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捐赠家路德维希夫妇有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跟捐赠家路德维希夫妇方面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主题:捐赠家路德维希夫妇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1

捐赠家路德维希夫妇,该文是捐赠家路德维希夫妇有关论文范文例文和路德维希和捐赠和夫妇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捐赠家路德维希夫妇论文参考文献:

捐赠家路德维希夫妇论文参考文献 世界家苑杂志成才之路期刊健康之路杂志社堂吉诃德论文

1994年11月,德国著名艺术鉴赏家、社会活动 家托马斯·昆斯·恩斯特博士来到中国美术 馆,直截了当地跟时任馆长杨力舟说:“德国

有一位世界著名*家愿意给中国美术馆赠送100幅欧 美国家的现代艺术作品,你们要不要?愿意不愿意接 受?他是无偿的,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只需要在你们馆 里给他留个名字.”这样一个今天看似简单的提议, 在改革开放初具成效的上世纪90年代初,却是一个惊人 之举.因为在此之前,中国还从未接受过任何西方人的 艺术品捐赠.它惊动了中德两国的外交部和,从 一个单纯的艺术事件,上升为中德两国外交关系和文 化合作的重大事件,连当时的中国领导人与德国总统 都对此表示了关注.这位*家就是彼得·路德维希 (Peter Friedrich Ludwig).

在巧克力产业赫赫有名的彼得·路德维希,也是全 世界最大的毕加索作品私人*家,不过让他闻名世界 的并非*,而是他在全世界的艺术捐赠.早在大学时 期他和夫人伊蕾娜·路德维希就开始收集艺术品.他们 一生*了数万件珍品,而最终大部分藏品的归属是世 界各地的20余个博物馆,他们所提倡的公益性、资源共 享的艺术*方式,推动了世界艺术和博物馆事业的发 展.路德维希夫妇也是最早将西方艺术作品无偿捐赠给 中国的西方人.

1996年,德国的彼得·路德维希和伊蕾娜·路德维希夫妇无偿向中国美术馆捐赠82位欧美艺术家的89件 (117幅)艺术品,其中包括4件毕加索的作品.这次捐 赠,当时价值即达2700多万美元.2016年中国美术馆为 此举办了路德维希夫妇无偿捐赠20周年纪念活动.至今 为止,路德维希夫妇仍然是中国美术馆接受的规模最 大、价值最高的国外艺术品的捐赠者.

对路德维希夫妇的捐赠,很多人都难以理解,认 为是惊世骇俗之举,或认为别有所图.即使认真想过, 也还是无法想通:“怎么能把那么多贵重的艺术珍品, 一下子就无偿捐出去了呢?而且还是捐给异国他乡.” 这对于很多人,包括绝大多数书画家和*家,能理 解、想得通是不可思议的,不理解、想不通才属正常. 这就是差距,就是人生境界的差距.《庄子·秋水》北 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 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 也.”的确如此,一个人不懂他未曾到达的世界.

珍藏波普艺术及毕加索作品

1925年7月9日,彼得·路德维希出生于德国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企业家家庭,他的父母也是著名的艺术收 藏家.从小,路德维希就被深深地吸引进了艺术的世 界.二战后,他应父母的建议在波恩学习法律,但因为 太热爱艺术,路德维希又到美茵茨学习史前及早期艺术 史、文物鉴定与哲学,正是在这时,他结识了一生的伴 侣——伊蕾娜·莫恩海姆.

路德维希夫妇,都是艺术科班出身,他们在求学时 期就产生了*艺术品的念头.每到一个不同的国家, 他们都会直奔当地的博物馆、美术馆以及艺术院校,甚 至常常直接到尚未成名的艺术家工作室购买其墨迹未干 的作品.他们以自己深刻的艺术洞察力和判断力注意到 了那些还处在成长中的艺术家,并率先对毕加索以及波 普艺术进行*.

1950年,路德维希完成了他的艺术史博士论文《毕加索的人物画是当代人生活感情的表述》.在当时,这 是一次闻所未闻的大胆尝试,因为二战刚刚结束5年, 毕加索是与法国紧密相关的当代艺术家,颇受争议.但 也正是从那时起,毕加索就成了路德维希夫妇*名单 上的重点关注对象.他们一生共*了875幅毕加索的绘 画,涵盖了毕加索创作的各个时期,成为世界上*毕 加索作品最多的私人*家.在1996年捐赠给中国美术 馆的作品中,就有4幅毕加索的作品(3幅肖像油画,1幅 纸上绘画),这也是所有捐赠作品中最为珍贵的.这4幅 毕加索作品分别创作于1967年、1969年、1970年、1972 年,是毕加索晚年作品的代表.其中《抽烟斗的男人》 和《带鸟的步兵》表现了毕加索的西班牙情结.

毕加索绘画*,不仅成为路德维希夫妇规模庞 大、质量优秀的艺术*之本源,也促成了“世界艺 术”这一理念的诞生.与*毕加索作品同样处于领先 地位的是,路德维希夫妇也是整个欧洲最早的波普艺术 *家.早在上世纪60年代早期,路德维希夫妇就对当 代美国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当代美国艺术在当时 都还备受争议.

通过发现和*罗伯特·劳森伯格、安迪·沃霍 尔、罗伊·里奇特斯坦等人的作品,路德维希对整个艺 术界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对路德维希而言,波普艺术 是时代的镜子,是对独特的生活态度的一种表达.美国 著名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曾经在1980年为路德维希 创作过一幅肖像,这是一幅亚麻布丝网印刷画,画中的 路德维希以手托头,神态专注,线条简洁利索,对比强 烈的色块增添了人物表情的深度,还具有延伸拓展的空 间感.这幅画似乎是作为“波普教皇”的安迪·沃霍尔 和作为支持并理解波普艺术的*家路德维希两人之间 惺惺相惜的见证.

*理念超越国家、民族、艺术形态界限

经过多年的苦心收集,加上从父母那里继承而来 的艺术品,路德维希夫妇的艺术*几乎是一部鲜活的 3000年艺术发展史:从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塑和中国古 代的陶瓷、哥伦布之前的美洲艺术、欧洲中世纪艺术、 巴洛克艺术、古典现代到先锋派艺术精品、一度领先世 界的德国当代艺术、美国的波普艺术、时髦的废金 属雕塑,直至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艺术,都属于路德 维希夫妇的*范围,仅当代美术部分,他们就*了 1000多位欧洲艺术家的作品.

如今,“世界艺术”已经日益引起世界各地美术史 家的反响和重视,所以人们更应该重视早于美术界关注 这一理念的路德维希夫妇的*.

路德维希夫妇的*,首先是具有开拓性的,他们 从来只*博物馆里没有的东西.在博物馆*之外, 独立地对当代艺术价值作判断,显然这已经不仅是个人 品位那么简单,而是需要实事求是地作出一种综合的理 性分析.其次是,*的多样性.他们与世界各地的艺 术家、*家接触,通过各种方式扩充*,并允许各 种价值争议存在,超越国家民族艺术形态的界限,不限 于某一种流派、某一种艺术家或者某一种风格.比如他 们敢于打破戒律,*纳粹时期雕塑家波雷克的作品,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现实主义艺术,甚至 *一些非主流艺术.第三点是,*的总体性.他们不认为某一个人、某一件作品是非有不可的,他们的收 藏首先要考察当地社会文化的整体状况,然后成批地整 体出价*.只有把一个地区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结合 起来,使之具有一种特殊的能量,艺术家和作品的意义 才可能被激活.这就是*的整体性.第四点是,* 总跟捐赠联系在一起.个人*最终回馈公众.他们先 从世界各地广泛求购当代作品,然后通过自己的力量再 把它们“架回”美术馆、博物馆,从而填补美术馆、博 物馆现代艺术*的空白,或为此另建新的现代艺术博 物馆,从而使个人*获得文化价值意义及文化价值的 认定,成为一项影响公众的事业.

无私捐赠博物馆和艺术机构

以路德维希为名的博物馆和艺术机构分布在亚 琛、班贝克、巴塞尔、布达佩斯、科布伦茨、科隆、奥 伯豪森、北京、萨尔路易、圣彼得堡和维也纳.彼得和 艾琳·路德维希基金会与这些市立或州立的博物馆和艺 术机构都有密切的合作.

徐尔蒙特博物馆建立于1883年.1977年,路德维希 夫妇向这所市立艺术机构捐赠了一批重要的中世纪和 现代艺术藏品,自此之后,机构便更名为“徐尔蒙特 路德维希博物馆”.1992年,博物馆在现有基础上进 行扩建,扩建工作于1994年完成.路德维希夫妇的捐 赠包括画作和雕塑作品,涉及罗马柱廊雕塑、简·维 梅尔·范·哈勒姆(1628-1695)的作品、汉斯·哈通 (1904-1989)的现代绘画以及各种应用艺术,如圣物 箱、家庭祭祀物、圣体匣、圣餐杯和祭典织品.除此之 外,博物馆还有许多其他珍藏品,比如来自科隆大教堂 的玻璃画和铅釉玻璃窗,这些13世纪的艺术品极其华丽 且保存完好;再比如扬·托恩·普里克尔(1868-1932) 用于创作的玻璃碎片等.除路德维希夫妇的捐赠之外, 徐尔蒙特路德维希博物馆还拥有路德维希藏品中大量艺 术品的永久借展权.

路德维希夫妇与巴塞尔文物博物馆的合作始于20世 纪70年代初期.1981年,路德维希夫妇向巴塞尔城市捐 赠了一批文物,共计200件.为了*这批文物,巴塞尔文物博物馆进行了扩建,于1988年完成.同年,路德维 希夫妇又将一批数量可观的藏品永久借给这所博物馆.

1988年,艾琳和彼得·路德维希创办了匈牙利路德维希基金会;1989年,前匈 牙利人民共和国长与 路德维希夫妇就“布达佩斯 路德维希博物馆”的成立一 事正式签订协议.一开始, 这所博物馆位于前皇家宫殿 (即所谓的“城堡”)的侧 翼.如今,该综合建筑聚集 了多个公共机构,包括国家 美术馆、国家图书馆和布达 佩斯市历史博物馆.自2005 年3月起,路德维希博物馆 便迁至多瑙河边一栋名为艺 术宫殿的新建筑里.

在看似坚不可摧的 统治开始出现裂缝之时,彼 得·路德维希开始对东欧集 团国家的艺术感兴趣.首个 苏联艺术展于1982年在亚琛 举行,这是符合形势甚至具 有象征意义的;同一年,布 达佩斯举办首场路德维希藏 品展,展出作品来自路德维 希藏品和奥地利路德维希艺 术与科学基金会的作品,该 基金会于前一年在维也纳成 立.这场在匈牙利举办的展 览取得了巨大成功,促使彼 得·路德维希与匈牙利当局 联系,讨论在匈牙利创办基金会和博物馆的可能性.自 那之后,在匈牙利的167件路德维希藏品(其中70件是 捐赠品)提高了匈牙利的国际艺术水平,更填补了布达佩斯美术博物馆藏品的不足.由于历史原因,该博物馆 直至那时仍缺乏上世纪50年代后期之后的艺术作品.布 达佩斯路德维希博物馆是首家真正拥有国际藏品的匈牙 利当代艺术博物馆.这为将美国波普艺术杰出作品和60 年代匈牙利当代艺术进行比较提供了条件,而波普艺术 显然对匈牙利的当代艺术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样, 将“新德国绘画”与意大利“超前卫派”以及20世纪80 年代匈牙利艺术家的作品放在一起,能让人们深入地思 考,匈牙利画家与欧洲其他地方,尤其是与奥地利、德 国和意大利的艺术发展之间有着一种怎样的密切关系.

布达佩斯路德维希博物馆的目标是促进中欧国家之 间的艺术交流以及引进国外的艺术评论.路德维希藏品 的价值不能仅以金钱来估量,我们也绝不能低估该藏品 的理想价值,正是基于此理想价值,匈牙利才得以创立 和发展起一所当代艺术博物馆.

1976年,艾琳和彼得·路德维希从藏品中捐出大约 300件艺术作品,促成了“路德维希博物馆”的建立. 为此,科隆市为20世纪艺术创办了一所独立艺术机构, 瓦尔拉夫·里夏茨博物馆的重要现代艺术藏品,尤其是 藏家豪布里奇的德国表现主义艺术藏品,借此机会被纳 入这所新博物馆中.这栋令人过目难忘的新建筑位于科 隆大教堂附近,于1986年完工,除了路德维希博物馆, 科隆爱乐音乐厅和瓦尔拉夫·里夏茨博物馆也在该大楼 内.自2000年底瓦尔拉夫·里夏茨博物馆迁到新址后, 这栋位于莱茵河边的综合建筑的整个展览空间仅为这间 路德维希博物馆所用.

来自路德维希夫妇的艺术作品主要以三种艺术为 主,这有助于将科隆路德维希博物馆与世界上其他关注 20世纪艺术的重要艺术机构区分开来.比如,放眼俄国 之外,该博物馆拥有最全面的俄国早期先锋派艺术藏 品.除此之外,博物馆还有诸多美国和英国波普艺术的 重要代表作品.1994年,路德维希夫妇再次震惊世人, 慷慨捐赠了90幅巴勃罗·毕加索的画作.他们还将这位 西班牙大师的其他作品出借给博物馆.如今,这所位于 科隆的路德维希博物馆拥有毕加索大量作品,呈现了毕 加索所有时期的创作,堪称典范.这所博物馆还有一批反映当代德国艺术的重要藏品,作品均为上乘之作.

与中国结下的缘

路德维希夫妇先后向德国及欧洲各国的博物馆捐赠 了数千件重要藏品.他们把自己的*视为人类共同的 精神财富,不断向博物馆捐赠或外借他们的*品,提 倡一种公益性的、资源共享的艺术*方式,推动了世 界艺术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而中国美术馆,可以说是路德维希夫妇实现其伟大 理想的最后一个美术馆.他们一共捐赠给中国美术馆117 件作品,囊括了众多世界级大师和国际一流艺术家的作 品,除了4件西班牙大师毕加索的作品,还包括德国的 彭克、吕佩兹、基弗、里希特、海希,美国的安迪·沃 霍尔、韦塞尔曼,英国的大卫·霍克尼,意大利的古图 索,俄罗斯的日林斯基等等,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美术馆 馆藏外国当代艺术作品的数量和质量.

说起与中国的缘分,和很多在中国颇有名气的西方 *家如乌里·希克和尤伦斯一样,路德维希从小也受 到中国艺术的熏陶,然而他介入中国艺术的途径和方式 却不尽相同.路德维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源于其祖父 跟他讲述的中国古典文化,以及其父母所*的14-18世 纪的中国古代青铜器和瓷器.

1995年1月12日,年近七十的路德维希夫妇第一次 共同踏上中国的土地,他们在1年半的时间里访华3次, 足迹遍布北京、上海、西安、杭州、广州等地,*了 包括艺术家方力钧著名的泼皮系列,以及艾未未、蔡国 强、王广义、徐冰、徐坦等一大批当代艺术家的作品. 由此,路德维希夫妇成了最早*中国当代艺术的西方 *家之一.在三次访华的过程中,路德维希夫妇亲眼 目睹了中国的快速发展,以及所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成 就,并向西方国家指出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宣传是肆意歪 曲,片面而不可信.

回到德国之后,他们为此遭受了不小的压力,但 仍公开批驳谬误,畅谈对中国的积极观感,宣传中国的 古老文化.在认真考察中国以后,路德维希夫妇预见到 中国的崛起对整个世界的影响,也进一步希望为中德两国在艺术方面的合作尽绵薄之力,于是便想向中国捐赠 其*的艺术品.路德维希夫妇的捐赠请求在中德外交 部、以及靳尚谊、邵大箴等艺术界人士的共同努 力下,终于顺利实现.

1996年5月,路德维希先生在中国美术馆草签了捐赠 协议,还曾以每幅100美元的收购了一批美院师 生的画作.然而遗憾的是,路德维希先生最终还是没能 看到他的藏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刚确定合作意向不 久,路德维希先生就生病住进医院,并在做阑尾切除手 术时心脏病突发而逝世.作为当时整个捐赠过程见证者 的杨力舟回忆说:“得知噩耗,大家都陷入了悲恸,也 陷入了担忧.但之后,路德维希夫人在悲痛之际,以坚 定的信念通知我们,无偿捐赠艺术品的意愿不变,一切 按计划进行.”

伊蕾娜·路德维希女士独身一人来到北京,和文化 部以及中国美术馆签订正式协议,并在捐赠作品展览开 幕式上受到当时的中国领导人与德国总统的接见.路德 维希夫妇共向中国美术馆捐赠89件(117幅)艺术品,在 1996年的中国,还很难见到这样的西方当代艺术.

当时还是美术学院美术系教员的张敢回忆,他 第一次看到毕加索的原作,就是在路德维希夫妇的捐赠作品展上,这些作品让中国学者比较全面地了解到西方 现当代艺术的面貌.因为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一段时 间里,国内的美术馆、博物馆以本土艺术*为主,对 国际*重视不足.而路德维希夫妇的捐赠作品在当时 有效补充了国际*的空白,其价值如今已无法估量.

从1996年到2018年,中国美术馆每年都以这批藏品 为基础组织与策划相关的项目,这批艺术珍品的足迹已 经踏遍了包括上海、广州、成都、南京、武汉等地区. 最大限度地发挥这批藏品的文化价值与作用,以展览、 研究、交流等方式,扩大作品的影响力和影响面.据不 完全统计,二十多年来,共有上百万观众亲眼目睹了这 批艺术珍品的风采.这些展览的影响非常大,人们通过 近距离观看这些艺术大师的作品不仅了解了他们的伟大 创造,同时,也永远记住了路德维希夫妇的名字.

路德维希的捐赠,不仅丰富了中国美术馆外国当代 艺术作品馆藏,更增进了中国民众对世界文化艺术发展 的认识和理解,他们的无私奉献令人敬仰.这117件作品 已经成为中德友谊的象征,也成为两国人民相互交流、 相互沟通、相互交心的一个桥梁.可以说,他们的捐赠 既是西方艺术向东方的扩散,也是西方主流文化与东方 主流文化的交汇,这一善举应永远被人们铭记.

本文总结:此文为适合路德维希和捐赠和夫妇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捐赠家路德维希夫妇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捐赠家路德维希夫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密切关注忘记归家路的老人提高老年痴呆的识别和干预水平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父母在我们年幼的时候含辛茹苦地抚养我们长大,时光荏苒,我们长大成人,成为家庭的顶梁柱,父母却渐渐花白了头发 子女无不希望老人能有一个幸福安康的晚年.

路德维希夫妇和他们的国际艺术收藏
彼得·路德维希和伊雷娜·路德维希夫妇是享誉世界的德国大收藏家、企业家,艺术史学者 源于一种不断扩张的世界主义信念和造就一项伟大事业的雄心,他们毕生致力于世界范围从古代到现代.

乔治萨杜尔和大卫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比较以德国表现主义运动时期电影为例
乔治·萨杜尔在撰写电影史时更倾向于传统的封闭式的电影史学梳理与研究结构,其理论基础更多的是采用社会学批评的相关理论 而大卫·波德维尔则相对更开放,视角也更多元,其阐述方式也.

德川家康的诡计
1603 年2 月,日本天皇发布命令,任命德川家康为右将军 这样,全日本的政权就落到了右将军德川家康和丰臣秀吉之子内大臣丰臣秀赖的手里 也就是说,这两大家族平分秋色 丰臣秀赖倒没有觉得怎么样,可德川家.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