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遇刺前后相关论文范文例文 和陆建章遇刺前后方面本科论文范文

主题:遇刺前后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4

陆建章遇刺前后,本文是关于遇刺前后相关论文范文例文和陆建章和遇刺类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遇刺前后论文参考文献:

遇刺前后论文参考文献

文│韩福东

陆建章穿着马褂,戴着礼帽,走下火车,徐树铮已在月台等候.陆满面笑容,伸手打了个招呼:“树铮!”然后哈哈笑了起来.徐回应:“陆将军!”两人的手握在一起.“一向可好啊?”陆问候道.徐回:“还行还行,一路辛苦啊!”两人向前走去,陆说:“到你这了,你说了算.有你在,什么都摆平了.”话音刚落,身后的徐树铮警卫对准他的就响了起来,陆建章前扑倒地.

这是电视剧《少帅》中播放的情节.剧中,张作霖的把兄弟冯德麟之子冯庸与陆建章在火车上巧遇,后在月台亲见其被杀.从他们俩在火车上的对话可知:陆建章是陕西督军,毕业于天津北洋武备学堂,是小站练兵元老、现代陆军鼻祖,此次只身一人受徐树铮邀请前往天津——这些说法是不甚准确的.袁世凯小站练兵时,陆建章的确任陆军教官,但称其为现代陆军鼻祖则未免太过.在被杀的1918年,他早已不是陕西督军.此次赶赴天津也并非应徐树铮之邀,而是冯国璋在幕后主使.陆只是在天津期间又访问了奉军司令部(一说徐树铮私宅),他并非死于火车站,更非一人前往.

陆建章到底为何被杀,幕后的主谋者是谁,他死后各方反应如何……拨开历史的迷雾,这段民国之初北洋混战时期颇为传奇的插曲呈现眼前.

刺杀现场

陆建章死于1918年6月14日.刺客徐树铮是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陆军上将.在杀陆建章之前,他与张作霖的奉军合作,因截获陆长段芝贵向日本*的武器,而出任奉军副总司令.他一直跟随的段祺瑞则再度成为国务总理.

此时,国内的局势是南北之争泛起.孙中山此前一年联络唐继尧、陆荣廷等人,在广州发起护法运动,与执政的北洋武力对峙.执政者内部分裂成主和与主战两大派系.徐树铮和段祺瑞是主战派,冯国璋等人是主和派,其间颇多权斗.

1917年陆建章投靠*大总统冯国璋,获“炳威将军”称号,成为主和派的一员大将.次年3月,共同通信社即传出他被推举为“讨倪军”(讨伐安徽督军兼长江巡按使倪嗣冲)总司令,冯玉祥为副司令的消息.事后看,讨伐没有落实.但陆建章是否暗中联合南方武力与执政者为敌,则是悬于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头顶上挥之不去的阴云.若真如此,陆建章就不是执政者内部的主和派,而是体制外的叛乱者.

于是,作为段祺瑞左膀右臂的徐树铮开始采取行动.

徐树铮杀陆建章的细节,不同报纸的报道颇有差别,现场细节已很难真实还原.徐树铮本人解释,他此前多次听部下将领先后当面投诉,有个自称陆建章的将军经常“诡秘勾结,出言煽惑”.在被杀前两日,这个人又面访奉军驻津司令部各处人员,“肆意簧鼓,摇惑军心”.接到情报后,徐还以为可能是不肖党徒蓄意勾煽的行为,陆将军未必谬妄到如此地步.

在杀陆建章当天向国务院和陆军部递交的电报中,徐树铮说,这位自称陆建章的人而后又发函给他,说是徐树铮曾电约其到寓所会谈.但查其函中所指时限,徐尚未出京,故深堪诧异.今天(6月14日)中午于是复函请其来晤.

徐树铮解释道:“(陆建章)坐甫定,满口大骂,皆破坏大局之言.树铮婉转劝告,并晓以国家危难,务敦同袍气谊,不可自操同室之戈.彼则云我已抱定宗旨,国家存亡,在所不顾,非联合军队,*现在内阁,不足消胸中之气.树铮即又厉声正告,以彼在军资格,正应为国出力,何故倒行逆施如此?从不为国家计,宁不为自身子孙计乎?彼见树铮变颜相戒,又言:‘若然,即请台端听信鄙计,联合军队,拥段推冯,鄙人当为力效奔走.鄙人不敏,现在鲁皖陕豫境内,尚有部众两万余人,即令受公节制如何?’云云.树铮窃念该员勾煽军队,联结土匪,扰害鲁皖陕豫诸省秩序,久有所闻,今竟公然大言,颠倒播弄,宁倾覆国家而不悟,殊属军中蟊贼,不早清除,必贻后戚.当令就地决,冀为国家去一害群之马,免滋隐患.”

徐树铮还说,杀陆建章后,已为其棺殓掩埋,正听候家属领葬.他希望政府能够褫夺陆的军职,用昭法典.陆死后第二天,徐前往北京,专为此事当面报告.

衰乱之世,人人自危

在遭杀前三日,陆建章曾致电总统府、国务院,称近日将来京面谒.有传闻称,陆在陕西发出的一则电文,曾被某方面势力扣留.待他来到天津,听闻各督军方有集会之举,天津会议对现内阁多有不利,认为有游说运动之机,所以冒险前去拜访徐树铮,没想到竟遭杀身之祸.

陆建章之死直接影响到了正在协商中的大总统人选问题.在天津的山东督军张怀芝听闻消息后“颇为疑骇”,立刻到京拜谒代总统冯国璋.张对冯说,“下届总统必仍属公”,冯则“力辩无此意”.

当时有力的总统候选对象有三人:段祺瑞、冯国璋和徐世昌.各派围绕选举,主张歧异.陆建章死前,正在天津召开的会议的主要议题中即含此项.据称有拥戴冯国璋者中途转为拥戴徐世昌,议而不决,以至于长江三督(李纯、王占元、陈光远)代表首先撤回.而主和派因见陆建章被毙,“益生骇惧,非别谋疏通,不敢开议”.陆建章之死预示了天津会议必将无疾而终.

江苏督军李纯以“时局混沌”为名,电促在京的何参谋长回南京,同时派驻京代表韩德铭去天津致祭陆建章,送去奠金2000元.曹锟也就陆建章之死向李纯发了一封密电.

陆建章被毙次日,大总统令发布:“前据张怀芝、倪嗣冲、陈树藩、卢永祥等先后报称,陆建章迭在山东、安徽、陕西等处勾结土匪,煽惑军队,希图倡乱,近复在沪勾结乱党,当由国务院电饬拿办,兹据奉军副司令徐树铮电称‘陆建章由沪到津,复来营煽惑,当经拿获决’等语,陆建章身为军官,竟敢到处煽惑军队,勾结土匪,按照《惩治盗匪条例》《陆军刑事条例》,均应立即正法,现既拿获决,着褫夺军官军职,勋位勋章,以昭法典.此令.”

颇值得注意的是,这道命令是国务院起草,呈请大总统,盖章后以大总统令的形式发布的,而当时的大总统冯国璋正是重用陆建章之人.

呈请大总统前,在15日召开的例行国务会议上,段祺瑞于下午1时将决陆建章的问题提出报告,并表示应即明令宣布陆建章罪状,并褫夺官勋,各部总长对此“亦无甚讨论,即照总理锁定办法通过”.从此命令的语气看,国务院似乎在杀陆建章之前就有通缉拿办的密令.但即便陆建章确是国务院电饬拿办之人,是否就可就地正法?从徐树铮的电文可以看出,毙陆建章并非奉国务院命令行事.

《申报》另有报道说,徐树铮杀陆建章之前并未与各方面商榷,即便段祺瑞也绝未禀闻.之所以如此,是害怕这些人顾及袍泽之谊,以致宽宥了陆建章.杀陆后,段祺瑞接到报告,大加感喟,称陆建章也是北洋系中的老人,近因误入歧途致受杀身之祸,不得不为之扼腕.路透社也报道,来自国务院方面的消息称,总理段祺瑞在接到陆建章被捕、将被毙的报告后,即欲以电话制止,但已来不及,所以就发了这项命令.这些似乎都证明杀陆建章并非段祺瑞的本意.

对于这项大总统令,舆论颇有不以为然者.当时的著名评论员“默”发文《陆建章毙》称,陆此前曾发布主和之电,与主和派接近,尤其和冯玉祥有关系.此次报载他向奉军司令部“直接运动”,想来也不过是“运动和平”罢.徐树铮却突然下令毙,根本不顾虑激起反对,胆量真的很吓人.毙前并没有请示段祺瑞,段没能阻止,反借种种罪名发布陆应死的公文,为徐掩饰,徐的权力之大,更为吓人.而政府的威望也从此扫地了.徐如此专横挑衅,不是更让时局陷于纷乱而无法收拾吗?“默”认为段祺瑞、冯国璋的和战之争尚未最后明朗.

作为帮助段祺瑞“三造共和”的核心功勋,徐树铮彼时的权力当然是相当大的.当时政坛有“大徐小徐”之说,徐树铮虽为小徐,但其实力某种意义上却比大徐(徐世昌)要大多了.

另一评论员“冷”则在《自相残杀》一文中称,南北战事是所谓的自相残杀,这种自相残杀的态势愈演愈烈,杀的人越来越亲近.陆建章之被杀即是一例.陆近来虽有“表示助南之意”,但其出身也是北军派系.现在“不加详审”就以“昔日杀人执法猝然而杀之”,同为北军派系的其他人,内心能不自危吗?李纯、陈光远两位督军发电质问政府今后有什么可以保障安全,也是必然的.这是接下来相争将更激化的征兆,其残杀的范围可能将是更亲近的人.衰乱之世,古今同然.

因陆建章生前好杀,故亦有舆论认为其死不足惜,足见天道之好坏,但杀陆的手续还是引起广泛注意.当时影响甚大的英文报纸《字林报》称,毙陆建章未经正当手续,以致外界非难之声颇高,所以6月15日的国务会议对此有专门讨论,甚至有人认为徐树铮此举对于以冯国璋和江苏督军李纯为首的主和派带有威胁意味.这似乎说明北洋派的内讧愈发激烈了.

在津各督军代表得知陆建章之死,颇为诧异.面对北派内部督军的质问,徐树铮从17日起分途向各方解释,强调自己不能事前报告之苦衷,请求鉴谅.

评论员“冷”分析道:杀人者自以为威权无限,然其恐被人杀的念头,比被杀的人还强烈.君不见徐杀了陆之后,即须通电告遍天下,诉其苦衷;其外出之时,卫队的护卫也显示出他内心恐被杀的惴惴不安.陆此前在军政执法时,杀人很多,现在他被别人所杀,这是陆所不及料到的事,也是其所应受的果报.现在杀陆建章的人如果只是杀了一个陆建章,我想他不必如此恐惧其报复.现在是主战的人不肯和平,令全国被妄杀者不知凡几,这个孽造得比陆建章生前更甚.

城头变幻下的轻若鸿毛

为防止部下妄议此事,徐树铮还专令奉军内部严禁讨论陆建章案,违者将受处分.

陆建章死后,其在北京的僚属和京津界重要人物16日纷纷前往天津吊唁,其中一个叫贾懋德的人提出收殓尸身.段祺瑞也以“陆虽死于其罪,惟闻系北洋派,不无袍泽之感”为由,拨款给陆的家属,以便厚殓.

另一关注焦点是冯玉祥旅长.陆建章乃冯玉祥妻子的舅舅.外间曾有冯玉祥独立之风说,随后虽被证明不实,但政府对此不无顾虑.北京政府以克复湖南常德有功为由,为冯玉祥官复陆军中将原职.外界认为,冯玉祥因陆建章被杀而“有不平意”,此举有安抚企图.

陆建章死后第5天,天津再度召开会议,新总统人选问题已经解决,由徐世昌担任,主战的方针将延续.

评论员“冷”以《大徐小徐》为题,发表了一篇短评,称:“总统则一致推大徐,军事则一切握于小徐之手.然则今日之中国,将为二徐之中国欤?虽然,其间盖大有别也.小徐之权力在表,而大徐之权力在里.故小徐而一旦失势,且将与陆建章等.若大徐,则载沉载浮于民国史中,屡见不一是矣.是大徐之权力胜于小徐矣.然犹有不然者,大徐之有权力,不过为人傀儡耳;小徐则日以傀儡人为事者.故大徐之权力为名,而小徐之权力反得其实也,是小徐之权力又胜于大徐也.呜呼!大徐小徐,究其极也,一徐而已矣.一徐之中国,中国何福焉.”这段评论预见了,徐树铮一旦失势,将和陆建章同等下场.

7年后,失势的徐树铮欲东山奋起,自北京途径廊坊南下,结果被陆建章之子陆承武刺杀.和陆建章的悲剧一样,徐树铮死后,凶手未被追究.此时的执政者仍是段祺瑞,但他很快被冯玉祥驱逐.在城头变幻的大王旗下,两个将军的死可谓轻若鸿毛了.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概括总结,上文是关于陆建章和遇刺方面的遇刺前后论文题目、论文提纲、遇刺前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孙吴清谈名理 与和正始玄学的关系兼论二陆入洛的玄谈资源
徐昌盛(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1)关键词孙吴;清谈名理;发展;正始玄学;关系摘 要孙吴的清谈名理,是在汉末中原的影响下发生发展的,主要表现为清谈风气的盛行和人物品评的兴起 .

陆游:诗酒趁年华,归来仍少年
①中国的文学发展至宋朝,又入一个黄金时期,人才辈出,各领,陆游算其中的异数 之所以说陆游是异数,因为他身上存在几大特点不可多得的高寿 陆游活到85岁,这除了晚年注重养生,也得益于他“八十可.

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遇刺受重伤
1981年3月30日,才刚就任总统69天的里根,前往华盛顿特区的希尔顿饭店与美国劳工联合会产业工会联合会的代表们共进午餐并发表演说 当里根和幕僚们走出饭店大门时,埋伏在饭店门口的媒体人潮里的精神病患者.

历史人物赤心报国的陆游
浙江绍兴沈园原本只是一处普通的江南园林,却因为与南宋大诗人陆游扯上了关系而名扬天下 至今,许多仰慕陆游的“粉丝”仍不远万水千山来到沈园,重温陆游与唐琬的凄美爱情故事,探寻&ld.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