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计算机基础方面论文范文素材 与教育新生态下医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和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主题:计算机基础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9

教育新生态下医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和,本文是关于计算机基础方面毕业论文范文与计算机基础和教育新生态和医学方面毕业论文怎么写.

计算机基础论文参考文献:

计算机基础论文参考文献 新课程编辑部新课程刊物新课程导学期刊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摘 要:随着网络资源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教育生态正在逐渐形成.从时展背景入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资源建设和评价手段四个方面阐述了建设方案,提出教育新生态下的医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路与实施策略.

关键词:计算思维;教育新生态;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8)12002803

1“互联网+教育”带来教育新生态

教育生态学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将教育和生态环境联系在一起,并对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机理进行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击高等教育,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生态系统正在形成[1].在新的教育生态环境下,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创新,知识的传授与获取不再仅限于课堂与书本,人才培养的重点也从知识教育转向创新能力培养.

2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新定位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概念和新技术的出现,在社会经济、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引发了一系列革命性的突破[2].在医学领域,随着国家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医学信息化的发展,从基础教学到临床诊断,从基因表达到靶标开发,从远程医疗到虚拟手术,计算机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难以适应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广泛应用的新形势,存在着课程地位认识不足、教学内容支撑专业应用和社会应用力度不够、质量评价体系有待改进等方面的问题.只有积极思考和探索具有医学特色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以培养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为主要任务,使其具有利用计算科学对医学相关问题进行分解、提炼归纳、系统设计的能力,为计算机学科与医学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和应用能力的铺垫.

3医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路与实施策略

医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面向全体大学生提供计算机知识、能力、素质方面教育的公共基础课程.课程改革总体目标为:通过医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理解、掌握计算机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分析、解决医学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项目标为:在教学内容上,将计算思维的培养融入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改革,不仅为计算机基础教育提供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更高的目标,也为医学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提供经验和参考.在教学手段上,开展慕课与翻转课堂混合教学的实践,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深入学习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展形成性评价,更科学、客观地衡量学生学习的状态和进度,做好每一步骤的及时反馈,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和得到真实的评价,同时,也有利于对课程开设质量进行基于数据的准确分析和科学评价.

3.1教学内容的重构

2006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教授给出了计算思维的权威性表述: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3].2010年,我国九校联盟发表的声明指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4].2013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计算思维教学改革白皮书,确立了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方向,再一次提高了计算思维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作用.

在医学领域,计算科学已从最初的生理仿真建模、医院信息管理、数字医院的应用,逐步发展到生物信息学、虚拟人、健康物联网、医学大数据等新型交叉学科以及更广泛、更深入的应用,并日益凸显出对医学发展和研究的促进作用.

因此,在课程内容建设中,清晰梳理计算思维的科学内涵,完成具体的、典型的计算思维培养内容的抽取、凝练和总结,从计算思维的培养与医学融合的角度出发,构建课程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完成“理论”和“实践”的落地,使医学院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呈现出活力十足、特点鲜明的面貌,培养学生具备运用计算思维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删减与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重合的内容,整合知识体系总体架构,由以前的4个知识领域调整为3个[1],即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算法基础与程序开发、数据管理与信息处理.同时,新增计算机在医学领域应用的相关内容,例如,讲授医疗卫生信息系统、远程医疗、电子病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等,使学生了解当前医疗信息化现状,提高对信息化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讲授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使学生掌握医疗信息处理的智能技术,有利于深度利用医疗数据,进行深层次的疾病过程和机理研究;讲授生物信号与图像分析,使学生掌握生物医学图像信息处理方面的研究方法.通过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整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认识到该课程学习的重要性,而且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中得心应手.

3.2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在教学模式改革中,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的优势和网络在线学习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更加开放、更加自主、更加全面地开展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混合教学实践(见图1),形成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与学新形态.在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体现学习者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即“主导一主体”教学模式.

线上提供充足的微课视频,根据学生课前的问卷调查,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分为3个层次,根据不同的基础水平给出相关的学习建议,引导学生更好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微视频“碎片”的重组,实现个性化的学习.

将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不同专业方向设计相关案例,采用任务驱动、案例讨论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讲述、演示、辩论进行教学内容的展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3教学资源的建设

在“互联网+教育”的新生态环境下,教学资源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其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络化、开放性、多层次、实时性等特点逐渐呈现.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建设符合新时代特征的教学资源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助力器,也是混合式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教学资源的建设主要包括:课程信息资源建设、教材建设、实践资源建设3个方面.

3.3.1课程信息资源建设

借助于超星学习通软件平台(见图2),构建计算机基础网络课堂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微课视频、配套PPT课件、单元题库、在线测试、讨论社区等多个模块.其中,在微视频的教学组织上,更多地加入了思维的训练,力求做到“知识”随着“思维”讲解而获得,“思维”随着“知识”的贯通而形成;单元题库和在线测试提供了自测的手段,有利于学习者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通过实时成绩反馈,使学习者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讨论社区通过教师发帖或学生自主讨论引导学习者进行思考和反思,通过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激发研讨者的发散思维,从各个角度深入思考,直至辩深悟透.

同时,根据伴随着网络与手机成长起来的90后学生群体的特点,开设了“新医计算机”微信公众平台(图3为手机端界面),目前用户已达到8千多人[5].利用微信公众号实时推送的优势,配合教学进度有侧重地推送与章节核心技术相关的前沿发展、医学应用等,追求技术落地,引导创新理念,进一步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3.3.2教材建设

建设具有医学特色的计算机基础新形态立体化教材.首先,突出医学特色,借鉴国内外优秀教材建设的经验和理念,结合医学专业的发展实情,新增医院信息化、医学图像处理、数据库管理等内容,以提问式、案例式等组织教材内容,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计算思维能力.同时,将慕课平台的微课视频、单元测试、素材库多媒体教学资源与纸质教材相结合,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新旧媒体融合”.

3.3.3实践资源建设

实践教学是教学质量的重要落脚点和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体现,因此,在课程实践项目的设计与实现方面,尽可能多地设置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6].利用计算机仿真、虚拟现实、多媒体和人机交互等技术手段开设线上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例如模拟硬件组装,演示抽象概念,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于一体,提供给学生反复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在实践环节设置一些相关思考题,使学生养成“要动手,先动脑”的习惯.

3.4教育评价方式改进

深化课程考试体系改革,实现考核方式向多样化转变,考核内容向注重综合能力考核转变,成绩评定由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变.取消原有的“一考定成绩”,推行形成性评价方案(见图4),提升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将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课堂参与情况、解决问题能力、计算思维能力等纳入学习评价体系,更科学、客观地衡量学生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线上、线下的数据分析,把握个学习过程,并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使学生通过评价结果了解自己的不足,进行及时、有效的改正.

4结语

在信息化大发展、传统教育与新型教育更替的阶段,探索“互联网+教育”新生态下的医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突出医学特色,推动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完善课程教学成效评测方式,为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培养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优秀复合型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7073.

[2]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WINGJM.Computationalthinking[J].CommunicationsofACM,2006,49(3):3335.

[4]何钦铭,陆汉权,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解读[J].中国大学教学,2010(9):59.

[5]刘燕.计算机基础微课程在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广与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18):9698.

[6]张龙,李凤霞,刘茜.新时期大学计算机教材及实验内容重构方案[J].计算机教育,2018(3):136139.

(编辑:叶璐)

该文结束语,此文是关于对写作计算机基础和教育新生态和医学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计算机基础本科毕业论文计算机基础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构建优质、均衡、开放、特色的教育新生态
延庆区位于北京市偏远的西北郊区,是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 延庆区未来几年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将在延庆区举行;2022年,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之一在延.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任务驱动分类分级教学模式的探究
韩云萍 刘培胜(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辽宁 抚顺 113001)摘 要 文章论述了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引入任务驱动分类分级教学模式来解决该课程所面临的问题 就如何设计情景案例、 如.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和实践
摘要基于淮北师范大学公共基础课程的教改要求,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试发展现状及改革需求,课题组对传统的考试方式进行革新,设计了基于CS 模式的试卷库管理系统与考试系统,以提升计算机基础公共课程考核.

面向工程教育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
孙胜涛 张世辉(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河北 秦皇岛 066004)摘 要 燕山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已经建设四十几年, 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 一直坚持软硬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但随着.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