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评价体系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和基于协同绩效评价体系的专业学位生双导师制建设有关论文如何写

主题:评价体系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1

基于协同绩效评价体系的专业学位生双导师制建设,本文是关于评价体系相关论文范文资料跟导师制和绩效评价体系和协同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

评价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评价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动物医学专业论文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

摘 要:为响应国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相关举措,本文结合双导师制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实施现状,分析双导师制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双导师制教学的建设方案,然后以某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电子商务方向为例,构建了双导师的协同型绩效评价体系,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教学改革;协同绩效评价体系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对人才的标准有了新的定义,有了更高层次的新要求,为了更好的满足人才需求,国家越来越重视对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高校也对培养方式进行了相应调整,力求能够为国家未来建设培养更好的人才.双导师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培养模式,得到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认可与推崇,它采用校内导师加校外导师共同参与学生培养过程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全方位的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尤其适用于对实践能力有着高要求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

1、文献综述

为了使双导师制在高等院校学生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许多学者都做了大量的研究与统计分析,部分学者总结了双导师制的内涵及意义.黄振中提出双导师制就是为每一位学生分配两位导师,一位校内导师,一位校外导师,校内导师主要负责理论知识的传授,校外导师则负责实践指导,两位导师共同负责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双导师制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显著优势,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加能够培养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够更好的融入企业的综合型人才.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孙洪锋等认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不同于学术类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应通过实行双导师制致力于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成为应用型、全能型人才.

有学者对双导师制在高校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邓艳等通过调查双导师制在某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双导师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王焱等结合双导师制在河海大学的应用情况,总结了该如何选聘校外导师,并制定一系列的考评机制,以提高校外导师的整体专业水平,并且提高校外导师对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但目前双导师制还不够完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陈兴文等认为校内外导师分工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企业导师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参与到学生的培养教育过程中去,学生的学习现状依然是重理论轻实践的状态.针对双导师制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双导师制的运用现状,相关学者提出了一些建议及建设办法.张有东等强调了政府与高校在双导师制实行过程中的作用,指出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保障双导师制的实施,并给予一定的支持与帮助,高校更加应该发挥在双导师制开展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大批优秀人才.邓明阳提出“三位一体”式的双导师制教学培养模式,即学生、学校、企业三位一体,强调校企合作,共同培育全能型人才.

双导师制的实施弥补了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培养实践能力,提高综合实力.学生能够更快更好的融入企业工作,减少企业对人才的二次培养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双导师制的实施对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校企合作双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目前双导师制的实施现状,分析双导师制实际运用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的建设方案,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培养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相结合,校内课程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全方位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能力.

2、双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双导师制在一些高校已经付诸实践,也取得了初步进展,但在具体运行过程中,由于相关工作还不够完善,一些问题逐渐显露出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培养单位未给予高度重视

双导师制在许多高校还处于有名无实的状态,虽然一直强调双导师制的重要性及意义,但一直没有付诸实践.高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还是以校内导师为主,校外导师大多有名无实.高校如果不对双导师制的实施给予高度重视,不能及时将校外导师纳入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来,双导师制将失去自身的价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也无法得到显著提高.

2.2 校内外导师缺乏有效沟通,校外导师参与度低

校外导师基本都是企业的工作人员,日常工作本身就比较繁忙,缺少时间与精力投入到研究生的教育工作中去.校外导师并不是专业的教师,他们在教育方面缺乏经验,也不明确当前研究生的教育培养过程,而校内外导师有着不同的专业领域,也有着各自不同的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交流,这就更加促使校外导师难以融入到研究生的教育培养过程.校外导师不属于专职教师,因此,高校并没有制定专门的奖励激励办法,这大大降低了校外导师参与研究生培养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如何提高校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参与度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3 校内外导师分工不明确

从双导师制的提出到实施以来,高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关键问题就在于校内外导师分工不够明确.大部分时间主要还是校内导师对研究生进行专业知识以及科研项目等方面的教育,校外导师本来参与度就低,由于没有明确的分工,往往会将这少之甚少的时间用于与校内导师进行重复教育,如此一来,双导师制的实施便失去了价值.

2.4 双导师制的实施过程缺乏制度规范

双导师制的实施之所以没有产生实质性的进展,归根结底是缺少制度的制约.任何方案的实施,都需要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双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没有制度的规范,导致校内外导师权责不明,日常工作屡屡受阻,容易产生矛盾与纠纷.

3、双导师制的建设方案

双导师制对于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需要政府、高校与企业共同努力建设实现,基于其现存的种种问题,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现状,本文对双导师制建设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

3.1 高校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高校需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到双导师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主动加强与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选择最佳的校外导师.

3.2 修订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学位授予标准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理论与实践都至关重要,双导师制实行之后,实践部分的教学也得到了保障,因此,应该重新制定与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将实践部分的重要性突显出来,增加实践教学在日常教学培养中的比重,让校外导师更多的参与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日常学习中.对于最后的考核与评价标准,也要提高实践部分所占的比重,引起学生对于实践部分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3.3 制定严格的导师选聘办法

导师的选择是双导师制的核心部分,导师的人选将决定专业学位研究生最终的培养结果,因此,导师的选聘一定要慎重而严格.对于校内导师的选择相对较为简单,校内导师本身就在高校任职,高校对其十分了解,所以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等综合能力来选择校内导师.对于校外导师的选聘比较复杂,校外导师来自于企业,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委托企业推荐合适的人才来高校任校外导师,也可以通过校内人员推荐、企业人才自荐等方式,高校只需出台相关的考核办法与程序,以了解其是否具有担任校外导师的各方面能力,考核通过即可录用为校外导师.

3.4 校内外导师明确分工,加强交流

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同于学术型研究生,其培养目标是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育成为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育,理论与实践一样重要,理论的学习最终也是为了服务于实践.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一直是首先进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然后进入企业实习,进行实践能力的提高,毕业后能更快的融入企业工作中.双导师制实行之后,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就更方便了,校外导师进校参加教育培养,相当于将企业带入学校,让专业学位研究生更早更多的接触实践,这就使得校内外导师的分工合作变得至关重要,二者在对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应对培养方案达成一致,分工合作,加强交流,共同将学生培养成才.校内导师主要负责专业知识的传授,学习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校外导师主要负责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带领学生参加实践与实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校内外导师需要多多交流,了解对方的教育方案及进程,共同讨论学生存在的问题,拟定解决方案,也可以共同合作开设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或许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校内外导师都将参与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全过程直至学生毕业,因此,对于学生的毕业论文也应该做好分工,共同参与论文的开题、中期检查、论文撰写以及最终答辩等过程.

3.5 形成双导师制管理的完善的制度体系

任何培养机制的建立都需要制度的保障,双导师制的顺利开展也需要完整的制度体系的支撑,只有有了制度的制约,双导师制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校内外导师的工作也能更好的开展,双方都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与权利,认真负责的投入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去.另外,校外导师来自于企业,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出宝贵的时间加入到国家人才的培养行列中来,政府及高校应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给予校外导师应得的酬金与回报,并且政府应该给予高校双导师制建设一定的资金与政策支持,鼓励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鼓励双方多多开展课程及项目合作.

3.6 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外导师协同型绩效评价体系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最好办法就是对员工绩效进行评价,同样,为了使双导师制更好的实施,针对校内外导师也要制定合适的绩效评价体系,以此来提高校内外导师工作积极性,保证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4、双导师协同型绩效评价体系

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类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评价方法也不再拘泥于传统而单一的评价方式,而是依托于互联网的能够全员参与的动态的协同型绩效评价方式,这样一种绩效评价方式也同样适用于高校对双导师的评价,高校各层次的领导、教师,以及接受双导师培养的专业学位的所有研究生都可以参与到评价过程中,能够做到对各位双导师的全面的、公平的评价.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协同型绩效评价体系弥补了传统绩效评价体系的不足,不再具有时滞性,能够及时修正评价过程中的错误,也能及时对评价结果进行反馈.双导师制采用协同型绩效评价体系,使校内外导师的工作情况能够得到及时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弥补当前的不足,避免造成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可挽回的错误,也能促使校内外导师对学生的培养更加尽心尽责,充分发挥双导师制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某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电子商务方向聘有校外导师35名,并与10多家电子商务企业建立了项目合作关系,一直致力于双导师制的建设工作,并针对该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建立了双导师制的协同型绩效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在双导师制中所实行的协同型绩效评价体系就是一个完全依托于互联网的一个交互式的评价系统.在这样一个系统控制条件下,在两个既定目标的设定下,专业人员、校领导、同事以及学生四个不同的评价主体在既定的评价指标体系下,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双导师的工作情景和综合表现做出评价,从而得出评价结果.协同型绩效评价体系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动态性,在得出评价结果之后,系统会及时做出反馈,根据反馈的结果,可以对导师的工作内容、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等做出相应的修改,能够及时弥补系统的不足,更能够提高校内外导师的工作积极性,保障双导师制的顺利实行.由此可见,该评价体系对于其他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的绩效评价依然适用.

5、结论及建议

本文主要分析了双导师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双导师制教学的建设方案.研究发现,双导师制的实施通过将校外导师引进学校,能够有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尽早适应企业工作环境,培养大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对于高校而言,双导师制的实施加深了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不仅能够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更加能够推进校企合作项目进程,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对于企业而言,双导师制可以帮助企业从高校引进大批优秀人才,将与高校合作的科研成果运用于实际.

结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高要求高标准,以及双导师制实行情况,本文针对双导师制教学法提出如下意见:加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配备一支强大的教学团队;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双导师制,创新教育模式;促进校企合作,形成政府、高校与企业三方的强大联合;加强双导师制实行过程中的教学质量监管力度.

参考文献:

[1] 黄振中. “双导师制”在法律硕士教学与培养中的完善与推广[J]. 中国大学教学,2012,(02):27-30.

[2] 孙洪锋,曹娜. 论“双导师制”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以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例[J]. 学理论,2012,(18):201-202.

[3] 邓艳,林军.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度实施优化方略——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154-155+167.

[4] 王焱,董增川,刘平雷,周林.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以河海大学为例[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06):75-79.

[5] 陈兴文,赵丕锡,马斌.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建设对策[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3,(05):558-561.

[6] 张有东,陆中会,王颖丽.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双导师机制研究——以淮阴工学院“特需项目”的实践为例[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03):14-17.

[7] 邓明阳. 基于校企合作的“三位一体”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职业技术教育,2013,(20):57-59.

作者简介:

陈立梅,博士,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与教学管理;

王露露,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

上文点评:本文是一篇关于评价体系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导师制和绩效评价体系和协同相关评价体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生专业实践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摘要分析了机械工程学院专业硕士的专业实践现状,提出了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的内容和要求,制订了相应的实践指南,建立了针对性较强的专业实践体系,提出了专业实践过程的控制及考核办法 实践表明.

专业学位生课程体系建设对话管理范式
摘要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对话管理范式,并将其应用于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管理中,通过实施对话式管理,从而达到主体间性与视域融合 基于.

供应链协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张英华,彭建强(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天津300222)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宏观背景下,供应链内开展协同创新成为了节点、企业及整个产业链的迫切要求 文章首先从供应链协同绩效相关内涵出发,分别阐述.

国际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绩效评价体系和模型构建
杨姗姗(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摘要高……教育国际化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文章在坚持综合性、系统性、层次性、针对性……基本原.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