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网络舆论论文范文资料 跟后真相时代的网络舆论特征以王凤雅事件为例类专升本论文范文

主题:网络舆论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07

后真相时代的网络舆论特征以王凤雅事件为例,该文是关于网络舆论本科论文范文跟网络舆论特征和王凤雅和王凤雅事件相关本科论文范文.

网络舆论论文参考文献:

网络舆论论文参考文献 网络营销论文计算机网络毕业设计网络营销相关论文网络论文

摘 要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导我们,新闻真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以接近真相为目标的持续过程.在后真相时代,一个新闻事件的爆炸式传播一般以情感风暴的形式引起多数人的关注,公众对“真相”各持己见,对“真相”的把握也就会欠缺,在这一大传播环境下,反转新闻及其真相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如“罗尔带血营销”“夫妇利用重病女儿诈捐”等报道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文章试图以“王凤雅事件”的网络传播为观察对象,提炼出后真相时代网络舆论的一些特征,进而探讨传播过程中的各方如何共同努力应对“后真相时代”.

关键词 后真相时代;网络舆论;自媒体治理;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9-0118-03

1 后真相时代的内涵

“后真相”是《牛津词典》选出的2016 年度英文词汇.这个词最早由美国《国家》杂志在1992年报道海湾战争时使用,意思是“情绪的影响力超过事实”.但在2016 年之前“后真相”这个词被使用的并不多,但受英国脱欧的公投和特朗普逆势当选的影响,“后真相”一词的全球使用率飙升了2 000%.

即使“后真相”常被视为一个政治学的研究范畴,但很多政治学者的研究都提到了数字化传播时代对传统政治制度的影响,换言之就是媒体格局巨变导致传统政治制度失灵和失效.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的信息生产机制、传播渠道以及受众偏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长期以来,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活动一直致力于追求新闻事件背后的真相,但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真相让位于情感,曾经波兹曼预言的娱乐至死变成了人们生活的一种常态.甚至新闻传播领域的一些基本概念开始遭遇挑战,“后真相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已无法将书本上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新闻采编工作中去,新闻价值的标准似乎发生了改变.

2 后真相时代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

2.1 群体敏感标签加速社会情绪的集中、公共舆论场形成

从4 月@ 作家陈岚发布微博“王凤雅疑似被亲生父母致死”开始,这个事件就被贴上“虐童”“诈捐”的标签,这些标签将杨美芹推到了舆论风暴的中心,迎接她的是无数个电话、短信,诋毁和谩骂纷至沓来.5 月24 日,文章《王凤雅小朋友之死》刷爆朋友圈,与此同时网络陆续曝出“王凤雅众筹所得并未用作治病,而是给其弟弟治疗兔唇”之类的言论,“重男轻女”这一热敏标签和“王凤雅事件”紧紧联系在了一起.“男女平等”一直是网络舆论的热点话题,“重男轻女”的标签加速了“王凤雅事件”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性别与权利的不对等极易挑动热心网友的敏感神经,更多的人加入讨论,基于个人经验或情感进行猜想和“站队”,网友不断发声表达情感、申讨王凤雅的父母.

舆论场在真相未明之前就开始出现不同意见的各方博弈和热烈讨论,一方面反映了公众参与公共讨论的热情,积极参与讨论,甚至成为事件的参与者推动事件的进程,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各种观点与评论层出不穷使事件持续发酵.自媒体闻风而动,与社交媒体舆论场“互动”,内容以“观点”为主,读者在不经意间把观点当作事实,进一步扭曲事实的本来面目.

2.2 全新的UGC 信息生产模式,传统的新闻经验失效

2.2.1 传统媒体:在追求新闻时效和新闻真实中挣扎

陆定一将新闻的定义描述为“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但传统媒体受采编流程、发稿模式等因素限制,“新近发生”在不同的媒体的时效性不尽相同,报纸所谓的新闻一般是昨天的新闻,电视新闻、广播新闻可能做到播报几小时前的新闻,但都很难做到24 小时实时更新.

4 月10 日,网络曝出河南省太康县一对夫妇疑利用重病,骗取网友捐款后,不带女儿去治疗,致女儿“死亡”的事件;13 日《成都商报》旗下的原创新闻类新媒体项目红星新闻赶赴太康县张集镇温良口村,采访到女童的母亲杨美芹、当地局和当地调查组,于4 月26 日形成新闻报道《夫妇被曝用重病诈捐致其死亡回应:后悔网络筹款不想再折腾孩子》,但还是没能在第一次舆论风暴中掌握话语权,只能对初期舆论场中质疑的问题一一予以回应.

从中可见,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面临的困局——网络技术的更迭加剧着新闻真实性与新闻时效性的矛盾:一方面以往线性的传播渠道被无数传播节点组成的网状传播模式所取代,由此增加了传统媒体调查取证的成本与时间;另一方面,碎片化语境下的新闻快餐式消费消耗着人们的阅读耐心,速度成为自媒体同传统媒体争夺多数受众的最大优势,传统媒体发声的“不及时”使得话语权落入自媒体手中,而待传统媒体查证发声后,网友情绪已经在网络上铺天盖地,其对当事人造成的伤害也已无法挽回.

2.2.2 网络自媒体:疯狂追求流量,在碎片化的真相之间捕风捉影

5 月24 日,一篇题为《王凤雅小朋友之死》的自媒体文章在网络流传.作者“村总”称,河南省太康县一对夫妻疑利用重病,骗取网友15 万元捐款后,不带女儿去治疗,致女儿死亡.该文同时称,在患癌后,家属还带的哥哥前往北京治疗唇腭裂,质疑网友的筹款“花到谁身上了”.

这篇自媒体文章及一些媒体的后续报道引爆舆论.网友们纷纷谴责王凤雅父母诈捐、重男轻女.5 月24 日,微博@ 明白漫画发出了一篇名为《“救我”……3 岁女婴正在等待被父母拖死》的煽情漫画,并配文称,该漫画已经详细描述了王凤雅小朋友的遭遇,“妈妈用锅铲打女儿”“不给她吃鱼”“剃光女儿的头发拍照筹款”……作者“脑补”几个画面,就传播出了王凤雅家属重男轻女、肆意诈捐的虚假信息.大量的转发和量加上@ 明白漫画刻意地引导,许多不了解事件的网友都自然地认为漫画描绘的是王凤雅真实的悲惨生活,根据漫画的内容尽情发挥,严厉地指控着小凤雅的父母.

25 日,主流媒体光明网甚至发表一篇题为《小凤雅去世:世间不缺爱,缺对爱的呵护》的评论员文章,被澎湃新闻等各大媒体转载.作者没有调查采访仅凭自媒体的道听途说,便臆断道:“像小凤雅这样,患上的是‘痊愈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却始终因为家人的错误决策、不当应对,最终还是离开这个世界.满怀希望慷慨解囊的当事人、亲历者、捐赠者,对这样的结局感到痛心、失落甚至愤怒,可想而知.”

在自媒体的煽动下,舆论将小凤雅的死因都归于其“重男轻女”的父母,自媒体们对于真相的“选择性失明”,利用群众不明真相的愤怒,在互联网上肆意地宣泄道德,全然不顾王凤雅的家人在失去孩子之后还要经历网络暴力的二次伤害.

2.2.3 受众:碎片化语境下的跟风站队

“有机的报纸运动”决定了新闻真实是过程性真实,事实发展到什么程度,新闻真实才能够达到什么程度,事实的发展完结,新闻真实才得以完整的呈现.网络传播语境下,情感常常跑的比事实快,“舆情反转”也就很难避免.

“王凤雅事件”从一开始就包含着很多能够引爆网络的关键词,三岁女童、癌症、河南农村、农村医疗、社会捐助,人们对于“罗尔带血营销”还历历在目,在救助信息不明朗的情况下,在微博大V 的引导下,个人情绪集中成为社会情绪,形成第一次舆情峰点.

碎片化的新闻呈现、个体化的解读视角、故事性的情感冲击,以及后真相时代稀缺的事实与观点的泛滥,使得追求事实很难,而基于事实碎片的推演和脑补,则简单得多.小凤雅事件中,网友们根据孩子前往北京后又回到当地乡镇医院就医的情况分析出家属诈捐,从母亲带弟弟去北京就医时的朋友圈解读出其父母“重男轻女”,从孩子爷爷“不想折腾孩子”的话语中延伸出“她全家都想让她死”.“真相”在这种情况下变得面貌难全,“舆情反转”也随之而来.

2.2.4 当事人:舆论风暴中下话语权的缺失

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意见的公开表达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也就是说,公众感知到的多数意见的强度会越来越强,而不愿意表达的少数意见的沉默也越来越多.“王凤雅”舆论事件又一次应证了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正确,“家属不顾小孩死活”作为沉默螺旋中被感知到的优势意见不断扩大,在真相未明之前,事件的核心当事人杨美芹被网友以极为疯狂的态势围攻,而关注事实真相的理性声音也被冠之以“自以为是”等标签,在不同的社交媒体上出现“一边倒”倾向.

在“小凤雅事件”舆情反转10 天之后回顾整个事件,却发现事件的核心——杨美芹(王凤雅的母亲)几乎没有发声,在新媒体舆论场中呼风唤雨的都是自媒体、志愿者、爱心人士,家属一方也只有王凤雅的爷爷发声.

5 月26 日起至29 日,《新京报》局面栏目、《法制晚报》、界面新闻等媒体继续围绕该事件展开深入、跟进式报道,家属接受多家媒体采访,回应“诈捐”“”“弃疗”等关键质疑,并提出爱心志愿者在帮助过程中存在问题,以致家属对他们逐渐失去信任,不愿意再接受帮助.在当事人针对疑点进行回应后,舆情反转,网友们纷纷调转矛头,声讨网络自媒体.

6 月4 日的《中国新闻周刊》复盘了王凤雅事件,用“无计可施”来形容这个河南农村的底层家庭,谣言和网络暴力席卷而至,文章提到:在4 月9 日@ 作家陈岚实名报警后,王凤雅的母亲杨美芹就被网友贴上了“恶毒母亲”“诈捐”等标签,她接到无数个电话、短信,谩骂、诋毁纷至沓来,面对网友的指责王家家人显得手足无措,没有能力对这些指责进行回应.王太友(王凤雅的爷爷)最后要求救治必须在省医院进行,“那时的感受就是(王凤雅)死也要死在省医院,为了洗脱网上骂我的那些罪名”.

3 结论

“后真相”时代不是“无真相”时代,真相只是跑不赢传播技术的发展,受众需要多点耐心;舆论风暴也只是社会情绪的集中反映,管理者需要及时回应民众诉求,努力推动社会各方建立共识.在“后真相”时代,我们呼吁传统媒体、网络自媒体和受众都积极改变自己,适应时代潮流.传统新闻业界应以专业精神推进新闻生产,挖掘真相;自媒体应当遵守法律,强调自身责任,再追问新闻真相的同时注重舆论引导;互联网时代的公民应提升媒介素养,自觉加入“共识达成”的构建,只有三方共同努力,“后真相”时代的情绪本位才能被纠正.

本文总结:此文为一篇关于经典网络舆论专业范文可作为网络舆论特征和王凤雅和王凤雅事件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网络舆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网络时代政府对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以常州毒地事件为例
摘 要 选取百度指数数据资料,对常州外国语学校“毒地事件”进行案例和舆情分析,发现网络时代下政府舆论引导存在应对不及时、不透明……问题,采取拖延政策,容易造成民愤累积和舆情负面.

后真相时代对网络反转新闻
摘 要 网络的发展高度依靠公众参与,事实由众多信息“拼贴”而成,公众情绪和情感的表达比新闻事实更加聚流,“反转新闻”频频发生 公众参与事实真相的挖掘是其.

新媒体背景下网络舆论引导以微信军装照为例
摘 要 近年来科技的进步引发了信息传播革命,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占据了媒介的主导地位 在新媒体时代,公众接触信息的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把关,导致近年来新媒体平台成为舆.

以结构化理论分析网络舆论的新范式评《互联网时代网络舆论发生机制》
随着我国网络普及率的稳步提升,网络舆论成为继传统媒体后的第二个舆论场 网络舆论是当前网络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近些年网络舆论成为网络研究中的一个新兴热点,尤其是随着西方传播学在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播.

论文大全