对政府的认知和评价,当实际情况超出预期时,将会形成正向预期反差,而当实际情况低于预期时,则会形成负向预期反差②.

二是受众的预期直接影响其对政府防控供给情况的认知.即政府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应该先干什么以及在多短的时间内达到何种结果,等等.预期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影响着人们对信息的选择、编码、存贮、重建等整个认知过程,进而决定着受众对政府防控供给情况的评价.

三是基于预期与认知的影响,受众对政府防控供给情况的评价形成,而且这种情感评价还会对人们的情绪和行为产生影响,③即当人们感到其他人的行为超出自己的期望时,就很可能出现正面的情绪和互惠行为;相反,则容易出现负面情绪和报复行为(如表1).

评价和情绪之间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负面评价形成,不满情绪滋生,公众一旦寻找不到合适的发泄口,则容易导致冲突能量积聚,使其从初期的语言发泄上升至肢体上的行为发泄.同样,不满情绪的滋生也会导致公众对政府正向评价的逆转,增加诱发“后发危机”的可能性.具体来看,公众不满情绪的滋生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机制:

一是对特定事件处理效果的自身不满情绪积聚超过一定域限.某事件发生后,政府防控供给情况与实际的处理效果满足不了公众的需求,使其不满情绪滋生并不断累积,达到一定的限度后,使其对政府供给的价值评价逆转(从正向转到负向),可能诱发后续危机.

二是原本就存在的不满情绪恰好在特定事件上发泄出来.公众由于之前对其他事件处理上的不满,使其遗留下来的不满情绪累积到某特定事件爆发,这时的价值评价受之前负向的影响,也容易出现逆转.

三是外来特殊事件煽风点火的刺激作用.在特定事件处理过程中,由于谣言或是特殊事件的出现,使得公众舆论偏向一方,增加了价值逆转出现的可能性.

由此可见,政府防控供给情况和公众救援需求不匹配只是产生“后发危机”的一个条件,决定其是否会真的爆发的关键性要素在于公众不满情绪的积聚情况,以及由此所带来的“价值逆转”,也就是说,公众对政府防控供给不足所持的是什么态度,是理解、原谅还是愤怒、不满?这才是直接诱发后续危机的生成基点.

2.路径模拟

据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公布的消息:“仅2011-2013年,我国就发生了569起危险化学品事故,累计造成638人死亡,其中的58%死于危险品爆炸.”④

以化学灾害事件中的危险品爆炸为例(如图2),在危险品爆炸后,事件自身的破坏情况成为直接的作用力,会产生诸如房屋损毁、人员伤亡、基础设施破坏、空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在这一紧急情况下,受众的救援需求可能包括人员紧急救治、交通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恢复、空气的净化以及后期受损房屋的修葺回购等等.基于事件的背景以及救援的需求,政府的防控供给可能包括空气的防扩散及净化、人员疏散与救治、基础通讯、交通的恢复、房屋的修葺和回购方案等等.

如果政府的防控供给不能与受众的救援需求有效对接,就可能引发一系列“后发危机”,如人员救治能力不足,在情绪紧张的影响下可能导致医患冲突;防污染和扩散能力不足或者让公众的知晓和信任度降低,可能引发社会恐慌问题;基础设施和交通恢复缓慢,危机氛围浓郁可能导致群体性冲突事件;房屋修葺和回购方案等善后措施不被大众所接受可能引发后续危机,等等,这些不确定因素都可能成为社会稳定的安全隐患.

四、基于典型案例的对比分析

政府的防控供给与受众的救援需求对接情况是如何对“后发危机”的产生发挥作用的?对此我们通过天津瑞海“8·12”爆炸事件和吉林石化“11·13”爆炸事件两个典型案例的比较作出进一步分析.

选择这两个案例进行对比的原因在于:一是二者都属于危险品爆炸的典型事件,当时都影响巨大;二是时间相隔十年,方便对比十年前后政府的防控策略有何区别;三是吉林石化事件诱发了系列危机,是典型破坏型“后发危机”事件,而天津瑞海事件处于诱发危机的边缘,属于风险型“后发危机”,前车之鉴正好可以引为自省.

(一)2005年吉林石化“11·13”爆炸事件

1.案例简述

这是一起由于“双苯厂”爆炸所引发地震谣言、供水危机、松花江水污染等系列“后发危机”的灾害事件.

2005 年11月13日下午1时45分,位于吉林市龙潭区遵义东路的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之后2个小时内又接连发生5次爆炸,据当时媒体报道共造成5人死亡、1人失踪、70 多人受伤.爆炸发生后,附近居民楼的玻璃都被震碎,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气味,政府紧急展开火灾救援,该公司多次召开新闻发布会,但是该事件仍旧诱发了地震谣言、供水危机、松花江水污染、物资哄抢风潮、客运紧张等危机事件,具体发展情况见表2.

2.案例分析

灾害发生后,从受众救援需求情况和政府防控供给情况分析该事件,可以发现(如图3所示):

受众的救援需求包括火源的紧急扑灭、人员的救治与疏散、交通的恢复以及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实际情况,特别是空气和水污染情况直接关系生存的环境,受众迫切需要知晓,其预期是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真实的污染情况,但是政府的策略供给在最初是缺位的,并未及时公布这一信息,而涉事的石化公司则宣称并未造成空气污染,表示“苯在燃烧前有较强的毒性,但在燃烧、爆炸后就在瞬间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对人体没有毒副作用”,而且对松花江可能被苯污染一事并未涉及.由于政府未及时通过正式平台和渠道向受众公布污染情况,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导致谣言丛生,关于水、空气污染程度的谣言广泛传播开来,还伴有爆炸可能导致后续地震的诸多谣言.

由于政府防控供给策略的实际情况与受众的预期存在反差,导致其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这也是后期受众开始选择相信“小道”消息的原因之一,这种预期反差和选择性认知大大影响了其对政府防控能力的情感评价,从而使得负面、不满情绪滋生和一系列非理性行为的出现,如紧张情绪下的社会恐慌问题,缺乏信任度导致的物品哄抢,甚至出现部分居民“逃离”东三省形成的高峰客运潮等等,一起由于企业危险品爆炸最终诱发了系列的社会领域内的破坏型“后发危机”.

(二)天津瑞海“8·12”大爆炸事件

1.案例简述

2015年8月12日23∶30许,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近震震级ML约2.3级,相当于3吨TNT;第二次爆炸在30 秒后,近震震级ML 约2.9级,相当于21 吨TNT.事故共造成173人死亡(消防人员 24 人,天津港消防人员 80人,民警11人,其他人员58人),904人住院治疗,直接经济损失约730亿元⑥.该事

2.案例分析

灾害发生后,从受众救援需求情况和政府防控供给情况分析该事件,可以发现,相较于十年前吉林石化事件的处理,本次危险品爆炸事件发生后,在防控策略供给上有了相对的进步.

受众的救援需求依据时间的推移可以分为应急和善后两部分,在应急时期其需求包括火源的紧急扑灭、人员的救治与疏散、交通的恢复以及空气、水污染的实际情况知晓;善后时期关注的是瑞海公司的归责、附近土壤和水质的污染、受灾区的经济发展、孩子上学、受损房屋的修缮和回购政策、受伤人员的医疗费用报销等现实问题.

而污染情况的判断需要分析受灾区化学品的种类和性质,这在最初是受众迫切需要了解的,但是前三次的政府新闻发布会基本上没有给出危险品种类,而且发布会直播的记者提问环节中断,公众只能从互联网、手机视频文字、实录记者手记等渠道获知部分信息.反观在火灾救援、人员救治等方面却有了比较大的进步,一开始就成立了伤员救治、现场处置、群众工作、慰问保障和事故调查五个工作组负责事故的处理,环保部门启动应急监测,实时播报检测结果.可以说,在初期公众的预期与政府策略实际供给之间是有反差的,政府发布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并未能满足受众的需求.据统计,“天津市政府召开的前 10 次新闻发布会平均时长 35 分钟,最短12分55秒.记者共提了92个问题,其中33个问题无法得到政府官员回答,包括化学品危险性(问17次,未回答10次)、伤亡失联人数(问7次,未回答7次)、瑞海背景资质和安评(问12 次,未回答5次)、事故原因追责(问5次,未回答4次).出席新闻发布会的官员所给予的回复中,出现了11 个‘不知道’,8 个‘日后答复’,1 个‘不说为好’,1 个‘不能回答’”⑧.(详见表4)

政府以一天一到两次的新闻发布会频率实时公布相关信息,如在首次降雨后及时公布了雨水检测结果,显示污染物并不超标;在出现死鱼事件之后,及时组织专家组调查死因,及时向社会公布是缺氧所致,与氰化物无关,这种及时辟谣避免了群众紧张情绪的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小道”消息传播的可能.特别是后几次的新闻发布会政府代表基本上已经可以较为详细地回应记者问题,并且有了较为成型的解决方案,如政府发布了受损房屋的修缮回购方案;出院需要继续治疗的和基层医疗机构对接,政府负责到底;瑞海公司深入追责,继续调查;实时公布环境监测结果,等等.

如图4所示,灾害发生后,受众的救援需求和政府的防控供给部分匹配合理,虽然供给与需求的时间上稍有错位,但是后期的防控策略基本上满足了受众的大多数需求,而且初期由于供给信息不足所导致的不满情绪在后期有所缓解,并未达到一定域限,谣言等问题及时得到澄清,打消了公众疑虑.

(三)案例对比

吉林“11·13”事件和天津“8·12”事件时隔十年,通过对比两个案例可以发现,其虽然都属于危化品爆炸导致的灾害,事件爆发原因、发展路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具体的防控策略和结果却有着明显的差异:

一是有效信息供给方面,吉林石化事件中无论是当事公司还是地方政府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对于民众所关心的空气、水污染等问题只字未提,导致社会和网络上各种传言四起,造成民众恐慌;天津爆炸事件前后召开了十四次新闻发布会,虽然初期对于危化品种类等问题回答不明确,但是以一天一到两次的发布会频率不断刷新信息,保证了有效信息供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谣言的广泛传播.

二是短期防控效果方面,吉林石化事件处理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在一定时期内引起民众的不满,甚至成为了后续危机爆发的导火索,如哈尔滨市所发停水公告的“欲盖弥彰”,引发了饮用水等相关产品的抢购潮;天津爆炸事件由初期所成立的五个工作组负责救援工作,及时监测空气、水污染指标并予以公布,而且对于民众所提善后中的受灾孩子上学、区域经济发展等现实问题都予以了回应,一定程度上打消了民众的诸多疑虑,短期内降低了“后发危机”出现的可能.

五、重大灾害引发“后发危机”的具体防控策略

天津“8·12”大爆炸事件作为一起重大的化学事故灾害,其可能产生的“后发危机”不容忽视,如核心区污染对人身体产生的影响所导致的社会恐慌、谣言所带来的公众评价逆转、善后回购方案分歧可能引发的件以及受灾区经济受损带来的失业、动荡问题等.政府应该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合理开展预期管理,培养公众理性认知能力

面对预期反差逆转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政府应该合理进行“预期管理”.培养公众理性认知能力,防止可能招致的“二阶冲突”.政府要注意防止作出不切实际的承诺,以避免不合理地提升公众对未来发展的预期,导致过大的预期反差,特别要注意防止为了迎合民众的需求而无限制地作出超出实际能力的承诺,要充分理解民众过高的预期所导致的社会风险,因为一旦承诺兑现不了或者和公众预期的不一样,就很有可能招致“二阶冲突”⑩,即政府原本是干预冲突一方,却无奈被殃及,转而成为冲突一方?

.因此,有必要培养公众的理性认知能力,对危机可能造成的破坏性及救援的实际困难有着理性的认识,才能使公众对政府的救援效果作出更为合理的后续评价.

2.跳出“塔西佗陷阱”,增强政府防控供给能力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与公众在互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会带来普遍的服从和尊重.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但不可回避的是,在社会转型期伴随社会冲突和矛盾的增多,在多起热点事件中,政府的不作为和乱作为也不断受到公众质疑,加剧了政府公信力的危机,?輥?輰?訛使其陷入了“塔西佗陷阱”,即政府无论说的话是真是假,做的事情是好是坏,都容易遭到公众的质疑和批评.?輥?輱?訛这种对政府公信力的预期直接影响着公众对政府行为的认知和评价.解决之道在于不断增强政府的危机防控供给能力,危机发生后,政府能够根据受众的需求及时、有效地实施救援,用实际行动和治理效果说话,才能逐渐提升公众对政府的正向评价.

3.注意心理疏导和负面情绪消解,防止价值逆转

一方面,针对事故处理过程中及善后期可能引发的心理问题,政府可以组建心理疏导志愿团队服务受众,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但应注意心理问题的潜伏期有可能是很长的,其影响是间隔性出现的,所以需要注意长期的心理问题疏导,可考虑在周边建立长期的心理服务咨询室.

另一方面,注意负面情绪的消解,防止公众不满情绪积聚所带来的“价值逆转”.负面情绪和情感容易导致非理性评价和极端报复行为,这种负面情绪有些是由于灾害事件爆发时所遗留的,有些则可能是在善后处理过程中导致的,有些则是由于特殊事件的煽风点火,如对善后医疗救治工作的不满、受损房屋修缮回购方案的不满、污染治理工作的担忧等,但碍于少数服从多数的规则或是其他原因,当时没有爆发出来,但是以后如若遇到某些冲突契机,就可能会加入进去,成为“非直接利益冲突者”?輥?輲?訛.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消解危机处理过程中的负面情绪,通过构建多种渠道和平台为公众情绪提供发泄口,避免由于其积聚所带来的对政府救援行为的“价值逆转”.

归纳上文:本文论述了关于对比分析和生成机理和典型案例方面的策略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策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建设与实施策略
安媛媛1 李 莹2【摘 要】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紧迫性以及震惊性……特点,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会干扰或破坏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和惯常的管理模式,群体性危机事件可能会引发严重的社会动荡 学校应做好心理危机工.

规模化猪场仔猪保育阶段易发疾病的原因分析和防控
在养猪生产中,仔猪保育期是连接哺乳期与育成( 或育肥) 期的重要纽带,在此期间仔猪的健康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生猪的出栏时间 我们调查了48 家母猪规模为3001,000 头猪场的保育仔猪淘汰率,其中有5.

柑橘园雨涝灾害后减灾和病害防控
1.涝害后柑橘园和树体管理(1)及时开沟排水 修整和加固排水沟渠系统,保证完善畅通 柑橘园积水较浅的,雨后及时疏通渠道,排除果园积水 对一些地势较低的柑橘园,积水较深,及时开沟清淤,清沟排渍,排除果园.

供应链风险生成机理与防范
摘要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借助其集成化、敏捷化和系统化……优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近年来也相继发生了许多重大负面事件,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其中供应链的传递性、复杂性和此消彼长性…….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