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文化遗产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跟非物质文化遗产让黔东南州全域旅游经济实现井喷类论文范例

主题:文化遗产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3

非物质文化遗产让黔东南州全域旅游经济实现井喷,本文是文化遗产方面有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全域和旅游经济类论文范例.

文化遗产论文参考文献:

文化遗产论文参考文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全科医学杂志企业文化杂志社企业文化的论文

杨 茂

(剑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贵州 黔东南 556400)

摘 要:黔东南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有“百节之乡” 、 “歌舞之乡” “天赖之乡”之美誉.至2016年,黔东南州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2项73个保护点,位居全国之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先辈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同时也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这种文化遗产对于维系社会传统、凝聚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认同感、促进文化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黔东南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全域旅游,科学、合理、适度地进行旅游开发,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进一步挖掘和丰富它的各种价值,为其注入时代活力实现井喷发展.

关键词:物质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域旅游 全员脱贫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9082(2018)02-0096-01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简述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

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传统体育和游艺;

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活体文化,在广袤的民间土壤中世代繁衍生息,各具特色,传袭远古,匠心创新.它具备以下三个特点,即传承性、口头性和可塑性.

传承性:就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被人类以集体、群体或个体方式一代接一代享用、继承或发展的性质.

口头性:指的是传授继承,即家传子承、师传徒承,而家传或师传形式有口头传承和书面传承.

可塑性:因为具有口头传承性,就必然有可塑性.所谓可塑性,就是它具有流变的特点,是活态的.

二、贵州全域旅游的施行开创旅游新模式

紧追着春天的脚步,贵州省旅游业迭起.2016年3月31日, 《贵州省旅游条例修正案》经省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随后开始施行.自此,贵州省推进全域旅游有了地方法规护航.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今后,贵州将全产业发展推进全域旅游. “推进旅游业与建设、交通、文化、商务、农业等相关产业和行业融合联动发展,促进旅游大数据产业、大健康医药产业和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 ”新旅游条例的以上规定,有利于推动各行各业都来参与旅游业.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域旅游经济的资源

贵州省黔东南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民族风情浓郁,有“百节之乡” 、 “歌舞之乡” “天赖之乡”之美誉,至2014年,黔东南州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2项73个保护点,在全国地州市中位居第一位. 黔东南州是贵州省民族文化遗产富庶之地,境内的雷山、榕江、台江、丹寨、黎平、剑河等县市均拥有数目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侗族大歌、苗族鼓藏节、苗族飞歌、苗族多声部民歌、苗族银饰锻制工艺、芦笙制作工艺、苗寨营造工艺、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洪州琵琶歌、苗侗医药等.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黔东南州旅游目的地的宝贵资源

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都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社会和科学价值,对民族文化血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黔东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苗侗民族的文化基因,体现黔东南人适应自然、乐观生活的智慧与独特的审美情趣.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欣赏和理解,可以最大程度的领略民族民间文化的精华,把握地方文脉,深入体验地方文化.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满足旅游者求异、猎奇、体验、研究的需求,因而是黔东南州旅游目的地非常宝贵的旅游资源.

2.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旅游目的地更具生命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黔东南州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财富和动力,是其参与未来竞争的金字名片,有助于丰富黔东南州旅游形象的内涵,使其更具有生命气息.当今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讲究品牌和形象战略,黔东南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孕育扎根于黔东南州的土地上,成为黔东南州旅游文化形象的重要元素和支撑.黔东南州的旅游在塑造和建立形象、进行策划、宣传和促销活动时,若能够将黔东南州独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因素有效融合,定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定会让黔东南州旅游目的地更具有生命活力.

3.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提升黔东南州全域旅游产业层次

发展全域旅游业,人文资源是基础,吸引力是关键.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应具备的特点是:独特性、艺术性、民族性和区位性.毋庸置疑,在贵州省来说,黔东南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元素,地域特色越明显、民族风味越浓郁,就越受旅游者的欢迎和追捧.如山东潍坊以风筝为契机,形成国际闻名的莺都;云南石林因为阿诗玛的传说而增添了浪漫的气息,让年轻人尤为向往;广西凭借“刘三姐歌谣”成功开发了《印象刘三姐》实景演出,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市场效益.黔东南州雷山西江苗寨,通过精湛的苗族建筑技艺、丰富的民俗文化展示,旅游者参与一些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体验性旅游,兴趣盎然,对黔东南州文化的理解也会更加深透,美好的体验将伴随其良久.

结语

近年来黔东南州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渐渐把散布在民间的珍珠穿成串,把黔东南营造为最具民族风情的旅游目的地.如侗族大歌、苗族飞歌、苗族情歌、侗族情歌、苗族姊妹节、独木龙舟节、侗族萨玛节、苗族鼓藏节、苗年节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黔东南州各级政府主导,民间办节的形式渐渐被世人熟知,让“百节之乡” 、“歌舞之乡” “天赖之乡”展现出无穷魅力,吸引着国内外宾客纷至沓来,实现全域旅游井喷发展态势.剑河县鼓励举办“一乡一节” ,年终进行评比,做得越好,扶持力度越大,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人心,形成常态举办民族民间文化节庆活动,渐渐形成全域旅游经济形态,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集体受益.全方位设计、创作手工技艺、民族节日、特色饮食、民间美术等旅游产业及旅游商品,不断丰富全域旅游市场,积极探索实践贫困地区深度扶贫新路子,实现人人参与、人人致富、全员脱贫的目标.

上文总结:该文是关于对写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全域和旅游经济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文化遗产本科毕业论文文化遗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周家拳的保护和传承
周家拳是清末民初广东江门蓬江区棠下镇沙富村人周龙所创1 因其以洪拳起始,以蔡拳收尾,被当时岭南武林称之为“洪头蔡尾”1,是当时南北拳派融合的南派拳种 周家拳依托侨乡特有的自然地.

基于文化旅游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于 森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 724000)摘要在社会节奏加快和城市化发展水平逐步提升的时代当中,休闲和娱乐已经成为人们亲近大自然和放松的一种主要方式 而文化旅游作为在旅游当.

人文生态视野下的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摘 要】非遗作为人类宝贵的资源财富,其艰难的处境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如今仍有许多民间珍贵的非遗亟待抢救性保护 中国非遗保护与研究工作已进展十几载,高校作为传承文化、思想创新的重要载体,在非遗保.

数字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摘 要】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能够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转化和应用,具体表现为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渠道;打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限制;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来面貌;充分挖.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