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共产主义方面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与共产主义信仰:在践行中坚守基于五年前后的对比调查和分析类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共产主义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22

共产主义信仰:在践行中坚守基于五年前后的对比调查和分析,该文是关于共产主义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跟信仰和共产主义信仰和坚守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共产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共产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信仰的力量论文五年级数学论文五年级数学获奖小论文论文调查方法

毛政相

(长沙市委党校 政治学和领导科学教研部,湖南 长沙 410004)

摘 要: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是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基本条件,是其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五年前后的调查数据对比分析表明,绝大部分党员干部践行着共产主义信仰,但因对共产主义信仰认识的偏差而产生诸多困惑,其权力观及权力运行效果也受到影响.加强信仰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正确认识共产主义信仰,并使其信仰在健康的党内生活磨砺中得以升华,在中华传统美德修养中得以滋养,提高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共产主义信仰;调查;困惑;正确认识;践行

政党不是利益集团,而是一定社会集团中有着共同政治意愿的人们志愿结合在一起、以取得或巩固政治权力为首要目标的政治组织.[1](P44)我们党的“共同政治意愿”就是共产主义信仰.是否具有坚定信仰成为一个党员是否合格的基本条件.共产主义信仰是人的政治灵魂,是其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信仰建设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根本.作为党的骨干力量的各级党员干部,只有在实践中坚守信仰,才能示范引领广大党员和群众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进,为实现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而奋斗.但在现实生活中,党员干部在认识和践行信仰方面还存在不少思想认识问题,有必要在实际调查基础上深入研究.

一、在坚守信仰问题上存在认识上的困惑

为了解和掌握党员干部践行共产主义信仰的实际情况,笔者在全国部分地区进行了两次一定规模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第一次调查于2011年前后(文中简称调查A)在湘、辽、桂、鄂、津、鲁、赣、皖、沪、粤、甘、青、新、豫等14省(市、区)18个地区进行,收回有效卷9368份,被调查者中党员6522名,占69.62%.第二次调查于2016年在上述地区进行(简称调查B),收回有效卷515份,被调查者中党员459名,占87.96%.以随机抽样法进行问卷调查和核查,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虽两次调查的具体对象不一定相同,但群体基本一致,均以具有较丰富社会阅历和实际工作经验的基层干部和普通党员为主,涵盖各学历层次、各年龄阶段、不同职业、不同地区等,故调查数据均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较真实地反映了基层党员和干部以及党外人士对该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看法.

(一)绝大部分党员干部践行着共产主义信仰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各级党员干部始终战斗在最前列,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累计减少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GDP持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阔步走近世界舞台,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正是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带领广大党员工作兢兢业业,自觉维护群众利益,我们才取得如此辉煌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就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共产主义信仰.调查A中,被调查的3762名科级以上党员干部认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维护群众利益“好”和“比较好”的占56.83%(调查B为64.85%),认为党员干部对工作“负责”和“比较负责”的占88.62%(调查B为90.30%).

即使是在群众对领导干部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被调查的2846名党外群众相对应的评价也为42.55%(调查B为64.86%)和75.93%(调查B为89.19%).应该说,党员干部已把共产主义坚定信仰化为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与全体人民一道矢志不渝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其践行信仰的创造性工作和辛勤劳动得到了党内外群众的普遍认可,五年来群众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二)对共产主义信仰认识的偏差导致诸多困惑

大量调查显示,当前党员干部对共产主义信仰的认识都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宣言》:“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就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2](P294)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对其具体的理解基本上停留在恩格斯1847年的《共产主义原理》、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的《宣言》以及马克思1875年的《哥达纲领批判》等著名文献中所论述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具体纲领和设想,即对未来社会的一系列设想:阶级彻底消灭,国家完全消亡,工农、城乡、脑体三大差别完全消失,生产力高度发达,产品极大丰富,没有商品货币,“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全体社会成员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极大提高,劳动不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即相当部分党员干部的共产主义信仰是建立在对未来社会“设想”的基础上.同时,鉴于过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改革开放总设计师1992年在南巡谈话中特别强调:“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3](P379-380)这就在不少党员干部的思想中产生了严重的困惑,一些人在私下议论,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2500多年后才下传80多代,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那么实现共产主义将会十分遥远.因此,出于对革命导师对未来社会的部分设想在现有生产关系条件下难以理解,及对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表示担忧,一些党员干部在共产主义信仰上出现诸多偏差,有的认为共产主义“又高又大又遥远”,有的对共产主义心存怀疑,认为那是虚无缥缈、难以企及的幻想,有的对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缺乏信心,有的官员愿意信奉“厚黑之学”“封建迷信”,也不愿意信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严重扭曲.[4]调查B中被调查的科级以上党员干部认为,共产主义信仰是否坚定,对其升降去留、对个人开展工作、对个人生活质量只有“点点影响”或“没有影响”甚至“不知道有无影响”的分别共占66.06%、44.24%、58.18%.认为当前干部队伍中越是圆滑世故越吃香的情况“多”和“比较多”的占80.00%.表现出内心信仰与实际工作和生活的严重脱节.

(三)对共产主义信仰认识的偏差影响党员干部权力观

十八大党章强调:“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想问题、做决策都要从实现、维护、发展群众利益出发,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事实上,虽然绝大部分党员干部在实践中坚守共产主义信仰,但因信仰认识偏差而形成诸多困惑,导致部分党员干部信仰的坚定性不够,有的由忠诚转向投机,有的由务实走向浮躁,有的由智慧走向狡诈,有的由诚信走向权谋,最终导致手握权力的一些党员干部权力观出现偏差.再加上当前实行的是以任命制为主要特征的干部权力授予制度,更容易导致部分党员干部群众观念不强、宗旨意识弱化的机会主义和官僚主义倾向.调查B中,对权力运行情况相对熟悉的被调查科级以上党员干部认为,干部利用职权为自己和家人谋取一定利益的“多”和“比较多”的占49.09%,认为“比较少”的占26.67%,认为“很少”的只占12.12%,也就是说,即使在党以雷霆万钧之势严惩腐败、以气吞山河之势治理政治生态条件下,党员干部以权谋私的现象仍不容乐观.这与党章对党员“克己奉公,多做贡献”的要求不太相符,也与《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规定的“廉洁从政,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不太相符.调查A中,被调查科级以上党员干部群体自认为平时最关注的问题(排序多选题,按选项顺序和频次统计)依次是:“与上级领导人的关系”占29.07%(调查B为24.23%)、“个人的责任和业绩”占16.05%(调查B为18.17%)、“个人的权力、地位和利益”占15.95%(调查B为9.75%)、“经济社会发展”占13.79%(调查B为16.63%)、“单位事业的发展”占11.92%(调查B为14.27%)、“个人和家庭的生活质量”占7.50%(调查B为9.24%)、“人民群众的利益”占5.57%(调查B为7.70%).对比两次调查数据可知,虽然中间几项的百分比和排序情况略有变化,但“与上级领导人的关系”受关注度都最高,而“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关注度都最低,且前者是后者的4-6倍(当然其他选项也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有关),体现出党员干部明显的唯上思维,也体现其权力观的明显偏差,与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不很相符.这也说明当前党内的信仰教育不太科学不太适应.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实中,一些人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包括腐败分子,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5]这些情况应引起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

二、正确认识并践行共产主义信仰

现代管理学奠基人德鲁克认为:“信仰不是非理性的、伤感的、情绪化的、自主自发的.信仰是经历严肃的思考和学习、严格的训练、完全清醒和节制、谦卑、将自我服从于一个更高的绝对意愿的结果.”① 党员干部要坚守共产主义信仰,既要正确认识其本质,也要夯实其道德基础,更要在实践中切实践行.

(一)正确认识共产主义信仰

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科学分析,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为社会发展必将进入到每个人都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也是诞生以来孜孜不倦的追求.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此作了十分经典而生动的描述:“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2](P85)即人所熟知的革命导师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但恩格斯晚年基于社会实践的检验对他们原来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作出了明智的反思.恩格斯去世前两年,曾明确指出:“我们是不断发展论者,我们不打算把什么最终规律强加给人类.关于未来社会组织方面的详细情况的预定看法吗?您在我们这里连它们的影子也找不到.”[6](P628-629)由此,我们对作为信仰的共产主义要有一个正确认识.

1. 共产主义信仰是价值信仰

按照《辞海》的解释,所谓信仰是“对某种宗教或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人的政治信仰就是对共产主义的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共产主义的基本价值作为行动的准则.刘益飞教授认为:“共产主义信仰作为一种政治信仰,其追求的核心价值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个核心价值还具体表现为以人为本、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等等基本价值……实际上,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和全面发展是终极价值,是目的,是信仰,而制度只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工具.”[7]可见,人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践行这些基本价值,就是坚守共产主义信仰.

2. 正确区分共产主义理想和信仰

我们常常把理想和信仰联系在一起而难以区分,实际上信仰是一种立足现实生活的终极性关怀,更多地侧重于精神层面的追求,而现实生活状况又是支撑这种信仰的重要前提.人的政治信仰,是一种价值体系,其核心价值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只有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其基本价值,才能最终实现其核心价值.十八大党章中的“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就是指实现作为政治信仰的核心价值.实现了共产主义核心价值的社会制度就是共产主义制度.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其具体制度形态由未来社会发展的历史特点决定,现在无法预测,但共产主义制度一定会以不同形式呈现出来,这是毫无疑问的.可见,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不是我们的信仰.实行共产主义制度的社会形态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在该社会里,共产主义基本价值得以全面实现,人摆脱了对人的依赖和对物的依赖,实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人得到了个性解放和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即所有人都从艰险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贫穷困苦中解放出来,从愚昧无知中解放出来,从社会奴役中解放出来,从自然灾害中解放出来,过上安全、美满、幸福的生活.[8]这是中国道路的终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共产主义社会一定能够实现,这是我们坚定不移的信念,但具体实现时间、具体实现形态目前尚难以预测.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共产主义社会将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实现,成为我们的远大理想.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更多地侧重于现实层面的追求,共产主义社会是令人向往的美好明天.共产主义理想因其远大而令人憧憬,但共产主义信仰却要在践行中坚守,这种坚守化为我们今天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共同努力的脚踏实地的社会实践活动.

3. 不同社会制度最终都将走向共产主义

按照传统的观念,资本主义必须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才能最终走向共产主义,即通向共产主义的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是不相兼容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现代资本主义已不同于以蒸汽化为特征的第一次科技革命时代的自由资本主义,而进入到了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代的社会资本主义阶段,即“社会化程度更高、国家政权的社会职能更强、社会主义因素在逐步增长的资本主义”.[9]同时,中国30多年的对外开放,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得不同性质的两类国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长期和平共处,长期协作竞争,其中也有各种形式的斗争.当今世界虽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十八大报告指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已成为广泛共识,我们要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马克思主义实质上是人的解放学.不管哪种社会制度,只要实现了共产主义的基本价值,实现了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都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即通向共产主义的两条道路是兼容的.只不过西方先行国家走了一条资本主义道路,将走向具有西方文化特征的共产主义,我们东方后发国家则走一条社会主义道路,将建设以中华文化为支撑的共产主义.

(二)共产主义信仰在健康的党内生活磨砺中得以升华

“党内是党的生命”.党员是党的主人,是党内生活及党的建设的主体,党员主体地位实现程度决定着党内的发展程度.党的事业是全体党员共同的事业,为保持自身的健康和活力所开展的丰富多彩的各种党内活动的目的就是实现党员权利.党员只有通过健康的党内生活的磨砺,才能形成、巩固、内化共产主义信仰,再在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中,践行并检验信仰,又转过头来促进党内生活健康发展,并在这种良性互动的实践中坚守信仰.所以,在党内生活中践行信仰是党员坚守信仰的关键.正如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指出的:“同样一个兵,昨天在敌军不勇敢,今天在红军很勇敢,就是主义的影响.”[10](P65)

当前一些地方和基层党组织客观存在的带有封建主义色彩及制度形态的官僚主义、家长制、“官本位”、特权现象、任人唯亲、等级森严、党内上下级关系中在身份上的某些不平等、个人迷信个人崇拜现象[11]等,使党员之间难以实现内心真正的志同道合,对广大党员的以人为本、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和谐等理念事实上带来很大伤害.所以,改革权力过分集中的体制机制,努力“营造党内平等的同志关系”,使党员主体从多年来在党内生活中处于被教育、管理、监督、号召、改造、提高对象,真正转变为领导、监督、管理主体以及党内的主体,改变党员在党内“名义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状态,使其在党内敢于讲自己心里的话、讲自己相信的话、讲自己思考过的话,才能真正内化其基本价值追求,实现党内和谐.

现阶段,首先,应循序渐进推进党务公开.如适时出台《中国党务信息公开条例》,实现党组织的决策、执行及其监督过程和结果公开、官员财产申报及公开、党代会(党代表)选举及干部任免的规则、过程和结果公开、党的财务经费及党员缴纳的党费使用及其审计监督情况公开等,在公开过程中实现党员与党组织的良性互动.其次,应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程.尽管我们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一直进行不懈探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延续多年来,重要干部的任用仍然实行任命制为主选举制为辅、选举制服务并服从于任命制的权力高度集中的干部制度,干部的权力主要来自“上面”而不是“下面”.五年前后的调查也显示,党员对选拔任用干部的知情权和参与决定权严重不足,过半数党员认为对上级组织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缺乏发言权和监督权.[12]所以,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党员群众的参与渠道,让遵循正规途径、依靠民众支持的政治坚定忠诚可靠的干部、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干部、勤奋敬业扎实肯干的干部、公道正派坚持原则的干部、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干部、作风优良清正廉洁的干部得到重用,让信念不牢品德不佳的干部、固步自封精神不振的干部、作风散漫纪律松弛的干部、以权谋私行为失范的干部、拉帮结派破坏团结的干部、“官”念过重脱离群众的干部得不到机会,将党性沦丧的政治投机者坚决清除出干部队伍,真正做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同时,按照“党员群众有所呼,党组织就有所应”的要求加快党内生活其他方面的改革,进一步优化党内政治生态.

惟其如此,才能促进党内生活始终以党员为主体来展开,党内事务体现党员的主体意志.党员能在更大程度上实际参与党内事务及其管理活动,必然产生基于对自己在党内主人身份认同的自豪感和积极性,这种自主的、坚定的、长久的自豪感和积极性是党的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党员只有真正成为具有独立人格和自主精神的平等的党内生活主体,才能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基本品格,才能善养浩然正气,成就坦荡君子,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情操,在面对党内生活中种种不健康的现象时,依党内规则正确行使监督权、批评权、发表不同意见权,光明磊落,言行一致,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是讲义气而是讲信仰,不是讲帮派而是讲党性.这实际上就是做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人的人格力量.党员包括党员干部就能自觉践行共产主义基本价值坚守共产主义信仰,从而在党内造成一个既有又有集中,既有自由又有纪律,既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又有统一意志、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三)共产主义信仰在中华传统美德修养中得以滋养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历经5000年而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思想营养和精神方向.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道德观是“仁、义、礼、智、信”,其外在表现是“温、良、恭、俭、让”.

仁即道德良心,仁者爱人.“仁”是为人的根本,对人类、对人性、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和爱护,是人的精神家园和至上的道德原则.儒家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人为本,平等待人,仁爱无私,宽厚善良,公正自律,促使党员干部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干干净净为官.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推己及人,厚德载物,促使党员干部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常能“反求诸己”,达到志意修、德行厚、知虑明、功业美的境界.

义者宜也,所做合道,当做则做.在别人有难时无功利心地一把,即为仗义;被人类普遍认为是“适宜”的道德原则,即“天下之公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满足社会中绝大多数人最大利益需要即为正义.儒家强调铁肩担道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促使党员干部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强调坚守公平正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促使党员干部敢于坚守正义,在困难面前敢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勇于奉献,尽忠报国,乃至舍生取义.强调重义轻利、先义后利的价值观,“见得思义”,“义然后取”,有利于党员干部形成淡泊名利、清正廉明的良好道德品行.

敬人为礼.礼的前提是仁,叫内仁外礼.儒家强调以“贞”“直”“忠信”立身,“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社会交往中坚持个体的独立自主性和正义性,促使党员干部坚守自由平等精神.强调进退得体,处事有规,尊卑长幼有序,以正为本,促使党员干部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崇尚法治精神.强调平等宽厚,恭敬尊重,光明磊落,不依附他人,君子周而不比,和而不同,文明礼仪,促进社会和谐.

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人肩负着完成共同理想、追求远大理想的使命,“修齐治平”,必须格物致知,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通晓事理,按天道做事,按人道做人,自觉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勤奋敬业,追求真理.

信者诚实也.处世端正,不狂妄,不欺诈,为信也.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说话算数,言行如一;尊重事实,反映真相;信守承诺,忠于职守,有利于党员干部将“忠诚”作为立身之本,坚定信仰,牢记宗旨,做到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国家,忠诚于法律,忠诚于事业.

儒家君子具有的独立意志、内省修身、立己立人、和而不同、朋友平等价值观有助于和谐、自由、平等、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的培育,[13]有助于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养,以中华传统美德涵养道德素质,能为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共产主义基本价值坚守共产主义信仰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长江.政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 陈晖阳.党政领导思想修养缺失表现与提升[J].人民论坛,2014,(3).

[5] .在十八届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19.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7] 刘益飞.试析对共产主义信仰的认识误区[J].理论视野,2014,(1).

[8] 高放.《宣言》当代解读[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6).

[9] 高放.我苦索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之旅——要善于做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者[J].理论研究,2012,(6).

[10] 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 刘益飞.保障党员主体地位需要澄清三个误区[J].理论视野,2013,(1).

[12] 毛政相.循序渐进推进党务公开——基于12年来的对比调查与分析[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5,(6).

[13] 王国良.儒家君子人格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责任编辑 李冲锋]

上文总结:本文是关于经典共产主义专业范文可作为信仰和共产主义信仰和坚守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共产主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成长认同信仰:《卡特教练》的多元叙事主题
2005年1月,体育电影卡特教练在美国一经上映就立刻创造了新世纪以来美国好莱坞体育影片最高的票房纪录,受到了美国主流媒体的普遍关注和业界的广泛好评 该片由美国MTV电影公司出品、著名电影导演托马斯&m.

宇通T7:交出践行工业40精彩答卷
6月27日,第十一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中国大连隆重开幕 本届论坛以“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实现包容性增长”为主题,围绕推广以人为本的技术、引领持续再创造、创造可持续系统、应对地缘经济.

刘爱国:坚守药房五十四载
一生热爱,尽在药房六十年代,从福建来到香港的刘爱国先生还是一个憨厚、略显稚嫩的青年 那时,香港的药房不过十几家,意味着进入药房工作有着不错的前途,在贵人的指引下,他成为了一名药房里的学徒 做药房工作,.

雀巢:国际品牌的坚守
塑造一个品牌,需要的一个创意、一股闯劲、一份坚持,而维系一份辉煌,则更需要一份责任、一份良心、一种坚守 作为世界顶尖的瓶装水生产商,雀巢水业在国内市场始终享有较好的口碑和业绩,究其原因,就是企业一如既.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