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图书馆界类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和图书馆界的林语堂吴光清相关论文范文文献

主题:图书馆界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1

图书馆界的林语堂吴光清,该文是关于图书馆界论文范文文献跟图书馆界和林语堂吴光清和吴光清有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图书馆界论文参考文献:

图书馆界论文参考文献 意林杂志订阅堂吉诃德论文图书馆建设杂志意林投稿

周余姣

摘 要 吴光清是我国留美取得图书馆学博士学位最早的学人之一,曾在北平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工作,对中美两国的图书馆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鉴于国内外对吴光清的研究极为少见,文章增补了他的生平资料,重新编制了其著作目录,简析其博士毕业论文,以期引起学界关注.

关键词 吴光清 美国国会图书馆 图书馆学 图书馆史

引用本文格式 周余姣. 图书馆界的林语堂:吴光清[J]. 图书馆论坛,2016(12):81-91.

Wu K.T.:Lin Yu-tang in Library World

ZHOU Yu-jiao

Abstract Wu K.T. was one of the library scientists who obtained the Ph. D degree in the early 1940s. When he worked for Peiping National Library and Division of Orientalia,Library of Congress ,he had made his contribution to the librarianship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Nowadays his life and works are still mysterious to researchers. The author supplements some relevant materials of his life,compiles a new catalog of his works,and analyzes his Ph. D Dissertation in brief to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relevant scholars.

Keywords Wu K.T.;Library of Congress;library science;library history

在我国早期留美的华人图书馆学家中,吴光清是最早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图书馆学博士学位的学人之一,并在中美两国图书馆事业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钱存训云:“吴光清先生是中国学者以西文写作中国图书目录学的第一人,是中国早期取得图书馆学博士学位的少数学者之一,也是唯一曾在中美两国国家图书馆担任主要职务的人物.他学识渊博,思路严密,精通外文,在国际上宣扬中国文化,对西方学者了解中国学术、出版和图书馆发展的历史,贡献良多.”[1]目前除王冀所写的一篇英文纪念文章[2],钱存训撰写的《吴光清博士生平概要》一文介绍其生平和贡献,以及宫宏宇介绍吴光清所编《中文音乐图书》[3]外,国内外对吴光清的研究尚不多见.为此,笔者拟补充其生平资料,修订其论著目录,简析其博士论文,以丰富其人其学的研究.

1 吴光清生平

1.1 吴光清生平简介

吴光清,字子明,江西九江人,生于1905年12月5日,2000年11月10日逝世,享年95岁.1923年就读金陵大学,主修教育与英文,选修图书馆学专业,曾与钱存训的大哥钱存典同学(钱存典在金陵大学主修政治,副修英文);1927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任中学教员3年.1930年获卡耐基基金(Carnegie Foundation)资助,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图书馆学专业,1931年获得学士学位;后入读密歇根大学图书馆学系,1932年获得图书馆学硕士学位.1932-1935年,担任金陵女子大学图书馆馆长,1935年在北平图书馆担任编目部主任[4].他曾担任中华图书馆协会建筑委员会书记以及是图书馆学季刊编辑部的成员[5].1936年6月15日在第三次图书馆协会年会筹备会上,吴光清担任年会总委员会委员和分类编目组副主任(刘国钧为主任).筹备会还议决设一民众图书馆讲习会,由沈祖荣、刘国钧、严文郁、吴光清、莫余敏卿等5人组织一委员会拟具具体计划.讲习会于1936年7月27日开课,8月15日结束[6].从中华图书馆协会呈报政府的报告中还得知吴光清曾是中华图书馆协会“理事15人,监事9人”中的一名监事[7].1938年,《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会员消息”称吴光清“任职北平图书馆已满三年,近承该馆之推荐,前赴美国国会图书馆担任编目工作,已于八月五日偕其夫人乘亚细亚皇后号轮赴美,于9月1日在华京开始工作云.”[8]吴光清确于该年进入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Division of Orientalia,Library of Congress)工作.时国会图书馆东方部主任恒慕义(Hummel,Arthur William,1884-1975)聚集了一批中国学者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吴光清协助恒慕义完成图书采访和编目工作.1941年,吴光清获洛克菲勒奖学金(Rockefeller Foundation)的资助,入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西方印刷史权威、图书馆学家巴特勒(Pierce Butler,1886-1953).1944年他完成题名“Scholarship,Book Production,and Libraries in China(618-1644)”(《初唐至明末的中国学术、图书与图书馆》)的博士论文,顺利获得图书馆学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学位后,吴光清继续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工作.1945年,编定《中文图书分类法》(该分类法得到试用,超过10万册的中文图书采用了该分类法编目排架,直到1957年国会图书馆全部采用《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才终止使用吴光清的分类法).1966年,接任Edwin G. Beal的中韩文部主任,直至1975年6月30日退休,由王冀接任.吴光清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工作38年(与裘开明服务哈佛燕京图书馆的年限基本相同),退休后被聘为该馆中国目录学荣誉顾问,共计3年.其主要学术领域为图书馆史、印刷出版史、目录学、版本学等,在中美图书馆事业上以及促进海外汉学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视为“著名的汉学家,对目录史和印刷史深有兴趣,也是善本书和地方志研究的权威”[2].2002年据钱存训称:美国国会图书馆借亚洲研究学会(AAS)在华盛顿举办年会之机特别举行追悼会,追念吴光清在图书馆界的贡献[1].

1949年,经钱存训与其妻许文锦撮合,吴光清与第二任妻子①陈汝霖(Amy Wu. C)结婚.陈汝霖在美国联邦政府从事教育工作,于2008年1月22日去世[9].吴光清堂侄女吴南华为汉学家周策纵的妻子,其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同事还有徐亮、曾培光、张君劢等[10],另一同事是毕业于辅仁大学的王恩保[11].

1.2 吴光清生平事迹考补

1.2.1 参与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运美”后的清点和检核

1941年,为避免国立北平图书馆的善本古籍毁于战火,胡适向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麦克利什(Archibald Macleish,1892-1982)提出将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古籍暂存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请求.待麦克利什馆长同意后,胡适找来王重民和吴光清商议,最后派王重民回国*,并由钱存训运送上船,运至美国(见钱存训《留美杂忆》之“善本运美”一节).吴光清参与了“善本运美”后的清点和检核.

据林世田、刘波[12]对国家图书馆藏吴光清1947年10月16日致国立北平图书馆的信件(信末有吴光清和另外两位国会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签名)和附件的研究表明,当时供职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吴光清等三人仔细检核了国立北平图书馆的善本书并重新装箱;他们发现部分善本书有书而清单上没有目录,并强调这些书箱中没有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藏品.该信件和附录清单还揭示了一个被忽略的事件——1941年,国立北平图书馆与美国国会图书馆曾合作筹备举办一次中国古籍展览.吴光清不仅参与了“善本运美”后的清点和检核,还解释了102箱善本中部分善本与清单不一致的问题.该问题曾使台湾学人在接收这批古籍时质疑涉事人对善本做了手脚,林世田、刘波的这一研究澄清了事实.

另外,对善本和古籍的界定,吴光清有自己的标准.王冀称:“根据北京图书馆的标准,也是根据吴光清博士制定、被各大中文图书馆广泛采用的标准,在清代(1644年)以前制成的书籍都算为善本书,主要是宋元明三朝,之后的古书为古籍书.”[13]33不过,随着时展,清代的书也逐渐被视为善本,但吴光清的观点与当时的通行看法是一致的.

1.2.2 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工作

1943年8月10日陈鸿舜致裘开明的信中对吴光清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工作有所披露:“国会中文图书馆先后共有三种分类法,同类书籍至今仍分列三处.吴光清先生不拟再编新分类法,只就最后分类法斟酌应用目录.(中日文)排列概用笔画,既无拼音又无分类,纷杂情形与哥大相伯仲.王重民先生负责善本书籍专著提要,兼管善本照相,杜联喆女士继续清代传记校对.吴君杂事太多,大人物买一古书,即电召伊到私邸鉴定.上月并北至某省代编某大人物私藏汉画目录,在馆编目时间实在有限,国会图书馆既不能添人,编目就序尚无日也.”[14]289可见吴光清在国会图书馆从事的是图书分类编目等工作,附带承担版本鉴定.该信函中所指的两位“大人物”不知何指,吴光清所编的私藏汉画目录亦难考见.

1.2.3 与胡适、王重民等人的交往

吴光清与王重民是至交好友.王冀虽未曾与王重民谋面,但听吴光清说过王重民的诸多往事,因而王冀对王重民印象极佳,将其视为“中国善本书的第一专家,无人可比,他对善本书、敦煌学以及碑帖研究的造诣颇深”[13]29.而王重民与胡适交好,因此吴光清也与胡适有一些往来.比如,1943年4月12日王重民在给胡适的信中有提到:“早上与子明查出包括《玉函山房辑佚书》在内的三十余种重复书.”[15]《王重民年谱》中记载:“1944年4月7日,托吴光清把自己从《清儒学案》中录出的林颐山、董沛的小传转交给胡适.”[16]1952年9月27日,受胡适委托,吴光清将国会图书馆所藏《水经注》找出,胡适于9月29日到国会图书馆读书,从上午9点半待到下午4点,查阅了吴琯刻《水经注》、朱谋 ■《水经注笺》、朱谋 ■《水经注笺》(缩微胶卷版,赵一清朱墨校本,原藏北平图书馆)、项铟刻《朱笺》竟陵本(原刻)、黄晟翻刻项本(原刻初印,甚罕见)、王先谦《合校〈水经注〉》、嘉庆八年(1803)朱文翰纂《山阴县志》[17]等.由此可见当年吴光清查找资料的高效和服务研究者的热忱.

1.2.4 与钱存训的交谊

吴光清与钱存训的大哥钱存典是同学与好友,十分关心钱存训.1936年钱存训从上海交通大学转职到国立北平图书馆南京分馆(南京工程参考部)工作,即是出于吴光清的介绍.1941年4月22日,吴光清致函裘开明:“得知汉和图书馆似乎将有一个空缺,故欲推荐正就职于国立北平图书馆上海办事处的钱存训(Tsuen-hsuin Tsien)应聘,兹附寄钱存训简历一份.”[14]257虽未能推荐成功,亦可见吴光清对钱存训的关爱.王冀称:“芝加哥大学邀请在国会图书馆中文部的第一个华人图书馆学博士吴光清到其图书馆任职,但吴光清博士不想离开国会图书馆中文部,于是推荐了金陵大学图书馆的钱存训博士.”[13]117事实上,吴光清并不是第一个华人图书馆学博士,当时钱存训在国立北平图书馆上海办事处工作,并非是金陵大学图书馆,但此处提供了一个信息:1947年钱存训赴美工作也是出于吴光清的推荐.吴光清还帮助钱存训多次审阅其学术论著,钱存训所著的《纸和印刷》中就将吴光清列为三位指导人之一.1978年钱存训退休时,吴光清的贺电为:“也许是巧合,我们的生平和事业有四同:同学(金大、芝大),同事(金女大、北图),同行(图书馆工作),同兴趣(图书印刷史).”[1]同事是指钱存训曾*金陵女子大学图书馆馆长3年,后吴光清接任;二人先后在北平图书馆工作,吴光清在北平图书馆任职3年,钱存训在北平图书馆上海办事处任职10年.

1969年6月23日,钱存训组织的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学研究生院“远东图书馆员暑期训练班”开学,吴光清应邀讲课.

2005年是吴光清诞辰100周年,钱存训嘱咐学生潘铭燊(Poon,Ming-sun)为其编订纪念文集.笔者曾与潘先生联系,他于2015年9月1日回复称:“吴光清博士学密功深,英文造诣极高,我在芝加哥读博期间,几乎遍阅吴著.2004年我曾经倡议翻译他的英文论文,编成一集,但一手一足之烈,无法独力完成.当时有两位年轻学者志愿参加,可惜她们水平不够,译文不能采用.我自己有其他研究项目,无法专注于此,所以《吴光清博士论文集》并未译成.如您有意赓续,当所欢迎.”该文集最终未能译成,甚为遗憾.

1.2.5 扶持后进

美国国会图书馆前中文组主任王冀是吴光清的继任者.王冀生于1932年,其父王树常是东北军高级将领,与张学良、、宋美龄、张群、陈立夫、韩复榘等国民党政要以及周恩来、、林彪、聂荣臻、杨尚昆等领导人往来密切.1949年11月,王冀到美国国会图书馆借阅,除看到恒慕义外,还见到了吴光清,他称:“我还见到了另外一位就职于国会图书馆的中国学者——吴光清博士,他的主要工作是协助韩慕义(即恒慕义)采购和整理中文书.他是第一个在芝加哥大学取得图书馆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②.吴博士是一位很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学识渊博,为人谦和,对人和蔼可亲、无微不至,总是很热心地帮助每一位前来阅览的读者.”[13]2 1958年,王冀进入美国国会图书馆工作,1975年担任美国国会图书馆中文部主任.在其回忆录中,王冀记载了与吴光清一起工作的点滴:“我到中文部之初,对线装书、善本书完全外行.在工作过程中,我向吴光清博士和其他同事前辈们学习到很多鉴定古书的知识,对后来的工作大有帮助.”[13]37王冀本科专业为农科,后在乔治敦大学研究院攻读历史,获历史学博士.王冀未曾接受过图书馆学专业的科班训练,后能执掌美国国会图书馆中文部,离不开吴光清等人的指导.

1.2.6 与其他华人图书馆人的交往

吴光清与裘开明也有往来.1945年1月8日裘开明致函吴光清,祝贺其完成博士论文,并告知国会图书馆索要的《汉和图书分类法》,汉和图书馆已没有库存,可向出版单位美国学术团体协会(ACLS)索取.在该信函中裘开明还说:“最终出版的《汉和图书分类法》仍旧和我想象的相去甚远.我相信里面有很多错误和矛盾之处.如果你发现了任何错误,请写信告诉我,我将不胜感激.在你将此部分类法与中国现行的各种分类法,如刘国钧分类法、皮高品分类法进行比较研究后,我希望你能给我的分类法一个中肯的评价.”[14]307同年,吴光清在Far Eastern Quarterly(《远东季刊》)上发表对裘开明《汉和图书分类法》的书评文章,作出了中肯的评价,即是对该信函的呼应.吴光清此文也是对《汉和图书分类法》的重要研究,为后人研究该书提供了参考[18].

2 吴光清著述考略

2.1 吴光清论著目录

吴光清论著的研究范围涉及图书馆史、分类编目、版本目录、印刷等领域.钱存训所撰《吴光清博士生平概要》中附有潘铭燊所编《吴光清博士著作目录》,该目录按年份排列,汇总了吴光清16种论著目录.笔者经过搜索查找,在潘铭燊的基础上增订了25条吴光清的中英文论著目录,详见文后附录.

2.2 《唐代至明末的中国学术、图书出版及图书馆发展史》分析

吴光清博士论文《初唐至明末的中国学术、图书出版及图书馆发展史》(“Scholarship,Book Production and Libraries in China,618- 1644”)是其学术著作中的代表性作品,本文特予分析,管中窥豹,以考见其学术大略.

2.2.1 主要内容

该文共10章,计10余万字.在前言中,吴光清认为“尽管中国学术、图书出版和图书馆历史悠久,但说来也奇怪,对于它们的发展史尚没有系统的研究”.为弥补缺憾,吴光清阐明自己的主旨:“该研究试图对自唐代到明朝的中国学术、书籍出版和图书馆做一综合研究,并将重点放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上.通常而言,在一个国家的文化生活中,这三个要素都是互相关联的,除此外当然还要受到经济和政治的制约.因此每个朝代的学术和书籍出版特点都会大体上反映其时文化生活的样貌,而图书馆更是一面镜子.”对该文的定位,吴光清说明:“该研究不以穷尽相关的材料为宗旨,也不欲声称发现了一些不为人知的材料,它仅仅是一个初步探索,试图强调中国文化发展中这三个要素的重要性,以便后人对特定的一个方面或特定的朝更进一步的目录学研究.”[19]iii

第一章是序言,吴光清认为尽管中国历史上屡现书厄,但国人爱书的传统还是保证了纸本书在历史上的存续.在这章他主要探讨的是:中国书写方式的演变;书写材料的沿革;书籍物理形态的变化;重要的书籍形式——石经、学术内容、儒家经典;佛教和佛教文化;中国早期与西方的文化交流;唐之前重要的写作和编纂工作;教育和考试系统等.该章相当于总论.

第二章介绍先唐时期图书馆发展史.前五小节按照时代先后探讨唐以前的中国文化发展脉络,分别是先秦时期和秦代的中国文化破坏和幸存;汉代书籍的集聚;黑暗时代——晋和南北朝;隋代——黄金年代的前奏.后五小节以主题的形式探讨唐以前的图书馆学发展,包括图书馆学领域分类和编目发展;官书目录艺文志和经籍志等编纂;书籍校勘和文本批评;汉和隋代的图书馆建筑;先唐的私人藏书家等.

第三章论述唐代的文化繁荣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和倒退.主要涉及: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对知识传播的巨大影响;科举考试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发展;文学的繁荣和出版;佛教与佛教经典;重见天日——被历史封存的敦煌图书馆;皇家图书馆发展;图书馆学进展;私人藏书家;五代十国的新纪元——冯道和经典的第一次印刷;分裂时代的图书馆发展状况.

第四章主要概述宋代新儒学和大编纂时代的发展情况,主要内容有:思想背景;综合儒学;政治改革;大编纂:百科全书、文选、历史研究,地理著作、金石学;纯文学的文学;文本批评;文化南移;印刷术的广泛应用和改进;书院发展;教育和考试系统.

第五章主要概述和考察宋代的图书馆活动和私人藏书家的贡献,具体论述的小节有:北宋的官府藏书;南宋的官府藏书;私人藏书家及其贡献;解题目录的编制;书籍珍藏;研究和归档的方法;郑樵——图书馆法的创始人.

第六章主要论述少数民族王朝的学术、书籍出版和图书馆情况,涉及:契丹和辽代;西夏;金代;蒙古或元代;元朝时印刷业发展;蒙文的创制和教育;元代文学——戏剧和小说;其他文献编纂;蒙古统治下的中国文化;异族统治下的私人藏书家及其贡献.

第七章论述明代的时代背景——迟暮与暗弱,具体包括:政治背景;基督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东堂图书馆;《永乐大典》的编纂和出版;其他编纂和著述;印刷术的进一步发展;王阳明及其哲学;书院和学习俱乐部;考试体制与八股文.

第八章论述明代官府藏书的稳步发展和私人藏书的繁荣,具体为:皇家图书馆概况;半图书馆;两座皇家建筑——文渊阁和皇史宬;王侯藏书;天一阁——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其他私人藏书;宋濂和胡应麟的文本批评;关于书和图书采访的手册;流通与馆际互借;重要的目录学著作.

第九章为藏书杂谈,内容包括图书馆建筑、图书馆和书房之名录;印章的运用;书籍保管;书籍使用之规定;宋版《汉书》的流传.

第十章为学术、书籍出版和图书馆结论,内容有:前因之评说;书厄之原因和结果;书籍主题及四部分类之内容;写本书和印本书;皇家图书馆;私人藏书家及其贡献;私人藏书楼的数量和地理分布;中国学术的重要特征;中西书籍出版和图书馆发展比较;对未来的启示.

文后有附录和参考文献,附录包括:附表1《先秦至明代的主要“书厄”》、附录2《历史文献所记载的汉至南北朝皇家图书馆的卷数》、附录3《主要分类法之分类表及各部类在四部分类法的位置》、附录4《中国分类系统的演变》、附录5《1782完成的〈四库全书〉的44类》、附录6《皇家图书馆管理机构(据武英殿所编〈历代职官表〉)》、附录7《晚明时期天主教传教士著作》.参考文献计有51种著作、18种期刊文献,以及15种关于书厄和藏书总体发展的参考文献.

2.2.2 特色

(1)“要素说”在图书馆史中的运用.刘国钧在其名篇《什么是图书馆学》中提出图书馆事业的5项组成要素:图书、读者、领导和干部、建筑和设备、工作方法[20],被誉为图书馆学的“要素说”,广受赞誉.吴光清在博士论文中也运用了“要素说”.在他看来,“学术”“图书出版”“图书馆”三者互为促进,缺一不可.为此,必须将三者结合起来撰写图书馆史,否则终有所缺.现今重要的图书馆史著作,如谢灼华的《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来新夏的《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中国近代图书事业史》,均结合图书和图书馆来撰写.基于此,笔者认为吴光清的这种著述方法可称为“大图书馆史”书写方法的第一次尝试.所谓“大图书馆史”,就是图书馆史结合印刷出版史、学术史来研究和撰写.这种方法将相互关联的“三大部分”结合在一起,并重点着眼于图书馆上,视野开阔,立论宏通.而1944年吴光清就在其著作中运用“要素说”,可视为是图书馆史“要素说”的先驱.

(2)在章节安排中体现“十进制”的分类理念.美国图书馆学家麦维尔·杜威(Melvil Dewey,1851-1931)的《杜威十进分类法》(DDC)将全部图书分为十大部,每部再分为十大类,每类再分为十小类,逐级细分,依次类推,这种图书分类法影响深远.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巧合,从事分类编目工作多年的吴光清在其博士论文中也体现了“十进制”分类理念.比如,该文分为10章,第1、2、3、4、6、8、10章均分为10小节;只有3章没有分为10小节,其中第5章分为7小节,第7章分为8小节,第9章分为6小节.众所周知,老一代图书馆学家在撰文时非常注意细节的把握.比如,钱存训“自称写作的文体是从每日读报的新闻体裁中所得到的启发和领悟,先是主题和摘 要,其次是事实说明,最后做出结论和批评.这种三段式的体裁,使他‘无意中学到了字句简洁行文流畅,避免重复,使文字的组织有层次条理和有系统等,因此成为写作的习惯’”[21].就吴光清此文章节的编排上看,笔者猜想,吴光清应是有意为之,力图在结构上体现专业特色.

(3)中西资料的比较和运用.吴光清有着中西方学术背景,在论文中很自然地运用了比较方法.比如,在阐述商朝人利用甲骨来占卜时,就以希腊德尔菲神谕(Delphic oracle)来比拟,以帮助西方读者更好地了解;在谈及商朝人使用的书写载体不仅仅是甲骨文和青铜器,还可能有竹简和木牍时,吴光清引用了美国汉学家顾立雅(Herrlee Glessner Creel)和艾尔克斯(Edward Erkes)的成果予以说明;在判定写本书中的书法是分辨书籍所属时代的重要手段时,吴光清也用欧洲中世纪的手稿来作比拟.此外,他还多处引用海外汉学家的研究成果.在最后一章的结论部分,他还专门设一小节论述中西图书出版和图书馆的异同,体现了其广阔的学术研究视野和对中外资料运用自如的能力.

(4)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吴光清对图书出版和图书馆的探讨是建立在对学术史的考察与分析之上的,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各历史阶段的主流学术予以概括和总结.梁启超《明清之交中国思想界及其代表人物》一文将中国学术分为6个阶段,吴光清将考察视角一直延伸至民国时期,并将这7个阶段的学术概括为:先秦哲学、两汉经学、三国南北朝佛学、隋唐学术大繁荣、宋代新儒学、清代朴学等.吴光清还引用王国维的观点,将各代文学分为楚辞、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等.综而言之,在继承前人的学术基础上,吴光清力图有所创新.正如清代目录学家章学诚所提出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一理念一样,对学术的考察,须从纵横两个角度分析.细而论之:“‘辨章学术’是偏向于‘横’的一方面,‘考镜源流’是偏向于‘纵’的一方面,所谓的‘通达’应该包含这两个方面.”[22]吴光清对这种方法的熟稔应用使其著作具备了“通达”的特质.

(5)独特的学术创见.明代印刷术盛行后,文渊阁藏书中的印本书只占到30%,手写本占了70%.而印本书中,90%是宋版书,而此前印本书的比率应该会更低,为什么印刷术发明和盛行后公私藏书中印本书没有成为藏书的主体呢?吴光清在该文中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他解释道:一是中国有廉价的劳动力,手写稿能被方便简易地全文抄写和制作,尽管会花掉更多时间,然而复制一本书的成本与现在的影印和缩微基本一样;二是一些手稿并没被印刷,也不准备被印刷;三是在官府藏书中,多是帝王口述,大臣们记录,随记随录,形成了手写稿;四是中国学者欣赏书法艺术,多不愿意将自己的作品交付手民;五是抄写书籍可以增进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古代文人有大量的空闲时间,而读物却比现在少,这种抄写方式能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且符合他们的生活节奏[19]246.由此,吴光清从经济条件、出版意愿、文献生产方式、书法审美、文人学习习惯等角度来分析了这个问题.他还以苏轼抄写《汉书》的轶事说明:尽管印刷术发展到现在,中国图书馆管理者对手稿仍保持特有的喜好.这与钱存训在《书于竹帛》中试图回答“为什么中国的书写方式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问题是类似的.可见,二人对学术问题的特殊敏感度,使他们能从一些习见不察的现象中发现重要问题,并予以学理上的诠释与阐述.

在附表1《先秦至明代的主要“书厄”》中,吴光清统计1900年间官府藏书遭遇了27次书厄,平均每70年就有一次书厄.而在吴光清研究的唐朝至明朝这一阶段,书厄不低于16次,基本上每62年一次.这是早期图书馆史著作中实证计量方法的运用.

2.2.3 影响

钱存训评价该文“行文通畅、巨细靡遗,成为西文著述中的第一部中国中古学术通史,也是研究中国文化史的一部重要参考资料”[1].正如吴光清在“前言”中所说,该文是为引起学者重视,以便就“学术、书籍出版和图书馆”任一方向继续深入研讨.后来钱存训选择书史为研究方向,其名著《书于竹帛》又名《中国古代书史 ——印刷发明前的中国书和文字记录》,下限恰好到唐,即印刷术发明前,与吴光清“唐至明”的研究形成连续.

潘铭燊是钱存训的高足,按照吴光清所称“选择某一朝代”进行专深研究,1979年撰成20万字的博士论文《宋代图书印刷史》[Books and Printing in Sung China (960-1279)](芝加哥大学).潘铭燊称“读博期间,几乎遍阅吴著”,其论文对吴光清的著作多有引用,可见受吴光清影响极深.

3 结语

吴光清就读金陵大学时主修教育与英文,论著绝大多数为英文.他的英文功底极深,潘铭燊先生在2016年2月25日致笔者信中云:“王冀博士曾向我推崇吴博士的英文水平,(认为)近代只有林语堂可以相比.”可见,吴光清的英文功底在同行中获得了极高的认可,将之比拟为“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然而以中文为第一使用语言的学者用英文写作,固然可以及时跟西方学者进行交流,但也容易阻断其在中文世界圈的影响力.如前所述,原计划在2005年吴光清百年诞辰时出版的《吴光清博士论文集》因翻译难度较大而搁浅.事实上,许多海外华人汉学家都会面临这一问题.比如,余英时1967年出版首部英文专著“Trade and Expansion in Han China:A Study in the Structure of Sino-Barbarian Economic Relations”(《汉代贸易与扩张:汉胡经济关系结构研究》)后,在美国学界崭露头角.但“墙外开花”之“香气”难及“墙内”,余英时有感于自己英文研究成果的东方读者有限,乃用中文撰述,因这一转变,余英时著述的影响现已遍及海内外华人圈.而历史学家何炳棣,汪荣祖曾评价称:“学问极好——我认为他在中国学人中,在史学方面是最有成就的人.他在学术上的建树在哪里呢?第一,他的几部书都是研究极重要的议题,而且是极有成果的.可惜他这几本书都是用英文写的,所以在华语世界的影响好像没有那么大,有很多学者在中文方面写得很多,在华语世界就很有影响力,但在国际上的地位,就难与先生匹敌.”[23]

在这一方面,可与钱存训的论著作一比较.钱先生非常重视用中文传播自己的学术思想,其大多数作品或由他人译成中文,或自己再写成中文,其论著在华人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吴光清的学术著作缺乏中文版本,不为华人世界所知,李钟履所编《图书馆学论文索引第一辑》(清末至1949年9月)就未将吴光清在林语堂等编辑的英文刊物《天下月刊》等发表的英文图书馆学文章收入,殊为遗憾!且其学术著作,尤其是在美期间,多以职务作品为多,总体数量偏少.尽管如此,吴光清仍是“写作中国图书目录学的第一人”,其对中国传统目录学、图书馆史术语的译介以及在分类编目、版本学等方面的学术成就,对当代学术研究仍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鉴于材料的欠缺(多数资料只能查到目录),加之笔者英文释读能力有限,本文对吴光清的著述解读还很不够,希冀借此文抛砖引玉,使学界能更为关注被忽略的“图书馆界的林语堂”——谦谦君子吴光清先生.

致 谢

在本文撰写过程中,美国国会图书馆潘铭燊先生与江南大学图书馆顾烨青先生协助查找了部分资料,潘先生还提供了大量指导,并许可联合署名使用其所编著的吴光清论著目录,特致谢忱!

本目录在潘铭燊所编《吴光清博士著作目录》的基础上进行了增补,共41条.仍采用系年方法.除柳存仁所译《明代的彩色印刷》及少数的中文论著外,余为英文原作.英文篇名、文献来源均由笔者加译中文说明.

1921

1 吴光清. 金陵中学与华言学校比赛棍球[J].青年友,1921,1(4).

2 吴光清. 会督贝尔鼐君的大演讲[J]. 青年友,1921,1(4).

3 吴光清. 庆祝校长得三等嘉禾章的大会[J].青年友,1921,1(4).

1929

4 Wu,K. T.“A brief study of Chinese lexicography”(中国辞书简介)[J]. China Journal of Science and Art (中国科学与美术季刊),1929 (11):169-172.

5 Wu,K.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ibraries in China(中国现代图书馆的发展)[J]. China Weekly Review(中国周报),(January 5,1929)47:236-237.

6 Wu Kwan-Tsing. Brief Sketch of Nanking University,Celebrating 40th Anniversary Monday(周一金陵大学迎来40华诞及其简明校史)[J]. The China Press(中国报),Jun 23,1929.

1930

7 Wu,K.T. Public Library Service in China.(中国的公共图书馆服务)[J]. China Critic(中国评论)1930(3):509-511.

8 Wu,K.T.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and the Library Movement.”(国民政府和图书馆运动)[J]. China Critic(中国评论)3(34) (August 21,1930):797-798.

1935

9 Wu,K.T. Ten Years of Classification and Cataloging in China(中国分类编目十年之进展)// Libraries in China:Papers prepared on the occasion of the 10th anniversary of the Library Association of China(中国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协会十周年纪念论文集)[C]. Peking:Library Association of China,1935:19-58.

10 Wu,Kuang-tsing. A history of Chinese libraries(中国图书馆史)//Libraries in China:Papers prepared on the occasion of the 10th anniversary of the Library Association of China(中国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协会十周年纪念论文集)[C]. Beiping:Library Association of China,1935.

1936

11 Wu,Kuang-tsing. The Chinese book:its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中国图书的演进与发展)[J]. T´ ien-hsia Monthly(天下月刊)1936(3):25-33.

12 Wu,Kuang-tsing. The developmentof printing in China(中国印刷术的发展) [J]. Ti’en-hsia Monthly(天下月刊)1936(3):137-160.

13 Wu,K.T. Library Progress in China(中国图书馆的发展)[J]. Libarary Journal(图书馆季刊)61(22) (December 15,1936):950-953.

14 吴光清. 评杜氏图书分类法(英文)[M].//钱存训. 杜氏丛著书目. 上海:自刊,1936.

1937

15 Wu,Kuang-tsing. Libraries and book-collecting in China before the invention of printing (印刷发明前的中国图书馆和藏书家). Ti’en-hsia Monthly(天下月刊)1937(5):237-260.

1940

16 Wu,Kuang-ts’ing. Cheng Ch’iao, a pioneer in library methods (郑樵:图书馆方法的创始人) [J]. Ti’en-hsia Monthly(天下月刊)1940(10):129-141.

17 Wu, Kuang-tsing. Colour printing in the Ming dynasty(明代的彩色印刷)[J]. Ti’en-hsia Monthly(天下月刊)1940(11):30-44.

注:后经柳存仁译《明代的彩色印刷》发表在《大风半月刊》90-91 (1941:5-6):3015-18;3042-45

1943

18 Wu,Kuang-ch’ing. Ming printing and printers(明代的印刷术和印书人) [J] .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哈佛亚洲研究学报) vol. 7,no.3:203-260.

1944

19 Wu,KwangTsing. Scholarship,book production,and libraries in China(618-1644)(初唐至明末的中国学术、图书与图书馆)[D]. Thesis (Ph. D. )—University of Chicago,Graduate Library School,1944.

20 K.T.Wu,and FANG CHAO-YING.CHAO I-Ch’ing(赵一清)//Arthur W. Hummel.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ing Period (1644-1912) (清代名人传略),the Library of Congress,Washington,1944.

21 K.T.Wu. Hsü Tzü(徐鼒)//Arthur W. Hummel.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ing Period (1644-1912)(清代名人传略),the Library of Congress,Washington,1944.

22 K.T.Wu. WANG Hsien(汪宪)//Arthur W. Hummel.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ing Period (1644-1912) (清代名人传略),the Library of Congress,Washington,1944.

1945

23 Wu,Kuang-ch’ing. Books on East Asiatic music in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printed before 1800(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19世纪以前的东亚音乐图书)// Hazel Bartlett,Catalogue of Early Books on Music(before 1800). Supplement(Book Acquired by the Library 1913- 1942)with a List of Books on Music in Chinese and Japanese(国会图书馆1913——1942年所藏19世纪以前早期乐谱目录(中日文乐谱目录增订)) (Washington:U. 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45),121-131.

24 Wu,K.T. A.Kai-ming Chiu,A Classification Scheme for Chinese and Japanese Books(评裘开明《汉和图书分类法》)[J]. Far Eastern Quarterly(远东季刊) 5.1 (Nov 1,1945):86.

1948

25 Wu,K.T. Library of Congress Chinese Collection Helps Scholars East and West(国会图书馆中文馆藏为中西学者研究助力)[J]. China and America(中国和美国) 1(1) (March 1948):7-15.

1950

26 Wu,Kwang-tsing. Chinese printing under four alien dynasties(916-1368 AD)(辽、金、元及西夏的印刷) [J].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哈佛亚洲研究学报)1950(23):447-528.

1952

27 Wu,Kuang-tsing. The development of typography in China during the nineteenth century (十九世纪中国的活字印刷) [J] . Library Quarterly(图书馆季刊)1952(22):288-301.

1955

28 Wu,K.T. Library of Congress Annual Report:China (美国国会图书馆年报:中国) [J]. Library of Congress Quarterly Journal(国会图书馆季刊)1955(12):59-64.

1962

29 Wu,K.T,and Key P.Yang. Annual Reports,Orientalia:China and Korea. U.S. Library of Congress(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中韩文组年报)[J]. Quarterly Journal of Current Acquisitions (近期采访期刊杂志)Mar,1962(19):78-90.

1963

30 Wu,K.T. Tsuen-Hsuin Tsien,Written on Bamboo and Silk:The Beginnings of Chinese Books and Inscriptions (评钱存训《书于竹帛: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J].The Library Quarterly(图书馆季刊)33.1(Jan 1,1963):144.

1966

31 Wu,K.T. Yuan T’ung-li and the Modern Library Movement in China(袁同礼和中国现代图书馆运动)[J]. Midwest Chinese Student and Alumni Services Newsletter(中西部中国学生及校友服务通讯)9(3/4),(July 1966):4-5.

1967

32 吴光清. 袁守和先生传略[G]//袁慧熙,袁澄.思忆录:袁守和先生纪念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67:3-7.

33 K. T. Wu(吴光清).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Republican China: Article on Yuan T´ung-li[G]//袁慧熙,袁澄. 思忆录:袁守和先生纪念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67:48-71.

1969

34 Wu,K. T. Orientalia:China(1961-1969)(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新增中文古籍提要)[J]. 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Library of Congress.(美国国会图书馆季刊学刊)1961-1969.

35 Wu,K. T.A list of books on music in Chinese中文音乐图书目录[J]//Julia Gregory and Hazel Bartlett,Catalogue of early books on music (before 1800)(19世纪以前的东亚音乐图书). New York,Da Capo Press,1969.

36 Wu,K.T,and Wang Chi(王冀). China(中国)[J].Library of Congress Quarterly Journal(美国国会图书馆季刊学刊)(April 1969)26(2):92-96 .

37 Tsien,Tsuen-hsuin(钱存训),and Wu,K.T. Chinese Library Resources:A Syllabus. Mimeo ed. (中文图书资源:教学大纲,油印版)[M]. Chicago:Institute for Far Eastern Librarianship,Graduate Library School,University of Chicago,1969.

1970

38 Wu,K.T. China,Librarie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图书馆事业)// Encyclopedia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图书情报学百科全书),edited by Allen Kent and Horald Lancour,New York:Marcel Dekker,1970 (4):627-646.

1971

39 Wu,K. T. Illustrations in Sung printing (宋代印本的插图)[J]. Library of Congress Quarterly Journal of Current Acquisitions(国会图书馆近期采访期刊杂志)1971(28):173-?.

1975

40 Wu,K.T. The Imeperial Library in Southern Sung China,1127-1279 by John H. Winkelman(评John H. Winkelman所著《南宋秘书省》)[J]. The Library Quarterly(图书馆季刊)45.4(Oct 1,1975).

1985

41 吴光清. 原北平图书馆馆长袁同礼学术传略[J]. 文献,1985(4):139-143.

点评,上述文章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图书馆界和林语堂吴光清和吴光清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图书馆界本科毕业论文图书馆界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林语堂:用爱情的方式过婚姻,没有不失败的
文/江徐在拼命讲浪漫的社会里,大家觉得婚前相爱更为新奇可喜 其实,所有的婚姻,任凭怎么安排,都是,都是茫茫大海上的冒险 最近重读苏东坡传,写到苏氏兄弟娶亲成家一节,林语堂表达了自己的婚姻观,如上 既然.

林语堂拒收母鸡
1926年,林语堂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业余时间常写一些杂文,并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文友 其中,一个年轻人家境比较贫寒,但他思想深刻、文采出众,林语堂很欣赏他,常常给他生活上和文学上的帮助 有一次,林.

林语堂谈饮食方鸿儒
一生提倡“闲适哲学”和“享受生活”的林语堂先生,对我国饮食文化之所论不但机智幽默,且多有精辟、独到之见 中国人的善食好饮为世界所公认 林语堂先生说&ld.

幽默大师林语堂的故事
林语堂的烟斗林语堂有一具烟斗,手不离斗,方知生活的闲适 林语堂的烟斗有多种用途 第一,当然是吸烟 在烟斗的圆端放烟叶的地方却用来擦鼻子 圆端常是热的,因为烟叶常在燃烧 林语堂的鼻子常发油光 这温暖的烟.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