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日本文化相关论文范例 跟罗兰巴尔特《符号帝国》对日本文化中符号学的解读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日本文化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0

罗兰巴尔特《符号帝国》对日本文化中符号学的解读,本文是关于日本文化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和罗兰和《符号帝国》和巴尔特方面本科论文怎么写.

日本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日本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兰台世界杂志社罗密欧和朱丽叶论文论文关键词之间用什么符号期刊论文符号

段田利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119)

摘 要:《符号帝国》是罗兰巴尔特以符号学视角研究日本文化的一部著作,他把日本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视作各种符号,并破除符号中能指与所指之间固定的对应关系,通过符号的去蔽与事物的还原,使得意义归于空无,从而得出了日本文化空与无的特点.

关键词:罗兰巴尔特;符号学;日本文化

中图分类号:G1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4-0103-02

《符号帝国》别名《符号禅意东洋风》,是巴尔特访问日本后,用随笔方式写成的一部关于日本文化的理论分析性著作.全书分为26章,每一章截取日本社会和文化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对日本文化从语言、饮食、游戏、城市布局、商品包装、木偶戏、鞠躬、俳句、文具等方方面面进行了各种符号的解构与分析,展示出了日本文化不同于西方传统文化的特点.

罗兰巴尔特作为20世纪现代与后现代思潮中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既是一位文学理论与批评家,又是一位符号学家,他以杰出而丰富的理论建树、文本分析与写作实践闪耀于文坛.“在长达25年的时间里,这位令人难以琢磨的杰出作家大概代表了法国批评界和语言学界几乎所有貌似现代派的思想:他并非总是第一个提出某种思想,然而……他总是旗手.”[1]他一生追求多变,不断推陈出新,很难对其划归派别,但是对于符号学的追求却贯穿于他学术发展的始终.他曾在第一届国际符号学学会上,将其一生定位为对符号的一种历险,从继承索绪尔的语言学观点对符号意义过程做出精细的分析,到构想传授符号学的方法,建立符号科学,最后利用符号学的方法对文本进行意指性实践,实现符号的结构化体系化构建.他一直在符号学的学术研究道路上探索,后来他开始反思体系化的弊端,体系固然有其统一性、完整性,而具有真理的性质,但却容易导致思想的封闭、陈旧和僵化.受到巴赫金的“复调”“对话”理论、克里斯蒂娃的“文本关联性”理论和德里达关于“书写”、“差异”、“延异”和非中心化的理论思想影响,罗兰巴尔特更明确地认识到了符号的差异性、开放性与多元自主性,符号不再是“单一、规定性的所指”和体系概念,能指和所指并不统一于符号,能指在所指的表面自由漂移.《符号帝国》是罗兰巴尔特此时用符号学理论阐释日本文化的重要作品.本文主要从符号的去蔽与意义的空无两个角度对本书中的日本文化进行解读.

一、符号的去蔽

(一)能指与所指的分离

罗兰巴尔特指出:“多数符号系统(物品、姿势、形象)都具有一种本来不介入意指作用的表达实质,而社会往往把一些日常用品用于意指目的.”[2]物品作为指称符号,更多成为一种社会化意义指向的代称.在语言符号中,能指作为语言物质化层面的构成,同样被视为导向所指表达意义层面的一种工具,意义成为语言表达的中心.巴尔特推翻了意义中心化的观点,提出了能指的漂移.他说:“现在,有必要把斗争深入一步,努力分裂关于符号的所有思想,而不是符号,也不是所指或能指的任何一方面,这是一个称为‘符号优选’的手术.西方话语本身的基础和基本形式正是我们今天要努力分裂的.”[3]所以,他将语言符号中的能指与所指予以分离,让能指的指涉过程变成一场“能指的增值”,让符号在能指的表面自由移动.

在《符号帝国》中,巴尔特看到的日本文化,只是符号的能指,他说:“(日本)在几乎完全沉浸在能指之中的系统就在所指的永久性退却中发展起来,这就是我力图在日常生活(食物、家具、服装、街区系统)的基本层面所显示的东西.”[4]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日本人的鞠躬并不同于西方人对待宗教般的神圣,他们只是通过彼此弯腰、屈膝施礼的动作,来进行自我刻写,其中没有任何屈从和拜倒的意味.整个动作的实施过程,没有对象,没有意义,没有任何窒碍、复杂、深刻的东西,唯一表现的只是一种体态姿势,一种用身体进行的符号实践.同样,日本人的眼睑只是一张平滑的面孔表面上的开缝,他们的眼睛扁平,既不太大,也不太小,不凸也不凹,他们的面孔没有道德的层级属性,只是一种供书写性的材料.而西方人的眼睛却被刻于骨质结构里,被看做是心灵的秘密,可以做出深刻、有意义的解读.即使全国学生联合会的,也只是一个单纯的能指符号,它不表现什么,与仇恨、愤慨、道德观念任何示意的概念无关,只道出行动本身.无论鞠躬、面孔还是群众性,都只是一些与所指无关、远离意义的单纯性能指符号.在巴尔特的眼中,所有这些纯粹的能指符号,都成为对日本文化的一个诠释.

(二)回到物本身

在符号学未出现前,我们关注更多的是世界的意义指向,或者说是人类以自己的意志赋予物的社会属性.而符号学则将我们的视野转向了事物自身,在符号学的视野下,物不再是僵死的、无生命之物,而以一种全然不同的意义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巴尔特的《符号帝国》让我们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到了物性的自然,一种不受人为意志浸染的本真.在我们固有的观念中,筷子只是一种不被关注的食用工具,但是经巴特的理解,筷子就成为了一种蕴含母性、具有指示性功能的餐具.它不同于西方的刀叉,不用于切、扎、截、转动这些含有人为侵略性、残暴的动作,也不按照一种机械性程序展开操作.筷子因其质料本身而具有一种轻柔的母性气质,它从不蹂躏食物,只是选取、翻动、移动食物,像两只手交叉在一起那样运送食物.这种根据物的质料本身合乎物性的分析是新颖而深刻的,也使得物性本身得到了彰显.同样,在俳句艺术的表达中,事物的每一种状态都迅速地、顽强地、成功地转变为表象的一种玲珑娇弱的精髓,事物已经成为语言进行自我说明,它不再是表现,只是得到自我的存在.所以俳句本身是反描写、反定义的,我们也无从对其进行评论,从中读出任何深意.比如“春天的软风:舟子嚼草梗”,“满月在草席上,一棵松的树影”,“渔夫的屋里,干鱼的气味和热”,它只是为我们复制一种指示性的姿态,告诉我们“它是那个,它是如此,它是这样.或者更确切些,这样”.在此,现实也不再被赋予意义,甚至不再有支配现实的意义,绕在事物身上的符号痕迹被抹除得干干净净.

二、意义的空无

(一)无中心与主体的弱化

在巴尔特的眼中,日本文化是一些能指与所指分离、回到物本身的纯粹的指示性符号.符号本身只是一些内核空洞的能指,即去除意义的空无.它们都是停留于表面的东西,没有任何核心和灵魂.他说日本之行使他产生了某种迷乱,从前读过的东西顷刻倾覆,意义遭到撕碎,渐渐导致一种不可替代的空虚,造成震动.在本书中,他为我们呈现的日本菜肴,完全通过视觉向我们直接呈现,从制作到食用,并无任何深层的含义,它不似西方的食物都有一个中心,均由食品的安排、食物的陪衬和覆盖而构成.在日本的菜肴中,每一样食品都是对另一种装饰物的装饰,菜肴呈现在餐盘里只是一种零碎部分的组合,并无主次之分,就餐时也无需菜单的指导,主要用筷子随意挑选即可.而日本的城市布局也同样是以城市中心的空来展现意义的空无的.把一个既是禁城又是无人关心的场所围在中间,里面住着一个谁也不认识的天皇,平时的汽车出行都避开这个圆形领地.它的中心只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其存在不是为了炫耀权力,而是为了以中空性支持起整个城市的运动.除了中心的空洞性,主体的弱化也将日本文化的意义内涵导向了空无.在日语当中,一个动词可以不带主语、表语却以及物动词的形式出现,所以,只是一种单纯的动作指向,没有主体,不带客体.日语当中还往往使用一些功能性的后缀词和接续词,使得主体最终转变为一个空无言语的表皮,在一种零碎、颗粒状、最后分崩离析、走向空无的语言中淡化、弱化.而食物的无中心性,自然、鲜活状态的展示,也体现出未经人为作用的主体的弱化.

(二)无逻辑性

在西方,逻辑被视作是理性和意义的象征,合乎逻辑的表达才具有充分的说服力.而巴尔特的这本书则展示了一种逻辑的悖反.在日本,街道是不标注名称的,这在以数字号码排列命名地址的西方世界,显然是不合常理的,毕竟印刷文化的实用性指示比起姿态的表演要方便、快捷得多.但是这种拒绝把本体同某种特性相连接的做法却使得身体确立起了自己的书写实践,显然在此处,要确定自己的位置,书本、地址的概念是无意义的,必须要通过走路、观看、习惯、经验确定,而这里的每一种发现也都是紧密、脆弱的,它只能通过你对它留给你的痕迹的回忆来重现或重新发现,所以没有记号的地址让逻辑的意义在此显得多余.

三、评价

《符号帝国》可以说是一部集思想、文采、趣味性于一体的著作.它不同于一般的游记式作品,只浮于浏览表面现象,也不同于纯理论性分析的著作,生涩难懂.罗兰巴尔特将自己深刻、独到的理论分析能力,挥洒自如的文气均熔铸到了这部著作当中,既体现了作为一个学者的智慧、冷静,又体现了作为一个文学家的与文采.但是巴尔特作为一个西方学者,更多是以一种西方式的思维式虚构一个想象中的日本,或者说是以日本文化为文本来印证自己的符号学理论,所以在对日本文化解读的过程中,难免带有一定主观虚构和牵强附会的成分.同时受西方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限制,他对日本文化的理解也存在着一定的隔膜,对日本文化能指符号的强调固然区别于西方对所指意义的探求,但这却在另一个极端上是对所指意义的强调,这显然不合乎日本文化主客体合一的特点.同样,日本文化的空无也并非是真正的空无,它只是万物本性的表现,反映的是一种回归自然本性的哲学.巴尔特的解读某种程度上显然有悖于日本哲学思维的真正内涵.但是作为一个西方学者,他能抛弃自我中心的优越感,以一种客观、公允的态度通过对日本文化来反观西方的传统,担起努力改变西方象征秩序的责任,这也是值得肯定的.

参考文献:

〔1〕罗兰·巴特.符号帝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汪民安.罗兰巴特[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3〕钟晓文.符号.结构.文本:罗兰巴尔特文论思想解读[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

〔4〕蒋传红.罗兰.巴特的符号美学研究[M].江苏大学出版社,2013.

〔5〕约翰.斯特罗克.结构主义以来——从列维.斯特劳斯到德里达[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 王文江)

结论,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对写作罗兰和《符号帝国》和巴尔特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日本文化本科毕业论文日本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阴阳师》东渡日本,此次出海胜算几何?
唱衰不断,阴阳师一路逆行尽管在阴阳师上架iOS平台后不久,业内就对这款手游的唱衰声不断 低到可怕的SSR掉率、消费得痛彻心扉的玩法,都成为了“阴阳师难以长久”的理由 但是不管业.

从《史记》宋太丘社亡事件全面解读司马迁天命所授
夏浚钟宋太丘社是天皇上帝始终眷顾的场所,是君王通过地神向天帝表达诉求的媒介,天皇上帝护佑尘世就是通过宋太丘社来实现的,既然宋太丘社亡去了,天皇上帝对秦的护佑就结束了,所以秦不久灭亡也是定局了,再加上司.

从《史记》宋太丘社亡事件全面解读司马迁天命所授观点
记·六国年表(中华书局1 959年版,以下同)在公元前336年、周显王三十三年、秦惠文王二年、宋剔成君三十三年秦国名下记载天子贺行钱宋太丘社亡 这一年在东周的诸侯秦、魏、韩、赵、燕、.

从电影《刮痧》透视中西文化差异
摘 要电影刮痧是郑晓龙导演的经典之作,讲述了由主人公许大同儿子背上的刮痕而引发的法庭纠纷 在中国,刮痧只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手段,但美国人却认为他们儿童,他们无法理解这种方法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方由于不.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