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互联网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跟谷歌数据科学家:互联网并没有造成茧房效应方面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互联网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8

谷歌数据科学家:互联网并没有造成茧房效应,本文是关于互联网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和谷歌和效应和科学家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互联网论文参考文献:

互联网论文参考文献 互联网论文谷歌论文翻译关于互联网的论文数据挖掘论文

谷歌的数据科学家赛斯写了一本书叫《数据、谎言与真相》.书里赛斯利用他从包括谷歌在内的互联网公司得到的数据,以及数据科学,推翻了很多原本我们习以为常的认知.

比如,在对互联网的批评中,最常见的一点是,互联网会造成茧房效应.也就是说,人们在互联网上,会逐渐只看那些符合自己观点的文章和讨论,对那些不同观点的文章和讨论则会自动屏蔽.

哈佛法学院教授、曾经担任白宫信息管制办公室主任的凯斯·桑斯坦,曾提到过这个现象.桑斯坦说:“网络正在迅速往一个方向发展,让人们局限在自己的观点:自由派人士大多只看自由派人士的言论,温和派只看温和派,保守派只看保守派,激进派只关注激进派.”

这个观点非常深刻,也非常引人深思.毕竟,如果每个人只躲在自己的观念“茧房”,的确会加剧人和人之间的疏离感.互联网也就不是在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而是让彼此更陌生.但是,赛斯说,通过数据研究却能够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互联网并没有造成“茧房效应”,他引用了两组学者的研究.第一组的两位研究者,在2011 年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他们先请研究对象陈述自己的意识形态,比如,认为自己是自由还是保守、温和还是激进,然后,研究者使用工具跟踪这些人访问的新闻网站.

如果信息茧房在互联网上成立,那么这些观点不同的人应该会看到不同的内容.但是,研究数据发现,在美国,政治立场不同的两个人访问同一个新闻网站的概率是45 %.对比之下,在现实世界中,碰到政治立场不同的人的概率,同事为41.6 %、邻居为40.3 %、家庭成员为37 %、朋友为34.7 %.也就是说,你更有可能在互联网上,而不是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跟立场不同的人.

研究者给出了两个解释.第一个解释是,网络新闻基本上是由几个大型机构主导的,虽然互联网上有各种各样的迎合小众需求的网站,支持持有、无政府主义、民族主义等.但所有这些网站的访问量加起来,也只占到网络新闻总流量的一小部分;第二个解释是,其实很多持有某种强烈观点的人,也会去看那些跟他们观点不同的网站,否则就没有办法解释网上的那些论战了.

这两位研究者使用的数据是2004 ~ 2009 年之间的.之后新的变量是像Facebook 这样的社交网络.然后,第二组研究团队把目光放在社交网络上.结果发现,人们在Facebook 上获取的内容,有很大部分来自跟自己看法对立的人.

他们的解释是:人们在Facebook 上的朋友人数,其实远比在实际生活中的朋友人数要多.因为Facebook 上的朋友,很多都是弱关系,比如中学时候的同学、某个远房亲戚和上一份工作的同事.

你可能永远不会跟这些人一起出去玩,可能不会跟他们一起吃饭,但是确实跟他们在Facebook 上是朋友,而且确实会点击他们分享的文章链接.因此,Facebook 同样也帮助你遇到那些现实生活中观点不同的人,了解他们在看的内容.

以上就是数据科学家赛斯对于互联网“茧房效应”提出的异议,他通过两组数据研究来表明:其实互联网上的“茧房效应”并不成立.

上文总结,上述文章是关于互联网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谷歌和效应和科学家相关互联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轻松筹求助:互联网公益平台求生记
凌晨045,广州某医院,陈鸣(化名)在妻子罹患白血病后习惯了熬夜 但他心中一块石头已经落了地——通过在互联网平台轻松筹上发布求助信息,陈鸣在一天里得到1 3万多次个人捐助,筹集.

谷歌的绝招
摘自视野程玮 文跟儿子聊天时,儿子说他的一个朋友在谷歌得到了一份工作 说这话的时候,他一脸的崇拜 一天 他的朋友偶然在大学校园的广告栏里看到一张小小的广告,上面只写着www 然后是个很奇怪的数学符号.

谷歌劈柴的科技信仰
摘自参考网陈世冰 文被中国粉丝亲切地称为“劈柴”的桑达尔·皮查伊,1972年出生于印度东南部的金奈 父亲收入不高,母亲一直生病吃药,一家人居住的地方非常狭小,皮.

苹果被超越,谷歌不胜寒
2016年2月的第一天,没有惊天动地的世界大事,但对不少投资者来说,这可能是值得铭记的一天 就在这一天,谷歌(实际是谷歌母公司Alphabet)市值超过了苹果公司,成为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 一直超越其.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