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诗歌翻译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跟从《秋思》不同译本的比较谈汉英诗歌翻译方面本科论文怎么写

主题:诗歌翻译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1

从《秋思》不同译本的比较谈汉英诗歌翻译,本文是诗歌翻译本科论文怎么写和《秋思》和译本和汉英类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诗歌翻译论文参考文献:

诗歌翻译论文参考文献 思修论文格式我的理想思修论文大学思修论文大一思修论文2000字

摘 要:形合与意合是汉英对比研究中的一组最重要的对应关系,也是衡量英汉互译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完全由意象组合而成的元曲,堪称经典的中国“意象派”诗歌.本文将以英汉语中的形合与意合为理论依据,对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多个译本,尤其是以许渊冲先生的英译本从选词、句式和音韵、意象传递等方面进行试探性的分析,为古诗英译的过程提供一定的参照依据.

关键词:《天净沙·秋思》 形合 意合 诗歌翻译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10-0279-01

一、诗歌翻译特点解析

诗歌的翻译有别于翻译其他类型的文字,如小说、剧本、散文及字幕等,其英译有三个色彩鲜明的特点.

1.中国古诗尤重韵律美,“音美”是诗歌的第一考量.一首流传之广的好诗首先要有朗朗上口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很多中国古诗起初都是可以作为歌曲传唱的,所以悦耳尤为重要.

2.不同诗歌类型都有特色鲜明的句法,一般具有一字一音一意的特点.诗歌语言力求短小精悍,寥寥数语便可描景抒意.在写法上,中国古诗尤重意合,所以在句法上删减了连接词或逻辑词的使用,这一点和极重形合、行文上需要功能词辅佐的英文相比可谓大相径庭,此点是古诗英译中需要弥合的重点.

3.意境难描.“画虎画皮难画骨”,译诗译形难译境.立意深远,境界幽深是一首好诗的精髓和灵魂所在.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清王夫之《萱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然而,在翻译中鉴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很多意象的文化内涵不同,直接翻译可能导致丢失原文中的意境美.

二、《天净沙·秋思》不同译文之比较

本文选取了施文林(Wayne Schlepp),丁祖鑫和伯顿· 拉夫尔(BurtonRaffel),以及许渊冲四位大家共三个版本的英译,并对照汉诗英译的三个特点,对不同译法进行分析,以图找到可供借鉴的翻译方法.

1.施文林(Wayne Schlepp)的翻译版本

Tune to“ Sand and Sky”

——Autumn Thoughts

by Ma Zhiyuan

Dry vine, old tree, crows at dusk,

Low bridge, stream running, cottages,

Ancient road, west wind, lean nag,

The sun westering,

And one with breaking heart at the sky’s edge.

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种意象,意象的安排多而不乱,层次分明,整体上表现出由近及远的空间顺序. 全曲十个意象,从老树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阳,作者的视野层层扩大,步步拓开.这也是意象有序性的表现之一.在词句的锤炼上,前三句十八个字中,全是名词和形容词,无一动词,各种景物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与形状,全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的组织排列顺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把握.这种奇妙的用字法,实在为古之所罕见,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与马曲用字法相似,但其容量仍不如马曲大.马曲用字之简练已达到不能再减的程度,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

施文林(Wayne Schlepp)的这篇译文打破了英文形合的束缚,将中文的意合直接西化使用.在此译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全文并无完整句子,并且除了最后一句用了一个连词“and”之外,并无其他功能词或连接词的使用.因此在形式上和原文保持了一致,但遗憾的是原文中韵律美在译文中并没有体现出来.此外,译文中的意象除了给西方的读者一些异域画面之外,无法使他们解读或产生思乡之情,寓情于景中的情没了,诗的味道也就大打折扣.

2.丁祖鑫和伯顿·拉夫尔(Burton Raffel) 的翻译版本

Tune: Tian Jing Sha

Withering vines hanging on old branches,

Returning crows croaking at dusk.

A few houses hidden past a narrow bridge,

And below the bridge quiet creek running.

Down a worn path, in the west wind,

A lean horse comes plodding.

The sun dips down in the west,

And the lovesick treler is still at the end of the world.

不同于施文林(Wayne Schlepp)的“意象派”译法,这篇译文没有照搬原诗中“并列式意象堆叠”的意合写法,而是在转化成英文的时候,考虑到了译入语形合的特点及英语国家受众的理解习惯.同时,选词贴切,使得原文的冷落黯淡的凄凉意象跃然纸上,向西方读者重现了原诗中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具体而言,此翻译做到了化“ 静”为“动”.如果说施文林的译文是一幅静物图的话,这个版本的翻译让原本的景物活了起来.译者在前两行中用了“hanging”、“returning” 和“ croaking” 三个动名词加上“ on”和“at”,在西方读者看来就变为“ the withering vines are hanging on oldbranches, and the returning crows are croaking at dusk” 即“ 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接下来,用一个“ narrow bridge”将“流水”,“人家”串联起来,并使用介词“past”、“below”及连词“and” 指明了各自的方位,使得一幅白描的二维图,变成了三位立体空间图.第三句使用主谓结构和两个前置介词短语,将英文的结构和顺序展现的一览无余.最后一句不仅在形式上来原文对应,意思也很切合.可以说这一版译文是将中国古诗“本地化”的典范.

3.许渊冲的翻译版本

Autumn Thoughts

Over old trees wreathed with rotten vines fly evening crow;

Under a all bridge near a cottage a stream flows;

On ancient road in the west wind a lean horse goes;

Westward declines the sun;

Far, far from home is the heartbroken one.

这版译文结构工整条理;形式上最大程度地贴近原文;韵律韵脚也向原文看齐.在对原诗前三句的处理上,没有照搬九个意象并列堆叠的方式而是通过加入冠词、介词、动词等的方式使原诗中原本看似毫无关系的事物有了确实的联系.这种译法在保留原文形式美和韵律美的同时,又兼顾了西方读者的语法需求,做到了本地化.值得注意的是,许渊冲先生全诗都用了倒装结构,达到了突出意境的效果,从句法上直接渲染了凄凉悲苦的秋景.而最后一句,叠用far,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在凄凉的秋景之外,写出了诗人的离家万里,思乡难归的羁旅之苦.

三、总结

通过以上三个版本的分析,我们发现将中国诗歌译为英文时,如果只考虑英文受众的可理解度和接受度,只采取形合的翻译法,那么中文诗歌的韵律美,形式美势必会大打折扣.汉语注重“朦胧美”.写作中,作者往往留有余地,使读者可以利用想象自己“造境”,为此诗歌的语言是高度灵活的,甚至主语成分也常常省略,以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境界.而英文又是一种严谨而直白的语言,讲究关系清楚明了.因此,在英译过程中,不得不把汉语省略的关系词,介词或冠词等补充完成.这样一来难免就丧失了原文“短小精悍”的特点.而只考虑意合,一味地仿写原作,倒是保留了形式但英文读者只会看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了,那也就失去了文化传播的价值.因此,在古诗英译过程中,不可一味追求形合或意合.而要在符合译入语读者理解的原则下再加工,首先要做到“意相近”.由于汉英节奏有别,汉语为声调语言,以音节计时而英语是一种音高语言,以重音计时.因此要达到“音相近”几乎是很难实现的,只能在译文中重新再造音律,使其具有英诗的节奏美.

参考文献

[1]辜正坤. 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2]何伟, 张娇. 古诗词英译中意合向形合的转换: 概念隐喻分析[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7(1).

[3]黄国文. 从《天净沙·秋思》的中译文看“形式对等”的重要性[J]. 中国翻译. 2003(2).

[4]穆志刚. 汉英诗歌互译中的意象关系[J].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8(1).

[5]申连云. 形合与意合的语用意义及翻译策略[J].外国语,2003(3).

[6]许渊冲. 汉英对照中国古诗精品三百首[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该文结束语:此文是适合不知如何写《秋思》和译本和汉英方面的诗歌翻译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诗歌翻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钢琴版《平湖秋月》的静虚远
摘要平湖秋月是我国民间音乐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首作品中充分体现了东方音乐的气韵和柔美 本文旨在结合钢琴版平湖秋月,通过音乐特点“静”“虚”“远.

目的论视角下《祝福》英译本文化空缺词的翻译探究
摘要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文化空缺现象必不可免 目的论是译者实现其翻译目的指导 本文结合目的论,对鲁迅短篇小说祝福英译本中的文化空缺词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相应的译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目的论;祝福英译本;文化.

《秋声之一》工笔画技法解读
步骤一1﹒秋天梧桐树上的蓇葖果配以蟋蟀和竹编箩筐,营造出秋声秋色的晚秋景色,情趣盎然 2﹒鼠毫或狼毫勾出物体轮廓,淡墨勾梧桐叶,中墨勾梧桐子 因此幅作品用生宣画成,所以勾勒时用水要少 勾勒蟋蟀时更要用.

成器刍议《成器思论〈考工记〉设计思想寻微》自序
摘要本文从“成器”之论入手,关照人的生产生活习惯、审美情趣及至一般价值观和世界观背景 从探索考工记的设计伦理思想,拓展到个案设计分析 从理论到实践、从古代传统器具到今天的产品,.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