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乡村旅游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乡村旅游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文献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主题:乡村旅游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4

乡村旅游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文献,该文是乡村旅游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乡村旅游和文献有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乡村旅游论文参考文献:

乡村旅游论文参考文献 乡村旅游论文旅游论文的参考文献论文中怎么引用文献书籍参考文献

摘 要: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研究对象,结合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状况,以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脱贫为目标,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向乡村旅游转移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农旅天然耦合关系是促进劳动力转移,是推动实现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脱贫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民族地区脱贫;乡村旅游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35.014

0引言

从事乡村旅游进入门槛低,对于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有着天然的优势.一是良好自然资源条件;二是丰厚的民俗文化,这都为乡村旅游实现提供了先天条件,乡村旅游通过吃、住、行、玩、游,又拉动相关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实现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提供了良好的转移途径,同时又实现乡村旅游富民脱贫工程,有利于符合民族地区实际,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正确方式.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中,尚未见到直接涉及南岭民族走廊关于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专业文献.由于国外乡村旅游与劳动力的研究属于旅游影响中的社会影响,这方面的研究有:JohnEwagner(2005)认为旅游业已经成为农村地区非农就业的重要构成部分,使用大量季节工和移民工,充分表现在对妇女、移民人口、低技能劳动者等特殊人群的吸纳上,N.Kontogeorsopoulo(2006)在对泰国的普吉岛旅游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时发现,具有地区潜在优势的旅游业可以缓解就业压力;E.w.Henry&B.Deane(2009)采用投入产出法对欧美的旅游就业效应进行评估,得出旅游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上还有很大潜力可挖;Gilbert&Tun(2010)指出职业培训和国家的政策倾向对促进旅游就业具有重要影响.

2国内研究述评

国内乡村旅游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在深圳首先开办的荔枝节.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消费观念和私家车数量的增加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等条件为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乡村旅游发展发展方兴未艾,伴随而来的旅游扶贫效益和劳动力就地转移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学界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总结,有关乡村旅游与劳动力转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乡村旅游发展和社区居民就地就业问题的制度和对策研究

例如侯兵,胡丹(2007)基于乡村旅游的视角,具体分析了乡村旅游在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价值体现、体制环境问题,提出可从农民利益维护、农民乡村旅游业参与意识、能力培训、教育、开发乡村旅游的制度建设三方面推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胡文海、柳百萍(2009)分析了合肥市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基于"三农旅游"发展的农业劳动力有效转移途径,并提出三个战略转型的对策.而战冬梅,杨洁(2010)则从制度的负面影响上进行研究,她们分析了制度安排缺位、乡村旅游的人力资源层次较低、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并提出了乡村旅游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对策.此外,张雨暄,张宏2012)也分析探讨了农村劳动力向生态旅游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促进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2.2劳动力转移的策略研究

相比较而言,王龙,武邦涛(2006)通过研究指出有效就业不足是我国农民增收难的症结所在,并对乡村旅游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机制及实例进行了研究,提出乡村旅游是农民增收有效途径.而卢绍香(2007)通过对贵州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可行性、转移机制,转移渠道的关联研究、探究了乡村旅游开发、乡村旅游产业结构、乡村旅游景区(点)经营模式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规模特点和规律.柳百萍(2006)在乡村旅游与转移农业劳动力新选择上分析了农村劳动力与乡村旅游的关联,提出了乡村旅游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选择,并提出了乡村旅游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建议和对策.黄玉红(2008)以湖北巴东县清太坪镇为例,通过调查清太坪镇外出务工劳动力的状况,分析了劳动力外出的基本情况和异地输出劳动力面临的困境,提出了促进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对策.曹水群(2010)以西藏地区为例,在分析乡村旅游拉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基础之上,对促进西藏地区农村劳动力向乡村旅游业有效转移提出了对策.

2.3实证研究和模型构建上

在有关劳动力转移的模式研究中,余昊(2009)通过对国内外乡村旅游与农村劳动力的关联性、必要性、可行性为主题的文献分析,提出了乡村旅游作为农村劳动力一种转移途径与机制,通过实证研究,建立了模型,并通过SPSS软件(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相关影响因素,分别为乡村旅游业年收入、从业劳动力的年平均收入和年投资总额,较为显著的因素是乡村旅游从业人口与农村人口年收入.廖建华(2012)的分析和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般模式,探讨了乡村旅游开发中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模式和就业渠道问题.王俊(2013)从辩证的视角上对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出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乡村旅游开发的保障体系,提倡以政府为主导,搭建农村劳动力向乡村旅游转移的桥梁.而吕白羽(2009)分析、探讨了大湘西劳动力就地转移与乡村旅游的五种互动模式.

2.4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和差异研究

吴九林(2004)以南通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例,分析劳动力转移的各种现状和成因,提出劳动力转移是一种兼业性转移,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因以劳动力就地转移为主,异地转移为辅,支柱、特色、个体产企业、劳动服务组织的建立和存续、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第三产业、小城镇发展缓慢将制约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劳动力转移政策措施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要调整改变.同时,柳百萍和尹长丰等(2010)基于合肥市农业劳动力转移现状特佂,提出乡村旅游业能够促进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2.5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杨载田(2009)分析了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障碍性因素,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传统途径明显弱化,指出休闲农业是返乡农民工就地就业的最佳选择之一,同时也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渠道.王显成(2010)中指出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和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妇女的地位;但其影响因素有农民的自身素质、收入的比较效应、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和经营模式,并提出要坚持政府主导和本地化的原则,通过第一产业带动第三产业的模式,实现农村劳动力向乡村旅游就业的有效转移,刘科(2011)在对雅安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研究中,运用了计量分析方法分析了各相关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方面存在的差异.通过回归分析,提出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的选择的有正影响、负影响;其研究结果指出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在有关雅安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解决策略上,提出从农村劳动力就业流向、劳动素质提高方面、劳动力人力资本存量三个方面来解决雅安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

此外在影响因素的研究中,有研究者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乡村旅游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了探讨,张林娜(2012)以青岛市北宅街道四个行政村为实证研究,就农户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影响农户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决策的显著因素是农户的年龄、性别、贷款支持政策、贷款金额、管理技能培训、乡村旅游经营地距主干道的距离和村内交通区位状况,并提出了有利于乡村旅游发展和开发的政策建议.而向其风、石磊(2012)基于多水平Logistic模型研究法对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微观调查数据分析和相关的劳动力转移理论,构建了一个两水平的Logistic回归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定量分析了农户的家庭因素、所处行政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等对红河州农户家庭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程度,最后据此提出了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政策建议.此外,尹长丰和柳百萍(2010)通过调研统计了合肥市乡村旅游开发,并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了贡献率,分析乡村旅游对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结果,提出乡村旅游,包容性强,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这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也提出要重视劳动力的培养、加强劳动保障、规范就业市场,这样才能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提供更多的实现农村大量劳动力的有效转移的途径.

2.6劳动力转移的政策保障研究

张倩,李均立(2008)以SWOT研究方法对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但这需要在旅游发展中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刘红玉(2009)探究了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新途径与休闲农业的耦合关系.休闲农业的经济功能、多功能性、教育娱憩文化功能、环保和社会功能是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条件、动力和保障,并提出要从休闲农业的功能性出发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刘湘蓉(2009)以大湘西乡村旅游互动环境保障研究为例,提出乡村旅游为大湘西的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开辟了有效通道,并分析了构建乡村旅游与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互动环境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并对构建该体系提出了措施.马伦姣(2010)在《研究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中提出乡村休闲旅游具有很强的就业效应,湖北省应从统一规划、强化管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和坚持发展观念这些方面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乡村旅游转移.

3述评

当前乡村旅游促进就业的相关文献,从文献的内容和研究方法上为后人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研究内容上主要是研究乡村旅游对就业的影响、对乡村旅游地的影响、乡村旅游与就业的关系;还有不少学者针对女性这以对象,从性别的角度研究乡村旅游与女性就业的关系;还有学者从居民的感知角度,研究乡村旅游的就业效益.从研究方法上,以实证研究为主,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但仍有多个领域有待深入:一是乡村旅游转移如何有效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和方法,内容上尚缺乏,标准化,精准化的深入研究,大多停留在问题分析上,从而难以形成乡村旅游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实际操作措施;二是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旅游就业收益管理、就业培训、就业扩展等配套体系及相关社会问题有待研究;三是进行深入的个案调查缺乏;四是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长效机制和具体的政策干预措施.

综上研究,在研究对象上以微观研究的多,中观宏观研究的少;研究的价值取向上,现有研究多停留在开发模式和经验,较少从开发商、政府、当地居民等相关

利益者的全局基础上进行分析,其研究结论的在操作性还有待完善;在研究方法上,国内研究多停留在定性研究层面,或者简单的数量统计分析,定量研究缺乏,所用学科理论较单一.

参考文献

[1]侯兵,胡丹.乡村旅游视角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J].乡镇经济,2007,(11):42-44.

[2]胡文海,柳百萍.基于"三农旅游"发展的农业劳动力有效转移--以合肥市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9,(8):84-86.

[3]战冬梅,杨洁.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创新思考[J].商业时代,2010,(8):105-106.

[4]张雨暄,张宏.发展生态旅游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思考--以安徽省休宁县白际乡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6):373-375.

[5]王龙,武邦涛.乡村旅游业对增加农民收入的效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5106-5107.

[6]卢绍香.乡村旅游开发与其劳动力转移研究--以贵州为例[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7.

[7]柳百萍.发展乡村旅游与转移农业劳动力新选择研究[J].三农问题研究,2006,6(22):500-504.

[8]黄玉红.少数民族地区劳动力外出困境及就地转移对策--以湖北巴东县清太坪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0):8833-8835.

[9]曹水群.以乡村旅游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以西藏地区为例[J].特区经济,2010,(5):161-162.

[10]余昊.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拉动作用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9.

[11]马伦姣.以乡村休闲旅游促进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5):70-72.

[12]王俊.乡村旅游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从城乡统筹背景下[J].现代商贸工业,2013,(1):43-44.

[13]刘湘蓉.大湘西乡村旅游与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互动环境保障研究[J].三农论坛,2009,(5):12-15

[14]吴九林.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南通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例[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15]柳百萍,尹长丰.合肥市农业劳动力转移特征与转移新渠道探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0,(1):56-58.

[16]杨载田.休闲农业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探索[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12(28):114-117.

[17]王显成.乡村旅游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效应与机制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4(25):91-93.

[18]刘科.雅安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研究[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11.

[19]张林娜.农户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决策影响因素研究--以青岛市北宅街道为例[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20]向其风,石磊.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多水平Logistic模型的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2,31(6):965-975.

[21]尹长丰,柳百萍.乡村旅游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以合肥市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5):5-6,54.

[22]张倩,李均立.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SWOT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8):9-10.

[23]刘红玉.多功能视角下休闲农业与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J].台湾农业探索,2009,(2):22-24.

上文汇总:本文论述了适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乡村旅游和文献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乡村旅游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乡村旅游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公主岭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1万人提前完成年计划
截至目前,公主岭市共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1 万人, 完成年计划的100 其中,省外就业13 5 万人,省内就业7 3 万人,境外就业0 2 万人,就近就地转移20 万人 劳务经济收入55 1 亿元.

三亚农村劳动力转移汽车维修技能培训项目的问题与
欧阳莉 任成君三亚理工职业学院海南省三亚市572022摘要三亚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集中地,随着三亚旅游精品城市的建设,加快农村富裕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三亚理工职业学院承担的农村.

乡村旅游:激活农村的快进键
元旦期间,井利伟带着家人从昆明直奔楚雄州最南端的乡镇——双柏县大麦地镇,在那里感受了最具彝族特色的“开街节”,随后的春节假期,他和家人又住进了洱海之滨的.

农业农村部:部署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推动业态升级、设施升级、服务升级、文化升级、管理升级,到2020年,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力争超万亿元,实现乡村休闲旅游高.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