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旅游扶贫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与社区居民对旅游扶贫的感知、态度、参和意愿有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旅游扶贫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6

社区居民对旅游扶贫的感知、态度、参和意愿,本文是关于旅游扶贫论文范文文献与感知和意愿和意愿研究方面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旅游扶贫论文参考文献:

旅游扶贫论文参考文献 旅游杂志生态旅游论文旅游期刊杂志旅游电子商务论文

【摘 要】扶贫旅游是国家实现全面脱贫的重要手段,为了探索社区居民对扶贫旅游的感知、态度与参与意愿的关系,本研究以渝东北乡村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感知、态度与参与意愿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社区居民的旅游发展感知各维度对旅游发展态度与参与旅游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旅游发展态度对参与旅游的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研究结论对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发展旅游的积极性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为旅游扶贫策略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居民感知;旅游影响;社区参与;乡村旅游

doi:10.3969/j.issn.2096-4757.2018.03.011

截至目前我国仍有8000 多万的贫困人口,这些地方经济落后、交通不便,旅游资源保存完好,为了在2020年底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利用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是一条可行而有效的路径,旅游业作为中国最有潜力最具有市场导向性的行业之一,已成为经济的重要支柱.由此,政府对乡村旅游发展给予持续性的扶持政策.2009 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乡村旅游发展纲要》,多次提到对乡村旅游的支持,并且从2015 年开始,乡村旅游被纳入一号中心文件,可见政府对扶贫旅游的重视程度.2018 年7 月11 日,包括国家发改委在内的14 个部门联合推出的《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7 年)》中指出乡村旅游支出约5500 亿元,年接待人口赶超25 亿,乡村扶贫旅游支出增加到1.4 万亿元,惠及农民900 万人.由此可见发展旅游对促进扶贫攻坚工作的意义.社区居民作为乡村扶贫旅游的直接的受益者,其参与意愿、旅游发展影响感知,以及参与行为都对旅游扶贫工作以及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

本研究以渝东北乡村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运用Amos23.0 软件构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的态度、感知、参与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其内在依存关系,以期为当地扶贫工作的开展以及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和帮助.

一、文献分析及理论假设

( 一) 概念模型

本研究在深入梳理和剖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社区居民参与扶贫旅游的感知、态度和意愿的概念模型( 图1).该模型共包括六个潜在变量,即那些不能直接进行测量或可进行测量但仍需要通过其他方法加以综合的指标.潜变量总的来说能够分成两大类:内生的潜在变量和外生的潜在变量.模型中的内生潜变量总是受到其余变量的影响,模型中的外生潜变量不受任何其余变量的影响,而对模型中的其他变量产生影响.在本研究中,生活环境感知、经济文化感知、旅游环境感知和负面影响感知是外生的潜在变量,而旅游开发态度和旅游参与意愿是内生的潜在变量.

感知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它也是旅游研究中获取感性知识和直接体验的重要途径, 旅游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感知可以用来理解旅游开发的影响[1].态度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 旅游目的地居民在对旅游发展影响的感知基础上,对旅游发展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情感认知.意愿指的是个体对事物和事物的看法或思维,以及由此迸发出的的个人主观思索.

在旅游发展过程当中,社区居民对旅游活动开展的感知和态度一直是国外相关的旅游社会学和旅游地理学研讨的重点[2].Mercer(1997) 指出经济影响,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彼此补充,尽管经济影响的时间或许相对较短,但它们也能对财富调配以及社会意义有重要的长期影响[3].Lankford(1994) 指出通过当地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的了解,发现旅游业通常受三个因素的影响,他们相互作用,相互渗透.随着研究内容等的深入,居民对旅游开发影响的认识将获得进步.如Gursoy(2004) 指出,考虑到在同一时间内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影响,还需要研究民众对利益和成本的看法,特别是它可以分为六个方面:经济效率,经济成本,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文化成本和文化效益[4].

国内学者主要通过案例分析研究了社区居民旅游发展的影响感知和态度,主要涉及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此外,随着我国乡村旅游业的不竭发展,乡村居民对乡村扶贫旅游活动的开展感知以及态度也得到了大多数研究学者的关注.黄杰龙(2016)和陈珂、张金鑫、张琦(2016) 从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三个层面研究居民的旅游发展感知和态度,高腾(2013) 从季节性出发从经济、社会来研究社区居民的旅游开发感知等.

根据上述文献梳理,国外研究的内容要比国内研究的内容更深、更广、更详细,学术界主要利用不同的研究对象来研究居民的感知和态度,目前,国外主要以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几个方面研究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感知和态度[5],而国内暂未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研究.

( 二) 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

综合以上文献分析及本研究分析思路,从社区居民的旅游发展感知各维度提出以下9 个假设:

H1:社区旅游发展态度与社区旅游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

H2:社区经济文化感知与社区旅游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

H3:社区旅游环境感知与社区旅游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

H4:社区旅游环境感知与社区旅游发展态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

H5:社区负面影响感知与社区旅游发展态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关系.

H6:社区经济文化感知与社区旅游发展态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

H7:社区生活环境感知与社区旅游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

H8:社区负面影响感知与社区旅游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关系.

H9:社区生活环境感知与社区旅游发展态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

二、研究方法和设计

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感知、对旅游发展的态度和参与旅游开发的意愿是结构方程模型的三个变量,在参考了相关的文献之后设计了相应测量指标[6].

( 一) 问卷设计与数据采集

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于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感知、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和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意愿,以李克特5 级量表的形式,从“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非常同意”依次赋予分值1-5;第二方面是受访者的社会属性,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收入、在当地的居住时间、自己或家人是否参与旅游经营活动等.

调研小组于2016 年11 月-12 月期间走访万州大瀑布等景区所在的甘宁镇黑马村、永胜村,云阳县清水村,忠县石宝镇等地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都采用现场填写现场收回,保障了问卷的有效性,但由于部分居民文化水平有限,部分问卷需要小组成员给予解答和帮助,而且由于部分受访者不予配合,部分问卷填写不够完整.本次调研共发放纸质调查问卷360 份,共收回填写完整、准确的问卷342 份,其中,有效问卷321 份(占93.9%)

( 二) 研究区域

本研究调查的区域为渝东北乡村旅游目地区,该区域位于重庆东北部,包含万州、梁平、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忠县、黔江、丰都、城口等,同属三峡库区,经济较为落后,交通较为不便,但是旅游资源丰富,资源保存较为完好,该区域目前共有41 个A 级景区.

三、数据分析

( 一)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受访的社区根据人口统计学特征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类:按年龄组别划分,大部分居民集中在30 - 59 岁的年龄段,共236 人,占73.5%;21 - 29 岁的年龄段有62 人,占19.6%;60 岁以上的有22 人,占6.9%;就性别而言,该调研受访居民女性153 人,占47.7%,男性较多与女性,有168 人,占52.3%,其中有120 名受访者参与相关旅游商业活动,占抽样调查的37.4%;就文化程度而言,初中及以下水平93 人,占比29%,文化水平在高中、高职的有104 人,占比32.4%,大专文化水平的居民61 人,占19.0%,本科学历47 人,占14.7%,文化在硕士及以上的较少占5% 为16 人,综上,调研区域社区居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按居住年限划分,居住时间低于5 年有69 人,20.9%,居住生活6-10 年,占15.9%,共有51 人, 居住时间达11-20 年, 占26.5%,85 人,21-30 年居住时间占19.9%,64 人,居住时间在三十年以上的占16.8%,54 人;调查显示,受访的321 户居民中,有180 户居民的平均月收入为1000 至3000 元,占56.1%,月均收入3,000 元至5,000 元的社区居民有88 户,占27.1%;有53 户居民收入5,000 元或以上占比16.5%,可见该区域社区居民收入普遍较低.

( 二) 问卷信度

信度是指问卷测量的可靠性,代表了测量数据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可靠性检验主要采用Cronbach´sα 系数,Cronbach´sα系数越靠近1 证实置信度越好[7].一般情况下,当α 值为≥ 0.70 时,体现内部一致性好,可信度高;当0.35 ≤ Cronbach´sα ≤ 0.70 时,其可靠性较尚可接受;低0.35 是不可取的.首先,利用Cronbach 的α 系数检验了模型中六个潜在变量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居民参与旅游的感知、态度、意愿的总体系数为0.903,各变量组合信度均大于0.5,阐明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和较高的内部一致性.经济文化感知、生活环境感知、旅游环境感知、负面影响感知、经济发展态度与旅游参与意向的六个潜在变量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α))分别为0.754、0.828、0.759、0.664、0.715、0.824,高于0.6,标明样本的信度较强,表明问卷具备较高的信度,见表1.

( 三) 模型拟合度检验

本研究采用Amos23.0 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取得验证性要素剖析的拟合标的指数.一般而言,在检验模型和样本数据拟合水平时,通常需要考虑以下拟合指标, 即绝对拟合指标(x2,x2/df,GFI,RMSEA等), 增值拟合指标(NFI,NNFI 等) 和简约拟合指标(PNFI,PGFI 等) 通常情况下,2<X2/df<5,PNFI>0.5,RMSEA<0.08,NFI>0.9 为模型拟合指标,因此,本研究拟合指标挑选X2/df,RMSEA,NFI,IFI,CFI,PNFI,PGFI 等.

研究显示, 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情况为:X2/df等于2.223,RMSEA等于0.073,NFI等于0.74,IFI等于0.834,CFI等于0.831,PNFI等于0.658,PGFI等于0.745,说明模型拟合情况尚可接受,见表2.

( 四) 结构方程模型假设检验

旅游发展态度对参与意愿的路径系数为0.677(p等于0.000), 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假设H1 成立.结果表明,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和满意度越高,参与意愿越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障碍越小,旅游发展就越需要社区和社区居民的支持, 越应该提高当地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的满意度.

经济文化感知对旅游参与意愿的路径系数为0.140(p等于0.222),表明二者之间没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假设H2 不成立,表明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文化变化感知对其旅游参与意愿不存在显著促进作用.旅游环境感知与参与的路径系数为0.220(P等于0.073),两者之间在10% 的置信区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假设H3 成立,即对旅游环境的感知越强,参与旅游的意愿越强.

旅游环境感知对社区旅游发展态度的路径系数为0.334(p等于0.009),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假设H4 成立,即社区居民对旅游环境的感知越强,对旅游发展将持肯定态度,说明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注重旅游环境的保护,为旅游发展改善当地旅游环境对社区居民就旅游发展所持态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消极影响感知对旅游发展态度的路径系数为0.216(p等于0.015),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的负面影响感知越强,对旅游发展将持否定态度,假设H5 成立,社区居民对旅游负面影响感知越强烈,对旅游发展的态度越消极.

扶贫旅游发展的经济文化感知对旅游发展态度的路径系数为0.494(p等于0.000),证明两者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即居民对经济文化的认知程度越高,对旅游发展的态度越强,假设H6 成立.经济利益一直以来都是当地居民关注的重点,要注重对于当地社区居民的需求,同时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尽可能多的雇佣当地社区居民,减少当地剩余劳动力,为社区居民提供分享旅游发展所带来经济利益的机会.

社区生活环境感知对旅游参与意愿的路径系数为-0.110(p等于0.326),表明二者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假设H7 不成立.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社区居民对当地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变化的认识不会显著影响其参与旅游开发的意愿.

负面影响感知对旅游参与意愿的路径系数为-0.019(p等于0.822),表明两者之间没有显着的负向相关关系,假设H8 不成立,表明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负面影响的感知不会显著影响其旅游参与意愿.

生活环境感知对旅游发展态度的路径系数为0.334(p等于0.893),表明二者之间没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假设H9 不成立.一般而言,生活环境因旅游发展而产生的变化会强化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但旅游的发展可能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尤其是随着旅游发展的日趋成熟,游客量持续加大的情况下,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会受到严重影响,并直接导致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持否定态度.

四、结论和建议

( 一) 结论

1. 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能够积极促进其参与旅游的意愿.根据计划行为理论,如果个体对产生某种行为具有越积极的态度, 则采取行为的意向就越强[8], 居民对于旅游发展的态度越积极,其参与旅游的意愿行为越强.个体的态度与行为之间一般具有一致性, 居民对于旅游表现出支持态度,认为旅游是村庄发展的希望,同时,他们对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感到满意,他们就将愿意参加旅游开发活动,甚至扩大其发展旅游业的业务范围.

2. 社区居民的旅游环境感知正向影响其对待旅游的态度与参与意愿.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给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带来巨大的变化,旅游资源可以得到适当的保护,社会保障也越来越好.这种变化是旅游业发展给社区居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它是衡量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居民对旅游业的发展持积极态度,认为旅游业的发展给他们带来了幸福的生活,为了保持和不断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而旅游业的发展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社区居民将不会置身事外,希望能够参与到环境的改善和美化的进程中来,为自己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3. 经济文化感知正面影响旅游发展态度.旅游业发展的最明显、最直接的表现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增加旅游活动中的就业机会,促进广大农民向非农领域转移,减少农村劳动力,优化产业结构,为居民生活提供物质保障.同时,开展旅游活动,促进文化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当地文化,增强居民的内心自豪感、满足感以及文化认同.人们不仅物质也追求精神,当居民身心获得愉悦,就一定会对旅游业的发展采取积极的态度,以求获得更多的满足感.

4. 负面影响感知阻碍旅游发展态度.由于旅游产品的季节性,乡村旅游目的地从业人员综合能力有限,农村基础设施和接待能力不足,不仅影响了旅游者的旅游体验,也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同时,在利益的驱动下,居民之间产生恶意的低价竞争,扰乱了市场秩序,居民从中并未获得高额利润,反而改变了农村朴实的*道德观念.基于此,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持否定态度.

( 二) 建议

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取决于当地社区居民的支持,旅游相关部门应尽力提高当地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的积极性,鉴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

1. 加强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从居民教育水平的构成来看,居民的教育水平主要集中在初中和高中,可见,当地居民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没有受过正规培训,服务和接待能力相对较弱,它影响着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旅游作为服务型产业,对于一些专业解释等需要具备较高素养,企业和政府可以对其进行旅游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对当地居民的培训来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技能,只有农村旅游管理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乡村旅游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2. 加强宣传.旅游企业利用自己的资源,投入更多的精力和金钱,加强对旅游目的地的宣传,如电视、广播、路旁广告牌、乡村旅游信息的网络发布;政府利用节假日组织政府工作人员参与乡村生活体验活动,在学校宣传、培养学生对传统民俗生活的兴趣.

3. 加强资源保护,提高环保意识.生态环境是不可再生的,一旦景观遭到破坏,就会造成永久性的.特别是在村庄的维护和改造中,应保留其传统特色,重建后的建筑不仅要在外观上与传统的房屋相似,而且在内部结构上也要有这样的要求,努力将住宅建筑的外部形式和内部结构与现代住宅服务设施的安装要求相结合.根据旅游生命周期理论,地方政府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必须采取多种措施降低旅游发展的环境成本,以防止因环境破坏而造成的经济衰退,同时,倡导居民和旅游者绿色出行,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使旅游业的发展建立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保护乡村原始生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4. 增加就业机会.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促进经济发展,自然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当地居要从事农业生产,剩余劳动力丰富,大部分为中老年人.旅游企业雇佣了大量的当地居民,从而促进了农民向非农业领域的转移,同时,促进农民工返乡,缓解空巢现象和留守儿童现象,提高居民幸福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经济基础,减少城乡二元化,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5. 保障居民参与.旅游业发展的决策者主要是地方政府、旅游公司、相关村干部和少数居民,对居民整体参与决策所带来的积极作用不够重视,如果在制订有关政策时,可以选出一些居民代表来表达他们的切身利益和需要,将有助提高居民整体参与的积极性.许多居民对旅游业的发展持积极态度,参与旅游业发展的意愿很强,所以多听取群众的意见,维护共同利益.对于培养居民、法治意识,扩大管理的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

6.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随着旅游发展成熟,当地居民作为旅游发展的承受者,旅游开发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比如环境卫生等都是由整个地区的社区所承担.政府和企业应不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公厕、连户路、文体广场、垃圾站、太阳能路灯、文化长廊、休闲广场、旅游观光道、乡村宾馆、农家乐等以提高乡村旅游的档次和综合接待能力.

7. 对物价施行不同政策.旅游地区物价水平大多都会高于其他地区,当地居民对消费也有需求,但不该让当地居民承担,大多数做法是当地居民凭借本人可享受低于售卖的,同时考虑到当地可能存在门票经济,针对当地居民或居民亲属可进行一个门票优惠或者门票全面的政策.

五、结束语

尽管本研究建立在文献回顾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但限于研究区域及数据资源获取能力上的缺陷,研究结论不一定具有普适性,由此,未来的研究应着重以下几点:由于时间、精力、人员所限,本研究主要调查区域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渝东北生态旅游涵养区的旅游目的地,研究结论仅限于本研究所获数据所反映的研究结果,要获得具有普遍说服力的研究结论,需要扩大研究区域,增加样本量,甚至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如此研究结论的说服力将显著提升.

本研究分析了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旅游发展的感知和态度,这是一个静态研究.然而,居民的观念和态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他们在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对未来旅游业的感知和态度的动态监测及研究显得极有必要.

本研究进行问卷调查的时间是冬季,受调研旅游目的地大多为旅游淡季,旅游经营活动较少,相当数量的社区居民外出务工,家中仅剩老人及儿童,导致受调研人群存在一定偏颇.未来研究可以选择旅游旺季,尽可能将社区居民全面纳入调研范围,以保证调研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颜琪.基于旅游地居民视角下的横琴岛旅游开发影响的感知和态度研究[D].湖北大学,2011.

[2]王忠福,张利.旅游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及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经济地理,2010, 30(09):157-162.

[3]熊剑平,刘承良,颜琪.城郊农村居民对乡村旅游感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武汉市黄陂区明清古街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8(01):59-68.

[4]黄燕玲.基于旅游感知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5]杜宗斌,苏勤.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社区归属感的关系研究——以浙江安吉乡村旅游地为例[J].旅游学刊,2011,26(11):65-70.

[6]卢小丽.居民旅游影响感知、态度与参与行为研究[J].科研管理,2012,33(10):138-144.

[7]田泽民,严艳,樊守伟,张少杰.社区居民对历史街区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感知研究——以西安回民街为例[J].价值工程,2013,32(31):196-198.

[8]于亢亢,赵华,钱程,高健.环境态度及其与环境行为关系的文献评述与元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18,03(32):1-13.

该文结论:上文是一篇大学硕士与旅游扶贫本科旅游扶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感知和意愿和意愿研究方面论文范文.

乡村旅游地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以沈阳石佛寺村为例苗成敏
【摘要】为研究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影响的感知,对沈阳市沈北新区石佛寺朝鲜族锡伯族乡进行调查 采用参与观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方法,对社区居民的旅游参与度、社区居民对旅游产生的环境影响感知、经济影响感.

基于社区居民感知的红色旅游开发
魏 晶山西武乡县红色文化底蕴丰厚,发展红色旅游具有独特优势,已经走出老区红色旅游致富的新路子 为了研究景区周边居民参与程度,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的形式对居民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影响感知以及参与程度及.

基于社区居民感知视角的皇城村旅游可持续
一、研究区概况皇城村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起初靠煤炭资源起步,后依托村中的陈廷敬文化转型发展旅游业 为了尽量减少旅游发展与社区居民的矛盾,通过鼓励多数、劝告少数,给予福利待遇……一系列措施使得.

柳州市柳南区电商旅游扶贫路径的落地实践
潘剑军(柳州市柳南区商务局,广西柳州545007)摘要 当前,各地党委、政府都在不断深入推进脱贫攻坚 本文介绍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南区如何实施“贫困村农家饭(票)”项目,将旅.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